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智力开发于物理课堂教学之中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che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的同时,如何更有计划地、时刻地、有意识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不是教书匠,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通过学生头脑中的思维活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所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应自始至终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
  一、智力的发展应是“矛盾—解决矛盾—矛盾”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是一对矛盾体。教学必须从矛盾开始,“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学的开始应提出鲜明的问题和矛盾,以引导学生去看、去思考、去联系课文中的基础知识,迫使学生追求,并尽量由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和解决矛盾的方法。
  如我在讲液体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时,先将烧瓶中的水加热到沸腾,然后移开酒精灯,水停止沸腾,问学生这是什么原因。有的学生说,因为不烧了,所以不会沸腾了。还有的学生说,水沸腾时要吸收热量,移去酒精灯,水吸收不到热量,所以不会沸腾。我肯定了学生的正确答案,同时提出以下两个问题:(1)水已经沸腾,酒精灯继续给水加热,要使水不产生沸腾应采用什么办法?(不准加冷水)(2)水在沸腾,移去酒精灯,在短时间内要水新沸腾,又采用什么办法呢?学生一时想不到什么办法,沉默不语。我拿出了注射器说,今天我带注射器来是不是给同学们打针啊!大家都笑开了。今天带注射器有什么用呢?你们想想看,有的家里有高压锅,它的原理是什么呢?有的学生想到了向瓶中打气或抽气的办法。我通过演示回答了上面的两个问题,结论由学生讨论得出。在解决了上面的矛盾后,我又提出了这样的矛盾:如果瓶中的水刚刚沸腾,用塞子将瓶口塞起来,倒过来,在瓶底上浇上冷水,水会不会又重新沸腾呢?对于这一提问,大部分学生回答不会沸腾。到底会不会沸腾,留给同学们思考,为以后讲“液化”这一节课制造新的矛盾。有疑才会有问,才会去究,有疑有问、有究才能不断地解决矛盾,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达到开发智力的目的。
  二、寻求知识规律,发展学生的智力
  知识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要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武装学生的头脑,很多的知识有它的内在联系,如果不把握,不注意总结它们之间的规律性和内在的联系,学生即使暂时记得,也不能牢固地掌握和运用。
  如单位的换算,学生总混淆不清,在复习时,应把这些单位列成表格让学生分析比较,如长度单位中的“毫米”、质量单位中的“毫克”、容积单位中的“毫升”、电流强度中“毫安”、电压单位中的“毫伏”等,这些单位中的“毫”和在它右面的单位都是千进位,而微安、微米、中的“微”和右面的单位是百万进位。在这样归纳的基础上,寻找它们间的规律,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从而启发学生试图寻求其他知识间的规律,以牢固掌握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鼓励学生多想、多练、多思索。
  三、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和启发性
  教师不仅要强调课堂教学中的双基落实,更要应用,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结合课文中所讲授的内容,选用适当难度的练习,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智力的发展。学生的心理就是喜欢接受新的知识,对新知识有好奇心,所以对已学过的、已掌握的内容再提问,就会不感兴趣,认为是老一套了。智力的开发需要有一定的精神负担和充分的营养,学生的智力也像肌肉一样,用进废退,肌肉不锻炼不发达,智力不开发也会萎缩和退化。人的头脑像一台机器,不用就会生锈,要使它正常运转,就要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多动脑筋。
  于是我出了这样一道题目:一个长方体的砖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当截取一半后,在下面给定的四个答案中如何选择:(1)压力减小,压强减小,密度不变;(2)压力增大,压强越大,密度变小;(3)压力减小,压强不变,密度不变;(4)压力不变,压强减小,密度变大。
  题目是常见的,学生思考的面比较广,既要考虑到砖的三种放法,又要考虑到截取的方向,截取的方向不同,得出的结论便不同。
  四、让学生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发展智力
  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时,首先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开启知识的大门,自己动手,通过试一试获得知识。
  在讲变阻器的时候,我这样设计这一堂课:预先安排实验的器材、线路的连接由学生自己到讲台上来做,对此学生都积极要求上来试一试。如何既满足这么多学生的求知欲望,又把变阻器的结构、原理讲清楚呢?我特别设计了一张表格,内有十多种情况、几十个问题,要求学生实验后得出结论,或者从前面的实验结果推断出后一种实验必然产生的结论。这样一来,教学气氛热烈,学生争先恐后地要上讲台露一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对开发学生的智力是十分有利的,自己动手、观察思考、归纳得出的结论、发现的规律,往往会达到神奇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在参与中培养出来的,这对学生的各种心理品质的培养及对今后的学习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其他文献
历史论证题的论据是从史实中概括出来的,所以论证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  新课程的课程目标“过程与方法”特别提出要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科思维方法。所谓“论从史出”,就是你评说历史的任何一句话都要有史实依据,不能凭空想象。怎样解决“史论脱节”这一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最常见也最实质性的问题呢?本文尝试从日常教学实践和教研活动中提取可借鉴的案例,以期与大家共勉。  一
陶行知先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教育理念。新课程强调教育要“回归生活”,要将教学内容纳入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之中。地理学科作为一门以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其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充盈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地理课程改革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教学理念。那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程标准理念,让地理知识对生活有
一   四十岁那年,第一次,我带着七十三岁的母亲去看望我的舅父。   我们乘坐的飞机从山东济南遥墙机场起飞,经过一个半小时的飞行,到达武汉天河机场,然后乘坐出租车赶到武汉火车站,转乘了两个多小时火车到达荆门,又坐表兄弟租来的一辆一汽大众,颠簸了近一个小时,远远地看到一幢年代久远的宿舍楼下,并肩站着一对清瘦的老夫妇,那是我的舅父和舅母。   生活中,母亲很少说到她这个亲哥哥,只言片语中,我知道
期刊
目的:研究蕨麻乙醇提取物对体外培养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对慢性缺氧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细胞培养研究:(1)取新生1-3d的SD大鼠心肌细胞原代培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