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1克月壤,是成捆的月光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8924650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
  时间有了颜色
  是月光之白,是留白后的告白
  嫦娥五号用23天的时间加速时间
  用38万公里的距离拒绝距离
  用1731克成捆的月光对接地球时光
  绕落回,起点到终点
  不是三步,是中国航天人的步步莲花一朵是烟花,一朵是桂花,一朵是泪花
  2.
  广寒宫里有了新的神话
  嫦娥五号探测器生动了蟾宫月光
  并成为月光的一部分
  月球,也为地球增加了1731克重量
  每克月壤裂变的月光
  曾灌溉过李白杜甫张若虚苏东坡的诗句
  月光能恢复人类的天真
  航天人用天真变现了揽月的神话
  并为神话作证
  3.
  航天人不同的姓氏分蘖了相同的血性
  血性的尽头是23年的探月孤独
  孤独的尽头是自由
  承天地,舞日月
  变移时空的转换,奢侈太空视觉的冲击
  与月球风暴洋握手言和
  种植第二宇宙速度,收割明月的心思
  解剖月光的中國航天人
  在月色里隐身,在梦已成真中抽身
其他文献
从古至今的许多名人,在读书方面都有些怪癖,且不去论。只是这些年中,我看到的一些普通人,讀书之时也颇有怪异之处,很能让人动心,并为之一叹。  有一年,我在一个小镇走亲戚,晚饭后夕阳正好,我便去小街上散步。这时见到一个少年正坐在自家院门旁的矮墙上,捧着本书在看。等我走近了,却惊奇地发现,这小家伙的书都拿反了,封面上《爱的教育》四个字头下脚上。我心里暗笑,这孩子拿着本书做样子,指不定在做给谁看,指不定心
期刊
螃蟹,是地球对人类的馈赠,是最适宜送上餐桌认真对待的食物。全世界的人类都爱吃蟹,几乎没有例外。  在全球已知的4000多种螃蟹里,中国出产的占到近五分之一。聪明的中国人在烹饪螃蟹方面,演化出了最丰富、最多元的技法。  1  撇开良渚文化、崧泽文化等史前遗址中发现的螃蟹壳不论。中国最早对于吃蟹的文字记载,来自于《周礼·庖人》中,描述周天子饮食篇目中的“青州之蟹胥”。  青州,就是今天的山东半岛;胥,
期刊
在唐代以前,牡丹并未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然而翻开唐诗,描述关于牡丹的诗共有200首之多。盛唐时期最少,约有7首牡丹诗;到了中唐时已高达约84首;晚唐则有71首;到了五代十国还留有42首有关牡丹的诗句。从唐诗对牡丹的描写来说,盛唐是唐人喜爱牡丹的开端,并在中晚唐时期流行开来。  牡丹为何会成为富贵的象征呢?这要从唐代官服颜色谈起。唐代的朝廷官员以服饰颜色区分品级,三品以上大官的官袍为紫色,五品以上的官
期刊
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好像很喜欢邻座那个长头发的女孩儿,常常提起她。每次一讲到她的种种琐事时,你都可以看到他眼睛发亮、开心到藏不住笑容的样子。  他的爸妈都不忍说破,因为他们知道,不经意的玩笑都可能给这个年纪的孩子带来巨大的羞怒,甚至因而阻断了他人生中第一次对异性那么单纯而洁净的思慕。  双方家长在校庆时孩子们的表演场合里见了面,女孩儿的妈妈说女儿常常提起男孩儿的名字,而他们也一样有默契,从不说破。  
期刊
(一)  南湖碧波红船荡漾  茫茫长夜初见曙光  南昌起义枪声骤响  秋收暴动会师井冈  星火燎原工农奋起  遵义红楼彰显光芒  二万五千挥师北上  雪山草地血染疆场  敌后抗战民族脊梁  驱逐倭寇保国安邦  百万雄师飞越大江  三座大山一夜消亡  天安门上红旗飘扬  华夏巨龙傲立东方  (二)  保家卫国雄师跨江  国威军威举世震荡  工农联盟当家作主  六亿神州激情昂扬  春天故事普天传唱  
期刊
一面面党旗如火红的太阳  用光和热照耀着祖国的每一寸山河  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完成炽热的梦想  党旗飘扬的地方,正是我的中国  比如武汉,让党旗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高高飄扬  旗帜擎起,号角吹响  一个个共产党员挺身而出,在防控疫情中  践行初心使命  比如医生护士,喊响“我是党员,跟我上”  主动带头进驻隔离病房  谱写了一曲曲凝心聚力战斗壮歌  党旗飘扬的地方,就是我的中国  就算
期刊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这两句话我们有几方面值得注意。第一点应注意到的,这是孔子对中国文化发展史的看法。第二点,研究这两句话,怎样为己,怎样为人。一般说为己就是自私;为人就是为大家,也可强调说是为公。“古之学者为己”,古人为自己研究学问。“今之学者为人”,现在人为别人研究学问。这个问题就来了,从文字表面上看,可以说后世的人求学问,好像比古人更好,因为是不为自己而为人家,这是一种观点。
期刊
书名:《梦想启航: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故事》  作者:陈向阳  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月  这是一本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展专家的大家小书,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书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那段梦想启航年代的宏大历史,通过精美的图片、凝练的语言、流畅的文字,让珍贵的展陈文物说话,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们开启了一次红色主题教育之旅。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之作,该书首次
期刊
近年,央视策划了三个有关读书的大型文化综艺节目,皆十分成功。《中国诗词大会》不仅让博大精深的中国诗词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也改变了“外卖小哥”雷海为、中学生武亦姝等许多普通人的人生轨迹;《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文学作品,无一首不催人泪下,让人震惊于经典诗歌的强大魅力。因工作原因笔者一期不落,5月17日看完“致敬英雄”主题季的最后一期,夜不能寐,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和杨开慧的
期刊
“人生一辈子阅读,其实是一辈子在积蓄中,同时一辈子在长进中。”作为教育家、作家、文学出版家,“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叶圣陶毕生致力于我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关于怎样才能更好地阅读,他同样有系统的阐述,读来受益匪浅。他主张阅读时切勿囫囵吞枣,要认认真真地读,以辨出书中的真滋味。  叶圣陶的文学启蒙,可以说是从童谣开始的。在《父亲长长的一生》中,叶圣陶长子叶至善回忆道:“据父亲说,他进私塾前已认得三千来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