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战争与善后: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

来源 :近代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d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志民著,浙江古籍出版社2020年版,65元近代中日关系史是中日关系史上最不正常的一段历史,也是中日学界分歧较多、争议较大、关注度较高的一段历史。中日学界往往因知识结构、史料选取、研究方法等不同,导致学术对话磕磕绊绊,很难顺畅。鉴于此,该书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其他文献
上海文明书局1903年版载振《英轺日记》曾风行一时,民国以后却不断有人怀疑载振的作者身份,认为该书由随行参赞唐文治代编,近年来该书更被划归唐文治一人名下。其实《英轺日记》是使团成员集体编纂成书,载振身为出使大臣可以领衔署名,而唐文治并未大量参与该书的资料搜辑和后期编纂,难以指其为实际作者。唐门弟子、学界中人纷起为唐文治追讨《英轺日记》著作权,也有悖唐氏本意。
《近代史研究》网络投稿采编平台已从2016年1月1日起启用,凡给本刊投稿的作者,请登录平台,根据提示实名注册、投稿。
1940年初浙江大学迁往贵州遵义、湄潭、永兴等地时,因资源配置问题,与国民党贵州省地方党部势力初起抵牾。地方党部借口“反共”,积极介入大学校园,彼此的矛盾在1942年初的“倒孔运动”中被激化,最终以拘捕学生告终。国民党执政当局采取的措施,令竺可桢等中立学者对其不信任日益加剧。在执政当局“重政不重党”的地方治理观念下,以黄宇人为首的国民党贵州省地方各级党部为争取党权所做的努力与反击,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国民党执政当局地方治理的失序。
2013年11月1日,“中国心理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代表大会”)在江苏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胜利召开。本次代表大会(应到)代表共302人,由学会108位理事候选人以及各省、市、自治区心理学会推选的代表组成。出席本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共271人。会议期间,顺利完成了学会的换届选举工作,与会代表听取并审议通过了《中国心理学会章程》“修正案”和一系列工作报告。
该书以《独立评论》为中心,深入探讨了主义与政治的关系。五四时期,胡适曾明确地反对谈主义,并与李大钊进行了一场影响颇为深远的论争。然而,到20世纪30年代,他自己竟然也大谈起主义。现代中国,思想以主义而分,政治为主义而干。任何个人与群体要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都要跻身其中。不谈主义,政治主张就没有听众和市场,而谈政治、干政治,则更离不开主义。在这样一种环境和趋向之中,政党大行其道,从而把主义和政治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由主义而组政党,由政党而干政治的现实路径。不过,像胡适这样的一些自由知识人,虽然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当代国人的强烈愿望,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魂牵梦萦的大事。郑大华著《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思潮研究——以抗战时期知识界为中心》是目前国内外第一部以抗战时期知识界为中心,系统研究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思潮的专著。全书分为上、下两册,近百万字,主要考察了民族复兴思潮的演变、内容及其影响,指出近代以来民族复兴思潮留给我们四方面的启迪:第一,民族复兴不是汉族或某个少数民族的复兴,而是包括汉族和所有少数民族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复兴;第二,民族复兴不是复古,而是中华民族的浴火新生或再生;第三,
进入20世纪以来,国人着装日渐“西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这固然与鼓吹“剪发易服改元”的反满革命者的大力推动有一定关系,但更主要的还是时代使然。清朝满族臃肿肥大的袍褂和等级森严的服制,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实际上在辛亥革命前,清廷就已经不得不陆续批准军队和学生改易便于行动的“西服”。但颇为吊诡的是,辛亥革命成功后,力主着装“西化”的孙中山,却并未实施“易服”的措施,反倒是继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发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西化”特色的一个《服制》令。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的《服制条例》,竟又明显地意欲延续正
对过去事件的加工会影响现在状态下相关信息的加工,过去得益的价值会给现在的生活带来收益可能也影响着对过去事件的价值估计。本研究探讨了过去事件对现在生活的影响,及其在过去时间贴现中的作用,关注它们对过去时间贴现有关决策策略的影响。采用延迟时间贴现范式任务,选取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3年、5年、10年、25年和50年等10个过去时间长度,要求被试在现在获得的奖金和过去获得的奖金之间进行偏好选择,确定价值主观相等点,并且完成对过去时间贴现决策策略的问题回答。采用曲线下的单位面积为过去时间贴现率,发现
赵妍杰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128元家庭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是世界文化核心价值观念的载体,在中国尤其长期受到特别的尊重。而在近代的中国,家庭却成为革命的对象,这不仅是对中国传统伦理价值的一次大的颠覆,从长时间看,也是对人类基本社会制度和普遍伦理的挑战,是一个与人类大多数社会常理相悖的反常现象。与既往研究套用近代史的大框架革命和现代化来解释家庭革命不同,本书从家庭的视角出发,重新思考家庭革命在清末民初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它所裹挟的情感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