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运动项目研究者情况分析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bo3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田径训练的文献信息是教练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训练理念和优秀的训练方法的重要途 径,现在我国体育核心期刊中相关田径方面资料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 的问题。田径方面的文献信息研究的方向和各个项目所占据的比例,以及引文等方面的研究 国内还是比较少,而对发文作者的研究还是一个空白,所以本文旨在填补这个研究空白。
  关键词:田径运动;文献信息;研究
  中图分类号:G8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10)05-0142-03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ers in Track and Field
  DING Ligang, WANG Faxiang, LIU Runzhi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The document on track and field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method for coaches to l earn advanced concepts and excellent training approaches. Therefore, it is nece ssary to review the track and field documents in the core sport journals. The s tudy on the research orientation, the proportion of each event, and the citationin track and field documents still have a long way to go in China. While thereis a blank in the study on the researchers, so the article aims to fill thisblank.
  Key words: track and field;document;analysis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2004年-2008年间发表在13种体育 核心期刊上的田径科研论文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查阅并研究了13种中文体育类 核心期刊5年间发表的与田径相关的科研论文。
  1.2.2 数理统计法
  对本文需要研究的14项8 324个数据输入EXCEL数据库;对2 826条引文的引文学科属性 、引文类型、引文名称3项10 511个数据输入EXCEL数据库,其中完整引文2 377条8 726个数 据进行了统计。
  1.2.3 专家访谈法
  对北京体育大学多位田径和文献研究方面的专家、教授进行访谈,对本文研究对象的选 取进行了咨询。
  
  2 分析与讨论
  
  2.1 田径运动研究的总体概况及发文指数
  2.1.1 田径运动研究的总体概况
  田径运动是现代竞技体育的基础大项之一,与游泳项目,水上运动并称综合运动会三大 夺金项目。因此,在当今竞技发展中体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今对田径运动的研究主要 集中分布在田径运动训练学,教学研究,运动人体科学,裁判器械和心理等方面。这种分布 趋势反映出田径运动的研究热点,现实需求和科研投入的流向等实际情况。
  2004-2008年5年间,在我国13种体育类核心期刊中,与田径运动相关的科研论文共有53 4篇。其中以运动训练作为研究主题的论文为356篇,占全部田径运动科研论文总量的66.7% ,以田径教学作为研究主题的论文为53篇,占全部田径运动科研论文总量的10.1%。这两方 面的论文占到全部田径运动科研论文总量的76.7%。由此可见,当今田径运动的研究热点重 要集中在运动训练学领域和田径的教育教学论两方面,并以田径运动训练研究作为主导的基 础上,研究如何促进我国田径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水平和竞技水平。
  2.1.2 田径运动各项目研究的发文指数
  2004-2008年田径各项目科研论文的发文情况详见表1,5年间,体育科研工作者在我国1 3种体育核心期刊中共发表科研论文534篇。从时间角度分析,我国田径各项目科研论文的数 量基本呈稳定趋势,2005年的发文数量为119篇,居首位;2008年发表论文97篇,与其他4年 的发文数量相比较,发文数量较少,其原因是2008年为奥运周期的末期,主要研究工作已经 处于收官阶段,体育科研工作者的精力由奥运前期的备战工作转向为运动员的服务工作。在 奥运前期的准备阶段,国家科技部实行了“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其中的重点之一 就是“从解决运动训练实践中的难点和关键点出发,应用现代科技理念、手段,集成先进, 科学的训练方法,全面提高我国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水平和运动竞技水平。”根据这一总体要 求,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田径各项目科研的发展。
  投稿日期:2010-03-01
  作者简介:丁立刚,馆员,体育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表1 2004年到2008年5年间534篇田径各项目科研论文发文分布
  年份短跑跨栏跑中长跑竞走跳远跳高三级跳远撑杆跳高铅球链球标枪障碍铁饼全能总和200817 71412 10 10 5 1
  71262 3 97200717 41312
  10 11 4 3 6410 64 3107200615 615713 13 1 7
  91842 4 105200526 817812 10 3 2
  122384 4 119200422 10 8 417 95 5
  52561 7 106总和97 35 674362 53 1818
  3910 28 30 1321534
  如图1所示:近5年间我国田径论文在13种核心期刊的发文总量在数量上从2004年到2007 年间有着明显的提高,这也正是奥运周期期间我国田径科研工作者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为我 国田径运动员能够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更好的成绩。2008年为北京奥运会年,这一年的论文 数量相对减少也是在情理之中,所有的科研工作者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奥运赛场,对奥运 期间各个国家优秀运动员的表现进行科学的监测,学习国外优秀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和赛前从 心理到生理的热身准备。
  图1 2004-2008年发表在13种核心期刊的田径论文总体情况2.2 对田径各运动项目研究发文作者的研究分析
  科学发展史的无数事实证明,在认识真理、探索真理的过程中,不但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还要勇敢的面对传统的观念、习惯势力以及来自权威的挑战。另外,科学学指出:人类的科 学劳动,因其具有创造性、复杂性,相对于任何物质生产劳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就显 得更为需要。因此,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需要的不同的素质,每一个科研者展现给出来的是 不同的智慧和创新理论。
  2.2.1 作者群的职称结构分析
  职称就是职务名称,在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 的等级称号。就学术科研论文而言,它具有学衔的性质,职称越高,其专业科学技术知识与 科研能力也越高。 根据表2的统计可以发现,不同的职称的科研数量和科研作品的质量都不 一样,并且其论文的学科交叉运用能力体现不一样。
  首先,我国的田径科研者的职称与发表论文的数量存在着很大的关系,中级职称和副高 职称的研究者发表论文占到大多数,其科研数量占到41.3%,其次是正高和初级职称,学生 的发文数量相对最少。同样,对150篇不同的文章的引用文献进行抽样调查中可以发现,文 献引用率最高的是具有副高职称的研究者,以下依次是正高职称和中级职称研究者。但副高 职称研究者与正高职称研究者的比例相差较大,约为45:23。而其中外文文献的引用则能表 明一个科研者的吸纳外部新事物和对当前国际最新科研关注情况的一个反映,表中反映出来 引用外文文献最多的是具有副高职称的科研者,其比例占到了46.4%。另外,发表的文章其 学科交叉运用能力体现也不同,能够更好的运用各个领域的知识总量来发挥自己科研能力最 高的依然是具有正高和副高级职称的科研者,两者所占比例大约为41.7%、36.8%。这说明 他 们拥有较高的多学科知识综合能力,能开阔自己的思维,拓展思路,从而更好的交叉运用不 同学科的知识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科研。具有硕、博高学历的科研者在不同职称科研者中所 占的比例分别为正高12.8%、副高36.9%、中级41.5%、初级8.0%,反映了近两年我国田 径科 研工作者的队伍正在朝着年轻化和高学历的方向发展,但是年轻者和年龄稍大的科研者在学 历方面差距极为明显,有待改善,而副高级职称科研者高学历人数剧增可逐渐解决这个极端 化的问题。
  表2 不同职称研究者的论文数量分布
  研究者分布学生初级中级副高正高总和科研者总体分布33216514751398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作者21718215189文章学科交叉的硕博作者4605327144引用外文文献的硕博作者1317453297 2.2.2 作者群的年龄结构引文分布与发文分布特征
  科研是一种主观能动的创造活动,而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的创造力、理解力以及记忆力 都是不相同的,科学上把人主观创造力最好、记忆力最佳的时期称之为最佳年龄区。最佳年 龄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人种、学科、民族等,因此不同的个体的最佳创造年龄也是 不同的。 但是,从宏观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总体来说,论文的科研的创造 的最佳年龄区又是相对稳定的,这个现对稳定的最佳年龄区的研究对于能够揭示当今论文科 研者的年龄和其论文科研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表3 不同年龄作者的研究领域的发文分布
  主题61~73岁56~60岁51~55岁46~50岁41~45岁36~40 岁31~35岁22~30岁总和人体科学010281315241运动训练41572135635218215教学01347917849心理0012363015裁判器材0231342116其它0030332112总和4212031621029331364
  在引文方面呈现的规律是:科 研工作者在年龄初期阶段引文数量较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引文数量逐渐减少,但是到41~ 45岁这个年龄段,引文的数量和引文的科学属性都有明显变化,数量上急剧增多,而引文 学科属性上也变得更加交叉多样,该年龄段科研者能够更好的运用各个领域的知识来丰富自 己的科研。科研主题上各个年龄段的科研者都集中在运动训练和运动人体科学主题上。通过 表6分析,我国田径运动科研工作者的年龄与其科研能力存在着以下规律:在2004-2008 年的田径运动科研中,不同的科研年龄段内科研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36~40岁、31~35 岁、41~45岁、46~50岁、51~55岁、56~60岁,其中36~40岁的科研工作者的 科研成果最多,发表了102篇论文,占到了所有科研总量的三分之一,因此该年龄段为田径 运动的科研高峰年龄段,即田径科研创造力相对稳定的年龄区。61~70岁年龄段,由于发 表的论文数量较少,不具备普遍规律,另外22~30岁的科研工作者大部分科研主题比较分 散,没有固定的科研方向,科研能力还不够成熟,因此未纳入分析范围。
  2.2.3 作者群的机构属性特征分析
  从表4中可以得出,我国田径方面的运动科研者的主题依然普通高校和体育专业院校机构, 两大单位呈现特点也不同,普通的高校发文数量为最多的占据绝对优势,而体育专 业院校在机构平均发文数量上则居前,并且成果科技含量也明显高于普通高校 ,表明体育 院校机构研究者仍是提高我国田径运动科研水平的主体。另外,通过对作者群的机构属性还 可以了解我国研究机构、各类院校的人才组织结构、学科交流态势、机构学术水平分布、科 研发展状况等情况。
  表4 作者不同工作属性论文数量分布篇
  主题小 学中学研究部门训练部门普通高校体育院校总和人体科学325836运动训练1158176125316体育教学351651心理11314裁判器材7815其它639总和1188260163441 2.2.4 对论文作者分析
  通过对2004-2008年我国田径运动科研论文作者研究的发现,现阶段,我国田径运动 科研论文作者无论是二人合著还是三人合著都显示出无规律态势。究其原因,首先,田径运 动的学科特点决定。田径运动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研究以研究人员的个人智力因素为最佳研 究模式,同时起决定性的作用的是研究人员的个人和小规模的二人合著模式。其次,我国田 径运动还是相对落后于世界水平的项目,所以导致我国田径发面的课题较少,规模也相对较 小。最后,我国田径运动科研方面与其它学科交叉渗透研究不够,科研课题难度与规模的加 大与田径科研工作者科研观念的限制性也决定了这一现象的产生。综上所述,这些原因导致 了我国田径运动研究者二人合著与三人合著指标率呈现出无规律趋势。
  表5 2004-2008年独著合著论文数量分布篇
  年份独著2人合 著3人合著4人合著2004324717120054938173200647322062007434128720084639129总和2171979426
  期刊论文作者的合作规模是科学智力合作规模,一般用合作度指标来考察和评价。通常 用篇均论文作者数来统计科研劳动组织规模在期刊论文中的真实体现,不可能了解合著论文 的合作作者信息也不可能进一步准确考察出某一科学共同体的科学智力合作规模。主要是由 于传统检索刊物以及文献数据库中对作者人数著录规则的限制。但是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考 察评价科学共同体智力合作规模,即区分并统计出检索刊物和文献数据库中两人、三人及以 上作者合著论文数量,还有合著论文中两作者、三人及以上作者合著率这些指标。同时使用 此方法对我国田径运动科学智力合作规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一研究并分析其原因。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从本文调查研究的结果看近5年我国田径论文的发表总量呈现平缓趋势,数量上没有 明显增长,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田径训练、理论教学等方面。其增长速度没有明显的阶段 性特征。
  2)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田径运动科研论文研究内容已涉及到了田径运动的各个专项,且 内容较为丰富和广泛。但各个专项的相关研究内容却呈现不平衡状态。这对田径运动的整体 发展水平是不利的。
  3) 参与田径运动科研的年青学者太少,使得科研思路不够开阔。
  3.2 建议
  1) 加大我国田径科研的力度,尤其是在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研究。只有运动员和教练 员
  更加深刻、彻底的领会技术动作,才能够使运动成绩提高显著。在训练方法上也会少走弯路 。所以加大我国田径科研的力度,是势在必行的。
  2) 多鼓励年青学者参与到田径运动科研事业当中来,给田径运动的科研注入新鲜血液 。
  
  参考文献:
  
  [1] 董伦红.体育信息管理的理论构建及应用系统开发研究,2002.
  [2] 许治平.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田径运动科研论文文献计量学分析,2004.
  [3] 韩珏.关于“情报”与“信息”称谓之争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1998(51).
  [4] 纪树立.中国大百科全书光盘1.1版—哲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 00,10.
  [5] 孙凡.信息的由来与发展[J].情报科学,1999(2).
  [6] 蔡长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光盘1.1版—电子学与计算机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 出版社,2000,10.
其他文献
(1.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2.河北农业大学体育工 作部,河北 保定 071001)    摘 要: 时尚体育作为一种具体的时尚文化,其产生与发展离不开相应的经济基础与必要的社 会条件,契合人们寻求群体认同与张扬个性的内在心理机制,在大众传媒的推动下,成为人 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育形式。由于认同具有双重性,时尚体育在构建个体与群体认同的 过程中也出现了协调与差异的双重趋
动力学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点之一,近些年来,面对动力学部分灵活的题型,巧妙的设问,众多师生充满疑惑,感觉无处下手。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中总结的一点复习动力学知识的
期刊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r13 super martensitic stainless steel after different heat treatment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近代以来、特别是在1931—1945年期间,无论对日本还是对中国而言,都是一个非常时期。对于日本而言,这是一个荒诞、狂妄、自大、凶残、虚伪、文明毁灭殆尽的年代。它给日本历
摘 要: 探讨力竭性运动引起的氧化应激对肠功能的影响及运动性肠功能紊乱的原因,32只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C);运动后即刻组EX;运动后30 min组(EX30);运 动后60 min组(EX60),测定力竭性游泳后不同时相,肠组织匀浆MDA、游离巯基(Free-S H)和ATP含量。结果显示,运动后肠组织MDA含量在运动后30 min ,60 min显著性增加( P<0.01
摘 要: 目的:观察递增负荷运动后大鼠血清雌二醇、胫骨雌激素受体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的表达,探讨递增负荷运动后骨组织的适应机制。方法:3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一次性大强度运动组、长期大强度运动组。ELISA法测定血清E2含量,免疫组化测定ER和T GF-β1的表达,RT-PCR法测定ER mRNA和TGF-β1mRNA表达水平。结果:一次性大强台运 动后血E2,ER mRNA和TGF
参考Webber(2000)等人设计的共享心智模型问卷(TMMs),结合专家访谈的结果初步编制了篮球队共享心智模型问卷;对参加2007年全国少年U17篮球比赛的227名运动员和21名教练员进行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颇受广大师生的欢迎。问题情境与传统的课堂提问不同,问题情境是传统课堂提问的升华,它倡导在提问的过程中
1976年10月,“四人帮”垮台后,美国国务院召开了一次研究中国情势的绝密会议,在会上有人提出:极左派已经激怒当权派。情势就像斗牛士屠牛那样鲜血淋漓。军方是关键,邓小平能
初中物理教材关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要求学生定性理解,知道该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但是课本上并未提及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关系,而在知识体系构建和中考考试中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