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bo330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一辈子阅读,其实是一辈子在积蓄中,同时一辈子在长进中。”作为教育家、作家、文学出版家,“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叶圣陶毕生致力于我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关于怎样才能更好地阅读,他同样有系统的阐述,读来受益匪浅。他主张阅读时切勿囫囵吞枣,要认认真真地读,以辨出书中的真滋味。
  叶圣陶的文学启蒙,可以说是从童谣开始的。在《父亲长长的一生》中,叶圣陶长子叶至善回忆道:“据父亲说,他进私塾前已认得三千来字,是我祖父亲手写了方块字,一个一个教他念的。其实父亲也不曾忘记他幼时从母亲和外祖母那儿,最早受到的语言教育和文学启蒙。”叶圣陶的母亲虽识字不多,但满肚子装着世代流传下来的谜语、诗歌、童谣,经常说给儿子听。那些活泼有趣、声调悠扬的童谣,把叶圣陶迷住了,时常哼唱。叶圣陶在文章中也写过,像《咿呀咿呀踏水车》,儿童唱着这首歌,仿佛看见了春天田野里的景物,因而自己也觉得活泼而有生趣,蹦蹦跳跳,宛如郊野中一只快乐的小绵羊。这就是文艺鉴赏的初步。
  稍大些后,叶圣陶被送进张元翀老师自设的书塾。在那里,顾颉刚和叶圣陶成为同学以及亲密交往80年的老朋友。张元翀特严厉,戒尺不离手。“顾先生说他常常挂着眼泪回家,他父亲看他手掌肿得像半个馒头,连连说‘怎么能这样呢’,第二年就不让他念书塾,留在家里自己教……而我祖父,自己也不舍得打的,怎能让娇儿受这样的苦楚;自己又教不了,只好做出规矩,要我父亲念熟了老师教的,方准许吃夜饭。”在严师和慈父的关怀下,叶圣陶念完了“四书”、《左传》等。当小学教员后,叶圣陶像孩子似的也盼着放暑假,好自由自在地读几本想读的书。阅读与写作,就这样贯穿了他长长的一生。
  1969年—1972年,已年逾古稀的叶圣陶在与叶至善书信往来中,多次提及购书、读书事宜:“新出的样板戏本子只有两种,《娘子军》和《威虎山》。昨天下午,我特地去王府井打听。书店说来了一批,人家排队购买,已经卖完了。你急于要购到,只有每天上午去书店看看,等开门尤其好。”“《新华字典》经过修改,已经大量印刷,书店都特写广告发卖了……这本字典一块钱,你可以劝同志们给子女买一本。”如果手里可看的好书很多,从字里行间就会感受到他颇满足。对于特别钟意的书,即使贵些,“贵也不管,钱总是花去才有意义”。在这些聊家长里短、衣食冷暖的信中,叶圣陶甚至多次与叶至善交流诗词,同时还会就各自阅读文学作品的体会进行交流。寥寥几笔足可以看出,崇尚读书的家风在这个家庭传承。
  早在80多年前,叶圣陶就强调读书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可见他的思想是极其超前的。1937年,叶圣陶在给学生们作《中学生课外读物的商讨》的演讲时,就忧虑地谈到当时我国与其他国家阅读状况的对比:你们大概也听说过一些文化发达的国家,他们的人民是如何地爱好读书,学问家不必说了,就是商店里的店员、工厂里的工人,也都嗜书如命,得空就读书成了习惯。如果普遍不读书,民众的精神如何能振奋起来?智慧如何能得到发展?所谓国力,不限于有形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等等,一般民众的精神和智慧也占着重要的成分。他郑重呼吁:“所有的青年人都注意到这一点,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就可以成为一个普遍爱好读书的国家。”今天,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阅读水平,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叶圣陶那些七八十年前关于阅读的文章、演讲,现在来看依然观点精妙独到,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而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我们的阅读更高效。在《好读书而求甚解——叶圣陶谈阅读》一书中,叶圣陶详细阐述了阅读的重要性及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叶圣陶认为,读书有三种态度:一种是绝对信从的态度,凡是书上说的话就是天经地义;一种是批判的态度,用现实生活来检验,凡是对现实生活有益处的,取它,否则就不取;又一种是随随便便的态度,从书上学到些什么,用来装点自己,以便同人家谈闲天的时候可以应付,不致受人家讥笑,认为一窍不通。叶圣陶直言应当抱而且必须抱第二种态度。“不要盲从‘开卷有益’的成语,也不要相信‘为读书而读书’的迂谈。要使书为你自己用,不要让你自己去做书的奴隶。”
  叶圣陶把书形象地比喻成“人类经验的仓库”。但是,仓库里藏着的东西一定都是好的吗?当然不是。也有霉的、烂的、不合用的。“你如果随便取一部分,说不定恰正取了霉的、烂的、不合用的,那就于你毫无益处。所以跑进仓库就得注意拣选,非取那最合用的东西不可。”拣选好的、合用的来读,才会“开卷有益”,这就是批判的态度。
  许多读者读书飞快,并以此自诩。在新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有些所谓的阅讀达人一年能读几百本甚至上千本书,且被编辑直接用到标题中,赚取人们的眼球。有些书可以简单浏览,但有些书却需要深读。那些值得细细品读的书,如果读得太快,难免仅是简单翻阅,并未了解全书精髓。对于看上去较为艰涩的内容,也可能直接跳过。而那些需要费些力气来读的部分,如果读得透彻恰恰收获最大。叶圣陶强调在阅读时不要走马观花,要读懂读透。听到有些老师和家长说,现在学生了不起,一部《创业史》两天就看完,叶圣陶建议先别急着鼓励,最要紧的是查一查读得怎么样。如果只是眼睛在书页上跑过,只知道故事的极简略的梗概,那不能不认为只是马马虎虎地读,马马虎虎地读是不值得鼓励的。在他看来:“阅读必须认真,先求认真,次求迅速,这是极重要的基本训练,要在阅读课中训练好。”“认真阅读的结果,不但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也随时会发现粗劣的瓦砾。于是收取那些值得取的,排除那些无足取的,自己才会渐渐地成长起来。”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认认真真地阅读,从而发现晶莹的宝石呢?叶圣陶建议:有的书比较容易读,读起来用不着花多大的力气;有的书比较艰深,读起来并不怎样轻松。但是无论什么书,都不能让眼光像跑马似的溜过就算,一定要集中心思,把注意力放在书上。这是第一。第二,一口气直往下读,不如每读一段,稍稍停一停,回过头去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说了些什么。一口气往下读往往不能消化,好像囫囵吞枣一个样;停下来想一想就像咀嚼一个样,才能辨出真的滋味来。想到了什么,不妨随时提起笔把它记下来,这就是读书笔记。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矻矻复孜孜,书我不相属。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泥沙悉淘汰,所取唯珠玉。其精既在我,化为血与肉。斯得读之用,书可束高阁。”正如叶圣陶所言,读书时持批判态度去读、灵活地去读,就不会被书所奴役,才能淘汰沙砾,发现珠玉,汲取书中的智慧,并为我所用。
其他文献
苦  《问皇甫十》  唐·白居易  苦乐心由我,穷通命任他。  坐倾张翰酒,行唱接舆歌。  荣盛傍看好,优闲自适多。  知君能断事,胜负两如何。  人生百味,最难言的是苦,最难吃的也是苦。  生活在世不如意,行走红尘需磨砺。哪一个人不是从苦中走来?谁又敢说自己没受过苦?总是要苦一阵子的,但是不会苦一辈子。  忍  《六尺巷》  清·张英  千里修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期刊
从古至今的许多名人,在读书方面都有些怪癖,且不去论。只是这些年中,我看到的一些普通人,讀书之时也颇有怪异之处,很能让人动心,并为之一叹。  有一年,我在一个小镇走亲戚,晚饭后夕阳正好,我便去小街上散步。这时见到一个少年正坐在自家院门旁的矮墙上,捧着本书在看。等我走近了,却惊奇地发现,这小家伙的书都拿反了,封面上《爱的教育》四个字头下脚上。我心里暗笑,这孩子拿着本书做样子,指不定在做给谁看,指不定心
期刊
螃蟹,是地球对人类的馈赠,是最适宜送上餐桌认真对待的食物。全世界的人类都爱吃蟹,几乎没有例外。  在全球已知的4000多种螃蟹里,中国出产的占到近五分之一。聪明的中国人在烹饪螃蟹方面,演化出了最丰富、最多元的技法。  1  撇开良渚文化、崧泽文化等史前遗址中发现的螃蟹壳不论。中国最早对于吃蟹的文字记载,来自于《周礼·庖人》中,描述周天子饮食篇目中的“青州之蟹胥”。  青州,就是今天的山东半岛;胥,
期刊
在唐代以前,牡丹并未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然而翻开唐诗,描述关于牡丹的诗共有200首之多。盛唐时期最少,约有7首牡丹诗;到了中唐时已高达约84首;晚唐则有71首;到了五代十国还留有42首有关牡丹的诗句。从唐诗对牡丹的描写来说,盛唐是唐人喜爱牡丹的开端,并在中晚唐时期流行开来。  牡丹为何会成为富贵的象征呢?这要从唐代官服颜色谈起。唐代的朝廷官员以服饰颜色区分品级,三品以上大官的官袍为紫色,五品以上的官
期刊
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好像很喜欢邻座那个长头发的女孩儿,常常提起她。每次一讲到她的种种琐事时,你都可以看到他眼睛发亮、开心到藏不住笑容的样子。  他的爸妈都不忍说破,因为他们知道,不经意的玩笑都可能给这个年纪的孩子带来巨大的羞怒,甚至因而阻断了他人生中第一次对异性那么单纯而洁净的思慕。  双方家长在校庆时孩子们的表演场合里见了面,女孩儿的妈妈说女儿常常提起男孩儿的名字,而他们也一样有默契,从不说破。  
期刊
(一)  南湖碧波红船荡漾  茫茫长夜初见曙光  南昌起义枪声骤响  秋收暴动会师井冈  星火燎原工农奋起  遵义红楼彰显光芒  二万五千挥师北上  雪山草地血染疆场  敌后抗战民族脊梁  驱逐倭寇保国安邦  百万雄师飞越大江  三座大山一夜消亡  天安门上红旗飘扬  华夏巨龙傲立东方  (二)  保家卫国雄师跨江  国威军威举世震荡  工农联盟当家作主  六亿神州激情昂扬  春天故事普天传唱  
期刊
一面面党旗如火红的太阳  用光和热照耀着祖国的每一寸山河  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完成炽热的梦想  党旗飘扬的地方,正是我的中国  比如武汉,让党旗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高高飄扬  旗帜擎起,号角吹响  一个个共产党员挺身而出,在防控疫情中  践行初心使命  比如医生护士,喊响“我是党员,跟我上”  主动带头进驻隔离病房  谱写了一曲曲凝心聚力战斗壮歌  党旗飘扬的地方,就是我的中国  就算
期刊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这两句话我们有几方面值得注意。第一点应注意到的,这是孔子对中国文化发展史的看法。第二点,研究这两句话,怎样为己,怎样为人。一般说为己就是自私;为人就是为大家,也可强调说是为公。“古之学者为己”,古人为自己研究学问。“今之学者为人”,现在人为别人研究学问。这个问题就来了,从文字表面上看,可以说后世的人求学问,好像比古人更好,因为是不为自己而为人家,这是一种观点。
期刊
书名:《梦想启航: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故事》  作者:陈向阳  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月  这是一本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展专家的大家小书,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书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那段梦想启航年代的宏大历史,通过精美的图片、凝练的语言、流畅的文字,让珍贵的展陈文物说话,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们开启了一次红色主题教育之旅。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之作,该书首次
期刊
近年,央视策划了三个有关读书的大型文化综艺节目,皆十分成功。《中国诗词大会》不仅让博大精深的中国诗词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也改变了“外卖小哥”雷海为、中学生武亦姝等许多普通人的人生轨迹;《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文学作品,无一首不催人泪下,让人震惊于经典诗歌的强大魅力。因工作原因笔者一期不落,5月17日看完“致敬英雄”主题季的最后一期,夜不能寐,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和杨开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