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语文课堂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em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电子信息技術与基础课程的不断融合,多媒体教学俨然成为时下最为常见的教学手段。它能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师生互动下的趣味教学,有效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教学效果。尤其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无论是导入还是情感渗透、知识归纳环节,都能有效拓展学生创新思维,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综合发展。因此本文从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实践出发,探讨信息技术对提高课堂效果,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新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趣味教学;途径
  所谓信息技术融合就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课程知识展开的有机融合,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攻破教学重难点,利用多媒体的技能辅助,实现各环节的铺设展开。运用信息技术带来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全面促进学生素养的提高,营造生动趣味的语文课堂。
  一、多媒体辅助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基于小学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情分析,传统的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需要。小学语文课堂迫切地需要改变。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提供契机。一方面多媒体技术辅助以其新颖、丰富、直观的表现形式,吸引着小学学生的关注,刺激着学生的感官,快速把握学生的学习兴奋点,营造积极热烈的课堂氛围。一方面,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演示可以转化知识难度,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譬如在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分解技术,将生字的各个偏旁部首进行分解,利用已有知识内容进行故事新编,降低识字难度。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创设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在组内合作学习方式下,创新思维,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发散的思维国度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辅助应用
  (一)创设生活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兴趣是联系知识和能动性的唯一纽带。小学时期,正是孩子探索世界发现世界的阶段。学生对一切未知的知识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合理利用多媒体的图像、音乐、视频、动画、涂鸦等手段可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用生活中他们熟悉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思考。以《触摸春天》为例,春天学生都不陌生,无论是歌曲还是春天的景象孩子们都熟悉不已,但学生缺乏的是珍惜拥有,主动观察发现的意识。因此,在导入环节中,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去感受春天都带给我们什么美好的感受?你都发现了什么?通过学生的寻找和发现,总有一些东西是自己忽视的,那么教师由此进入课文主题:走进安静的灵性空间。
  (二)简化学习难度,提高识字教学水平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的基础,一切的知识积累都离不开识字教学的巩固深入。然而,现阶段的识字教学,学生学的不扎实,教师教的身心俱疲。究其原因是识字方法的掌握不牢固,而多媒体技术辅助有效的提高了识字效率。从字形记忆入手,多媒体技术可以分割部件,以最直观的图像展示古今汉字的演化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汉字的造字方式,深化记忆。比如在学习“亭”时,借助白板中的绘画功能,教师可以在白板上画出古代亭子的样子,然后逐步演变,转化为现在的“亭”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字的演变和它本身的形象有关,进而理解象形的造字方式。当然教师还可以乘胜追击,利用多媒体的图像的自定义动画,设计出一个人来到小亭边,让学生创编小故事,理解会意字“停”的意义和字形。从一个字拓展到多个字,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析字的能力,从根本上掌握了汉字的精髓。
  (三)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深入,将课内阅读逐步引向课外阅读。区别于传统的课内阅读,小学语文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以绘本课为例,利用多媒体图片导入,学生和老师共读绘本。从书本的介绍到内容的细致品读,在不同情节中配置合适的抒情音乐,营造出身临其境的课堂氛围。以《我的爷爷是幽灵》这节绘本课为例,教师营造一个深沉而又温馨的课堂氛围,在爷爷回忆美好生活趣事的情节时,配置舒缓的音乐,略带哀伤又充满希望。学生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深入其中,感受到爷孙之间浓浓的亲情,深化情感。从一篇带多篇,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四)直观演示,完善习作修改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写是集大成之能力,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检验的关键。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都非常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然而无论是发散思维,大胆想象还是语句的积累创造,写作教学的关键仍然是修改。只有从修改习作入手,才有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那么多媒体技术中的主观演示就可以在课堂进行现场修改。一方面,教师将问题代表作展示在大屏幕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讨论修改。另一方面,直观的修改可以帮助学生认知修改符号,其中白板的拖拽、手写功能,更是让每一个参与修改的同学获得一份成就感。从无形中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多媒体技术辅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营造了生动趣味的课堂氛围。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继续进行信息技术和语文内容的进一步融合,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而不断探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长彬.浅谈多媒体对小学语文教学高效开展的促进作用[J].未来英才,2018(4):27.
  [2]郭银芳.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2017(27):50.
  [3]胡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模式分析研究[J].考试周刊,2018(25):44.
  [4]辛芳玉.读图时代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优化[J].读与写,2018(11):18.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职业院校主要承担着培养企业所需的管理人员、操作工人的任务;企业招聘和接收通过职业院校培养的、企业所需的各种职能岗位人员,这似乎是不置可否的事。但是面对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而言,以前职业院校的教育模式已经存在一定的局限和弊端,甚至对职业院校以及企业的长足发展都产生了阻碍;这就使得能够促使职业院校与企业生产都大力发展的现代的“校企双制”共培现代学徒的新模式应运而生。这就需要校企双方一并做
父亲因高血压引发脑溢血突然离开我们快五年了,这五年来我都不曾翻看过父亲以前的照片和视频,因为我知道睹物思人定是难过。但这五年来,我多次想到或梦到父亲。父亲在人世的最后多大部分时光都在成都与我们渡过,很多记忆五年后依然深刻,这里我想说,父亲我们怀念你。  父亲接爷爷的班一直在粮食部门工作,大部分时间是在开县邓家粮站任保管工作,每天上下班骑着一辆红旗牌载重自行车,数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我小时候经常去邓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升高中生物教学的效率是目前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予以充分重视的问题。只有全面的掌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确保教学模式改革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就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对策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希望可以有效的促进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问题;现状  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
摘 要:高中化学是高中理科教学的重要课程,也是现代高中阶段性考试以及升学考试的重点。由于高中化学的知识点多、知识脉络性强、理论与实践结合性高,知识框架性明显等特点,使得高中化学教学可以尝试使用碎片式教学法,通过将化学知识点进行有目的地分解,将其中的的化学教学重点进行针对性扩展,强化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点以及知识脉络的认知与熟悉,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符合自己思维能力以及思维习惯的化学学习习惯与方法,让学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高校扩招使高职院校学生面临严重的就业压力,增加了其就业难度。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涉及到的相关内容比较多,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用到该过程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其思想意识及觉悟,以期达到良好的课堂教育及就业指导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  1引言  就业指导工作不仅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而且能够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摘 要:在如今网络信息手段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进行网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早已不能够适应高校高等教育的要求,由于大学生人群的特殊性,需要尽快大批推广、实行并完善互动型的网上网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育人模式。本文简单介绍了网上网下协调育人的概念、必要性、模式的假设,分析了此方式的施行挑战,并借此详细讨论了相应对策,希望能给高校探索适宜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思路。  关键词:网上网下
美国学者Shulman(1986)提出的“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这一概念,即成功的教师不能仅仅对某一概念、原则和原理有直觉的或个人的理解。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他们必须自己先理解向学生表征概念的方法,他们必须要有如何把内容转化以适合教学目的的知识。根据Shulman的观点,PCK是一种实用性知识,它的核心要素有:第一是直面学生教学如何架构和呈现学科内
摘 要:当前我国正在从“本土型”向“国际型”转变,中国的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正在走向世界,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领域的外语能力直接影响我国有效处理产品的进出口以及标准的国际接轨。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提高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领域从业人员外语能力的客观必然性以及如今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从业人员外语能力的现状,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了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据此,提出了提升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领域从业人员外语能力的策略。 
美育是新课标对学生的必然要求,目前的语文教学,尤其是被应试教育体制束缚多年的语文教育,重视笔试成绩的训练,忽视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多年的教育弊端使得这种根深蒂固的影响难以消除。直至今日,语文教学还是存在碎片化的阅读,使得一篇篇美文被解读得支离破碎,美感荡然无存。新课改的背景下,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全面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将践行对学生的美感教育,是语文真正的美起来。具体通过课文来阐述美育的观点。
家乡的回忆  当你走在细雨中,那首《故乡》是否唤起了你对家乡的回忆呢?  ——题记。  在半青的香樟树下,小贩一个比一个吆喝声高。街上一个个小吃店,缕缕白烟和香气融入干燥的空气中。这就是我的家乡——长沙。  当几片枫叶落下时,我回忆起了秋日的岳麓山。秋风习习,染红了岳麓山。全山的枫叶红亮红亮的。一层一层,层林尽染,一片金红。金色的阳光,给那满山金红的岳麓山,蒙上了一层金纱,显得那么柔和,那么迷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