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情趣课堂文化的实践与研究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oka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广,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正在逐步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之中采取针对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充分展现出素质教育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掌握好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这就导致这些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培养小学语文情趣课堂文化,可以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将具体探讨应当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并对小学语文情趣课堂文化的实施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开展小学语文情趣课堂文化的实践与研究,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课堂教育情境,迅速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对语文知识的学习。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将具体分析进行小学语文情趣课堂文化的实践与研究的重要意义,并对课堂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情趣课堂建设提出具体的方法和策略。
  一、进行小学语文情趣课堂文化的实践与研究的重要意义
  第一条,可以通过培养小学语文情趣课堂文化来有效地体现学校文化。通过小学语文情趣课堂建设,可以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形成一个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
  第二条,可以通过培养小学语文情趣课堂文化来弥补“课堂文化”空白。通过小学语文情趣课堂建设,可以让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趣味盎然,也可以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充满生机与活力。
  第三条,可以通过培养小学语文情趣课堂文化来有针对性地满足学校教学的实际需要。在学校文化的建设过程之中,离不开对学校环境的考察和发现,而通过进行小学语文情趣课堂文化建设,可以充分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带给他们的快乐,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四条,可以通过培养小学语文情趣课堂文化来做好课堂教学的保障工作。一是通过培养小学语文情趣课堂文化,可以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提升课程理念,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二是通过培养小学语文情趣课堂文化,可以让学生充分地享受到学习过程带给他们的快乐;三是通过培养小学语文情趣课堂文化,可以让教师深入地体会到语文学习的课堂情趣。
  二、培养小学语文情趣课堂文化的具体策略
  (一)讲好开头,导入情趣
  要提升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课堂开始之前,语文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以便于能够有一个好的课堂开头,在课堂的伊始阶段就牢牢地把控住学生的学习情绪,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语文课堂开始导入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巧妙地进行对导入方法的设计,寻找出贴切的方式,以便于能够迅速吸引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注意力,让学生充满兴趣的进行课堂听讲。本校语文教师集思广益,创造出了多种课文导入方法:有通过介绍典故来导入课文,有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导入课文,有通过在课前播放相关视频来导入课文,有通过介绍背景故事来导入课文,有通过创造学习情境来导入课文,还有通过设置悬念来导入课文等。无论是哪种导入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教师都应当根据课文的教学需要、学生的具体情况,并结合课堂上的教学情境,合理地选择课文导入方式。例如,某教师在执教苏教版语文第六册《花瓣飘香》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开头。首先,实物导入,激发兴趣。出示月季花,先让学生闻一闻,说说味道怎样;再让学生摸一摸,说说感觉如何。教师:就是这娇艳、清香的月季花,引出了一段动人的故事。然后,媒体渲染,营造氛围,听课文配乐朗读,看多媒体演示月季花、小女孩摘花瓣的图片。教师:请同学们思考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一上课,教师手持娇艳欲滴、芳香醉人的月季花走进教室,让孩子们闻一闻、摸一摸、说一说,此情此景,既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又牵动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从而自然引发了学生由实物月季花对课文内容的關注。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了今天的语文学习。而优美的音乐,生动的画面,娓娓的范读,使学生全方位地直接接触学习材料,营造了课文所描述的氛围,为本堂课学生自主地朗读、感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诵读课文,提升情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深度挖掘出课文蕴含的意境,引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例如,嫦娥奔月的凄美,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悲壮等,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应当首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熟练朗诵,毕竟“熟能生巧”。而教师的任务便是如何组织引导学生高效地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充分体会到这些文章背后蕴含的深厚感情和美妙意境,进而提升学生学习。
  就现在的课堂来看,教师在朗读上的指导多停留在变换多种形式的机械复读而已,指导流于形式或者没有目标。而一些名师却恰恰能在朗读指导方面做出不一般的成就。例如于永正老师执教《再见了,亲人》时的朗读指导(片断):
  师:(一生读完“抢救伤员”这件事时插话)这件事很感人,感情不容易表达,听于老师读一下。
  师:大家注意了没有?“当您回去抢救小孙子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这句话中间有个逗号,可老师为什么停了那么长时间呢?
  生:房子炸平了,小孙子炸死了,心里很悲伤,所以停了很长时间。
  生:志愿军说到这里心里很难过,说不下去了,所以停了很长时间。
  师:对了,理解了,感情体会出来了,也就能读准了。
  于老师的指导从范读与感悟入手,让学生体会读中停顿所包含的情感,很朴实,无花样,但是读的感情、读的思维却向纵深发展。
  由此可见,有效的指导朗读,应体现在学生通过指导,能于朗读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事物或情境,能于朗读中逐渐融入自己的领悟和情感,并把在品读过程中感悟到的潜藏在文字背后的思想、哲理,以及难以名状的情感和体验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和背诵表达出来,释放出来,最终实现课文语言的内化,并于朗读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语感。同时通过老师的朗读指导,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催化学生对文本的品读与理解,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而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朗读指导的有效性,就必须有师生情感的共同投入。而这种情感是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的。   (三)把握主旨,掌握情趣
  教师要善于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善于挖掘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从而激发思想共鸣,是进行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阶段。具体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介绍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拨动学生的思想,触动学生的情怀,勾起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四)剖析文章,激发情趣
  教师要擅长利用对教学内容的剖析来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意境美。具体来说,当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要再进一步挖掘蕴含在语言背后的情感,深入分析文章深藏的意境,让语文的意境美在学生的脑海之中再现,让学生在体会语文意境的同时,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感。
  (五)分析特点,培养情趣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就需要教師还要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充分考察学生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开展教育教学。小学生是具备着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学生群体(小学生经过小学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尺度,许多的名人作品小学生已经开始涉猎,其也正在逐步形成自身的思维意识和价值观念)。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好小学生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故意留下一些知识不进行讲解,那些好奇心强的学生就会在课下主动去查询这些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善于挖掘语文课本中的各个知识点之中的深刻内涵,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出学生的兴趣特点,寻找出最合适的小学语文兴趣教育方法,让学生在享受语文学习过程的同时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孙永奇.浅谈语文课如何激发学生兴趣[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23).
  [2]刘敏芳.抓住中学生心理 提高语文学习兴趣[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8).
  [3]周小蓬.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偏向的调查与思考[J].陕西教育, 2013(11).
  [4]刘忠田.怎样激发差生的语文学习兴趣[J].教育学报,2013(4).
  [5]刘红.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为什么降低了——小学生个案研究[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
  [6]林锦灿,杜志民,吴小平.“构建和谐语文课堂文化的研究”中期报告[J].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8(6).
  [7]黄翠.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智慧的灵光——例谈生活化教学活动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
  [8]覃卜华.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育途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33).
  附注:本文为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课题名称:小学语文情趣课堂文化的实践与研究;编号:(2014)—JKGHB—0052。
  (编辑:董 娇)
其他文献
【摘要】群文阅读教学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是指全体师生围绕主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阅读教学所存在的“繁琐”弊端,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增加了学生的阅读数量,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发展了学生的阅读素养。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群文阅读教学是最近几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最常用的方法,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提供参考
【摘要】在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拥有绝对权威,这一方面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有距离感,难以进行交流对话,另一方面也导致学生难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低。针对这种不合理的教学状况,提出了对话教学理念。教师对话教学是新型合理的教学方式,它能够给予学生和教师充分交流的机会,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这对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
目的:评估胫骨远端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1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资料,10例克氏针或螺钉固定,19例内侧或外侧解剖钢板,22例行有限切开联合外固定
【摘要】小学中年级属于作文的起步阶段,也属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转换的重要阶段,是小学生刚刚步入写作稳定门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小学生已有的认知规律,多角度采用可行的教学策略,巧妙地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对其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性”的长期训练,使其逐渐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小学中年级起步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摘要】课堂教学的节奏体现在教师对教学内容难易的安排,对教学进程快慢的把握,学生思维活动的张弛等多种因素的调节上。经验丰富的教师都非常善于把握教学节奏,从而做到难易适当,快慢结合,张弛有度,使整个教学过程既紧张活泼,忙而有序,又跌宕起伏,错落有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关键词】有效教学;课堂节奏;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堂好课,就像
【摘要】作文能力是一种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启蒙阶段。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成为一个运用语言的能手呢?笔者认为以生活实际为源头,把作文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能起到很好效果。在平时教学工作中,让作文教学融入学生现实生活,在观察中感受生活,在活动中参与生活,在学文中再现生活,在自由中创造生活,在课内外阅读中积淀生活,还作文教学一个生活的本来
童话是一种深受儿童喜爱的,富有夸张和想象成分的文学样式。童话中曲折离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备受广大儿童的青睐。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指导低段学生进行童话主题阅读,
通过对原工艺的改进,增设了吸收、解吸等系统,提高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排气回收率.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接受治疗的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63例,对患儿进行高频超声诊断的影像学资料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