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全本早期收藏者“刘金吾”考

来源 :文学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c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的明清小说研究中,谈"红"渐歇而谈"金"渐劲。这本来可视为研究中的正常延伸,但细检之下,却发现有考证未到,草率立论,或以讹传讹,流为误说的,"刘金吾"问题即是一例。他既被作为《金瓶梅》全本早期的重要收藏者之一,又是一些推论《金瓶梅》作者问题的重要证据,如黄霖《〈金瓶梅〉作者屠隆考》(载《复旦学报》1983年第3期)就以万历十二年(1584)屠隆被讦罢官时,有《寄赠大金吾刘公歌》和《与刘金吾》两篇诗文作为立论的主要依据。
其他文献
清在入关前后,为了赢得当时中原社会精英阶层——儒士大夫的政治文化认同,积极认同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其中,努尔哈赤以其向明朝进贡的经历,逐渐认同了儒学,并从中选择有利于其统治的思想观念。而皇太极吸纳儒臣,制定了一系列汉化政策,并积极学习儒家经典及思想。至顺治时期,为了统治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人,更是开科举考试,利用儒家经典选拔人才。总之,清初统治者对儒学的重视与利用为康乾时期进一步认同、利用儒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为儒学的官学化及清代中期学术的繁荣奠定了重要的学术思想基础。
该书为国家清史编委会立项课题,2014年8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233万字,收录了李塨的全部著作。
苏联解体已经25年多了,或许有人会对张一兵“回到列宁”的这种提法感到费解。但是,所谓对社会主义取得了胜利的资本主义,现在已经在走下坡路,这一点在许多人眼里十分清楚。资本主义世界的闭塞感日益增大,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在现实世界的危机与迷惘不断加剧的状况下,曾引发现代思想热的新学院派的退潮已成定局,
[主持人语]以下是关于张一兵教授《回到列宁——关于“哲学笔记”的一种后文本学解读》的一组专题讨论,包括日本《情况》杂志编辑部福富健、大谷浩司,以及黑格尔专家寄川条路教授的文章。编辑部的两位担任该书的编辑、校对工作,对该书作了深入细致的研读。我相信以上三位作者在阅读该书时都有过震撼和感动。寄川教授对后现代主义比较熟悉,与日文版译者中野英夫也有交往,他们都对新的列宁形象产生了共鸣。
期刊
期刊
1980年代以后,国际史学界发生了重大转变,新文化史应运而生。几乎与此同时,伴随着社会史与文化史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史学界相继复兴,社会文化史作为一种新兴学科和新的研究视角勃然兴起,与国际学术界兴起的新文化史遥相呼应。目前中国的社会文化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目前的社会文化史研究缺乏必要的研究理论和方法,缺乏深入专精的高水平著作(典范之作),且面临发展“瓶颈”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文化史研究大多尚停留在对社会生活现象的低层叙述和浅层描述层面,缺乏必要的研究深度。
《邺中赠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幽居》一诗,拙撰《李白诗文系年》曾把它系在天宝十载(751),认为李白居高凤石门山未久,又由南阳经大梁(开封)北上幽州,途经邺郡(今河南安阳)所作之诗。安旗先生在其所著《李白研究》一书的《李诗札记》部分对此诗提出新的看法,认为此诗应作于开元二十七年(739)。
明人吴讷《文章辨体序·传》云:"太史公创《史记》列传,盖以载一人之事,而为体亦多不同。……厥后世之学士大夫,或值忠孝才德之事,虑其湮没弗白,或事迹虽微而卓然可以法戒者,因为立传,以垂于世,此小传、家传、外传之例。"本文所论述的中唐传记文学,即指小传、家传、外传、自传以及行状、墓志、碑铭等"载一人之事""以垂于世"的各种人物传记。
李文蔚《同乐院燕青博鱼》今存:明抄本一种——脉望馆录抄内府本(以下简称"抄本");明刻两种——《元曲选》本和《酹江集》本。抄本与两种刻本曲、文颇见不同,《酹江集》本几全同于《元曲选》本,故本文着重比较抄本与《元曲选》本(以下简称《选》本)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