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s1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强调,为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各地可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特点和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求,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尽可能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地理学习需求。由此可见,开发乡土教学资源是课本知识的延伸,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情感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一、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
  
  根据信丰县的特点。我们选择了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工农业生产等几个专题进行教学资源开发。下面就生态保护这一专题,谈谈我们是如何开发乡土教学资源来编写乡土教材的。
  首先,我们走访了县水土保持局有关领导、专家,通过走访,了解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信丰县掀起被称为“搬山运动”的稀土开采热,由于无序和过度开采,导致稀土开采区森林被伐、农田毁坏、河塘淤塞、生态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据1997年卫星遥感调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638.2k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2.2%,占山地面积的30.8%,是全省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县域之一。深刻教训使信丰县决策者认识到,发展经济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信丰县采取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保土耕作农艺措施等多项治理措施相结合,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信丰是脐橙产地,素有“中国脐橙之乡”,在政府引导下,当地农民把发展脐橙产业与治理水土流失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猪沼果”生态治理模式,即“一座山头一栋房,一片果园一口井,一个沼气一栏猪”,由于实施“猪沼一果”生态治理模式,当地农民实现了人均三亩果,年人均纯收入近万元。短短几年时间,使这片昔日满目疮痍的“江南沙漠”变成了“山顶绿树成荫,山腰果树缠绕,山脚鸭欢鱼跃”的新景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是现场调查研究,我们地理教研组全体教师参观了“信丰县水土保持警示教育基地”。2002年8月,县政府郑重决定并选择60余亩难治理的稀土尾砂地作为水土保持警示教育基地,并设立大型花岗岩警示牌。把当年乱挖滥采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危害刻入碑文,用触目惊心的危害警示世人。通过参观,增强了我们保护生态环境的强烈责任感,从而更全面地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大意义。
  第三是编写教材。我们以信丰县的气候特征-地形地貌-自然水土流失-人造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的治理及成果为主线,编写了“信丰县水土流失及治理情况概述”教材。
  
  二、乡土教学资源的运用
  
  1 寓乡土教学资源于课堂教学中
  在“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中,我们把课本内容与乡土教材内容结合起来,教师在详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后,结合乡土教材内容,分析信丰县稀土开发区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是:信丰县的地貌特征为“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由于受降雨集中、径流冲刷影响,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上世纪80年代,由于受“先生产,后生活”“有水快流”思想影响,全县上下掀起了一股“稀土热”,稀土开采遍地开花,最多时开采矿点达一千多个。由于无序、过度开采,滥伐森林,导致信丰县稀土开采区森林被伐、农田毁坏、河塘淤塞、生态破坏,当地农民有田不能耕、有水不能喝,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后经十几年的艰辛治理,当地植被才得以恢复,水土流失才得到遏制。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展示水土流失治理前后的图片,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水土流失对当地农民造成的危害,以及严重影响信丰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后果。从而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环境观和科学发展观。
  
  2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为了更有效利用乡土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乡土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优势,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一是举行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关爱家乡、关爱祖国、关爱全球为内容的地理知识讲座,讲座结合当地实际,通过对信丰县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治理的措施、取得成果进行分析,同时提供大量翔实的水土流失数据,让学生充分认识水土流失对当地农民造成的危害及对信丰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从而增强学生正确的环保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二是收集水土流失的相关图片,集中进行展览,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展出,让学生切身体会水土流失给信丰县带来的严重危害。三是组织学生观看录像《敲响“生态警钟”,唤回绿水青山》,然后要求学生就如何保护生态环境撰写小论文。
  
  责任编辑:周瑜芽
其他文献
近年来语言学家通过研究大量语料提出词块这一概念,认为语言不是由传统观念所认为的语法和词汇组成的,而主要是由词块组成的,它融合了“形式”和“功能”,体现出语义、句法及语用之间的关系,能够促进语法规则的发展,有助于语言表达的地道性和准确性,减轻语言产出及处理的负担。本文拟从词块的定义和分类出发,探讨并归纳词块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作用,并就如何利用词块进行教学提出了作者的一些建议,以期对大学英语写作教
声乐歌唱的发声及演唱过程,主要是通过正确的发声状态和长期不断刻苦训练,以及演唱者的技巧来逐步建立的。    一、呼吸的训练    歌唱中的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唱歌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呼吸方法来控制和运用气息,就不可能有优美悦耳的声音。呼吸的方法有三种:上胸式呼吸、腹式呼吸以及胸腹式联合呼吸。其中腹式呼吸是近代中外声乐界公认而普遍采用的、科学的、合乎生理机制规律的呼吸方法。了解了呼吸方法还不行,还需要长
高校经济效益外部化,在推动我省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高校审计亦任重道远。笔者结合审计实践,就如何提高高校教育资源配置、高校社会供给、办学质量以及提高高校社会贡献率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应进一步强化高校社会贡献率意识    高等教育社会贡献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断增大,应进一步提高高校科技贡献、创新贡献、人才贡献、智力贡献,促进高校科学发展,强化高校的生存意识、忧患意识
新课程突出了学科教学要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故此,学科教学便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而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为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奠定基础    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以权威者自居,训斥学生:要尊重学生,平等待学生。“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在课堂上要营造出和谐、民主、自由、宽松的教学气
在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寻找一种既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方式,构建一种语文阅读教学的互动模式。“学习者对知识的接受只能由他们自己构建来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讲,阅读教学法过程就是学生主体的自学过程,是学生自主构建意义的过程,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  《语文课程标准》将阅读明确地界定为“学生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求知的最佳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性是教学的一种艺术,作文教学表现得尤其突出。文章不是无情物,当作者处在一种强烈的亢奋的情感状态中,兴奋点受到激发,便会文如泉涌,一气呵成,相反,在毫无兴趣的状态下“挤文”,则思路阻塞、语句枯燥、文章呆板,甚至难以写下去。教师在作文指导时若能通过某些有效途径来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
语文课仅有情感是不够的,还要能启迪学生的心智。唯有情和智和谐共生,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能得到有效统一,语文课堂才能呈现勃勃生机和活力,才能焕发动人的魅力。    一、让课堂成为学生愉悦、欢乐的学习乐园    课堂是向未知方向进行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因此,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然而,仅有
风景写生教学是色彩基本训练的重要内容。在风景写生过程中,首先碰到的问题便是如何在自然景色中选取最理想的部分,使之成为一张画的画面,以及如何进行画面安排。这就是取景构图。绘画不同于摄影,一般而言就是既要忠实于自然,又要在作品中融入作者的情感。因此必须对描绘对象进行立意、选景、构图。通过对写生景观的精心布局、安排,充分揭示绘画的主题——情感和心境。由此可知,取景构图在风景写生中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四边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很广,所以,我们在学习中要注意所学知识的运用。比如要证明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这一定理,我们同时也要复习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这些相关定理知识。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