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科学素质的培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che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作为初中所开设的科学类课程之一,在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中应发挥重要作用,化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鉴于目前的化学教学问题,特别是化学实验教学问题,试着谈谈其与学生科学素养培育相关的思考。
  关键词:化学 实验 科学素养 思考
  一、化学教学与科学素养
  作为实验性科学,初中化学在学生科学素养培育方面有着特殊的启蒙性作用,化学学科的课程目标我们国家定位为“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而在美国,在《为了全体美国人的科学》中,科学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不仅包含自然和社会科学,而且包含相关的数学与技术,具体包括如下成分:1.熟悉自然界并尊重其统一性;2.认识数学、技术以及科学相互作用的途径;3.理解科学的重要概念与原理;4.理解科学、数学与技术是人类的事业,优势与局限并存;5.能够为了个人和社会目的使用科学知识及科学的思维方式。这些成分涉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科学态度等方面,显示了科学素养的全面性与综合性。《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提出学校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以下特质的学生:体验了解与理解自然界的丰富性,感悟其中的趣味性;在进行个人决策时使用恰当的科学过程与原理;明智地参与公共事务,辩论与科学与技术相关的问题;在他们的职业中使用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所必需的知识、理解与技能,提升他们的生产力。即学校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参与过程中发展知识、理解与技能,最终发展为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能够在提升自身经济生产力的同时明智地参与公共事务,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我国课程标准(2011版)中也有类似说明,“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科学素养”。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代性与先进性。只是对科学素养的认识主要涉及自然科学,极少关注社会科学,比一般的科学素养概念更窄一些。
  二、化学教学,特别是化学实验教学的现实思考
  常常听到学生们这样的声音:“下节课还做实驗吗?”“我们什么时候能自己做做实验啊?”透过学生提出这些疑问一方面真实地反映出学生愿意动手、乐于探究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目前的化学实验教学问题很多,可做可不做的不做,能做不考或者考得少的不做,耗时长的不做或少做,可讲着做的不实际去做,必须做的挑着做或者看多媒体做。为什么会这样?围着中考转是最大的问题。在当前的教育领域,教育的选拔功能不断扩展,比如,初中教育的目的是为让学生升入好的高中,高中教育的目的是为让学生升入好的大学,升学功能在不断强化。与此同时,教育的育人功能有所弱化,分数至上,升学第一,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次要。为了适应被选拔,所有中小学生都被推到了竞技场上,进行着无休无止的训练、竞赛,为了提高区分度,保障所谓的“公平”,又必然不断增加难度、增加分量,导致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居高不下。教育离“育人”和“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这一根本目的越来越远。在实际教学中,中考内容成为不少教师开展教学的“风向标”。“中考命题直接导致初中教学任务加压。”考什么?如何考?教什么?如何教?大家只能围着这个指挥棒转,搞标准答案,要求学生死背教条,死背标准答案,脱离实践,脱离现实。每个学校初三至少要有三个月用于强化训练,音乐、美术、计算机、体育等课程能减则减,因此化学实验必须给分数让路,课时能减则减,能不做就不做。这背离了教育的本质,我们要做的是回归教育本质。减少机械的、重复的内容,增加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全面发展。中考不改,化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功能很难充分发挥。中考改革乃至取消中考才有可能使化学真正做为一门科学教育的鲜活样板,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
  大家都知道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化学实验能以鲜明、生动、直观的现象与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探究的动机和欲望。使学生乐于思考,在思考中不断产生新的疑问,不断的去解决新问题。学生对实验的学习兴趣驱使他们在课堂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实验可以点燃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和欲望,提高学习活力。化学实验提供的这种“亲历性、体验性”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从认知理性范畴,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有利于学生身心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实验中学生们人人动手,相互协作,默契配合,认真积极地做。人人都动手参与,人人有成就感,让学生感到上课是“乐事”“趣事”。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都得到提升、进步和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身的价值和潜力。另外在化学实验时关注安全问题,避免污染环境,要求学生遵守化学实验室的规则,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等等。这种深刻的过程性体验,能够使学生逐步学习做课堂的“主人”。这本身就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科学态度培养。
  愿化学实验常住化学课堂,建构和谐、积极、参与、愉快的学习型课堂;愿化学实验长住化学课堂,永伴师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祖浩 王磊 主编《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3月,第一版。
  [2]仲作品《例谈化学课堂气氛的调控艺术》.《教育革新》,2010年5月。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的说话写话是习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的主要教学内容,习作能力直接表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所以教师应该主要培养学生说话习作的兴趣,让学生不再惧怕写作文,培养他们的兴趣,使学生爱上习作,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引导学生迈出习作的第一步,以后能够逐步走向写作道路。  关键词:培养 低年级 习作能力  学生能主动积极、愉快地学习最基本的要求是学生要有兴趣,低年级学生的主要特点
期刊
转眼间从教已经十四年,心中有太多的感想,对教师这个职业有自己的一些认识体会。那么,今天如何做好一名教师?下面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要有高尚的道德  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教育学生,做学生学习的榜样,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言传不如身教。只有当教师具备了良好的个人品质,才有更好的教育效果,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高尚的道德修养可以影响学生的发展,
期刊
一、地理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可行性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资力度的加大,现在各级各类学校基本配齐了现代化教学设备,这为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地理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信息技术课程在各级各类师范学校地理专业都有设置,初级中学分期分批对在职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继续教育和远程培训,为中学地理教师具备过硬的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奠定了基础。  二、地理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存在的问题  1.课件容量大,
期刊
毕业转眼间八年,摆脱学生的幼稚,穿上教师的神圣的服装,重新回到农村学校。八年,不长,但是感受很多,从当初学生的感受,到今天教师的感受,“我们农村的孩子最需要什么?我们又该怎么去引领农村的孩子跟上社会的脚步?我们该如何让学生毕业后有一个好的规划?……”太多的思绪,太多的感受,也有了自己的一点想法,我们农村的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应该做一个怎么样的农村教育工作者?  一、做一名细心,耐心,贴心,狠心的管理
期刊
用計算机技术将语音、文本、图形、图像及视频等多种媒体综合在一起,直接对人的多种感官同时进行刺激,并且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和管理学科知识和相关的各种教学信息进行教学的多媒体教学技术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知识,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及各类知识之间的网状联系。对于学校而言,多媒体网络可以集中优秀师资力量,大范围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由于多媒体自身存在的缺陷以及在历史
期刊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早在春秋时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已经强调了理解的重要性。即使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促进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理解力,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存在着诸多的理解障碍,影响了理解力的提高。因此,我们要在分析学生理解力障碍成因的基础上,寻求提高学生理解力的有效方法。  一、学生理解障碍分析  就历史学习而言,学生理解障礙
期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课程已成为各中学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成为中学课程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学计算机教育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对中学计算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先进的、适当的计算机教育方法在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学生计算机素质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本人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计算机任课教师素质  计算机教师要培养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获取
期刊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课程,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大领域之一,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挖掘美的情愫,并引导学生加以欣赏,以培养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
期刊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带动了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新实验和新方法随着新内容逐渐进入课堂教学和活动课程,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多种功效,以实验为基础开展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的形成,理论体系的建立都源于实验。同时化学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化学实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都是以化学实验为基础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
期刊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直难以提高,究其原因故然很多,但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差,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的激发所致。因此,如何改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现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和综台素质的提高问题,一直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一大难题。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研究,并结合本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本人也进行了多年的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