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段一体,梯次渐进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te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年一贯制学校承载了孩子从童年到少年至关重要的成长阶段。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完整地考虑孩子这一阶段的成长规律和需要,以适合的方式落实到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
  秉承“济世明德,笃行于微”的校训,济微中学将九年义务教育定义为整体化、系统化和序列化的教育,建立起“9>6 3”的教育模式。学校自2008年开始,积极开展德育序列化教育实践,研究制定了《济南济微中学德育序列化实施方案》,确定了“四段一体”的德育序列化工作基本框架:依据不同年龄、不同认知心理特点,划分了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将学校德育总目标合理分解到不同学段,分层实施、有序衔接。旨在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主动发展,成为一名乐学善学、自立自强的好学生;成为一名诚信友善、身心健康的好少年;成为一名爱家爱国、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一、德育目标层次化
  依据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和儿童在思想、道德、法纪、心理等方面提出的要求,并结合我校的办学理念,从儿童和青少年成长自身需要出发确定德育目标。
  我们将学校德育总目标分类并具体分解到各个学段,形成目标分解细目表。目标的分解呈现明显的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层次化特点,又体现出目标的一致性,符合由感性到理性、由感知到感受再到感悟等学生认知和思维发展的特点及规律。
  比如,学校德育总目标是一级目标,爱家爱国情感的培养,是二级目标。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确定“爱己—爱家—爱校—爱国”这种由内而外、由小到大的目标逻辑,然后再有侧重地分解目标到不同学段,作为更具体的三级目标。低学段(1-2年级)着重于“爱己—爱家”层次的目标落实,具体分解为自我爱护的行为规范、习惯养成等行为目标和感受家人的爱、关心家人等情感目标;中学段(3-4年级)侧重于“爱家—爱校”层次的目标落实,在前有的基础上学会更多地理解和关心家人以及关心同学、关心班级、爱护学校;高学段(5-6年级)在此之上进一步深化,侧重于“爱校—爱国”中的“爱校”,落实关心同学、班级和学校的行动目标,并初步感受国家、民族的强大;最高学段(7-9年级)则侧重于“爱国”,通过系统学习,更深地理解、感悟国家、民族的含义,逐步形成国家认同。
  每一学段都是在前有目标的基础上继续巩固、落实习惯的养成,然后有侧重地落实新的、更高层次的阶段目标。所以,每一层次的目标在各学段都有不同的体现,比如,单就“爱国”的三级目标在各学段分别体现为:识国旗、唱国歌、爱汉字;学书法、诵经典、知传统文化;爱家乡、做公益、关心国家;学历史、看世界、爱我中华。呈现出明显的随年龄、学段递增而相应提高的层次性和序列化。
  二、德育内容递进化
  德育内容是为实现德育目标而确定和安排的特定教育内容。德育内容的性质和构成由德育目标所决定;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思想品德发展水平来确定。
  同一主题内容的安排依据不同学段的德育目标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全面、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等递进化特点,同时又保持着主题内容的延伸性和拓展性,以及一致性和连贯性等特点。比如,我们对学校生态文明主题教育的目标及内容作了如下分解。(见表1)
  三、德育活动系列化
  德育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的过程,必须要做到知行合一,因此,活动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由于德育目标和内容比较庞杂,因而需要整合、分类,划分不同的主题,在主题下设计有意义、有创新、有成效的德育活动。
  我们原有方案中,目标、内容的梯次分解比较详实,也进行了二级目标分类,但仍然不够全面,三级目标又显得过于庞杂,不太利于提取和落实,实际执行中易流于形式。我们逐渐认识到,德育纵向序列化的分解落实,必须通过横向的德育主题活动来支撑。
  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求及学校整体德育目标,学校确定了十大德育主题: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爱家爱国主题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安全与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想与责任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科学艺术教育、社会实践及志愿者主题教育。
  在实践中,我们通过不同时段各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将目标、内容及建议等从学校德育目标分解细目表中提取出来,并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随学段的提高不断拓展、深化,使主题德育活动的设计呈现出针对性、渐进性,以确保主题教育的实效性。
  比如,纪念长征胜利的主题德育活动,我们依据序列化目标和要求,从低到高设计了六项活动建议:
  讲长征故事,树英雄偶像(讲故事,1-2年级);
  画长征足迹,展热血风采(手抄报,3-4年级);
  诵长征诗情,感爱国情怀(诗歌朗诵会,5-6年级);
  唱长征颂歌,扬理想信念(歌咏比赛,5-9年级);
  议长征精神,明时代责任(主题班会、黑板报等,5-9年级)。
  思长征历程,抒报国之志(读书征文,7-9年级);
  德育纵向序列化,体现了道德教育的渐进性和一致性;德育横向主题化,体现了德育内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两者结合,更有利于提高德育成效。
  四、德育评价阶段化
  德育评价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学校德育目标实现的必要措施。
  目前,学校德育的评价也体现出了德育序列化体系中学段的区别。一是主题德育活动的表彰评价依据学段进行。很多德育活动本身就是按照学段设计的,即使是跨学段的德育活动,其评价也是分学段的,彰显学段之间的差异。比如,生态文明主题教育中,环保征文在3-9年级范围内开展,但评奖表彰区分不同学段;在全校进行的“环保小卫士”推荐评选中,也是依据不同标准落实到各个学段。二是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也显现学段差别。1-6年级主要是结合少先队组织的“竞优争章”系列,具体标准依据学段区分,评价兼顾个人和小组。7-9年级主要是“校园之星”系列,结合年级德育目标,评选包括学习标兵、进步之星、体育之星、劳动之星等十星,每半学期举行一次,各年级再进行不同形式地表彰、展示,以发挥积极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现在,德育序列化实践已经深入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德育目標及内容分解细目表已编入学生手册,方便学生对照自查和家长监督,主题德育活动的开展正逐渐成为德育工作常态。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呈现出更加阳光健康、文明守纪的状态。不管走到哪里,自信大方、谦和有礼的济微学子,已经成了学校一张亮丽的名片。学校也在德育方面先后被授予“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依法治校先进单位”“济南市师德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朱永新曾经说过:“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正在创造的地方。”关于教育,关于德育序列化,我们所做的还远远不够,但我们正昂首阔步走在德育序列化研究和实践的路上。
  【冯秀川,山东省济南市济微中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李 敏
其他文献
近日,美国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叫作课堂体验问卷(CEQ)的工具,用来评估美国中西部一所大学首创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的有效性。在使用这个工具时,评价的课程改革的范围是既定的,并且学生可以参与课程设计。CEQ问卷具有强烈的结构效度性和内部可靠性,其观测数据与学生自我报告收集的数据具有一致性。因此,在缺乏训练有素的课堂观察员的情况下,CEQ问卷结合学生自我报告,可以作为一个评估课程改革效果的有效工具。  
今年年初,国家相关教育部门明确提出了要把研学旅行放在是实践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和素质教育新的增长点的战略高度来考量。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育形式,研学旅行让学生走出了校园,走进了自然和社会。在本期特别策划里,我们就研学旅行的相关问题,采访了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旅游学系系主任朱立新教授。  :研学旅行的内涵是什么,其具备哪些特点?  朱立新:关于研学旅行(或称修学旅行、修学旅游),目前学
SSAT考试是美国、加拿大私立中学的标准化入学考试。据介绍,今年的SSAT考试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其中新增加了创造性作文命题。据相关发言人介绍说,以往的作文题目只有一个叙述描写性的作文题,现在新增加一个“创造性命题”,让学生二选一写一个。这种创造型写作,需要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完成作文,对于中国考生难度非常大。 (光明日报)
学生就像花朵,不论是高贵的“牡丹”,还是不起眼的“死不了”,只要是花,它就是美丽的,因为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作为教师,有责任找到盛开的理由,并助力花朵的盛开。很多传统的评价方式唯分数至上,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差异,其评价不能全面科学的反映学生的素质,无意中摧残了一些待放的花蕾。因此,学生评价体系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质发展。我们要努力改革现行的学生评价制度,力争评价形式的灵活性;打破评价模式,
纵观新密市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发展情况,我们在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艺术教育、幼儿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某些方面甚至在全省都名列前茅,但整体教学质量与先进县市相比,仍有一定的距离。从2011年9月开始,我们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低效、无效、负效课堂充斥着校园,这也是造成整体教学质量不高的最主要原因。  一、具体表现  (一)教学目标不明或目标不具有实际意义,授课重点不突出,难点无法突破。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诗人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其二)》曾被太多人引用过。杭州秀美、婀娜、灵动、古朴……自古至今,从不乏骚人墨客对她的倾慕和溢美之词。这座悠悠古城坐拥着八千年的文明史,南宋皇朝曾迁都于此。上城区,作为杭州市中心城区,更是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成为杭州“珍异所聚”“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  不仅富甲一方,上城区也是国内城区教育的代表,对
:陈局长,您好!在“京沪基础教育快线”论坛上,专家高度评价包河区教育改革取得的成绩。请问,包河区为什么要以课程改革作为区域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呢?  陈雪梅: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生为本”“科学育人”是改革的前提。多年来,我们一直努力探寻一种途径,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教师在教育中实现发展,师生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区域教育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让我们欣慰的是,新课程改革十年来,我们
法治教育,是以法治思维和方式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教育领域落实依法治国理念的重要体现。深圳南山区是我国最具活力的城区之一,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区域。教育的“南山质量”是指南山教育人在保障公平正义的前提下,实现南山教育的均衡化、国际化、信息化、个性化和素质化发展,在国内外形成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教育品牌,以实现南山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摘 要 学生生活与德育教材存在差距和矛盾,品德教学要遵循儿童自我建构这一品德形成的本质规律,对教材内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重构,从而促使学生品德的自我提升。  关 键 词 德育教材;重构;德性内生  作者简介 董一红,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教师  德育是成长主体在教育影响作用下的品德自我建构的过程。任何一种德性的形成,一般都经历由外部规范要求到道德内化,进而内生为品德,外化为行为习惯的
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在广东、重庆等地,一些“公有民办”名校在初中阶段,通过各种选拔考试展开生源抢夺大战,收取高额学费或“赞助费”。  此举是对教育公平的公然破坏。  我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名校的初中阶段”实施的是义务教育,是不能收取学费的。不过在实践中,这一规定更多指向的是“完全公立学校”。如果学校“公有民办”了,其义务教育阶段往往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