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机电一体化大赛引导中职机电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促进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推进了课程教学改革,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实践,就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技能大赛引导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教学改革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技能大赛 中职 机电专业 教学改革 技能实训
  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比赛并不是社会新鲜事物,很多年前它就是我国技术学校、中专和大学内部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很多劳动模范和技术能手从技能比赛中脱颖而出。随着职业教育不断发展以及企业职业岗位对人才规格、能力要求的提高,传统的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提出的技能要求。所以,在国家教育部的指导下,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出现,开拓出一条“以就业为导向,以大赛促专业建设改革”的职业学校,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革新之路。
  大赛在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很多有效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认可,逐步形成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以及将技能大赛“覆盖所有中等职业学校、覆盖所有专业、覆盖所有教师、覆盖所有学生”的良好局面。大赛检阅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成果,同时展示了职教学生的精湛技能、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体现了学生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拓展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综合素养。本人作为一名中职学校教师,从事机电专业教学已有6年,连续3年带领学生参加青海省中等职学校技能大赛,经本人指导过的学生在青海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现在此谈谈机电一体化技能大赛如何为我校机电专业教学指明了方向。
  机电一体化技能大赛促进职业教育模式的转变。
  技能大赛促进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根本特性,实现了引导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它不仅检验了学生的技能水平,检验了学校的师资力量,同时也检验了学校的课程建设和管理水平,是一场从学生到学校的全方位检验。
  我校地处青海省互助县,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在落实“培养我省产业群急需的一线技术工人”这个办学目标上,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尝试探索推进“1 1 1”的办学模式,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把学生技能比赛、学科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职业资格取证作为工作重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由学生身份到企业员工身份的转变与适应,把学校办成特色鲜明、效果明显、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技术工人的培养基地。
  打造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培养技能型人才。
  依据机电一体化大赛指导思想,调整课程模块化设置在机电专业教学计划中提出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技能型实用人才”,除此之外,还要增加竞争意识的培养和创造思维的培养,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综合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另外,要体现使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升入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深造的目标要求。所以,课程设计要通过教育思想、体制、内容、方法、手段的创新,根据我省产业需求进行开发。结合我校情况,将课程设置分为几个模块:文化基础模块、专业理论模块、技能实训模块和岗位训练模块。学生在学完文化基础课和基本专业理论课后,设置钳工、车工、维修电工、电子电器四个技能实训模块。不但要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取得相应模块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这样有利于学校培养的学生更贴近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根据机电一体化大赛考核内容,提出技能教学方法为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当代中专生的特点,突出中等职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针对机电专业职业技能教学要求,提出技能教学方法。把以学习课程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会技术、完成任务为中心,以项目形式体现其教学内容。全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的主要形式就是用PLC编程实现任务控制,所以,我在《PLC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项目教学为手段,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实际生产控制,制定相应的实训项目,让学生分组完成实训项目,是学生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PLC(Fx2n系列)为例,首先让学生用学过的指令实现各种电气控制线路图,模拟实现工业生产控制中的小项目,如电机顺序控制、工业洗衣机、自動轧钢线、邮件分拣系统等;然后在机电气一体化实训台进行分块练习,熟练掌握每一个单元的自动控制功能;最终目标是将各单元组合为能够实现不同生产要求的控制系统。这些技能训练都来自我们身边的生活和生产,学生对教学课题感兴趣,认识到所学的东西非常有用,能解决现实问题,学习热情自然高涨起来,从而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随着提高。教师积极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主动思维,开始由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逐渐转变为学生提出问题、自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PLC知识的兴趣,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机电一体化大赛出题形式,开展实训项目教学。
  纵观近几年全国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的试题,都是模拟企业中自动化控制要求较高的流水线生产设备设定的控制要求。当然,对这些题目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不可能遇到,但是对于这样的任务要求,可以拆分为几个子项目进行处理,这就是我们近年来研究的实训项目教学。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机电专业课教学实践,将实训内容划分成若干个可独立进行的基本训练单元,每个训练单元对应一个实训项目。以《维修电工》课程为例。这门课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计算少,理解内容较多,动手能力训练项目较多。那么,如何使学生更快、更容易、更轻松地学好这门课程呢?本人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学生的技能训练。首先要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要求,根据实训室的具体条件设置维修电工实训项目;接着按照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应用训练模块进行分类(其中综合应用训练项目可独立设置为实训课程,如电机与电器控制),以一个可独立进行的、有完整教学内容的训练单元作为实训项目,并要求有成果展示。学生要根据实训项目的任务要求,包括实训目的、方法、步骤、要求、达到的标准以及所需的仪器、设备、工具、材料等,进行独立的学习和训练。最后,学生完成实训项目并写出实训报告;教师要给出此次实训项目的评价。经过几年的教学摸索,结合平时的实际技能的教学经验,这种项目教学法使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从技能大赛中发现问题,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
  随着我省的开发开放,我校不断探索推进“1 1 1”的办学模式,即一年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一年动手实践能力培训、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中,学生带着任务按照岗位技能的要求参加锻炼,企业按照准职工进行管理,让学生参与具体的生产实际操作。同时,教师要与学生共同下企业,不仅把学生管理从学校延伸到企业,而且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让学生和教师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熟悉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在生产实践中得到锻炼,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教师也可以接受新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掌握专业技术发展动态,了解企业和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教师从技能大赛中发现问题并在企业实践中寻求学习路径和解决办法,这是提高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关键所在。产学研结合是促进教师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或产品研发,也可以利用本专业的技术力量,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培养教师的科研素质、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应适应这一发展的需要,传统的纯理论教学已不能适应新的教育目标,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已势在必行。本论文所探讨的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法及其教学改革策略的应用研究,是结合当前国内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类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及其实验实践教学现状而提出来的,能够有效地提高机电一体化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对于這一类的理论知识多且深、动手实践能力要求高的课程而言,必须要不断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的份量,而本论文也是重点探讨如何开展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对于进一步提高机电一体化类课程的实验实践教学效果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具有较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技能大赛是对我国职业教育成果的大检阅,它不仅引导人们重新认识职业教育,而且让社会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中职学校以此促进教育模式改革、课程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形成了“普教有高考,职教有大赛”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赵松年,李恩光,裴仁清,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钟波,陈容,冯云,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职教论坛,2006(6):79—80.
  [3]韩培庆,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6(6):23—24.
  [4]何龙,祁传琦,项目教学法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综合实训中的应用[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40—41.
  [5]连香姣,“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与综合实验”的改革与实践[J],机电工程技术,2006(9):107—108.
  [6]董启广,张玉民,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0):65—66,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教育是一种综合性教育,它讲究教育方法,又似乎没有定法;它注重点滴积累,领会感悟,更注重习惯养成,潜移默化;它强调读写,也重视听说;它重视学习,更注重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语文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不仅要着眼于教材中优美课文的阅读,更要放眼于精彩纷呈的课外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语文能力,这样才能达到很好效果。  一、指导学生用感情诵读,培养语感。  语感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能否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非常关键的,为此合作学习也就成为了当前主题的研究对象。学生民主合作的学习组织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有利于学生实现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合作学习 学习手段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许多学科和教师选择的一种主要教学方式,其生命力在于“合作目标”,合作学习就是在让学生获
[摘要]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學科,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渠道之一。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 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富有情感,极具个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一
[摘要]童话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往由于没有去全力理解儿童,忽视了从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出发,使童话教学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功利化和表演化两种倾向。功利化的主要表现一是受语文工具观的影响,将童话教学作为语文知识技能训练的手段;二是过于强调道德教化和思想教育的使命。表演化就是不根据童话的具体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而是为形式而形式,为表演而表演。  [关键词]小学语文 童话
《语文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习语文。” “为学生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丰富多彩的生活是自由表达、创意表达的土壤;观察与积累是学生的根。”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才能越充实。引导学生在接触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时时处处做有心人,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大脑去想,用自己的双手去做,用自己的笔去写。这样让学生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去发现新鲜的见闻,得到特
[摘要]选入中学教材的文章,一般都是经典的文学作品,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因而,教师应根据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挖掘其文学因素,还文学作品以本来面目,改变以往“教之无文(文学性)”的现象。  [关键词]文学作品 文学性 反复诵读 模仿表演 品味揣摩  近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语文教学越来越格式化了: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几乎全用来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一篇声情并茂的文学作品,往往按字词句段的形
摘要: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既可营造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氛围,又可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还可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本文尝试运用多元化评价有效地激发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关键词:合作学习 学生自评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家长评价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作为人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是将来成功的关键,其中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基础的基础,如学生具备了一定自学能力将会终身受益。本文将简单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主学习 习惯 培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二十一世纪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讲解中能够理解乘法的含义,但这不是最终目的,还必须要熟记乘法口诀。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提高学生数学乘法解决能力的措施,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二年级 数学乘法 情景图 小组合作 知识形成  数学乘法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只有乘法基础打得好,才能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顺利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采取多种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
[摘要]我以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来谈谈多媒体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恰当应用。全文主要从四点进行阐述: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少不了多媒体;二、化难为易,离不开多媒体;三、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还需多媒体帮忙;四、激发写作情趣,多媒体起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已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感知过程活灵活现,从而调动起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