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手段,运用于音乐中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使音乐教学更为生动活泼,可以生动而充分地展现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
音乐教学 资源 效率 难点
随着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普及,远程教育如一缕春风,吹醒了我们每一位教师,大家开始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远程教育如一池活水,使我们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精彩。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手段,在音乐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使音乐教学更为生动活泼,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一、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引情激趣,营造氛围
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是草原小骑手》是一首蒙古族风格的少儿歌曲。在教学中,我把有关蒙古大草原、那达慕盛会等风光录入硬盘,再配上有名的二胡独奏曲《赛马》,在导入时,先问学生去过内蒙古没有,想不想亲自去感受一番,然后放映画面,一望无际的草原景色呈现在学生眼前,强大的视觉效果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仿佛正骑马扬鞭奔驰在茫茫大草原上,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如学习一年级歌曲《保护小羊》时,让学生看有关《保护小羊》的动画片,学生对《保护小羊》所要表达的故事一看便知,音乐形象展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样也为表现与创造音乐形象提供了素材。
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直观形象,突破难点
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历来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议题,教师都十分注重对这两点的综合处理。一年级的欣赏曲目《玩具兵进行曲》,全曲分了3个片段,分别描述玩具兵在“游行”“玩耍”“回家”。虽然3个段落的音乐,无论是节奏感的表达,还是音乐形象的描绘都很形象、生动,可是,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光听是听不懂的。于是,在听片段音乐的过程中,分别为这段音乐配上相应内容的VCD画面,他们对曲子的内容的认识就会在听与看中完成。这样就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音乐形象,感受了音乐内涵。如在讲授“八分音符”时,就可通过“小兔分瓜”的画面,在屏幕上演示一个大西瓜平均分成八份的过程,并在每份上标上相应的节奏符号,让学生形象理解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和含义,这样一来,学生仿佛在欣赏一则童话美术片,使之眼到、耳到、心到,听得认真,看得仔细,这样建立起来的音符时值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三、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欣赏范唱,辅助分析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优秀的少儿歌曲,几乎从五六十岁的老人到十来岁的少先队员都能唱出那熟悉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我教学生唱这支歌,过去教时,一本书,一支粉笔、一架琴,学生很难进入一种美的意境。现在,再教这首歌时,我借助媒体,首先演示迷人的画面:在平静的湖面上,一只小船满载少先队员,轻巧荡着的双桨、湖面上荡漾的微微波纹、优美的歌声扬起来了……一幅迷人的画面将大家的情绪激发起来了。我让学生一边看一边分析歌曲:第一乐段为二部合唱,全曲用错落有致的节奏、悠扬起伏的旋律,淋漓尽致地从一个侧面表现生活美,表现新中国少年儿童的幸福。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歌曲《小青蛙找家》时,通过电脑放映出小青蛙、荷叶等动画形象,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又根据音乐力度强弱、速度快慢、音色的变化,完整地展现了故事的起源、经过和结果,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四、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教学,扩充容量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多媒体辅助,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果,突破创新,扩大补充知识容量。
《鸭子拌嘴》的乐曲发展顺序是出发——到池塘——拌嘴——回家,在录音时,可分4次将4个乐段分别命名录制,播放时点击哪个乐段,就会播放哪个乐段,还可以将“拌嘴”这一乐段设定成循环播放,反复聆听,便于在欣赏时加深印象,对作品更深入地理解。在欣赏《丰收锣鼓》第一乐段主题时,第一遍播放采用原速,学生听完后说表现的是人们敲锣打鼓,喜庆丰收的欢腾场面。第二遍,我放慢了速度,学生听后发现,欢快、喜庆的情绪没有了,乐曲变得面目全非,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速度在作品中的重要性。
五、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表现体裁,把握音色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以唱歌为例,象《团结就是力量》《红星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齐唱、轮唱、合唱歌曲,如果由教师一个人范唱,是不能表现齐唱的雄壮有力、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丰厚和声效果。从人的声音分类看,独唱又分为童声独唱、女声独唱和男声独唱,从基本音区看,又有女中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男高音等音区的不同。音乐教师是女性的,唱不了男声;是男性的,又唱不了女声。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是什么?就是使用多媒体手段,播放教学录音带,因为只有它才能准确地表现体裁和音色,准确地表现音乐形象。
六、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在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占有一定的比例。如何获得欣赏的最佳效果,唯一的手段就是放映教学录像带。通过录像,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如在欣赏京剧时,我紧随画面介绍了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什么是花脸、黑头等。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
七、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效率,增强效果
我上四年级教材《侗家儿童多快乐》这首歌时,把侗族的建筑、歌舞形式、风俗、服装等做成课件,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民族的文化,通过这些学生对歌曲的内容与怎样表现歌曲也就自然明白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使用电教媒体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环节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运用幻灯和录音、录像等。这些媒体的使用,或独此一种,或二者兼有,或三者兼之,同时还要设计好使用媒体的时间、顺序和次数。使用的次数合理,可使学生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由于电教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通过情景再现,能激发兴趣,丰富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总而言之,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认识到,恰当运用多媒体、录像、录音等远程教育资源,可以生动而充分地展现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所以,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在整个音乐教学中的优势,是不断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带领学生走入神秘而色彩斑斓的音乐殿堂的有效途径。我们可借助多媒体的帮助,努力创造各种意境,让孩子们运用形象思维去想像,让孩子们展开想像的翅膀,架起心灵与音乐的桥梁。
音乐教学 资源 效率 难点
随着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普及,远程教育如一缕春风,吹醒了我们每一位教师,大家开始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远程教育如一池活水,使我们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精彩。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手段,在音乐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使音乐教学更为生动活泼,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一、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引情激趣,营造氛围
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是草原小骑手》是一首蒙古族风格的少儿歌曲。在教学中,我把有关蒙古大草原、那达慕盛会等风光录入硬盘,再配上有名的二胡独奏曲《赛马》,在导入时,先问学生去过内蒙古没有,想不想亲自去感受一番,然后放映画面,一望无际的草原景色呈现在学生眼前,强大的视觉效果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仿佛正骑马扬鞭奔驰在茫茫大草原上,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如学习一年级歌曲《保护小羊》时,让学生看有关《保护小羊》的动画片,学生对《保护小羊》所要表达的故事一看便知,音乐形象展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样也为表现与创造音乐形象提供了素材。
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直观形象,突破难点
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历来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议题,教师都十分注重对这两点的综合处理。一年级的欣赏曲目《玩具兵进行曲》,全曲分了3个片段,分别描述玩具兵在“游行”“玩耍”“回家”。虽然3个段落的音乐,无论是节奏感的表达,还是音乐形象的描绘都很形象、生动,可是,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光听是听不懂的。于是,在听片段音乐的过程中,分别为这段音乐配上相应内容的VCD画面,他们对曲子的内容的认识就会在听与看中完成。这样就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音乐形象,感受了音乐内涵。如在讲授“八分音符”时,就可通过“小兔分瓜”的画面,在屏幕上演示一个大西瓜平均分成八份的过程,并在每份上标上相应的节奏符号,让学生形象理解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和含义,这样一来,学生仿佛在欣赏一则童话美术片,使之眼到、耳到、心到,听得认真,看得仔细,这样建立起来的音符时值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三、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欣赏范唱,辅助分析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优秀的少儿歌曲,几乎从五六十岁的老人到十来岁的少先队员都能唱出那熟悉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我教学生唱这支歌,过去教时,一本书,一支粉笔、一架琴,学生很难进入一种美的意境。现在,再教这首歌时,我借助媒体,首先演示迷人的画面:在平静的湖面上,一只小船满载少先队员,轻巧荡着的双桨、湖面上荡漾的微微波纹、优美的歌声扬起来了……一幅迷人的画面将大家的情绪激发起来了。我让学生一边看一边分析歌曲:第一乐段为二部合唱,全曲用错落有致的节奏、悠扬起伏的旋律,淋漓尽致地从一个侧面表现生活美,表现新中国少年儿童的幸福。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歌曲《小青蛙找家》时,通过电脑放映出小青蛙、荷叶等动画形象,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又根据音乐力度强弱、速度快慢、音色的变化,完整地展现了故事的起源、经过和结果,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四、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教学,扩充容量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多媒体辅助,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果,突破创新,扩大补充知识容量。
《鸭子拌嘴》的乐曲发展顺序是出发——到池塘——拌嘴——回家,在录音时,可分4次将4个乐段分别命名录制,播放时点击哪个乐段,就会播放哪个乐段,还可以将“拌嘴”这一乐段设定成循环播放,反复聆听,便于在欣赏时加深印象,对作品更深入地理解。在欣赏《丰收锣鼓》第一乐段主题时,第一遍播放采用原速,学生听完后说表现的是人们敲锣打鼓,喜庆丰收的欢腾场面。第二遍,我放慢了速度,学生听后发现,欢快、喜庆的情绪没有了,乐曲变得面目全非,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速度在作品中的重要性。
五、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表现体裁,把握音色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以唱歌为例,象《团结就是力量》《红星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齐唱、轮唱、合唱歌曲,如果由教师一个人范唱,是不能表现齐唱的雄壮有力、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丰厚和声效果。从人的声音分类看,独唱又分为童声独唱、女声独唱和男声独唱,从基本音区看,又有女中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男高音等音区的不同。音乐教师是女性的,唱不了男声;是男性的,又唱不了女声。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是什么?就是使用多媒体手段,播放教学录音带,因为只有它才能准确地表现体裁和音色,准确地表现音乐形象。
六、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在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占有一定的比例。如何获得欣赏的最佳效果,唯一的手段就是放映教学录像带。通过录像,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如在欣赏京剧时,我紧随画面介绍了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什么是花脸、黑头等。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
七、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效率,增强效果
我上四年级教材《侗家儿童多快乐》这首歌时,把侗族的建筑、歌舞形式、风俗、服装等做成课件,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民族的文化,通过这些学生对歌曲的内容与怎样表现歌曲也就自然明白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使用电教媒体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环节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运用幻灯和录音、录像等。这些媒体的使用,或独此一种,或二者兼有,或三者兼之,同时还要设计好使用媒体的时间、顺序和次数。使用的次数合理,可使学生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由于电教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通过情景再现,能激发兴趣,丰富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总而言之,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认识到,恰当运用多媒体、录像、录音等远程教育资源,可以生动而充分地展现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所以,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在整个音乐教学中的优势,是不断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带领学生走入神秘而色彩斑斓的音乐殿堂的有效途径。我们可借助多媒体的帮助,努力创造各种意境,让孩子们运用形象思维去想像,让孩子们展开想像的翅膀,架起心灵与音乐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