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dia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阅读教学;信息技术;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3—0061—01
  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要整合,强调信息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相应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然而,现有的研究大多都是从宏观层面进行探讨,从学科教学的角度切入探究现代信息技术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尤其是有较强的课堂教学操作性的研究还是鲜见。本文旨在从学科教学的角度出发,在课堂教学操作层面上探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播放背景音乐,适情适景,创设和谐的阅读情境
  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文字诠释意境,将声音、文字结合为一体,引发想象,化静为动,虚实相生,创设一个崭新的阅读审美时空,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如,笔者曾经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荷塘月色》一文时,就以《月光奏鸣曲》为背景音乐,淡淡的月色在钢琴声中流淌,淡淡的荷香在月色中飘扬,营造出了一个诗情画意的散文意境,学生自然而然进入生动传神、浓郁深邃的情境,在阅读中进入了忘我境界,以境孕情,循情造境,境随意高,使文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由此可见,在阅读中合理适度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从多角度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更深刻地体味语言文字的含义,使思维进入一种奇妙的境界。
  二、观赏影像,缩短时空距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真实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和美,能有效克服学生直接经验不足、体验不够的问题,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笔者组织的一次教研活动中,一名教师教授姚鼐的《登泰山记》一文时,播放了一段泰山日出的录像片,那形态万千的险峻山峰,那旭日升腾时灿烂的光彩,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在一片赞叹声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为大自然的神奇壮美深深折服,对眼前的奇妙景象赞不绝口。课后评课活动中,笔者对此如此评论:文中虽然有许多优美、生动、形象的句子来描绘泰山日出及日出前后的美景,但由于大部分学生缺少直接经验,很难从这些文字中获得真切体会与美感的熏陶,单凭教师着意的渲染赞叹似乎也颇显费力与空洞,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如能借助这些优美画面,让他们眼见为实,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走进文本,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就能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合理应用网络资源,拓展阅读,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互联网的信息流量大,简便快捷,交互性强,能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异常丰富的资源,为师生获取相关信息提供不竭的源泉。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有些课文的理解需要借助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相关评论,让学生借助互联网搜集到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材料,使学习内容变得更加宽泛、开放。
  四、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扬长避短,谨防走入误区
  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时,应扬长避短,避免走入误区。下面是笔者在教学教研活动中总结出来的两点误区,供大家参考。
  第一,过度追求花哨,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教师喜欢选用一些与阅读主题毫不相干的图片做背景,而学生往往因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将他们的注意力放到了这些热闹的场景上,效果适得其反,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 第二,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部分教师在课堂上采用音频资料来示范朗读,教师只是放放录音,却殊不知语文教师诵读时表现出的儒雅气质、饱满激情、抑扬顿挫的语调等,会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对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些都是多媒体教学所无法做到的。因而,我们要防止走入误区,不能为技术而技术,技术要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总之,教师需要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语文阅读教学。
  编辑:郭裕嘉
其他文献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0—0042—01  所谓“创新”,是指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善于发现和认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等,并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  一、增强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创新意识是人在周围事物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要参与其中的冲动,这
《解放军报》记者、复旦大学博士后、文学博士李健的新作《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研究》,2010年11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此前,她在兰州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研究》
两手规规矩矩地放在课桌上,安安静静地听课……上学第一天,老师就这样教育我们。可是美国的一项新研究却对此提出了质疑,据美国《时代周刊》10月15日报道,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吉丽娜·里拉德的研究结果显示,允许孩子在上课时亲身体验老师教授的课程,并相互交流心得,会有助于学习。   “这项研究很容易理解,涉身认知就能清楚地解释其中原因”里拉德分析道,我们每个人对世界的看法,其实都是通过自己和社会进行互动
<正>~~
期刊
摘要: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发酵工程”和“生物工程”学科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也是江苏省“重中之重”学科。微生物学系列课程是面向我院发酵工程等多个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必修或选修课。多年来,课程组全体教师在课程性质定位、自主编写课程教材、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深入开展科学研究、以研促教等多方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培养高质量的工程学科人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工
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的因素很多,但不外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在当前,影响合作社治理的内部核心因素是以理事长为首的理事会以及监督机构;外部因素主要是基层政府和村两委;还应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3(A)-0033-01    中职班主任常感叹班级管理越来越难,笔者长期从事中职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对班级管理之难深有同感。对班主任来说,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探索出一条适合班情校况的科学管理之道。    一、造成中职班主任工作困境的原因    1、来自学
钢琴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从音乐棒到现代钢琴几百年的风雨兼程。以钢琴的形式来看,其起源应是弦乐器的一种。原始的弦乐器是一个只有一根弦的竹筒音乐棒,后来人们发现不同长度的弦可以发出不同音高的音,从此多弦琴诞生了,它就是钢琴的前身。    一、 古钢琴的两种形式    ㈠击弦古钢琴。击弦古钢琴约于15 世纪初诞生在欧洲,16世纪与琉特琴同时盛行。  击弦古钢琴的发音原理是通过铜片或楔槌敲击一组弦,使其振动
一、职业高中学生早恋问题及其成因    什么是早恋?王极盛认为:早恋就是指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年龄和实际状况,早于一般水平的恋爱。我们认为,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来说,就读期间的恋爱即为早恋。目前,学生早恋现象越来越多。我们曾经对职高学生早恋问题作了个学生问卷调查,高一、高二学生各50名,人员随机抽取,各班都有。调查的结果是,有过早恋的达到22%。而且普遍存在着糊涂认识,如认为对早恋不该干涉的占
确立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所有制结构、以按劳分配为基础的分配制度结构和以城乡统一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制度,努力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之间、多种分配方式之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