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搞好作文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wyy1985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在予人规矩的基础上使人“巧”。所谓的予人规矩是指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修词、逻辑、文理等有关的语文基础知识;所谓使人“巧”,就是让学生在掌握语言、修词、逻辑、文理等有关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熟练地获得写作的相关技能与技巧。因为理论知识扎实的学生不一定写作能力就强,他必须通过长期的、经常性的训练、强化与运用,“巧”才能有效地生成。但要做到“巧”,可却不是一早一夕的事,这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坚持不懈的持久训练。在此,谈谈自己工作中的一些探索与做法。
  
  一、拓展思路,培养鲜明个性;
  
  人们爱把教师比作园丁,然而园丁如果只培育出一种颜色、一个品种的花,人们往往会认为他奉献给社会的美太单调、太无特色。所以语文教师应极力创设宽松的环境,拓展学生思维,培养他们多姿多彩的鲜明个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学生在思维方面的个性与特长。我们曾尝试指导学生由“雪”引出联想,进而引发议论,再整理成文。学生有的从它的颜色引起联想,有的从它的质地阐发议论,讨论的气氛非常活跃。接着我引导学生用各自的思维方式进行展开,在40分钟内形成书面作文。之后我细读学生的作品,有的短小精悍,有的洋洋洒洒上千字,分析起来,性格文静恬淡的学生他们写出了雪洁白晶莹,纯洁无瑕,飘飘洒洒停驻人间的景色;性格内向的学生写出了雪默默降临,无私奉献的人文精神;性格较外向的学生则写出了雪善于掩盖,长于粉饰,弄虚作假等虚的一面,以此反证出内心充实、忠诚纯朴的可贵……。全班有49人以此命题作文,共引发了26种不同的思维与联想,而且为文清新、畅达,各自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他们均把作文看作是一次思考与创作的享受。
  
  二、观察,选准角度,求细求精;
  
  中小学生学习的空间,主要是家庭、学校,接触的人多是父母、同学、老师,不可能像作家那样到社会生活中自如地获得写作素材。然而,家庭是写作的细胞,学校也是个“多棱镜”,能够不同程度地折射出社会的方方面面。只要引导学生选准角度,细致、深入地观察,也可能达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的境界。例如,同是写“秋天”,学生们大体上以此立意:秋天来了,枯黄的叶子落了下来,让人泛起一阵阵的凄凉……而有位学生却仔细地观察秋天的景象,品味秋天的感受,引发联想,从而悟出:秋天像一位穿着金色裙子的仙女,她用宽大的衣袖挡住炎热,把明朗与清爽撒向人间,捧起沉甸甸的谷物和果实奉献给人们。由于这位学生观察、思考的视角非常独特,因而他写出的文章也清新、洒脱,文章很快就被报刊采用了。
  
  三、内容真切,求实求新;
  
  叶圣陶先生说过“读是吸取,写是倾吐。”倾吐是人的一种本能的活动,只要教师启发得当,学生心里必会冒出好多话要从口中说出,从笔端流泻。因为思维传达的空间有多大,取材的领域就有多辽阔,小至微尘污染的忧虑,大至宏观宇宙的探索都可以落笔,关键是诱导学生想写。正如著名作家叶文玲在《我的“长生果”》中回顾创作历程时说:“作文要动真情,要写真情实感。”首先,培养学生的参预意识。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变革的实践,感受时代脉搏的跳动,从而产生一种非写不可的表达欲望。其次,学生处于心理最佳状态时,引发他们对作文的满腔热情,触发文思后布置作文。再次,当学生作文有起色时,点燃他们再思考、再创作的热情。只要有真情实感,状物论理,便自出新意。
  
  四、形式新颖,求活求异;
  
  确定了要写的内容以后,用何种形式去布局谋篇呢?一般是依教师所设葫芦画瓢——学完某类文体的课文后就练习写某类文体的文章,并模仿课文所用的表现手法下笔。这种做法对把知识转变为能力不无好处,但实践证明,真正能“立竿见影”者不多。如果教师强调太多,势必束缚了学生的手脚,甚至可能闹出笑话来。为此我在教学中并不固守死八字,而是注重了作文形式的不断创新,力求作文形式新颖,求活求异。如:一类文体学完后,我不用仿写的形式,二是让学生从:如果我拿到这类文体,你将如何着手,用研究与分析的目光去审视作文,效果非常好。
  
  五、内容决定形式;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所写的内容出发,选用自己比较熟悉的方式来表达。鼓励他们求活求异,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例如,我们曾要求学生都以“春蚕”为题,写几种不同体裁的短文,赞扬春蚕的“求人甚少,给予人甚多”的高贵品质。在批改作文时发现,有的写散文,集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有的写成童话,用拟人的手法;有的写寓言,用对话法;还有的写说明文、议论文的……所用的表现手法,少数是刚刚学过的,大多数是以前积累的,均生动自然,给人新奇之感。
  
  六、语言朴素精练,个性化;
  
  语言是文章的元素。一篇文章的语言朴素精练、个性化,文章就具备了凝重、活泼、与众不同的气韵。使自己的语言带有时代色彩,是学生求新求异的表现,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原因是有的学生没有从自己文章的个性特色出发。我们主张,学生作文所用语言,首先应该朴素一些,因为学生生活本身就是朴素的。语言朴素也是文章的一种荚。在朴素的基础上将语言加以锤炼,使之更具个性特色,那就可以避免文不对题,华而不实了。
  总之,作文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智力水平,语文水平的镜子,重视并搞好作文教学,对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以致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至关重要。凭教师、学生点滴积累的“巧”,我们一定能走出现今作文教学的“暗胡同。”
其他文献
不论是一个学校或是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总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说,第一只有一个,虽然可以并列,但不可能全体同学成绩一样。这样就产生了所谓“差生”,这里是指成绩差的学生,由于我国现行高考制度是以高考分数为主进行录取的,成绩的好坏便决定学生的命运。那么“差生”的表现有无共同之处呢?作为一个长期与学生打交道的一线教师,将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发表出来供大家参考,希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能引以为戒。  志向之差
【摘要】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是新课程实施的亮点之一,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开放,但开放前要很好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开放一定要把握好火候,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开放;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    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是新课程实施的亮点之一,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开放,这也无可非议的。但如何开放?在什么时候开放?需要我们
【摘要】随着中考机制的不断深入,体育中考成绩作为总分计入成绩。学校把体育考试项目全部纳入到体育课教学计划之列,使得原本生动的体育课变成了所谓的迎考,复习,训练课,学生将如何应对这样改革机制呢?  【关键词】体育中考 体育与健康教学 新课程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中考也立竿见影地纳入到学生中考的总分之中,不但初三要考,就连初中各年级都要进行过段和过程性考试,成绩全部划入将来的中考成绩,因此给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160-02  摘要:提高课堂身体练习的效率,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提高练习的积极性对于体育课的教学相当重要。本文通过在初一年级体育教学中引入男、女生竞赛的方法作为教学实验,探讨了男、女生进行竞赛的可行性,分析了男、女生竞赛对于激发学生练习兴趣,提高学生运动素质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在教学中大规模引入男、女生
春游是成人永远记得的回忆,是体验童心最佳方式,是他们小时候作文的题材。“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到大佛水库去春游,小二娃摔进了水库中,是班主任老师把他提了起来。”现在家长在跟孩子们说故事:“第二年,我们又去了,这次是唐春兰把脚崴了。”故事说到一半,班主任打电话来,说是要组织孩子们野餐,征求家长的意见。  说故事的家长只有一句话:“在保证孩子绝对安全的情况下我同意。”  班主任打电话请示校领导。校领导说:
【摘要】所谓“自主性”,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活动具体支配和控制的能力。“自主性学习”,就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学习者自由地按自己的意愿,有选择地、主动地进行学习的过程。现代儿童学习观认为,孩子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学习,是使孩子身心获得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的学习。,所以要让孩子习得知识、本领,就要让他们自主性的学习。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学会自主的学习、研究、探索,这样才能走向成功。  【关键词】  自
[摘 要]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诸如学生学习缺乏自信心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是很多中学数学教师面临的问题。将皮格马利翁效应运用到中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皮格马利翁效应 数学 教学    一,皮格马利翁效应概述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一个主人公的名字。传说皮格马利翁是一个国王,擅长雕刻。他曾用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苏教版实验教材的亮点之一,率先将解决问题的策略单独设置为一模块进行教学的。有人认为具有新颖性和前瞻性。做出如此较大幅度的创新安排,编者考虑一方面基于彻底改变“一例一类题”的呈现形式,避免分类型套模式,而编排一些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以达到对传统的应用题教学的反思及批判,另一方面基于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逐步有机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这样的角度看
高三复读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刚刚经历了高考落第的挫折。在短时间内难以走出沮丧的阴影,特别是高分复读生因为志愿填报过高而掉档,其低落的情绪较之一般更为强烈,在秋季开学,望着昔日的同窗背起行囊奔赴理想的学府,而自己却要拾起本准备尘封的课本,拖着疲惫的双腿重新回到起跑线上,个中滋味谁能体会?  去年秋季,我兼任了我校理科复读班的物理教学,对于上复读班的课我是毫无经验,一开始上课我便像对待应届班一样进
与小学生沟通其实很不易,现在的孩子大都会说:我们有代沟。其实不论哪个时代师生都存在交流的难题。跟不同性格的学生要有不同的交流方式,与成绩不同的孩子交流也要有不同的方式,性别不同也要选择不同的交流方式。特别是现代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任性、自私,这都给教师们带来了交流的困惑。非常有必要研究和探讨师生交流的方法。以下是自己的一点体会,本人认为以下三种交流方法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    一、真诚的微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