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上学为了什么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s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这两句话我们有几方面值得注意。第一点应注意到的,这是孔子对中国文化发展史的看法。第二点,研究这两句话,怎样为己,怎样为人。一般说为己就是自私;为人就是为大家,也可强调说是为公。“古之学者为己”,古人为自己研究学问。“今之学者为人”,现在人为别人研究学问。这个问题就来了,从文字表面上看,可以说后世的人求学问,好像比古人更好,因为是不为自己而为人家,这是一种观点。
  刚好有一位同学讨论到这个问题。他写一篇博士论文,中间有一段,引用了这两句话,作东西文化的比较,就是持这种观点。我告诉他,这一观点可以成立,但是有一个事实,我们中国人过去读书,的确有大部分人还保持了传统的作风。这一传统的作风,类似于现代大学中最新的教育,或者西方最新的小学教育,所谓注重“性向教育”,就是依照个性的趋向,就个人所爱好的,加以培养教育,不必勉强。一个喜欢工程的人,硬要他去学文学,是做不到的。有许多孩子,自小喜欢玩破表、拆玩具,做父母的一定责罚他不该破坏东西。在教育家的眼光中,这孩子是有机械的天才,应该在这方面培养他。我们中国人过去读书,老实说不为别人求学问。而现在一般人求学问,的确是为别人求学问。一个普通现象,大专学生为了社会读书,如果考不取,做父母的都好像感到失面子,对朋友也无法交代。读书往往为了父母的面子、社会的压力,不是为自己。目前在大学里,有些重要的科系,男生人数还不到三分之一,几乎满堂都是女生。譬如哲学系的课,学生有七八十人,他们真的喜欢哲学吗?天知道!连什么叫哲学都不懂,为什么考到这一系?将来毕业了,出去教书都没人要。社会上听到哲学系,认为不是算命看相的,就是神经。可是为了什么?凭良心说,只是为了文凭。有的女孩子,学了哲学干什么?当然也可以成哲学家,不过没有家庭的好日子过,既不能做贤妻,又不能为良母,那就惨了。可是现在的教育,任何一系,都少有为自己的意志而研究的。曾经有一个学生告诉我,当年他在大二读书的时候,有一天真被父母逼得急了,就对父母说:“再这样逼我,我不替你们读书了!”他说那时候心里真觉得自己努力读书,是为了父母在朋友面前显示荣耀而读的,在自己则并无兴趣。
  那么今天的人读书,从文字表面上看,“今之学者为人”,为别人读书,至少是为社会读书。社会上需要,自己觉得前途有此必要而已。说是自己对于某一项学问真是有了兴趣,想深入研究追求,在今日的社会中,这种人不太多。
  照目前的状况,如果缺乏远见,我敢说,二三十年后,我们国家民族,会感觉到问题非常严重。因为文化思想越来越没人理会,越来越低落了。大家只顾到现实,对后一代的教育,只希望他们将来在社会有前途,能赚更多的钱,都向商业、工程、医药这个方向去挤。如物理、化学等理论科学都走下坡了,学数学的人已经惨得很。在美国,数学博士找不到饭吃,只好到酒馆里去当酒保,替人调酒,还可一个月赚七八百美金。
  放大点说,这不仅是中国的问题,全世界文化都如此没落。二三十年后,文化衰落下去,那时就感到问题严重。在座的青年朋友还来得及,努力一下,十年、二十年的功夫用下去,到你们白发苍苍的时候,再出来振兴中国文化,绝对可以赶上时髦。
  从过去的历史经验来看,时代到了没落的时候,人类文明碰壁了,就要走回头路。所以今日讲承先启后,的确需要准备。可是全世界的文化,目前还没办法回头,叫不醒,打不醒的,非要等到人类吃了大亏才行。没有人文思想,人类成了机械,将来会痛苦的。所以这两句话,也可解释为:“以前的人读书是为了自私,现在的人读书是为公”,不过这种解釋是错误的。
  再另外一个观点,我们中国文化里,宋代大儒张载——横渠先生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名言已成为宋代以后,中国知识分子共同的目标。学者为这目的而学,应该如此。
  谈到这位先生,是孔孟以后的儒家,宋明理学家中影响力很大的一位。他年轻时等于是一个“太保”,意气非常盛,身体棒,思想开拓,喜欢闹事。后来范仲淹带兵在陕西经营边陲的时候,张横渠才二十多岁,年纪很轻,奔往前线,要投军参加作战。范仲淹见他一表人才,约他谈话,劝他回去读书,告诉他将来报效国家的机会很多,等到书读好,慢慢再来,同时将一本《大学》交给他。那时他应该已经读过这本书了,可是范仲淹要他再读,告诉他其中自有他的千秋事业,自有他的天地。张横渠听了范仲淹的话,回去再读《大学》,从此放下一切,专心求学问了,后来成为一代名儒。宋代几位大儒,事实上受范仲淹的影响都很大。范仲淹在前方,出将入相,以文人当统帅,他难道不希望培养好的军事人才?但他一看张载这个人才不是将才,是对后世思想有贡献的人,不能这样埋没,就马上用这个教育方法培养他。果然后来影响了中国文化思想那么大,尤其他所标榜的那四句话,非常深远。今天我们要谈中国文化的中心思想,可以拿他这四句话为主。我们如果以这四句话来研究,学者又应该是为人;不止为自己求学,同时也为人求学。这个“人”扩而充之,为国家、为社会、为整个人类文化。
其他文献
留学法国,追求“实实在在的东西”  王力,1900年出生在广西博白县岐山坡村。他7岁上私塾。先生讲《三国演义》,讲到慷慨激昂处,便拍案而起。王力由此爱上小说,也产生了他的第一个理想——当小说家。高小毕业后,王力因贫辍学,但读书不辍。夜晚无油点灯,每天就着月光读书。书读了很多,但一副深度眼镜也因此伴随了他一生。  1924年,带着别人帮他凑的120元小洋,王力踏上了求学之路。王力先就读于上海私立南方
期刊
人与国的关系,有族群或文化血脉意义的,也有地理意义的,也有法理或政治意义的。汉字的“国”是怎么演化过来的呢?  先来看与“国”同音的“郭”。  从字源上探究,“郭”原本就是指守卫城邑或城区的岗楼,后来借指城墙外围的那一片区域。  毛主席诗词:“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其中的“城郭”大体上指的就是人口集聚的生活區域,也就是人们世代居住的家园。  再来看“国”自身。最初的字形显示为“或”,
期刊
中国人吵起架来,骂人词汇之丰富恐怕在世界上也是排得上名的,尤其喜欢将各种动物牵扯进来,飞禽走兽无一幸免。龟就是其中之一,它在吵架词汇中被赋予了极强的杀伤力。  骂人“龟儿子”,等于问候对方“你不行”,这可是极强的侮辱。“缩头乌龟”是形容某人做事畏首畏尾,“王八(蛋)”指那些没有廉耻、行为不端的人,“龟”在某种程度上还与被戴绿帽子具有内在联系。  要知道在早期古代,龟可是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为四灵之
期刊
苦  《问皇甫十》  唐·白居易  苦乐心由我,穷通命任他。  坐倾张翰酒,行唱接舆歌。  荣盛傍看好,优闲自适多。  知君能断事,胜负两如何。  人生百味,最难言的是苦,最难吃的也是苦。  生活在世不如意,行走红尘需磨砺。哪一个人不是从苦中走来?谁又敢说自己没受过苦?总是要苦一阵子的,但是不会苦一辈子。  忍  《六尺巷》  清·张英  千里修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期刊
从古至今的许多名人,在读书方面都有些怪癖,且不去论。只是这些年中,我看到的一些普通人,讀书之时也颇有怪异之处,很能让人动心,并为之一叹。  有一年,我在一个小镇走亲戚,晚饭后夕阳正好,我便去小街上散步。这时见到一个少年正坐在自家院门旁的矮墙上,捧着本书在看。等我走近了,却惊奇地发现,这小家伙的书都拿反了,封面上《爱的教育》四个字头下脚上。我心里暗笑,这孩子拿着本书做样子,指不定在做给谁看,指不定心
期刊
螃蟹,是地球对人类的馈赠,是最适宜送上餐桌认真对待的食物。全世界的人类都爱吃蟹,几乎没有例外。  在全球已知的4000多种螃蟹里,中国出产的占到近五分之一。聪明的中国人在烹饪螃蟹方面,演化出了最丰富、最多元的技法。  1  撇开良渚文化、崧泽文化等史前遗址中发现的螃蟹壳不论。中国最早对于吃蟹的文字记载,来自于《周礼·庖人》中,描述周天子饮食篇目中的“青州之蟹胥”。  青州,就是今天的山东半岛;胥,
期刊
在唐代以前,牡丹并未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然而翻开唐诗,描述关于牡丹的诗共有200首之多。盛唐时期最少,约有7首牡丹诗;到了中唐时已高达约84首;晚唐则有71首;到了五代十国还留有42首有关牡丹的诗句。从唐诗对牡丹的描写来说,盛唐是唐人喜爱牡丹的开端,并在中晚唐时期流行开来。  牡丹为何会成为富贵的象征呢?这要从唐代官服颜色谈起。唐代的朝廷官员以服饰颜色区分品级,三品以上大官的官袍为紫色,五品以上的官
期刊
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好像很喜欢邻座那个长头发的女孩儿,常常提起她。每次一讲到她的种种琐事时,你都可以看到他眼睛发亮、开心到藏不住笑容的样子。  他的爸妈都不忍说破,因为他们知道,不经意的玩笑都可能给这个年纪的孩子带来巨大的羞怒,甚至因而阻断了他人生中第一次对异性那么单纯而洁净的思慕。  双方家长在校庆时孩子们的表演场合里见了面,女孩儿的妈妈说女儿常常提起男孩儿的名字,而他们也一样有默契,从不说破。  
期刊
(一)  南湖碧波红船荡漾  茫茫长夜初见曙光  南昌起义枪声骤响  秋收暴动会师井冈  星火燎原工农奋起  遵义红楼彰显光芒  二万五千挥师北上  雪山草地血染疆场  敌后抗战民族脊梁  驱逐倭寇保国安邦  百万雄师飞越大江  三座大山一夜消亡  天安门上红旗飘扬  华夏巨龙傲立东方  (二)  保家卫国雄师跨江  国威军威举世震荡  工农联盟当家作主  六亿神州激情昂扬  春天故事普天传唱  
期刊
一面面党旗如火红的太阳  用光和热照耀着祖国的每一寸山河  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完成炽热的梦想  党旗飘扬的地方,正是我的中国  比如武汉,让党旗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高高飄扬  旗帜擎起,号角吹响  一个个共产党员挺身而出,在防控疫情中  践行初心使命  比如医生护士,喊响“我是党员,跟我上”  主动带头进驻隔离病房  谱写了一曲曲凝心聚力战斗壮歌  党旗飘扬的地方,就是我的中国  就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