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润德,蒙以养正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m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时代给予教育者的历史使命。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这些红色故事不仅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更是标示着我们“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是学校思政课程的优质教学资源。如何基于红色故事推动新时代小学“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里村小学交出了自己的一份答卷。
  一、务本
  有效的课程设计离不开概念的界定。“思政课程”,即思想政治课,是系统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在小学着重体现在《道德与法治》;而“课程思政”是落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体现;它相比于“思政课程”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加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当前我国新时代各项工作发展的“纲”和“魂”。作为学校,一个青少年高度集中的地方,如何紧密联系当地实际,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真功夫、硬功夫?如何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学校、进课堂,在学生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摆在我们里村人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一方面是有着92年悠久办学历史,应担当时代使命,另一方面是学校校舍重建、异址办学、师资有限等诸多现实。作为教育者,我们该如何作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首要大任之一。如何讲好新时代的红色故事?关键在如何将“课程思政化”。
  二、生道
  自思政课程深入人心以来,红色课程就“独得恩宠”。有的学校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下功夫,重在教师黨性培育、师资队伍建设,如,蓬莱市某小学通过“两学一做”积极推进“七彩党建”;有的学校在课程改革、文化创新上花心思,重在课程性的融合,如,江西某小学通过学习毛泽东诗词艺术增进全校师生对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文化底蕴;也有的学校在传承红色精神做尝试,对象在学生,重在校园特色创建,如,青岛某小学,结合“杨家山里红色革命老区和小子口军港”等得天独厚的红色教育资源开展“以红养正、立德树人”探索,在环境润色、课程内化、活动提升上也进行了一定的努力。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①多数有源于红色教育基地的先天优势;②部分学校在针对小学生进行系统地红色熏陶上仍有努力空间,即要么是一些实践性的本土考察,要么是基于某一特殊科目特殊章节的特殊处理,缺乏系统的课程,不具时代性、普遍性、系统性和推广性。③就当前,大多数学校重在“机械地‘有艺术地’传授”,忽略了红色教育课程的根本——在于弘扬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而它的形成必然是个品德发展的过程,必须符合“他律—自律—自觉—自为”内化成品的形成过程。针对我们这些红色基地资源稀缺的基层学校,如何推进十九大精神进课堂、进生脑?关键要解决几个重点问题:一是课时哪来?专门设课,其它课程咋办?如果不专门设课,融入到哪去?二是如何保证效果?久远的历史故事,难易体会的悲惨现实,上久了,孩子乏味,上少了,理解不深入。怎么办?
  为能有利于教师顺利地实施实践研究,里村人以课题为抓手,结合学校在国学、艺术、少先队等方面已有的基础和课题研究的主体意图进行了有机整合,整体围绕“学党史、知党恩、晓党姓、跟党走”,重点围绕“红色纪事、红色颂歌、红色传承、红色艺创、红色堡垒”五大板块开展研究,通过系统化的学习与营造,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内化成品、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1.课程定位:打破传统“机械地、有艺术地传授”,回归红色教育课程的根本——弘扬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而它的形成必然是个品德发展的过程,必须符合“他律—自律—自觉—自为”内化成品的形成过程。
  2.课程性质:不仅遵循逻辑顺序,更得遵循心理顺序,在实施中要更加关注由学科化课程向生命化课程、由巨像的形体参与型学科化课程向抽象的沉浸式情感体验化课程的转移。
  3.课程板块
  外输(阅读感观、图文并茂、以事动人)
  内塑(心境再现、情感体验、以情感人)
  内生(激发同理、启智明理、以志激人)
  外践(知红明礼、扬红润德、以德示人)
  4.课程使用:为保障不影响原始基础课程,又能系统且灵活有趣地将党建课程融于学生日常学习中,我们将每个课程定上下两册,每册12课,分6个级选用,每个级每学期选2课,5个课程,即有10课内容,相互不影响,又彼此呼应。
  三、践行
  有了方向,有了着力点,如何去落实与推动开展,我们重点在三方面下功夫:
  1.讲史实、讲事实,讲好身边“红色故事”
  江门市,约形成于14世纪元末明初,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因毗邻港澳,华侨众多,海外联系广泛,是中共广东党组织开展革命斗争的重要区域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江门五邑一直是中共粤中党组织领导机关的主要驻地和重点活动地区,是一片独具“侨味”的红色土地,无论是支持孙中山“筹建革命组织、提供革命保障”倾家纾难的新会旅港富商李纪堂、“杰出革命之母”恩平华侨唐琼昌,还是“开展宣传活动、为革命呐喊助威”的台山籍华侨伍盘照、黄三德,均为我等后辈学习楷模,也是我们的课程素材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地方文化不仅蕴含思政课程的重要资源,也涵盖道德养成的现实素材。为此,我们特意查阅大量史实、走进红色松岭、走进三堡村、走进江门市党史办,广泛收集素材,为课程编写提供了大量素材。
  2.讲情感、讲体验,唱好经典“红色歌曲”
  俗话说:“拘旧方不可疗新疾,居夏日不可御冬裘。” “红色故事”具有一定的年代感和距离感,学生很难体会到革命战斗时期斗争的残酷性,很难想象革命先辈们所经历的艰苦岁月,对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革命精神更多的停留在书本和教材的文字描述上。如何让学生去领会“砍头不要紧,只有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乌云总有一日散,共产东方出太阳”这等坚如磐石的革命信念?如何让学生真切地体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革命豪迈?我们通过一首红色歌配一部红色影片的方式,带领学生们在影片中感受革命的悲壮与烈士的不朽,然后在进行歌曲的学习,此时的他们,不再只是歌词的倒背如流,不再只是旋律的慷慨激昂,更多地转化为内心的认同与坚毅。
  3.讲融合,讲方法,搭好课程“红色舞台”
  万事开头难,再好的课程都需要落地,课程的落地更需多样的呈现,如何开启党建红色课程的大门,我们的做法是:学习和借鉴党的优秀理论成果,结合“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重要思想法宝,在充分考量师资队伍、课程难易程度、重要节点等多方因素后,我们果断决定让《红色颂歌》先行先试,并集中学校力量重点推出“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争当小小追梦人’歌咏活动暨党建课题阶段性成果展演”,并以此为契机和模板,推动其它四大课程的研发。
  如何推动新时代小学“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我校的做法是:以红润德,蒙以养正;讲好红色故事,唱响红色经典,以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人、以真情实感的讲授感染人、以形式多样的载体锻造人,教育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将红色火种播进一代代年轻人的心中,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精神支撑。而这,我们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3-19.
  [2]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
  [3]习近平.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手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2-20.
其他文献
这样的岁月静好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我们要延迟开学。宅在家里,大家最担心的是学生的学习怎么办?尤其是临近毕业的六年级学生。华阳小学积极响应上级“停课不停学”的号召,调动全校资源研发了《2020太阳娃“宅学”课程》。  课程一共分为四类,分别是生命守护课程、主题研究课程、运动特色课程、日常生活课程。学无涯、知无界,在新冠疫情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不能只局限于课文知识的学习,我们要引导学生从
【摘要】在当前的幼儿教育当中,语言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由于长期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发展,因此,必须立足于这些实际问题,采用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解决策略,进一步提升幼儿语言教育水平。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常见问题;解决策略  幼儿时期是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关键阶段,幼儿教师应在此时期,依据幼儿的学习思维、认知理解能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教育
[摘要]“自我管理”的管理哲学理论,是当代管理学家德鲁克在1954年提出来的。所谓自我管理,就是指个体对自己本身,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表现进行管理,自己把自己组织起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激励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最终实现自我奋斗目标的一个过程。  [关键词]日事清;时间管理;计划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实现自我教育,才是一种真正的教育。”而学生实现自我管理是实现自我
【摘要】想要将多媒体融入到幼儿园的语言活动教学中去,就需要幼儿教师剖析多媒体的优越性,利用这些优势拓展语言活动教学内容,使幼儿园语言活动焕发新活力,从而提升语言活动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幼儿园;语言活动教学  在当前教育信息化的时代中,多媒体是幼儿教育各阶段必备的教学资源,一方面可以激发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幼儿的语言审美能力。所以,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将多媒体带入到语言活动教
【摘要】有研究表明,积木建构游戏对提高幼儿的几何空间能力及数学成绩都有显著的作用,本研究在已有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测验法等探索积木建构游戏对幼儿视觉空间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幼儿在经过一年的积木建构课程后其视觉空间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在实验基础上,研究总结了在积木建构游戏中针对不同年龄段及不同能力幼儿的指导要点,细化了不同年龄段幼儿在视觉空间能力的年龄
【摘要】班主任在职业生涯中不免会遇到班级里的种种问题。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又让我们不能放弃这些学生。本文围绕问题班级如何管理的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问题班级;管理方法;班主任  班主任在职业生涯中不免会遇到问题班级:班级纪律散乱,学生作业不交,口吐脏言,恋爱成风……对班主任的班级驾驭能力构成严重挑战,让人焦头烂额,但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又让我们不能放弃这些学生。笔者就自己的经验,谈谈这类班级的一些管
【摘要】“新冠”肆虐,疫情严峻,线上教育应运而生。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适时推出心理健康课程,通过线上社会情感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社会情绪能力,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尊重,拥有未来胜任力,从容应对未来社会环境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变化。  【关键词】线上教育;心理健康;社会情绪能力  社会情绪能力是指个体与社会的互动中,驾驭自己的情绪、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关系,负责任地决策以解决社会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社会
突发的新冠疫情使学校不得不延迟开学,把传统的课堂面授改为线上教学。线上教学要保证质量,必须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必须精心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其中,“巩固练习环节”,就是学生形成能力的重要环节。笔者在实践中,探索了基于钉钉平台线上小学数学巩固练习教学模式。以下是笔者的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推送“导学案”,任务驅动课前巩固  课前推送“导学案”,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任务驱动课前巩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
【摘要】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应该是充满爱心、具有奉献、富有良心、肩负使命的。可曾几何时,一个词语——倦怠,把当前教育中负面的现状一概论之。但,不少教育案例也在启迪我们如果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倾注了使命、责任、爱心、人情、公心,教育的湖面会涟漪连连,教师的倦怠也将逐渐消散。  【关键词】教师;倦怠期;困惑;思考  可以说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印象,九十年代的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都不怎么好,
【摘要】儿童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儿童的精神决定了人类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它会把人类文明引向更高的程度。由此可见,儿童对人类社会有重要价值。有人预言,未来的世纪将是儿童的世纪。因此,关注儿童的成长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儿童成长的因素,并分析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些因素。  【关键词】儿童成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文化因素  儿童时期是人的成长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儿童时期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