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高效课堂 实现和谐发展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wyniqt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有经验的教师,他所注意和关心的中心问题就是课堂教学”。追求高效课堂是一个教师不断研究的过程,更是一个实现师生和谐发展的过程。笔者就高效课堂的操作层面从两个方面予以阐述。
   一、达成高效课堂的基本条件
   1.科学确定学习目标
   针对“高效课堂”所追求的价值取向,不断进行课标学习,弄清所教学段的知识体系以及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等。只有掌握了新课标的底线要求,才能够准确定位教材,灵活运用教材,科学确定学习目标。
   2.合理确定学习梯度
   根据学生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处理好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使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当堂较好地达成能力训练要求。总体上说,要达成的学习目标要确定在略高或平行于学生发展区。处理好共性学习与个性学习的关系,既要达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又要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目标的解决。换言之,一定要处理好课前预设与课中生成的关系。
   3.优化严密的课堂结构
   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层,课堂教学要有很强的层次感和节奏感,课堂结构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思想。第二层,课堂结构要丰富严密,要有师生、生生的多向互动。这种师生、生生思维互动的信息要强弱交替,尤其是重点内容学习,其信息对学生的思维刺激程度最强烈。
   4.准确把握课堂容量
   课堂教学容量要以“科学适量”为原则。容量太小易浪费学习时间,容量过大易产生困倦心理。所以要尽量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吃好”的基础上“吃饱”。
   二、达成高效课堂的必备要素
   1.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高效课堂的动力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尽可能地提供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尽可能地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习任务。具体来说,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就是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梯度、有意识的引导、辅导、指导下,其学习思维有张有弛,其学习节奏不紧不慢,其学习行为安全有序,其学习信心不断释放。
   2.选用正确的评价方式是高效课堂的润滑剂
   课堂教学中,正确的评价方式应该有“实时、真实”的特点。实时的评价就是要求老师随着学习进度的推进,捕捉学生解决问题时的发言、思考、思路等信息闪光点,及时予以肯定,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励其学習行为和思维继续往纵深发展。真实的评价就是教师不能过多地、轻易地、随意地评价学生的某个学习行为或结果,不能对学生的错误行为或错误结果含糊其词、模棱两可。不真实的评价学生,不能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容易导致学生形成应付、搪塞的坏习惯。正确的评价方式应该是在保证实时真实的前提之下的鼓励性评价,针对学生迸发出来的思维特点,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呈现出来的行为表现,表明自己鲜明的观点。
   3.设计精彩的导入是高效课堂的良好开端
   有人曾经这样说过,成功的教学不需要强制,而要竭尽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确,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有了它,学生就可以主动地、热情地汲取知识的能量来提升自己的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精彩的课堂导入,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充满求知欲。
   4.精讲精练是高效课堂的重点
   高效课堂教学中的精讲精练就是要做到讲练结合,反对以老师的讲代替学生的思考,代替学生的练习。在学生对新知识和新内容认知结构的构建过程中、在学生对解决问题基本策略形成提炼的过程中,都要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表达,老师要及时有效地给予反馈与调控,提高问题讲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将繁琐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设计由简到难的阶梯形练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感受、认同和内化。
   5.精彩的学习过程是高效课堂的核心
   高效课堂不仅关注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更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老师主导地位的发挥主要表现为学习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引导、指导的广度和深度,而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主要看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不是能充分体现“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这三个特征。首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看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形式、参与时间及参与效果。其次,学生学习的合作性,要看学生是不是怀有积极的热情,主动接受来自多向、多样、多边的信息联系和反馈。最后,学生学习的探究性,要看学生是否敢于、善于质疑,是否敢于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学生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用何种状态投入学习过程中,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决定一节课的成败得失。
   综上所述,高效课堂的建构一方面来自老师有效的研修和课前的精心准备,来自老师课后的自我反思。更重要的是来自课中老师对课堂结构的调整,最佳教学途径的探究,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指导。从而让课堂上的四十分钟保证全体学生高效参与、高效思考,产生最大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遗产之一,是我国民族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数据对比法对山东省荣成市斥山街道中心完小习武学生进行武术教学质量监测研究。研究对象分为三个学段,分别对学生的运动参与、武术常识、武术基本功、武术套路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低年级学生对武术教学适应性较差,校本教材需进行修改;学生习武兴趣随习武的时间而增长;应注重兴趣培养;高年级的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学校正逐步重视提升学生的体育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创新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贴合小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特点,营造和谐师生关系。以小学体育为例,分析小学体育课堂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和构建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和谐师生关系;课堂互动   在传统体育课堂中,教师以一个“传授者”的角色,常常利用权威迫使学生参与到体育训练当中,虽然学生十分听话,能够按
摘 要:教师教学经验的获得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要像辛勤的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现在绝大多数老师都非常重视课前准备,能认真分析教材,写出相应的教学设计。但是实际教学效果能否和老师预设的完全一致呢?哪些设计是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而异彩纷呈的,哪些设计是师生味同嚼蜡苦不堪言的,都需要教师进行总结与反思,并记录下来。只要坚持长期总结与反思,教学经验就会越来越有价值。  关键词:语文教师;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深入推进,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应运而生。新时期,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理念,旨在促进传统的教学模式由填鸭式、说教式的程式化教学模式向思维教学和能力教学方向转变。这就要求各学科教师在日常执教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教学过程,注重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创新能力。新教学模式的推广离不开一个合理稳定的教学环境,而班级管理是维护班级日常教学秩序、提高教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新思潮对青少年的思想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如何培养小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这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对策   在新时期,国家对小学生的德育提出了新要求,体现为“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德育观,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新时期提高小学德育工
近几年来,掘港小学提出“让爱从墙上走下来”,确立了“爱的教育”办学理念,以爱亲人、爱他人、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同心圆架构为爱的教育逻辑体系,以“大爱心 微行动”为德育工作路径,以“爱”为核心元素构建校园文化。为使我校爱的教育得以规范化、系统化地深入推进,让爱的教育理念成为全体师生自觉自主的行为,让爱的种子在学生的心灵扎根、开花、结果,学校以省规划课题为统领,理性推进“爱的教育”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
一节好的美术公开课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带着好奇和疑问,我暑假随工作室成员去了银川学习观摩,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学现场展示课、说课、后续专家点评、小组交流等系列活动。四川德阳美术名师工作室提交的课例脱颖而出,他们的陈颖老师受邀进行现场展示范课《俏花旦》,经过大会评审委员会评审认定为一等奖。美术现场课展示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容易。这节课是将戏剧和美术结合起来的,当遥远的传统文化面对八九岁的孩子时,这堂课一
摘 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的编排在赋予时代特点的同时,也增加了古诗文的文化含量,旨在让学生继承和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对汉语的热爱。小学中高段增加了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在三年级就开始接触文言文,这是在新课程改革前教材中所没有的。探索小学阶段文言文的教法,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和尝试。以四年级上册的《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例,谈谈小学文言文的教法。   关键词:古文新教;小学文言文;教法 
梳理就是对知识的分类整理,是对知识深化与内化的过程。梳理是从本质上、深层次上、规律上掌握积累的知识,最终把它内化为自身的营养,上升为一种高级的、自觉的行动。   新标准教材到五年级,主要语法结构已经全部讲完,正在进行第一轮复现,每个模块分别包含不同的时态和语法交际功能,怎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本模块重要知识点,又能和以前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并且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从五年级上
一、背景介绍   “疍家文化探究”系列课程是基于盐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疍家文化,通过多学科、专业老师的介入,将该主题与课程标准相结合引领学生探究传统民俗文化与艺术设计、智能制造、珠宝设计专业融合。贯彻在做中学的体验式教学,各学科与专业教师共同合作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学生提供具有真正职业体验意义的STEM教育。教师先给予指导,让学生自我探索提出问题,通过跨学科融合方式得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