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多种情景,让学生热爱数学课堂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mej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90-01
  自新教材实施以来,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较多学生对学习难以形成愉快的体验。伴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与自尊、自信的发展反而形成一定反差。即使是学生看到数学的成功应用和获得较好成绩时,其对数学也难以真正喜欢。这一现状着实让人担忧,面对课程改革,我们怎样能让学生喜欢数学,不怕数学,亲近数学,进而愿意研究数学呢?
  在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基础上,根据现行新课标教材和学生特点,以及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决定从创设情境入手,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从而愿意接近数学,喜欢数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优化解题策略。
  比如在学习一次函数应用时,我设计了以下生活实例。
  问题:小明的爸爸是一个经商者,他打算投入一笔资金采购一批抢手商品,经市场调查:若月初出售要获利15%,并可用本和利再投资其它商品,到月末又可获利10%;若月末出售,可获利30%,但要花700元钱租仓库放商品。请你用所学知识帮助小明的爸爸设计最赚钱的销售方案。
  因为买卖东西是生活中的常事,人人都会遇到。看到以上问题,学生会感觉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个个跃跃欲试,注意力一下子能集中到解决以上两个实际问题中来。通过以上两例学生真正感到原来我们在学有用的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二、创设故事情境
  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根据教材内容寻找相关故事,运用于教学。
  如在教学“比较分数大小时”我在因特网中找出“猪八戒分西瓜”的课件,用这个故事导入新课。一天,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的路上口渴了,让猪八戒去找西瓜来解渴,不一会儿,猪八戒就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分四分之一。”八戒听了马上不高兴了,叫喊着“西瓜是我找来的,我不分五分之一,也得分六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六分之一给他。八戒吃完后拍着肚子说:“我吃的为什么比应得的还少呢?”听完故事后,教师说:“你们能告诉八戒这是为什么吗?”学生边看这一幅幅精彩的画面,边思考为什么,一下就找到了答案。
  这样生动有趣的导入,不但使学生进入到学习氛围中,而且突破了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难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动画情境
  单靠一幅图、一段话是很难创设出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的。而多媒体技术集音、像、动画为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注意与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动画片是学生的最爱,学生对于形象的动画卡片、投影、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非常感兴趣,他们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对创设的情境产生可持续的动机,这种直观是一种催化剂,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一定的生活色彩。不仅对创设情境产生表象,更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策略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一节时,我采用了多媒体设计了一段精彩回放:祖国的历史悠久,祖国的文化灿烂,祖国的山河美丽,祖国的伟大人民等,后转入以下图片:天安门、天坛、赵州桥及水中倒影、东方明珠、紫禁城、天坛广场等。播放完后我问学生:“我们的祖国到处都有美景,我们的祖国非常美丽,你去过这些地方了吗?看过这些建筑了吗?看后大家有什么感受?”然后让学生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为什么上面的图片如此漂亮?让学生从不同侧面去阐述,最后将各小组相同的地方集中进来。得出什么是关于直线对称的图形。
  通过以上设计,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学生在这些图案的认识过程中学习新知、应用新知,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创设实践情境
  学生的第一发展水平和第二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师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创造“最近发展区”。注意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比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第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收集了大量图片:同一底板的两张照片、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两个自己的脚印、一幅漂亮的同山水倒影画等等。充分让学生理解全等形的含义。同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了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模具,并用自己制作的模具让学生体验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的关系。通过学生做模型画图、动手操作等活动,学生亲身体验完成了对三角形全等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全等“对应”含义的理解,既培养了学生的画图、识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创设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求。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教师为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而去有目的设置的。学生被这一有趣的情境深深的吸引,从而积极的对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取。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对于问题情境中隐含的“问题”,教师不要简单地直接给出,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探究,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课堂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学习数学的窗口。学生通过这个窗口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发现数学王国的奥秘,从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亲近数学的情感。
  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情境,以“大情境”为线索,串起各“环节情境”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课堂情境,这是我想对各位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时提出的建议。在情境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自己的参与实践中会产生诸多复杂的心理体验,从而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学生在有趣的、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对数学有了更加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聆听、互助、接纳、赞赏;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了自信;在发现问题,应用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价值等等。这些看似无形的因素,一直是我们以前教学中所缺乏的,也是将来的教学所应加强的,它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教学为途径,进行有效学习,这是数学教育的重心真正转移到学生发展上来的具体举措。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双基、数学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四者之间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其他文献
该文着重介绍了多ALPHA 机之间如何应用Memory Channel技术实现内存共享,以及在空中交通管制系统中的应用。
有效教学自现代教育发展至今,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研讨与激辩的主题.关于有效教学,仁者互见,有的学者认为,凡是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有的学者则认为,让学生学的轻松
用内存数据库(MMDB)作主动实时事务的底层支持,保证数据库的“工作版本”在内存,使事务在执行过程中没有内外存的数据I/O,从而极大地提高数据存取效率,另一方面又使得系统能够较为准确地估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92-01  梁启超先生说过一段很精彩的话:“用情感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份量的磁,便吸引多大份量的铁,丝毫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语言文学的本质和灵魂就是情感。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语文教师应在“乐之”的氛围中开展教学活
摘要:本文主要是围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面进行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 新课程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96-01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已经在中学基本站稳脚跟,如何推进信息技术教学向深层次发展,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水平,规范信息技术教学行为仍然值得认真总结和思考的。在学习了李冬梅老师的《高中信息技术新
摘要:通过本人的教学实例,结合自已的教学体会阐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的方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  关键词:兴趣培养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97-01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95-01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