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学生习作是要达到这样的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和目标,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并不是要把学生都变成“文学家”,而是让学生轻松学会写作文。然而,反观我们的作文教学,老师过于侧重写作技巧、写作方法的指导,为学生的自由写作设置了诸多的障碍,由此造成学生缺乏自由的写作空间。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需要“减缚”,即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窠臼,使作文教学向着开放、自由的方向改变,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而自由的空间,减少学生习作上的种种束缚,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样的一种作文教学方式就是开放式的作文教学。
关键词:开放式 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4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为什么要练习作文,对这个问题,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到学生习作是要达到这样的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和目标,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并不是要把学生都变成“文学家”,事实上这也是不可能的,而是让学生轻松写作文,自由地看,自由地想,自由地说,愉快地写,去展示生命的原汁原味,无须任何拘束,也无须用任何书面语言去矫饰自我,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实事实写,实话实说,实情实抒。然而,反观我们的作文教学,老师过于侧重写作技巧、写作方法的指导,为学生的自由写作设置了诸多的障碍,由此造成学生缺乏自由的写作空间。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也往往脱离生活实际,作文形式千篇一律,内容毫无新意。这样,作文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负担,对老师来说也是一种负担。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需要“减缚”,即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窠臼,使作文教学向着开放、自由的方向改变,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而自由的空间,减少学生习作上的种种束缚,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样的一种作文教学方式就是开放式的作文教学。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放式的作文教学:
1.立足生活,开放命题。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开放式的作文特别注意让学生回归自然,回归自身的生活实际。因为生活才是素材的积累,自然才是写作的源泉。孩子们把身心融入他们喜爱的生活中去看、去听、去想、去体会、去回味,他们写出来的东西才会真切,才会有真性情。每一次的习作练习,都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设定,而不是非得照着教材上的习作内容去做,这样让学生去写他们自己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就写成什么样,这样他们便不怕写作,不担心没有东西可写。比如三年级下册习作3要求写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乍一看到习作要求,学生都犯了难,不知道该写什么,因为平时生活中他们很少会发现什么有意思的东西。很庆幸,我们是一所乡村小学,校园特别大,南边那半个校园还没有开发,里面长满了杂草,就如同鲁迅笔下的百草园似的,所以我便带领一班学生到本校的“百草园”中游玩,通过切身的观察自己去发现一些之前所没有发现的东西。在他们快乐地游玩了大半节课后,再回到课堂,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刚才的收获,我只稍加引导,让他们给自己的发现拟一个合适的题目,之后用通顺的语言写出自己的发现。值得一提的是,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再也看不到他们犯愁的小脸了。像他们所写的《小草中的发现》《我的发现》《有趣的发现》等都充满了真实的情感体验。
另外,要想充分地立足学生的生活,就要放开习作的命题。因为学生的生活内容千差万别,每个人的感受也各不相同,统一命题,难免拘于一格,形成思维定势,不得于学生思维与语言的发展,不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生活中、阅读中产生命题,即使是命题作文,也要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空间。因此,每次的命题,我都要多命几道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如果我命的题学生不感兴趣,则允许学生自选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自己命题写。
2.随机应变,开放课堂。
我们经常说,作为一个教师要有教育机智,能随机应变,灵活地进行写作教学。而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针对作文教学时更要有这方面的智慧,因为现实生活中往往隐含着很多的写作素材,如果你足够敏感,就能很好地抓住活跃在我们身边的写作素材,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正因为是我们身边的所以才更能引起学生广泛的兴趣,再加上老师巧妙的引导,学生就会在不经意间领悟写作的奥秘。比如那次,我正在给学生讲练习题,刚讲了两个题,突然外面狂风大作,紧接倾盆大雨从天而降,一时间学生所有的注意力都被窗外这难得一见的景象所吸引,个个伸长了脖子望着那瓢泼大雨。我见状,情知无法再让学生静下心来听课,干脆一甩手:“现在出去观赏这场大雨,待会回来告诉我你都看到了什么。”瞬间,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欢呼,接着大家一个个迫不及待地冲到教室门的走廊里,兴致勃勃地看起雨。待到雨渐渐变小,学生看雨的兴致降下去,我又招呼他们进教室,谈一谈自己刚才看到的这场雨,这是一场怎样的雨?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它是滂沱大雨?……等到讨论得差不多了,就开始让他们动手去写,结果自然是学生写得出忽意料地好。
其实,在平时的教学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我们能够抓住这些作文教学的契机,开放语文课堂,根本就不用费尽心机地去营造种种写作情境也一样能够把作文教好。
3.读写结合,勤写多练。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我们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學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使学生不仅乐写、愿写,还要会写,就必须使学生学会一些写作的技巧,掌握写作的一般方法。而这些技巧、方法从哪里去学?去教材中学。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材无非是例子,也是习作的例子,读范文指导作文,习作文效法范文,评作文对照范文,这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这段话精辟地道出了读与写的关系,指出了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经之路。 虽然,无论是传统的作文教学,还是开放的作文教学都很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但是开放的作文教学不像传统的作文教学那样只在作文指导课上给学生讲授写作方法,而是把写作方法渗透到平时的阅读课上。于是,每讲一篇課文,我总是要先发掘其中可以教给学生学习借鉴的写作方法,像构段方式、修辞手法、标点符号的用法等等不一而足,为的就是方便在课堂上随时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这些写作方法。比如在教四年级上册《23.雾凇》一课时,我发现文中一些描写雾凇的词句非常优美,有些词句还同样可以用来写雪景,写雾景,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便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用这词语来说一说或写一写雪景、雾景。
值得一提的是,在学习运用这些方法时,我一般都先从仿写课文入手,而且还要经过反复的练习,不断强化。学习了给动物设计名片的方法后,我让学生依据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水上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放飞蜻蜓》中对骆驼、水上飞机、气象卫星和蜻蜓的介绍分别给这些事物设计一张名片。这样,经过多次的练习之后,学生对相应的写作方法掌握得就相当牢固了。
4.创设成功,提高信心。
人人都希望有成功的机会,在写作教学中创设成功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得到老师同学的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就会对写作产生极大的兴趣,提高写作的自信心。为此,我积极鼓励学生写文章去投稿,一年来,我班有多位同学的文章发表在《教育周刊》《小作家》上。每次接到稿费通知单和样书我都在班里郑重地交到学生手上,同时鼓励大家继续努力写下去。
当然,对于全班五十多人来说,能发表文章的学生毕竟是少数,为了给大多数学生创设更多成功的机会,我又创编了班级刊物《蒲公英》。里面的所有文章都是来自学生平时的习作、周记甚至是考场作文。有的同学的作文虽然没有发表报纸上,但却在《蒲公英》里发表了四五篇,也有的同学虽然平时学习很差,但偶尔也能写出一篇文通字顺的好文章,刊印在《蒲公英》上,这都给了学生极大的鼓励。
总之,开放式作文教学更多地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方法的运用,信心的提升。写作教学也不再拘泥于语文课堂,而是更多地走向了生活,也惟有如此,学生才会有兴趣写作、喜欢写作进而提高写水平。
参考文献:
[1] 程玉伟. 开放性作文教学初探[J]. 作文教学研究, 2004, (6):73-73.
[2] 张方玲. 开放式作文教学初探[J]. 学苑教育, 2014, (23):75-75.
[3] 彭伟伟. “多元化开放”作文教学法初探[J].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刊, 2014, (3):59-59.
作者简介:杨密芳(1984-),女,小学二级教师,现为聊城大学2013级教育硕士,主攻学科教学(语文)。
关键词:开放式 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4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为什么要练习作文,对这个问题,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到学生习作是要达到这样的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和目标,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并不是要把学生都变成“文学家”,事实上这也是不可能的,而是让学生轻松写作文,自由地看,自由地想,自由地说,愉快地写,去展示生命的原汁原味,无须任何拘束,也无须用任何书面语言去矫饰自我,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实事实写,实话实说,实情实抒。然而,反观我们的作文教学,老师过于侧重写作技巧、写作方法的指导,为学生的自由写作设置了诸多的障碍,由此造成学生缺乏自由的写作空间。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也往往脱离生活实际,作文形式千篇一律,内容毫无新意。这样,作文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负担,对老师来说也是一种负担。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需要“减缚”,即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窠臼,使作文教学向着开放、自由的方向改变,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而自由的空间,减少学生习作上的种种束缚,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样的一种作文教学方式就是开放式的作文教学。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放式的作文教学:
1.立足生活,开放命题。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开放式的作文特别注意让学生回归自然,回归自身的生活实际。因为生活才是素材的积累,自然才是写作的源泉。孩子们把身心融入他们喜爱的生活中去看、去听、去想、去体会、去回味,他们写出来的东西才会真切,才会有真性情。每一次的习作练习,都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设定,而不是非得照着教材上的习作内容去做,这样让学生去写他们自己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就写成什么样,这样他们便不怕写作,不担心没有东西可写。比如三年级下册习作3要求写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乍一看到习作要求,学生都犯了难,不知道该写什么,因为平时生活中他们很少会发现什么有意思的东西。很庆幸,我们是一所乡村小学,校园特别大,南边那半个校园还没有开发,里面长满了杂草,就如同鲁迅笔下的百草园似的,所以我便带领一班学生到本校的“百草园”中游玩,通过切身的观察自己去发现一些之前所没有发现的东西。在他们快乐地游玩了大半节课后,再回到课堂,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刚才的收获,我只稍加引导,让他们给自己的发现拟一个合适的题目,之后用通顺的语言写出自己的发现。值得一提的是,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再也看不到他们犯愁的小脸了。像他们所写的《小草中的发现》《我的发现》《有趣的发现》等都充满了真实的情感体验。
另外,要想充分地立足学生的生活,就要放开习作的命题。因为学生的生活内容千差万别,每个人的感受也各不相同,统一命题,难免拘于一格,形成思维定势,不得于学生思维与语言的发展,不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生活中、阅读中产生命题,即使是命题作文,也要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空间。因此,每次的命题,我都要多命几道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如果我命的题学生不感兴趣,则允许学生自选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自己命题写。
2.随机应变,开放课堂。
我们经常说,作为一个教师要有教育机智,能随机应变,灵活地进行写作教学。而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针对作文教学时更要有这方面的智慧,因为现实生活中往往隐含着很多的写作素材,如果你足够敏感,就能很好地抓住活跃在我们身边的写作素材,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正因为是我们身边的所以才更能引起学生广泛的兴趣,再加上老师巧妙的引导,学生就会在不经意间领悟写作的奥秘。比如那次,我正在给学生讲练习题,刚讲了两个题,突然外面狂风大作,紧接倾盆大雨从天而降,一时间学生所有的注意力都被窗外这难得一见的景象所吸引,个个伸长了脖子望着那瓢泼大雨。我见状,情知无法再让学生静下心来听课,干脆一甩手:“现在出去观赏这场大雨,待会回来告诉我你都看到了什么。”瞬间,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欢呼,接着大家一个个迫不及待地冲到教室门的走廊里,兴致勃勃地看起雨。待到雨渐渐变小,学生看雨的兴致降下去,我又招呼他们进教室,谈一谈自己刚才看到的这场雨,这是一场怎样的雨?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它是滂沱大雨?……等到讨论得差不多了,就开始让他们动手去写,结果自然是学生写得出忽意料地好。
其实,在平时的教学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我们能够抓住这些作文教学的契机,开放语文课堂,根本就不用费尽心机地去营造种种写作情境也一样能够把作文教好。
3.读写结合,勤写多练。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我们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學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使学生不仅乐写、愿写,还要会写,就必须使学生学会一些写作的技巧,掌握写作的一般方法。而这些技巧、方法从哪里去学?去教材中学。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材无非是例子,也是习作的例子,读范文指导作文,习作文效法范文,评作文对照范文,这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这段话精辟地道出了读与写的关系,指出了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经之路。 虽然,无论是传统的作文教学,还是开放的作文教学都很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但是开放的作文教学不像传统的作文教学那样只在作文指导课上给学生讲授写作方法,而是把写作方法渗透到平时的阅读课上。于是,每讲一篇課文,我总是要先发掘其中可以教给学生学习借鉴的写作方法,像构段方式、修辞手法、标点符号的用法等等不一而足,为的就是方便在课堂上随时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这些写作方法。比如在教四年级上册《23.雾凇》一课时,我发现文中一些描写雾凇的词句非常优美,有些词句还同样可以用来写雪景,写雾景,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便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用这词语来说一说或写一写雪景、雾景。
值得一提的是,在学习运用这些方法时,我一般都先从仿写课文入手,而且还要经过反复的练习,不断强化。学习了给动物设计名片的方法后,我让学生依据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水上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放飞蜻蜓》中对骆驼、水上飞机、气象卫星和蜻蜓的介绍分别给这些事物设计一张名片。这样,经过多次的练习之后,学生对相应的写作方法掌握得就相当牢固了。
4.创设成功,提高信心。
人人都希望有成功的机会,在写作教学中创设成功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得到老师同学的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就会对写作产生极大的兴趣,提高写作的自信心。为此,我积极鼓励学生写文章去投稿,一年来,我班有多位同学的文章发表在《教育周刊》《小作家》上。每次接到稿费通知单和样书我都在班里郑重地交到学生手上,同时鼓励大家继续努力写下去。
当然,对于全班五十多人来说,能发表文章的学生毕竟是少数,为了给大多数学生创设更多成功的机会,我又创编了班级刊物《蒲公英》。里面的所有文章都是来自学生平时的习作、周记甚至是考场作文。有的同学的作文虽然没有发表报纸上,但却在《蒲公英》里发表了四五篇,也有的同学虽然平时学习很差,但偶尔也能写出一篇文通字顺的好文章,刊印在《蒲公英》上,这都给了学生极大的鼓励。
总之,开放式作文教学更多地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方法的运用,信心的提升。写作教学也不再拘泥于语文课堂,而是更多地走向了生活,也惟有如此,学生才会有兴趣写作、喜欢写作进而提高写水平。
参考文献:
[1] 程玉伟. 开放性作文教学初探[J]. 作文教学研究, 2004, (6):73-73.
[2] 张方玲. 开放式作文教学初探[J]. 学苑教育, 2014, (23):75-75.
[3] 彭伟伟. “多元化开放”作文教学法初探[J].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刊, 2014, (3):59-59.
作者简介:杨密芳(1984-),女,小学二级教师,现为聊城大学2013级教育硕士,主攻学科教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