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中化学学科知识点分布统计分析

来源 :化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anw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继续贯彻“稳中求实,稳中求改”的原则,努力测试考生学科能力和素养。本文拟通过对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构成、内容及知识点分布特点等进行统计与分析,试图为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借助高考试卷,积极开展中学化学教育教学工作及理论实践提供参考。
  
  1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构成分析
  
  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构成仍然稳定,总分108分,其中I卷6~13题为选择题,每题6分,共计48分,占学科总分的44.4%,Ⅱ卷26~29题为非选择题,共计60分,占学科总分的55.6%。题型主要有选择、填空与简答;试题的难易比例为容易题占13.0%,中等难度题占69.4%,较难题占17.6%;化学试卷的编排依然是并列直进式,即从易到难,有利于考生应答发挥,试题难度主要集中在Ⅱ卷。
  
  2 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内容分析
  
  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最为突出的就是强调了学科的基础性。诸如离子共存与鉴别,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盐类水解,化学键和晶体类型及性质,以及有机反应类型及同分异构体书写、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和无机化学实验等知识贯串试卷始末,具体考查的内容,见表1。
  
  3.2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分布及分数比例
  我们知道,任何参考资料都不能完全代替课本,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科知识点基本上都出自课本,来自课本。无论是简单题、还是难题,它的“根”都离不开课本,而且都能从课本上找出解题依据。具体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见表4。
  经统计可知,2006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化学科知识点在高一教材中分值达50分,占学科总分46.3%;在高二教材中分值达33分,占学科总分31.6%;在高三教材中分值达24分,占学科总分22.3%。而2007年高一教材中分值达54分,占学科总分50.0%;在高二教材中分值达42分,占学科总分38.9%;在高三教材中分值达33分,占学科总分30.6%。很明显,三年来,高考知识点在高中三本教材中分布的比例相差不是太大,以考查高一知识点居多,这可能是因为高一教材涉及到的概念多、理论多、反应多、物质多、实验多、现象多等缘故。另外,三年中,2008年较前两年对三本教材考查的力度大,分值和比例均有所提高,这在综合卷容量有限,无法追求考查知识的覆盖面的情况下是难能可贵的。这意味着2008年试题更趋于回归基础、回归教材,不再盲目追求漫无边际联系、过于标新立异而忽视教材的形式主义。
  
  4 建议
  
  4.1试题应加强对课改导向性
  从去年开始,广东、山东 、海南、宁夏四省(区)作为全国第一批实行高中新课程的试点省份已经实施了新课程高考。两年来,他们使用的四套课改化学试题一直在密切注视生产、生活实际及科技成果等热点问题,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考查考生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考生具备的学科能力和素养也日臻成熟,这和课改精神是相符的。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尽管适合于非课改省份,针对的是传统教材,但由于当今正处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其命题应该对课程改革产生强烈的导向作用。虽然有部分试题已经引领了课程改革,但力度不够,这和课改区的高考化学试题形成了鲜明对比。
  4.2考查知识点在教材中分布应适当调节
  现在的高考强调以“能力立意”命题,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命题依据《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不过分强调知识的覆盖面,因为试卷长度有限,无法也不必追求知识点的覆盖面。因此,综合测试考查的知识点随机性增大,今年的“热点’,不一定是明年的“热点”。这就意味着课本上的知识,任何一处都是基础,都是重点,也是考点。教学中要立足基础,回归教材、大纲,踏踏实实地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对《大纲》规定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把握相关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但经统计分析发现,近三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对教材中主干章节关注的比较多,如高一教材中的“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物质的量”;高二教材中的“化学平衡”、“烃的衍生物”;高三教材中的“晶体的类型与性质”、“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等。而冷落了某些章节,甚至一直都未曾考,如“卤素”、“ 烃”、 “几种重要的金属”、“糖类油脂蛋白质”、“合成材料”和“胶体性质及其应用”等。因此,建议在以后的高考命题中要对这部分内容多加关注,不能让它们成为教材中的“摆设”。
其他文献
剪纸
期刊
摘要:分析了当前中学化学试卷及练习讲评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对问题图运动教学的核心概念、操作原理、教学要求进行了概述;以一节高一化学阶段测试讲评课为例,介绍在中学化学试卷讲评课中运作问题图运动的方法与策略;对上好中学化学试卷或练习讲评课进行了一些反思。  关键词:问题图;问题图运动教学;试卷讲评;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7)12–0043–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
摘要: 立足课堂教学实践,以乙烯与溴加成反应探究性实验为例,从证明方法、观察点的确定、反应方案和试剂的选择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证明方法要简单可行、试剂要纯净、反应过程要无干扰、观察点要现象明显等观点,使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实验探究更科学严谨,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探究性实验; 乙烯与溴加成反应;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教学启示   文章编号: 1005-6629(2020)
摘要:理论性知识的教学是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以“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为例,阐述基于合作探究的理论性知识的教学模式,并阐述了基于合作探究的教学反思和教学建议。  关键词:质量守恒定律;理论性知识;合作探究  文章编号:1005–6629(2017)4–0052–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化学理论性知识是指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在中学阶段,主要包
摘要: 在倡导化学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以化学隐性知识为切入点,选取12个省级优质课教学视频为研究样本,从学习的思想方法、学科的情意价值、工艺的绿色理念三个维度深入开展化学课堂教学研究,并基于此得出对常规教学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 中学化学; 隐性知识; 核心素养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9)8-0047-05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摘要:电解质溶液中自由离子的浓度越高,其导电性就越强吗?不同离子对电解质溶液导电性有何差异?通过分析、解读2016年北京卷理综化学11题相关离子反应中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变化特征,感悟电解质溶液中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对溶液导电性的显著影响,理解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规律。  关键词:电解质溶液;导电性;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离子导电能力  文章编号:1005–6629(2017)1–0093–04 中图分类
摘要:以电化学概念的表征和问题解决为主要研究内容,使用测验、访谈的方法展开研究,探查不同年级学生在电化学核心概念表征中存在的差异,揭示不同年级学生在电化学问题解决中存在的问题。在研究的基础上,为化学抽象概念的学习提出了可供借鉴的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电化学;概念表征;抽象概念;测验法  文章编号:1005-6629(2012)11-0036-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摘要:体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多年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中,笔者却发现许多学校的体育教学普遍存在体育教育与德育相分离,只重体能训练,而忽视德育渗透的情况,使得体育教育“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陶冶情操”这一教学目标并没有真正实现。笔者通过观察法、问卷调查、查阅文献资料、教学实践等方法对体育课渗透品德教育进行了探索研究,梳理、整合解决小学体育德育问题的相应对策,以期对小学体育中的“立德树人”
摘要:Fe(OH)2制备过程中产生灰绿色的原因众说纷纭,争议颇多。在研究NaHCO3与FeSO4溶液反应制备FeCO3沉淀中,意外得到了“茶绿色”的FeCO3沉淀(纯品为白色),藉以研究Fe(OH)2变色的原因,结合现有研究成果,认为Fe(OH)2沉淀物吸附反应体系中绿色的Fe2 是Fe(OH)2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沉淀的真正原因。  关键词:氢氧化亚铁;灰绿色;亚铁离子;碳酸亚铁;理论探究  文章
摘要: 选择九节“氧化还原反应”优质课视频,运用ST分析法和3CFIAS互动分析工具,从师生实验操作和技术使用行为结构、行为动态、师生情感氛围、师生言语行为结构等维度进行分析。发现在优质复习课中,各种教学行为比例以及教学行为转换频率适中;师生情感氛围积极融洽;有一定沉寂的比率;学生话语主要以教师提问驱动下一问一答式为主;技术应用比率不高;超过一半的优质复习课例中含有教师演示实验。由此提出若干教学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