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自我,回归本真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i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文章同样如此,没有充分、生动和质地优良的材料,只是在技巧上兜圈子、翻花样,写出来的文章必然内容干瘪、面目可憎。看看学生的作文,大多或无病呻吟,或夸夸其谈,甚至假话、空话一大堆。究其原因,与我们平时在作文教学中的有意识的导向是有一定关系的。我们的作文教学,大多教师只注重学生习作是否亮丽、是否优美,因此偏重于指导学生“怎么写”,而忽视了“写什么”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文章之中除了有几句华而不实的美言之外,更多的是肤浅的认识、贫乏的材料,甚至假大空成套。文章不应当是做出来的,而应当像汩汩的清泉从心坎里流出来,要有真情实感。
  因此,平时就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写什么”注重起来。那么,作文写什么呢,材料在哪里呢?材料在生活中,在大自然里,在对历史文化的真切的感悟之中。
  
  一、写对生活的感悟
  
  生活可以惊天动地,也可以简简单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就会有取之不尽的写作题材,就会有真切感人的肺腑之言。用心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我们会发现,即便我们学生的生活轨迹还很短,生活阅历还很浅,照样能挖掘出丰富的内涵,折射出绚丽的色彩。
  平时,我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写什么内容,选什么素材,事先都有明确的交代。如关注父母及家人,关注邻居及乡亲,关注同学及老师,关注身边所有的人。如何关注?除了悉心的观察,还需要亲身的体验。诸如,在家里干干农活或家务,下到厨房给妈妈当回助手,给爸爸洗一次脚,给妈妈梳一次头,和邻居聊聊天,还可以去了解家乡的一些风俗人情及乡人在传统节日中的习惯表现。于是,学生的笔下就有了母亲操持家务的娴熟,父亲辛勤劳作的艰苦,有了父亲那厚实而坚硬的剪也剪不断的脚趾甲,有了母亲那日渐增多的拔也拔不完的白头发,甚至有邻里之间的欢声笑语,有外来工的酸甜苦辣。
  如下面的一篇《飘不散的豆腐香》:
  十多年前,十多年了,我是和外公外婆同住的,宁静的小乡村,有一口小小的“荷花塘”,有黄昏时安静的稻田,有在屋檐下筑巢的燕子……这就是童年的印象,而最最难忘的该属那甜甜的豆腐与其浓浓的香。
  隆冬,村子里的浓得散不开的雾。五点光景,远远地就可以听到那熟悉的唤声:“卖——豆腐嘞——”这亲切的乡音啊!至今仍在耳畔回荡。我会匆匆从二楼跑下,捏起五毛钱,到小路上恭候那挑着扁担的老爷爷大驾,然后外婆就会拿一个小碗忙不迭地跟着我出来,她知道我是定要这每一块豆腐的,也是怕我被赶来买豆腐的大人挤伤。拿回家后加两匙白糖,拌一拌就是我美味的早餐了。不过我常怨外婆小气,怎么只给那么两小匙糖呢?多加点嘛!可外婆总说,够了够了,这豆腐呀,本身就很清甜的。
  可惜我对外婆的印象就这些了。没等我上幼儿园,外婆就因为想舍几颗药,心脏病没缓过来而去世了。年幼的我还一个劲儿地问外公,外婆睡着了?怎么还不醒过来呀?肚子饿!
  外婆仿佛就这样淡出我记忆了。天真如我,怎么知晓共走大半人生路的老伴离去,外公该是怎样的伤痛。不再有人同他一起看戏,不再有人在家中烧好饭去田埂唤他,不再……屋子空了。可没过多久,我又和外公去住了。我没有注意到他的变化,依旧逗我玩,给我买糖吃,给我做水蒸蛋。只是每天会出去一趟——给外婆扫坟。他不忘我的豆腐——5毛钱,两匙糖——和外婆一样的味道。
  上学开始,回去就少了。每次回去依旧是——水蔗糖、白糖拌豆腐。直到九七年冬天,半夜响起了铃声,我不敢接,却莫名其妙地躲到床底哭。第二天早上爸妈接我回老家——外公去世了。
  村子里下了一夜的雪,外公的床边是一堆线——他拆了外婆给他织的毛衣,然后就安静地去了吧。如同他曾耕作过的安静的稻田。
  舅妈对我说,外公舍不得吃那母鸡下的蛋,说要留着等我回去烧水蒸蛋,说外公准备了很多的五毛的零钱,等我回去……我听到一半,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初中毕业回去,听人说起,那卖豆腐的老爷爷半年前走了。忽然觉得,我的童年就这样过去了吧。
  很多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很多人只能和你一起回忆。而想起这些逝去的种子、彷佛周围是飘不散的豆腐香。不再伤感了,他们教了我太多。成长的道路,用他们教给我们好好走下去。
  这篇文章以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儿时的一段生活情景。村中卖豆腐的吆喝声,外婆用白糖拌就的豆腐,吃在嘴里香在嘴边的豆腐香,无不洋溢着一种深深的浓情,这种浓情是自然地从笔端流淌出来的,它不矫饰,也不掩饰。我们从这里读到的是祖孙之爱,更是读到了一种人间亲情。
  生活告诉我,人生需要爱,爱你的父母,爱你的老师,爱你的朋友,爱你身边所有的人。在你付出爱的同时,你也会得到许多的关心,许多的爱护,许多的祝福。
  生活给予我们的太多太多,那里面热闹非凡,非常生动、丰富。已经表现它的文章,包括那些大家之作,不过穷形尽相了其九牛之一毛。那里还有许多精彩纷呈的东西没有被表达,还有许多无穷的奥秘没有被言说。学生若是学会了直接到那里去游泳,就不愁吃喝了,也远远胜过了在游泳池或澡盆里扑腾。
  列夫·托尔斯泰在《论艺术》中有一句名言:“感情越是真挚,那么它就越是独特。”这就是说情感的独特性是建立在真挚情感的基础之上的。那么,学生的情感从何而来呢?毫无疑问,它应该来自学生对生活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否则,学生的情感必定是肤浅的、空乏的。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得流个不歇。”
  
  二、写从大自然获得的启示
  
  日月星辰,山原河海,雾露霜雪,春花秋实,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无时无刻不在以它们生命的本真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梅雨绿潭的柔波,可以让人爱得心旌摇荡;月色荷塘的静美,能够给人淡淡的喜悦;草尖上的一滴露珠,可以摔出万道霞光;地坛园中的一只雨燕,也能把天地叫喊得苍凉。当我们把自然给人化了,让自然之物拥有了人类的情感与思想,那么,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逸于海。
  有学生在习作中写到了昙花:
  那用长长的花柄钩住枝叶的花苞,开始有了一丝颤动,花托张开了;慢慢地花瓣也在抖动。像初醒的婴儿。从花瓣到花柄,是由浅而深的紫绛色,逐渐过渡,显得和谐、自然。到了花儿前部,却是那么洁白,如雪似玉。复瓣和白花之中,是纤细的橙黄色花蕊。
  可就在它显出最美的一笑时,花瓣开始慢慢萎缩……分明听得我的脑子里“哄”的一声。我在叹息、怨恨,为什么要匆匆结束你那年轻而美好的生命?难道不能坚强一点?娇柔薄命,你生命的火花并不灿烂啊!
  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生命中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昙花哟,你正是演了一场悲剧——用你那么美的生命;昙花哟,我将永远对你怀着一丝幽幽的惋惜。
  在文章中,小作者对昙花盛开的过程观察得极为细致,所以才描绘得如此真实,并由昙花短暂的生命引发出对生活的思考,同时也给读者留下沉重的思考。
  又有学生写到了秋天:
  秋天是黄色的,无边的稻田可以做证;秋天是红色的,累累的果子可以做证;秋天更是金色的,兴高采烈谈论丰收的人们可以作证。金秋时节,是这样的醉人。
  其实,不只农民有这种丰收的喜悦,许许多多平凡的人,都看到了秋实。
  而我,不管是什么时候取得了成绩,都会有金秋时节收获的喜悦。是啊,没有耕耘,哪有收获?我们渴望看到秋实,就应该付出更多的努力。
  这简单的三段由秋天是收获季节这一自然现象引发开去,联系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得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启示,行文自然。
  没有人能够脱离自然而存在,可是天天沐浴在美好自然中的学生就是没话可说。显然,现实中的自然和进入作文中的自然不是一回事,这就需要“思想”了,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然,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自然的真谛。观察到的只是表象,发现的才是本质。只有深入本质才能进入作文,才能从自然中获得启示。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提出,我们“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们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它们的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
  触美于心灵的习惯”。
  
  三、写对历史文化的真切感悟
  
  历史的深远与厚重,文化的灿烂与多元,这既是我们的教材所承载的主体内容,也就应该成为学生作文题材的主要来源。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灿烂的历史,只要认真去感悟,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
  越王勾践大败后,十年发奋图强、卧薪尝胆,终于报仇雪恨,灭掉了吴国。从这个故事不难看出,一个人失败时,只要不断吸取经验教训,成功的希望就会属于他。处于逆境中的失败者,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环境越苦,条件越恶劣,就越能磨炼人的忍耐力、激发人的创造力。司马迁囚禁写《史记》,曹雪芹困窘做《红楼梦》,双目失明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写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摇着轮椅的张海迪自学成才……谁不赞叹这些生活中的不幸者成就的伟业呢?想当一个胜利者,你就必须善于当失败者。
  这段思维缜密、思路清晰,由越王勾践的故事引出中心论点,再以三个名家事例组成一组有气势的排比句作为事实论据论证论点,结构紧密,也可见小作者平时的积累之丰。
  一个学生的习作,或曰表达,首先要有一种生命渴望,也就是生命冲动。我们要把学生的这种生命冲动为学生找到或激发出来,所以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哪些方面积累素材。说到底,一篇作文从内容上看,无非包含了两个方面,即生活的和思想的。生活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建筑在作者生活的基础上的。一篇作文的高下,从内容上看,就体现在作者对生活的把握与思考的高下之上。对生活的感悟是自我对生活的感悟,从大自然中获得的启示也是从自我的角度理解而得到的启发,对历史文化的真切感悟也是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的。所以作文是主观的东西,它是自我的一种感性显现。而作文题材的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前提,而这个前提又往往容易被我们忽视。所以必须首先在这个大前提上下功夫,有目的、有意识地积累素材。
  当然,在作文实践中,我们也发现这样一些问题:有不少学生,你即使让他自由表达,他也写不上几句话,你即使给他比较丰富的经历,他也不知道如何去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这主要与学生平时观察生活时粗糙、不仔细或者不会观察有关,与学生缺少生活的敏感特别是不会捕捉瞬间的心动有关,与他们缺少描写能力甚至不会描写有关。所以一篇真正意义上的作文,还必须有理性的思考、优美的表达以及深刻的情感和哲思。■
其他文献
2008年高考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和奥运火炬传递中圆满地结束了。与往年一样,在考试结束后,作为中学一线教师,对试题进行认真的分析,有利于更好地厘清今后的教学思路。笔者认为,2008文综历史试题具有融热点与新课程要求于一体的显著特点。    一、更加突出能力立意    考试命题中心早就指出,考试要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考试大纲(浙江省专用)
号外号外!超级大号外!据本辫观测,在离意少编辑部不足一本意少远的地方有一群奇怪生物出没!他们喜欢“断案”,天天忙得不可开交;他们号称是侦探,但是又不像福尔摩斯那样纤瘦,而是基本上长得圆嘟嘟、胖鼓鼓,他们就是本辫本期隆重向大家介绍的——美食大侦探!一号美食大侦探折耳猫:  我最爱吃凉皮、包子、火锅、Pizza、冰糖葫芦、酸菜鱼、薯片、软糖……总之好吃的都爱……我很喜欢eat(吃),能不能开个“美食专
进入高三下学期,第一轮复习已到“收官”阶段.通过第一轮分章分节的复习,学生已经较为全面地对教材中每一个现象、每一个概念、每一条规律的理解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进入二轮复习,怎样更加有效地组织和实施教与学,使学生解题上有新的突破?这是教师和学生都要思考和规划的问题.下面谈谈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的策略.  一、编织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  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和理解物理学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培
春天毫不顾惜  那些不为将来果实,  只为一时兴起的花瓣,  将它们抛落满地。  喜悦从大地的睡梦中挣脱出来,  冲入无穷无尽的密叶繁枝,  在空气中欢舞终日。  让我的爱  像阳光一般将你围绕,  同时又给你  璀璨的自由。  如果我的名字成为负累,  請将它从礼物当中抹去,  只留下我的歌曲。
一、 理论依据及研究的相关背景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所以,我们理应追求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在新课程理念的熏陶下,广大教师已越来越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学习能力。显然,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
每个月,狐狸奶奶都会去王宫走一趟,陪虎后喝喝茶。这次狐狸奶奶进宫意外得知“虎王病危”的消息:虎王已连续一个月通宵未眠了。  “只要有谁能让虎王睡着,他想要什么我就给他什么,金钱、地位、权势……”狐狸奶奶有模有样地对阿布学了虎后的话。  阿布开始冥思苦想,在排除掉142种治疗失眠的办法后,只剩“心理咨询”这个方法。  要从事心理咨询,当然要先成为心理咨询师,阿布火速参加了大灰狼培训中心举行的心理大师
“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是杭州市市委书记王国平在“市名校集团化经验交流暨表彰会”上的讲话。会上王国平书记还特别强调:像杭州这样的东部沿海发达城市,不仅要让更多的本地居民子女享受优质基础教育,而且要尽最大努力让更多“新杭州人”子女享受优质基础教育,让他们与杭州本地的孩子一样不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树人小学就是一所专门招收外来创业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学校在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及自身的积极
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课“善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第一课时为例,就如何在“法律教育”课中,依据知识体系实施有效教学,谈谈笔者的认识和体会。  一、 构建知识体系  作为思想品德课程四大模块之一的“法律教育”,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开始渐入学生的视野。“法律教育”有别于七年级学生之前所接触的心理和道德层面的教育,心理与道德教育为了淡化知识传授,切合教育对象个体的生活轨迹和心理轨迹,没有也无法达成
在认识论教学中,“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一直是个难点,很多学生无法把握其精神实质。除哲学的抽象性和高中生认知水平等原因,教师过于重视结论而忽视知识生成的过程、忽视体验乃至教学方法失当是一个重要原因。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坚持“以事明理、寓理于事”,重在“事”与“理”的有机结合,力求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纯主观的东西不能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庄子有一段关于“是非莫辩”的话,
一、作文修改的缺失与主体错位  一项对一百多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有96%的学生写好作文后很少修改也很少再读自己的习作。[1]学生普遍缺乏修改作文的自觉性,更谈不上具备修改作文的好习惯。再看看目前较普遍的作文教学流程: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一次写作课就是以教师的讲评为终结,虽然教师会叮嘱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订正,但真正实行起来的却只有小部分同学,大多数同学,在听完教师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