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集体备课的忧与思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oto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忧虑一:集体备课成了“集体抄袭”。备课组为了“减轻”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也为了应付检查,将新教材的各章节以“承包”的方式平均分给同年级各任课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进行电子备课,打印出来并复印好后分头发送给同年级任课教师,各任课教师收集完整后将其装订成册,谓之“集体备课”。
  忧虑二:集体备课成了“唱独角戏”。在集体备课中,研讨往往由备课组所在的骨干教师说了算(农村小学骨干教师少),其他教师基本“出工不出力”,很少发表自己的主见,提出自己的看法。即使提点看法,也是不痛不痒,因为不敢违背“权威”。于是,“合作”。成了“演讲者”与“听众”的合作,“共享”,成了大家被动接受“名师”的灌输。
  忧虑三:集体备课时间“严重缩水”。集体备课需要全组成员共同参与,但实际情况往往是,这位老师一时有事来不了,那位老师要处理问题要迟到,更有老师就是没事也要故意拖沓几分钟……本来40分钟的研讨结果就变成了30分钟甚至更少。更有一些备课组常常因为人员不齐就干脆取消集体备课活动。
  
  思考
  
  集体备课理应是教师个体思维的碰撞,也是教师情感与情感的沟通。集体备课的结果是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不是各备课教师的“教案之和”。在集体备课中,教师要群策群力,可以是和风细雨式的阐述,也可以是面红耳赤的争论,总之始终离不开教师的全员参与和共同研讨,否则,集体备课只能是“绣花枕头一包草”,中看不中用,既不利于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其他文献
介绍了国内外对动态变形模量Evd的研究概况,阐述了动态变形模量Evd的计算式、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分析了动态变形模量Evd的优点及其在国内的应用,可为动态变形模量Evd的推广应用
【摘 要】随着地方高校急剧扩张,青年英语教师数量剧增,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机制关系到青年英语教师个体的自我实现及地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才质量的提高。目前地方高校青年英语教师培训机制不健全、内容陈旧单一、模式僵化。地方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转变思想认识,重点从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培训渠道等方面构建科学有效的培训机制,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地方高校 青年英语教师 培训机制
古今中外的诸多名人,在他们为人类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留下了许多名言警句。它是无价的教育资源,能给人们以人生的启迪,心灵的陶冶;是精彩的语文资源,能给人心空的拓展,智慧的引路。在语文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走进名言警句的宝库,能在充实学生精神世界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语言素养,能使语文教学变得更精彩。    一、引进名言,诱发阅读兴趣    由于认识理解能力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小学生阅读课
【摘 要】本文对独立学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实践进行了总结,介绍了有关优秀课程建设的实践。  【关键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措施 特色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独立学院院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涉及面及应用领域都很广。《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的科学,它的思想方法与学生以往接触过的任何一门学科相比都有较大的差异,学生学习起来感到较为困难,难以理解与掌握。为了让学生更
由于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智力因素、学习习惯的优劣、个人意志和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都会逐步显现,随着学习的深入,数学成绩的分化是必然的,成绩在落后的同学会与初中
利用“‘互联网+’课堂”新模式将高职院校智育教育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是增强高职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智育教育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
以西北某开发园区一级道路的路基处理为例,对采用浸水+强夯法路基处理的施工工艺、施工参数的确定及施工要点进行了阐述,对试验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了浸水+强夯法路基处理的经
教育日常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事实:一所学校默默积累、沉寂多年,然后有一天突然被发现。于是,发现的人们充满惊奇、欣喜与振奋,被发现的人们则承载起赞美、荣誉与更多期待。后六中学似乎也未能逃离这一世事人情的宿命。不同的是,在它外不负俗的情愫中可以感知到一种教育理性的返朴,这种返朴可能引发情愫的出俗。一般而言,长时的累积与瞬间的发现之间往往会形成一定的张力,这种张力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将各种不同的选择置于那个
回眸我们的语文课堂,尤其是常态课上不少学生思维简单、语言贫乏,以至于许多有识之士提出检测语文课的思维含量。我们不禁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思维究竟流失何方?笔者想就三种教学现象加以陈述。    一、问题失重思维无度    案例1:苏教版第十二册第24课《印度洋上生死夜》  师:同学们,课文读好了吗?  生:读好了。  师: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出示问题:一、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是谁和谁之间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