看清来时的路——向有效的教学世界过渡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owdp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尼采说过,通向智慧之路有三个必经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合群时期",崇拜、顺从、仿效比自己强的人。自然,很多的优秀老师就成了我模仿的对象;在接触到美国鲍里奇博士所著的《有效教学方法》后,这本书又成为我前行的指引。我向说话的、不说话的老师一起学习,把他们的有效教学经验迁移到我的教学中。我把对改善教学技巧的关注转向了对学生的研究:学生希望我给他们带去什么样的英语课?如何提
其他文献
回眸我们的语文课堂,尤其是常态课上不少学生思维简单、语言贫乏,以至于许多有识之士提出检测语文课的思维含量。我们不禁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思维究竟流失何方?笔者想就三种教学现象加以陈述。    一、问题失重思维无度    案例1:苏教版第十二册第24课《印度洋上生死夜》  师:同学们,课文读好了吗?  生:读好了。  师: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出示问题:一、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是谁和谁之间的生
忧虑一:集体备课成了“集体抄袭”。备课组为了“减轻”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也为了应付检查,将新教材的各章节以“承包”的方式平均分给同年级各任课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进行电子备课,打印出来并复印好后分头发送给同年级任课教师,各任课教师收集完整后将其装订成册,谓之“集体备课”。  忧虑二:集体备课成了“唱独角戏”。在集体备课中,研讨往往由备课组所在的骨干教师说了算(农村小学骨干教师少),其他教师基本“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融合发展是顺应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兼具专业知识和创业能力人才的有效途径,但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融合力度不够,融合方式简单,缺乏长效机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尝试,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德育微课程是微课程的延伸与拓展。本文通过观察“微现象”,发现“微问题”;搭建“微组织”,创造“微平台”;开发“微产品”,实现
新学期,因为课务需要。学校给我调换了班级,原来的学生都熟悉了,相处也很融洽.换个班级,又得有个新的开始。怀着不情愿的心态,我开始了和新学生们的接触。果不其然,无论学生的上课
有人说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产生的是满足;往外掏,产生的成就感。我想,爱更是一种感受。一个人被需要时,才能感应与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一个孩子在被大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么的伟大,于是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   爱,是世间最美好的词汇,学会爱,我们才有平和的心态、博大的胸怀,懂得体贴与照顾,知道真情所在。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当今,家庭中的单向受益使孩子只知道接受别人的爱,形成众人都为
记得儿子8岁时曾经给我讲过一个梦,说他骑着一条大龙在天上飞呀,飞呀,忽然,前面飘来一团乌云,等乌云过后,大龙再也不见了,他从空中落了下来,刚要落地的时候,他一惊,发现自己还在床上……出于一种职业的习惯,我马上对儿子说:“你做的这个梦非常有意思,你能不能用笔把它记下来?”儿子在我的提醒下,欣然答应了我的要求。梦写好以后,我看了一遍,虽然不如他讲得那么精彩,但基本上说明了意思,我对儿子大加赞赏,儿子也
数据库设计中E-R图转换关系模式时,实体之间的联系转换为关系的外码,因此关系的外码可以直接刻画实体之间的联系,外码就是数据库表的外键。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外键绘制E-R图
课程目标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高中课程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
九十一年前的五月四日,三千多名中国青年聚集在天安门前,以青春的名义,满腔的热血,发出一声声的呐喊:“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青春的激情在烈火中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