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物理图像对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4fc561v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进行表征时都离不开物理语言的使用,图象就是一类重要的物理语言类型,它有着形象直观、简洁明了的特点.恰当地运用物理图像会让学生在物理学习的很多方面获取便利.
  1帮助学生对物理概念进行理解
  高中生要学好物理就必须对物理概念有清晰准确的把握,当然学生知道概念的定义,并不表明他们在头脑中已经将概念建立起来.学生学习概念,必须要以大量的感性素材为基础,而根据感知素材的差别,学生物理学习的直观可划分为四类:实物直观、语言直观、模型直观以及图形直观,这些直观的特点不一,都是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必要组成.物理图像从类别上属于图形直观,能够以其形象直观的特点,突出现象和过程的本质.高中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已经有了丰富的实物直观积累,而其对模型直观或语言直观又比较陌生,因此图形直观是最切合学生认知习惯、符合其思维特点的直观类型,而且处理也较为简便.学生积极将物理图像运用于概念的学习过程,将有效帮助他们形成并理解概念.[HJ2.25mm]
  例如,力是物理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学生在系统化地学习力学知识之前已经在生活中有了大量力学知识的感性积累,但是这些认识是松散的、模糊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恰当的处理才能实现概念的正确构建.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刚接触力的概念,即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貌似已经触及概念的本质,但是依然较为抽象.而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恰恰能在这一方面进行弥补,这一方法能让力具有更好的可视性以及可操作性.教师引导学生用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来表示无形的力,线段长短对应力的大小,其箭头指向即为力的方向,基于这样的图形直观,学生才能更加形象地表示物体的受力情况,并结合平行四边形法则对力进行合成与分解,进而实现问题的解决,因此可以说物理图像是力学问题处理的最基本手段之一.此外高中物理从“力”的概念开始,图示或示意图就成为矢量(向量)的基本表征手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也会对其进行接触,但它更应该属于物理工具,因为这种形象化的表示方法[HJ2.15mm]正是在物理学的研究中建立起来的.
  2帮助学生对物理规律进行学习
  如果将物理概念称为物理研究的基石,那么物理规律就应该是物理研究的核心.物理规律是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的发生、发展以及变化本质内容的反映,它揭示了对应过程中物理量间的联系,这也正是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所在.就物理规律而言,文字、公式以及图像是三种最常见的表征方式,其中图像表征能给予学生感官最直接、最强烈的刺激,方便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教师在对物理规律进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结合图像来对相关内容进行描述,进而促使学生对规律本质进行理解和对比.这会对学生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例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有关规律学习之后,教师一般会安排学生对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进行认识,从而进一步熟悉运动学的有关规律和处理方法.初学者在面对该运动类型时,往往会因为运动学中数量繁多的公式,而在此感到无可是从.但是如果让学生在了解竖直上抛运动的基本特点之后,再介绍它的v-t图象,就更容易让学生发现其内在运动本质,进而克服用公式进行描述时所产生的障碍.在引导学生结合图象来认识时,教师首先要强调此图象中正方向的规定,[TP8GW38.TIF,Y#]如图1所示,即为竖直上抛运动的v-t图象,且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由图可知,物体以竖直向上的初速度v向上运动,经过时间t,速度逐渐减小为零,而后速度变为负值,即物体开始自由落体运动,再经历时间t之后,物体速度达到-v,其大小与初速度v相等.学生要读懂图象,还要深刻领会这样几点:①上升阶段与下落阶段图象的倾斜程度没有发生变化,即物体整个过程的加速度不变,全过程为完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②在t时刻,物体的速度减小零,此刻为物体运动的最高点;③以t时刻为界,物体的上升和下降具有对称性,图象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位移,应该有上升和下落同样一段路径对应相等的时间间隔,且相同位置的速度也是大小相等.
  3帮助学生对了解实验、分析实验数据
  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内容,它是人们从研究的目的出发,运用科学化的仪器和设备,人为地创造、控制或者纯化的物理过程,使其在尽量减少其他因素干扰的条件下顺着预设的进程发展,最终实现对相关规律的探究,是最具有科学性的活动.高中物理教学中需要学生能结合所要探究或验证的目的,设计实验思路、选择实验器材、规划实验步骤、实施实验操作并进行数据处理,最终形成实验结论.在此过程中,图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中物理实验中最常见的两类图像之一是在实验设计过程中所用的实验原理图,相比于繁琐拖沓的文字,一幅原理图就能简洁明快地将实验的主要器材、实验的大体思路呈现出来.例如,如图2所示为研究平抛运动轨迹的实验原理图,结合图片学生很快能把握实验的基本过程:让小球从倾斜轨道下滑,从轨道末端打出后发生平抛运动,压纸板则可以固定白纸,借助接球挡板可以记录小球运动过程所经过的位置,最终描述出相应轨迹.学生由图还可以明确重锤线、气泡水准仪等器材的出现,进而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这在方便学生对实验思路进行图式建构的同时,也在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
  实验中的另外一类图像是在数据处理中使用的,实验往往会得出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数据,如何从其中发现物理量之间的规律呢?构建物理量的图象关系就是最简便的方法.例如“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中,处理纸带后能得出如表1所示的一系列速度值.只要结合相关数据描绘出v-t图象,小车的速度变化特点一目了然.如图3所示即为对应图象,因此有结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小车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
  4帮助学生解答物理试题
  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够结合物理图像来对问题进行处理和分析,那么其处理思路会更加直观和形象,过程可能会简便很多.华罗庚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这句话强调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性.就物理问题的处理而言,数和形是问题表征的两个基本手段,不能有所偏颇.教学过程,教师如果过分侧重于“数”,则会让学生过分依赖公式,进而导致物理学习数学化,严重淡化物理思维的养成;反之教师能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中,引导学生运用图像来分析问题,不仅有助于问题的简化处理,还能帮助学生优化物理思维结构,提升思维品质.
  例如图4所示的两个光滑斜面,已知其高度h相等,斜面总长度相等,现有两球从顶端静止下滑,且认为b球在转折点不发能量损失,则有
  A.小球a先到达底端
  B.小球b先到达底端
  C.两球同时到达底端
  D.两球到达底端时速度大小相等
  [TP8GW41.TIF,BP#]
  分析由于斜面光滑,因此结合机械能守恒定律,有D项正确.前三项的处理如果通过计算法来解析将非常繁琐,而用图像来处理就非常简单,构建两球的v-t图象如图5所示.由于斜面的长度相等,即小球路程一致,则有两图象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相等;由于轨道存在转折,因此b球的图像要分成两段,前段加速度大于a球,后端小于a球;二者到达终点时的速度大小相等.综合上述要求的考虑,则b球必须先到达底端,即B项正确.
其他文献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在实验过程中要用到很多实验方法.  (1)图1是“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这种实验方法叫转换法;把一个小铁块放在木块上方,如图2所示,再次测量时,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这是因为在同一个接触面,,滑动摩擦力越大.  (2)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右盘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示数等于左盘
期刊
初中时在学习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了解到小灯泡的电阻随着两端电压的降低,即灯丝温度的降低,逐渐减小.高中电学实验“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进一步明确了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不是一条直线,小灯泡属于非线性元件,其电阻是随着小灯泡两端电压的变化(即灯丝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既然小灯泡通电之后会产生热效应因而无法测量环境温度下的电阻,那么如何获得室温下小灯泡的电阻值呢?  周进等人利用低电流下的
少先队辅导员是少年儿童的亲密朋友和指导者。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些少先队辅导员工作针对性不强,工作效率不高,对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培养和“红色基因”的传承发挥的作用有限。如何提升辅导能力,有效开展少先队工作,是当下很多少先队辅导员的必修课。  一、查找问题:明确辅导员工作的薄弱点  目前,一些少先队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的不当表现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职责认识不清。管理上
近几年,考查杠杆的动态平衡问题的中考题比较多.杠杆的动态平衡通常涉及水平方向及其它方向的问题.如何解决杠杆的动态问题历来是教学的难点.杠杆的动态平衡问题可以依据杠杆
中考命题的依据是课程标准,素材的主要来源是教材,以上分析的部分题目考查的内容基本上出自课本,但得分率依然不理想,说明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领会到或者领会好课标的要求,更没有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这三者的关系.也说明有个别一线教师认为教材太浅,感觉知识量和深度不够,常常随意地将内容拓宽或者加深,而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有效教学,既没有真正地理解教材中蕴含的要求学生一定掌握的基础知识,也没有能从学生的实
对氢原子能量吸收的再认识
一所学校的治理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管理水平。学校管理所涉及的诸多“定律”中。有些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如“短板定律”“酒与污水定律”等:但有些定律,却常常容易被忽视,但它们往往对改善校长管理思维、提升校长管理水平、增强团队凝聚力,具有较强的“实战”意义。  1.圆规定律:学校发展需坚守不变的“圆心”  无论圆规的两只脚形成的夹角大小如何,总能画出一个标准圆。其根本原因在于“脚在不停行走,初心始
期刊
与德布罗意波相联系的自由粒子动量的讨论
关于《动能和动能定理》一节教材的使用建议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物理学科肩负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责.广大学科教师都在努力营造一种潜移默化,细雨浸润式的学科德育渗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