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地理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h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针对地理新教材知识内容丰富,知识点涉及面广,更应该把握会考考纲的准确尺度,创设好课堂情境,把握好重点和难点, 帮助学生全面地、系统地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应该在研究的过程中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创新、求异”的思想。教学中应该注重知识的提高作用,运用新的表达方式、教学手段、认知标准、测试练习、使零星散乱的知识点在学生脑海中重新组合、积点成块,加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也更要注重“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和创造的欲望。 在全新的课程中,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和成功的机会。
  一、要把握整册书的知识体系
  新教材的编写有三个中心,即社会需求、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新教材打破了长期以来过分偏重学科特点的倾向,突出了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思想,并在“新思想”的指导下采用了组织教学内容的“新思路”和教材组织形式的“新结构”。下面是新教材的知识结构:
  该知识结构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地理环境,包括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人类活动,包括农业、工业、聚落、地域联系;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包括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问题的后果和环境问题的成因。新教材把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作为高中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自然基础。当前,人类深深地被环境问题所困扰,自然环境日益恶化,危及到人类的生存。我们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加强环境保护,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根据现代社会的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首先,加强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进行地理知识的整合。例如:从“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远日点时”這一信息源出发,可以联系下面一系列问题组织教学:⑴地球公转的速度;⑵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特点;⑷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规律;⑸南、北半球极昼、极夜的范围及其变化;⑹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方向;⑺南、北半球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判断;⑻东亚、南亚两类季风的风向及其气候特点;⑼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⑽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流向及成因(以上各问题都可以作为信息源提出)。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平时积累的知识就不再是孤立、零乱的,而是有了一个个相互联系的、可以附着的基点,知识点变得更为有序,学生记忆也就比较方便了。
  其次,提高判断和运用地图和图表的能力,更好地理解知识。例如:在进行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中“海洋表面平均盐度分布曲线图”的教学中,我们不能简单地只对教材中描述的一般规律进行分析,还应挖掘图中蕴含的教材文字未提及的问题,如:为什么低纬度海区盐度最低值出现在赤道偏北海域?为了全面解答这个问题,学生必须运用南、北半球夏半年时间差异、大气环流及降水量随纬度变化规律,赤道南、北气候类型分布及其面积,赤道南、北陆上河流径流注入量多少等高中地理知识去综合分析。根据教材中美国地图多次出现的这一信息,要求学生运用高中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美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地形、农业带分布及其粮食生产、城市、五大湖工业区及工业中心发展的条件、存在的环境问题等知识内容。推而广之,引导学生如何分析意大利、德国等国家的相关情况。
  第三,培养发散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对地理学科的认知水平。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就谈不上能力,但是决不能把知识等同于能力。知识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只重视知识,必然会弱化思维训练。在教学中要能使学生从平淡的书本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高中地理的有些章节,知识和图表比较零散的,学生很难建构知识体系,其思维能力必然受到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有一定难度和较高思维质量的问题,不妨广开言路,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不同的思维进行碰撞,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归纳出最佳的思维过程。对于问题的回答,老师不要急于用对与错作评价,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和有创造性的思维,使思维的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
  对于以前训练过的内容要进行创造性的重新组合,使学生有新颖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让学生分别画出不同视觉角度的晨昏线(平视图和从南北极上空的俯视图),这样的变式训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又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会考命题思路向着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方向发展,并且这个思路只会加强,不会减弱。因此,在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变教学方法,精心设计,使每节课不仅具有综合性、针对性,而且富有新颖性,同时使学生们自觉的主动的去研究性学习,力争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转眼间从教已经十四年,心中有太多的感想,对教师这个职业有自己的一些认识体会。那么,今天如何做好一名教师?下面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要有高尚的道德  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教育学生,做学生学习的榜样,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言传不如身教。只有当教师具备了良好的个人品质,才有更好的教育效果,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高尚的道德修养可以影响学生的发展,
期刊
一、地理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可行性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资力度的加大,现在各级各类学校基本配齐了现代化教学设备,这为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地理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信息技术课程在各级各类师范学校地理专业都有设置,初级中学分期分批对在职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继续教育和远程培训,为中学地理教师具备过硬的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奠定了基础。  二、地理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存在的问题  1.课件容量大,
期刊
毕业转眼间八年,摆脱学生的幼稚,穿上教师的神圣的服装,重新回到农村学校。八年,不长,但是感受很多,从当初学生的感受,到今天教师的感受,“我们农村的孩子最需要什么?我们又该怎么去引领农村的孩子跟上社会的脚步?我们该如何让学生毕业后有一个好的规划?……”太多的思绪,太多的感受,也有了自己的一点想法,我们农村的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应该做一个怎么样的农村教育工作者?  一、做一名细心,耐心,贴心,狠心的管理
期刊
用計算机技术将语音、文本、图形、图像及视频等多种媒体综合在一起,直接对人的多种感官同时进行刺激,并且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和管理学科知识和相关的各种教学信息进行教学的多媒体教学技术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知识,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及各类知识之间的网状联系。对于学校而言,多媒体网络可以集中优秀师资力量,大范围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由于多媒体自身存在的缺陷以及在历史
期刊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早在春秋时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已经强调了理解的重要性。即使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促进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理解力,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存在着诸多的理解障碍,影响了理解力的提高。因此,我们要在分析学生理解力障碍成因的基础上,寻求提高学生理解力的有效方法。  一、学生理解障碍分析  就历史学习而言,学生理解障礙
期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课程已成为各中学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成为中学课程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学计算机教育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对中学计算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先进的、适当的计算机教育方法在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学生计算机素质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本人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计算机任课教师素质  计算机教师要培养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获取
期刊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课程,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大领域之一,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挖掘美的情愫,并引导学生加以欣赏,以培养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
期刊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带动了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新实验和新方法随着新内容逐渐进入课堂教学和活动课程,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多种功效,以实验为基础开展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的形成,理论体系的建立都源于实验。同时化学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化学实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都是以化学实验为基础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
期刊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直难以提高,究其原因故然很多,但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差,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的激发所致。因此,如何改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现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和综台素质的提高问题,一直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一大难题。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研究,并结合本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本人也进行了多年的教学
期刊
摘 要:化学作为初中所开设的科学类课程之一,在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中应发挥重要作用,化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鉴于目前的化学教学问题,特别是化学实验教学问题,试着谈谈其与学生科学素养培育相关的思考。  关键词:化学 实验 科学素养 思考  一、化学教学与科学素养  作为实验性科学,初中化学在学生科学素养培育方面有着特殊的启蒙性作用,化学学科的课程目标我们国家定位为“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