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官不幸福的经济学解释

来源 :意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taozhy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安部的“猎狐行动”收网在即,央视新闻频道播出了一则警方劝返和缉捕海外贪官的专题报道。报道中两名贪官逃亡10年后自首归案,疑犯自述称,漂荡2年后,在南非办了工作居留,花费100多万美元买了别墅,虽然每天花天酒地,但总是感觉不到幸福,惶惶不可终日,甚至有时觉得生不如死。
  这些人之所以感觉不到幸福,是因为他们不懂经济学,从头到尾给自己算了一笔糊涂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教授曾经给幸福列出过一个方程式,即个人幸福=物质效用/消费欲望。其中效用是指人们通过消费物质或者劳务而获得的满足程度,欲望是指一种缺乏的感觉和求得满足的愿望。通过这个方程式可以看出,幸福与效用成正比,与欲望成反比。

  当欲望不变时,人们的物质效用越高幸福感就越高,但财富不等同于效用。根据幸福方程式,所谓幸福,就是要获得更多的效用,进而缩小与欲望的差距。因为效用需要通过消费或劳务来满足,所以经济学家通常将财富或收入作为效用的简单测量工具,财富或者收入便成了幸福的象征。这样理解有它的合理之处,有句俗话说的是“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因为没钱就无法获得物质效用,也就没有幸福可言。但是在这句俗语之前还有一句话就是,“钱不一定是万能的”。翻译成经济学的语言就是,有钱并不一定能获得相应效用或者幸福的增加。首先,效用是一种主观心理过程,而财富仅仅为心理体验带来了部分刺激。日常生活中,财富既不能每时每刻令人获得快乐体验,更不能代替其他方面的心理感受,如健康、婚姻等。其次,财富带来的效用存在边际递减规律。即人们从消费物品和劳务过程中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当收入高到一定程度,货币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幸福感便不再强烈。这正是经济学中的伊斯特林悖论:收入与幸福关系复杂,高收入阶段,两者几乎没有相关性。
  贪官们虽然财富膨胀,但是没法带来幸福,因为一方面贪官的财富早已到了边际效用递减的阶段,自然不能从财富增值中获得更多乐趣;另一方面将贪污来的钱堆砌在家中或者不为人知的角落,不用来消费,钱不花就等于不是钱。直到有一天被公安机关查处,这些财富成为判刑定罪的砝码,它带来的不仅不是正效用,反而会是负效用。
  另一方面,当物质效用不变时,人们的消费欲望越大幸福感就会越低。举个例子,假设一个贪官的月收入是5万元,他的需求是这个月买块劳力士的表,价格是20万元,那么套用幸福方程式,他的幸福值只有0.25;假设一个普通工人的月收入是5000元,他的需求是这个月买块卡西欧,价格是1000元,他的幸福感就是5。如此一来,一名普通工人的幸福感就远远高于一个贪官,所以说,欲望是影响幸福的重要因素。正如一名贪官在忏悔录里写的:“总以为有了香车美女以后就会幸福,但是往往有了他们以后我又会贪恋更名贵的轿车和更年轻的姑娘,回头想想都是虚幻的,我现在认为本本分分工作、安安稳稳生活才是最大的幸福。”
其他文献
“双11”落下帷幕,“剁手党”再次刷新消费记录,11日当天的消费金额被推高至千亿级。这份巨额交易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互联网消费类金融产品“后援队”的“默默支持”——不直接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以“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核心理念,则是在学校制度等各方面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
山西为全国经济发展长期提供了大量的能源支持,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山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认真研究山西生态环境状况,强化综合治理与保护。努力提高山
企业经营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工作活力和工作绩效,加速发展和扩大生产能力。而这一目的的达到,离不开人的工作积极性。人们不仅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足,而且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面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环境和条件发生的深刻变化,我们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探索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与改革发展稳定的最佳结合点,大力加强党的思想、
中学英语教师是英语教学中的关键因素,在教师发展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反思实践视角取向,以山西省黎城县第一中学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一位新入职的中学英语教师的成长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