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的受众微信公众平台的受众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n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Web3.0的到来,一个以移动手机作为接收终端,实现即时交流的自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应运而生。通过这个平台,符合条件的个人、媒体和企业均可申请一个专属的微信公众账号。进入微信公众媒体后台,运营者可以进行素材管理、消息推送以及实时交流。微信用户也可以通过订阅感兴趣的微信公众账号,实时掌握平台推送的最新动态信息。微信公众平台逐渐成为了微信用户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但信息到达率并不等同于信息接受率,订户的参与度并不意味着满意度。受众的关注度、使用率是促进媒体发展的主要动力,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是微信公众平台未来发展的根本所在。
  微信公众平台的兴起及其传播特点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打造的一个自媒体平台。结合运营主体及其推送的信息类型,当前的微信公众账号可以细分为名人明星类、新闻媒体类、数码科技类、生活健康类、旅游运动类、企业服务类和公共服务类等几大类。
  相较于其他新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特点主要表现在传播符号多元化和受众参与主动化两个方面。注册后的公众号用户可以通过公众平台向“粉丝”群发文字、图片、语音等信息,实现了传播形式的多样化,满足了受众对信息的视听接收需求。此外,微信用户在订阅公众账号时享有完全的主动权,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随时添加或者取消对任一公众账号的关注。微信用户还可以通过回复指定关键字,主动向公众账号索取对应信息。
  微信公众账号的受众使用现状
  2013年12月,笔者曾对全国范围内822名关注过微信公众账号的用户进行了《微信公众平台使用现状》的问卷调查。调查的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同时发放,发放范围涵盖了中国华南、华中、华北、华东、东北、西北、西南等地。
  直接信息推送得到受众认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者几乎可以实现100%信息到达率,但这并不能保证每一条推送的信息都完成了有效的传播。用户对微信信息的接收情况才能直接反映出微信公众账号的实际传播效果。从用户对公众账号的信息传播功能认可状况来看(见表1),调查显示(1为非常不认同,4为非常认同):“公众账号满足了我的信息需求”的均值达到了2.76(SD=0.681),“公众账号的服务功能方便了我的生活”的均值是2.69(SD=0.762)。这说明微信用户对公众账号的信息传播功能是认可的。公众账号提供的信息能基本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推送确实给用户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表1 用户对公众账号的信息传播功能
  依据信息获取方式的差异,将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推送划分为直接推送和间接推送两种形式。其中,对话框推送的信息,以新闻标题、图片和文字导读为主要内容,是微信阅读的第一级界面,属于直接推送的信息。通过点击第一级界面的网址链接或回复关键字,受众可以进入到第二级阅读界面,这就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间接推送形式来获取信息。与直接推送相比,间接推送需要用户主动点击索取,并且所获得的信息也较直接推送更丰富翔实。调查结果显示(1为非常不同意,4为非常同意):“通过对话框推送的信息我都会读完”的均值(M=2.36;SD=0.782)高于“通过链接推送的信息我都会读完”的均值(M=2.11;SD=0.783)。这说明,相较于直接推送的信息,间接推送方式获得的受众认可度较低。受众在接收微信信息时,以直接浏览关键信息为主,很少会再主动索取详细的信息。
  传受双方缺乏深层次的互动反馈。微信公众账号的间接信息推送没有得到用户的广泛使用,这说明微信用户的信息获取还未完全“主动化”。用户的这种媒介使用习惯不仅与当下社会“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模式、现代人“快餐式阅读”的习惯和“深入阅读”所需耗费的手机流量有关,而且与用户对微信公众账号的媒介接触印象存在相关关系。
  “使用与满足”理论表示,人们在接触使用媒介之后会有两种结果,获得了满足或未获得满足。但无论满足与否,都将影响到以后的媒介接触行为,人们根据使用满足程度来修正既有的媒介印象和对媒介的期待。根据微信公众账号的用户互动程度的调查结果(见表2),“我会主动回复指定的关键词向公众账号获取内容”的均值是2.68(SD=0.820),“我会与公众账号的运营者交流”的均值是2.19(SD=0.772);“我会参加公众账号组织的线下活动”的均值是2.17(SD=0.817)。
  表2 微信公众账号的用户互动程度调查
  从中可以看出,用户和公众账号运营者之间的深层次互动交流,以及线下活动的参与度还不够。这主要是大部分媒体和企业采取群发、机器自动回复的方式来运营微信公众平台所导致的。微信用户通过“主动索取”获取的只是“冷冰冰”的自动服务,而非真正所需求的个性化服务。用户享有的传播主动权在实际运营中未得到真正实现,这会直接影响用户今后的媒介接触行为。同时,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者未能充分利用好微信公众平台一对一的互动传播特点,掌握到每个微信用户真正的信息需求。
  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推送的未来发展策略
  在当前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直接的信息推送服务将很难成为微信公众平台未来发展的核心优势。通过重视用户体验、加强传受互动,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用户满意度,打造传播的品牌优势将是微信公众平台未来的发展趋势。
  保证有效传播。现在,微信用户在订阅号的信息框内,只能看到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主体的名称(例如南方都市报、央视新闻)以及十几个字以内的关键信息。这就意味着如果推送的关键信息并不具备很强的吸引力,微信用户将不会点击打开第一级阅读界面,后台运营者的信息推送将面临无效传播。
  要提升信息的有效到达率,必须要先提高信息的推送质量。在选取信息时,要注重独家资源,避免同质化现象;在传播信息时,倾向于图文并茂、视听结合;在推送信息时,要确保标题的新颖精简。媒体、企业在运营微信公众平台时,要突出品牌理念。通过微信的整体定位、独特的品牌理念、鲜明的品牌形象以及精细的内容生产,使用户对微信公众账号有一个感性认知,形成一种标志性的视觉形象。在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基础上,构建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将有助于提升信息的实际到达率,推动群发信息的有效传播。
  实现分众传播。微信公众平台信息群发的实质是大众化传播,然而这种大规模的信息推送是很难为微信公众平台未来发展凝聚核心竞争优势的。
  在实际生活中,受众可以依据性别、年龄、学历、居住地等统计学变量进行划分,每个人都可归类于不同的受众群体。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即使身处相同的社会群体,每个受众成员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化差异。不同的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是有差异的。将受众依据以上差异进行分组,将大众传播转换为分众传播,实现不同分组的定向推送,将有利于凝聚忠实的核心用户。
  体现个性化传播。微信公众平台本来营造的就是一种运营者和用户之间能够实时交流、平等对话的传播环境。但现在大部分微信公众媒体的后台采用机器回复来维持日常运营,这不仅消减了用户参与的热情,而且也消弱了用户反馈的动力,让运营者丧失了与用户沟通的便利渠道。
  打破提前设置好的“人机”交流模式,加强微信用户与运营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充分调动用户的参与热情,不仅让运营者能够实时了解用户动态变化的信息需求,而且微信用户也可以通过互动参与,得到个性化的信息推送服务。这将有助于建构微信用户的归属感,提升用户对公号的忠诚度,推动微信公众平台更进一步地发展。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中俄头条APP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共同打造,集双方优势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开放式融合媒体平台。在传媒形态日渐多元、媒体技术快速迭代、舆论形式复杂多变的当下,中俄头条APP迎难而上、与时俱进,在技术、服务、内容上不断发展与创新,已经成长为推动中俄关系走向新时代的重要媒体品牌。  关键词:中俄头条APP 融媒体 中俄媒体 对外传播  2019年5月,中俄头条APP以“乐动
期刊
摘要:2019年年末,央视新闻通过“两微一端”等多个渠道上线了#2019正能量天团#系列人物短片,让正能量的暖流涌进人们心中。本文拟结合央视新闻推出的这一系列人物短片,对其传播创新进行分析,为新时期主流媒体如何创新主流价值的传播提供一些可行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央视新闻 正能量天团 主流价值 创新传播  生活中没有超人,但人人皆可有英雄梦想。央视新闻推出的#2019正能量天团#系列人物短片向受众
期刊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遗文化缺席文化类电视节目体系的情况下,《一起传承吧》节目积极创新,将非遗文化与电视节目有机结合,在节目设计、内容题材和风格定位上迈出了大胆的一步。然而,节目在展现力、诠释力、传承力和吸引力等方面依然不足。新时代,优化非遗文化类电视节目,必须创新文化的表现形式、代言形式和传承形式,更扎实地推进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
期刊
摘要:做好时政报道是新闻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手段,是党报权威性和公信力的鲜明体现。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不仅加快了时政新闻的传播速度,而且传播内容和形式也更加灵活多样。本文以昆明报业传媒集团掌上春城客户端为例,着眼于“四力”培养、新媒体采编规范、融合报道实操等实际问题,对党报新媒体面对舆论环境和传播格局的深刻变化,如何通过做好时政报道,全面提高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引导力、影響力、公信力进行了探析。 
期刊
摘要:201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各大主流媒体积极运用传播新手段、新技术、新渠道,为用户呈上了一道道迎国庆佳肴,其中以主打社交渠道的H5居多。本文回顾了主流媒体推出的国庆系列H5产品,从内容、设计到传播的突出表现,分析了国庆系列H5刷屏背后的原因,探索现象级H5的生产与传播规律。  关键词:国庆系列H5 主流媒体 媒体融合  新中国的70周年华诞,无疑是一个十分具有新闻价值的历史性事件,也是
期刊
摘要:世界格局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传统媒体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提升中国的对外话语权,是当下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李子柒事件”作为短视频“出海”的成功案例,并非偶然也不是唯一。2019年,YouTube提出了“出海计划”对入驻平台的媒体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并给予政策的扶持。海外输出什么样的短视频在YouTube上会火?达到什么样的条件,如何运用会受到平台的重点推荐?笔者在进行外文文献研究的
期刊
摘要:本文以广西北部湾之声(Beibu Bay Radio,简称“BBR”)为例,来研究融媒体时代下,区域性对外广播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分析了广西北部湾之声紧密结合得天独厚的地缘、语言、文化等优势,合理布局对外传播融媒矩阵,不断整合境外媒体资源、优化对外话语体系,充分发挥外宣媒体 “公共外交”职能作用,形成富有区域特色、面向东盟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赋能
期刊
摘要:近年来,为满足中国国际话语权体系构建的时代需求,国内电视界再次掀起了传统文化传播热潮。央视的《经典咏流传》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节目创造性地将传统经典文学与流行音乐进行对接,不仅满足了广大受众的娱乐需求,而且满足了广大民众的文化诉求。本文以该节目为例,从内容、形式和传播三个维度入手,探析其成功的原因,以期能够为当前国内电视文化类节目的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经典咏流传》 电视文化类节
期刊
水墨动画是传统水墨画与动画相结合的产物,以动画的方式为静态的画面赋予了生命,是中国特有的动画艺术形式,也是世界动画史上的一大创举。它的出现使中国动画打破了长久以来“只进不出”的局面,为世界提供了中国式的动画体验。  诞生与发展  1960年,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了。这是中国动画、乃至中国艺术史上的一大创举。它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碰撞的结果,将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水墨画引
期刊
大众传媒有力地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感知,对风险世界的感知当然也不例外。拿马航MH370事件来说,至今疑云重重,各种可能的灾难以及对人类认知经验的威胁,完全符合风险的定义。这其间,媒体对这一风险事件的持续追踪,形成了风险报道的典型样本。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围绕此事件的国内舆论风潮中,大量负面的声音除了针对事件本身的官方应急与处置问题之外,还鲜有地指向了新闻媒体。  对风险报道而言,揭示风险本身就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