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琴内在结构的发展历程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haibo880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琴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从音乐棒到现代钢琴几百年的风雨兼程。以钢琴的形式来看,其起源应是弦乐器的一种。原始的弦乐器是一个只有一根弦的竹筒音乐棒,后来人们发现不同长度的弦可以发出不同音高的音,从此多弦琴诞生了,它就是钢琴的前身。
  
  一、 古钢琴的两种形式
  
  ㈠击弦古钢琴。击弦古钢琴约于15 世纪初诞生在欧洲,16世纪与琉特琴同时盛行。
  击弦古钢琴的发音原理是通过铜片或楔槌敲击一组弦,使其振动而发音。击弦后楔槌仍和弦接触,直到放开琴键,楔槌才能复位。由于它音量太小,功能不够,17世纪下半叶开始被羽管键琴所排挤。唯独性格内向的德国人对击弦古钢琴特别偏爱,一直延用到18世纪末。因为他们认为这件乐器体现了演奏者的手与键、耳与心之间最完美的结合。20世纪在复古思潮的影响下,击弦古钢琴被大量仿造用以演奏巴洛克的键盘音乐。
  ㈡羽管键琴。羽管键琴在弹奏时使用拨片拨动琴弦发出声音,这个拨片一开始用鸟类的羽毛管制成,后来鸟类的羽毛管改成了用小块皮革或金属块来做拨片。
  羽管键琴的外型与现在的三角钢琴相似(但有时呈梯形平台式),高低音的琴弦长度不同。从发音原理来看,索特里琴是羽管键琴的前身。羽管键琴的机械装置要比击弦古钢琴复杂。琴弦方向与琴键方向平行。手指按下琴键,琴键内端的木杆(顶重器)立刻上跳,装在木杆顶端的拨子随即拨动琴弦而发音。每一琴键上可依次装置若干不同材料的拨子以产生不同的音色,亦可分别拨动长短不同、音高间隔为八度音程。羽管键琴上装置了许多音栓,来控制和调节音量音色以及高低音音色的变化。18世纪的羽管键琴,已发展成有双层键盘并加了踏板。第二层键盘的拨子材料与第一层的又不同,可以发出另一种音色。踏板的功能控制一弦独鸣、二弦同鸣或八度同鸣(混响音)。两层键盘之间装有连接器,由音栓控制它们同时发音来增大音量。羽管键琴发展到后期,音栓愈装愈多。音栓最初靠手控制,后改用踏板控制。
  羽管键琴的音量和音色的变化不是用手指触键,而是靠音栓来控制的,所以音量只能作阶梯似的变化,无法实现渐强或渐弱的效果。于是琴家经常借助速度上的微小变化。即用所谓“缓急法”来表现声音的强弱变化和音乐上的张弛感,有时也用装饰音来表现重音。比起声音纤弱的击弦古钢琴,羽管键琴的声音既洪亮又清晰,可以在较大空间范围内演奏。它既可作为独奏乐器,又可作为合奏乐器。尤其是在时兴“通奏低音”的巴洛克及古典时代初期,羽管键琴更成了当时教堂、歌剧院和宫廷乐队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17~18世纪虽说是羽管键琴的全盛时代,但是由于人们不能通过手指接触键直接改变音量和音色,致使演奏者与乐器之间的关系比较间接,不能充分满足演奏者的主观表达欲望,于是在18世纪后半叶被新兴的钢琴所取代。
  
  二、 近现代钢琴
  
  ㈠近代钢琴。有鹿皮包裹的木槌击弦是钢琴的标志和特点,这一槌击原理可追溯到中世纪的杜西马琴。德国人潘塔利恩·赫本斯特赖特带着类似杜西马琴的潘塔利恩琴在欧洲各地演奏。这种“琴槌向下击弦”的原理给予古钢琴制造家很大的启发。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巴尔托洛梅奥·克里斯托福里首先将这一原理用于羽管键琴,在1709年制作出一架被称为“有轻重音变化的古钢琴”。
  早期的钢琴,其外形与三角形拨弦古钢琴很相似,只是发音方式截然不同。声音的轻重取决于手指下键速度的快慢。后来克里斯托福里又进一步改进了原来击弦机的结构,大大加快了槌击弦的速度。早期的钢琴由于木支架的张弦能力较差每键只有两根弦,音量共鸣不大,也没有音栓和踏板,音色单一,遭到不少音乐家的反对。
  1726年克里斯托福里又制作了另一种钢琴,装有一个由手操纵的音栓,叫做unacorde,也就是今天钢琴上弱音踏板的前身。它是一种减小音量的装置,只让两弦之一发音。此后在18世纪相当长的时期中,钢琴上又逐渐增加了能够模仿竖琴、双簧管,甚至铃钟和三角铁声音的音栓,但效果都不如另一种制音音栓好。制音音栓的创造是西伯曼对钢琴改革作出的重大贡献。所有的音栓最初都由演奏者的手操纵,后来才成为脚踏板。因此18世纪的钢琴上不少都装有多个踏板,除了弱音踏板和延音踏板外,还有用以模仿其他乐器的花式踏板。这种花式踏板后来遭到不少人的反对,被认为是幼稚的玩意儿,令演奏者无法施展手指直接控制声音的能力,于是钢琴上最终只剩下延音踏板和弱音踏板。可以说,延音踏板的出现是钢琴制作史上的一大飞跃。从此钢琴的音色比古钢琴大为丰润饱满。踏板的魅力到了19世纪钢琴音乐家手中焕发更大的异彩。
  钢琴虽然诞生在意大利,但是在这个格外偏爱声乐艺术及弦乐艺术的国度却遭到冷遇,反倒是在德国、奥地利和英国迅速成长。至18世纪中叶,钢琴的制作工艺在这些国家不断更新,性能日趋完善。钢琴制作家们推出了具有不同机械性能和不同音响效果的钢琴。其中以德、奥国家的“维也纳式击弦乐”钢琴和“英国式击弦机”钢琴为两大不同的钢琴制作流派。
  近代钢琴的下一步重大改革是由钢琴制作业的后起之秀法国的艾拉德(Eranrd)完成的。艾拉德于1821年在巴黎发明了装有弹簧的复震式击弦机。它能使手指在完全离开琴键时再快速重复弹奏同一个音。这不仅为手指的同音反复弹奏技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使琴键反应快,指尖力点容易找到。这种钢琴可以让手指在触键过程中感觉到两个层次,手指控制键盘的灵敏度大大提高,从而使音色的层次更为精细。著名钢琴大师肖邦、李斯特的高超的演奏技艺正是在这种装有复震式击弦机的钢琴上发展起来的。
  ㈡现代钢琴。1850年德国钢琴制作师海因里希·斯坦威移居美国。1853年在纽约创立斯坦威父子公司。他们融各国制琴师的成果为一身,完成了现代钢琴结构的原形,集中包括交叉排列的琴弦、整块铸铁的支架、复震式击弦机和毡包木芯的琴槌头。琴弦由过去的平行直排改为交叉斜排后,琴弦加长加粗,音域扩大到七组半八度,又由整块铸铁支架取代了原先的木制或金属支架,琴弦的张力大为提高,声音之洪亮饱满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1874年现代钢琴又增加了一个持续音踏板,可以让踏板踩下之前所弹的那些音延续下去,而其余的音则不受这踏板的影响。至此,钢琴内部机件主体的改革已基本完成。
  通过对钢琴内在结构发展历程的介绍,能增加学生对钢琴这件乐器的了解深度;也可通过对钢琴内在结构的深入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钢琴维修能力。可借古论今,亦可以史明鉴。
其他文献
〔关键词〕 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场所建设;   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4(A)—0022—01    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是未成年人校外教育的重要平台,其建设规模和管理水平不仅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形象,也反映着一个地区校外教育事业的发展程度和校外教育工作的质量。  就兰州市来说,虽然近年来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有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0—0042—01  所谓“创新”,是指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善于发现和认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等,并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  一、增强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创新意识是人在周围事物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要参与其中的冲动,这
两手规规矩矩地放在课桌上,安安静静地听课……上学第一天,老师就这样教育我们。可是美国的一项新研究却对此提出了质疑,据美国《时代周刊》10月15日报道,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吉丽娜·里拉德的研究结果显示,允许孩子在上课时亲身体验老师教授的课程,并相互交流心得,会有助于学习。   “这项研究很容易理解,涉身认知就能清楚地解释其中原因”里拉德分析道,我们每个人对世界的看法,其实都是通过自己和社会进行互动
<正>~~
期刊
摘要: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发酵工程”和“生物工程”学科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也是江苏省“重中之重”学科。微生物学系列课程是面向我院发酵工程等多个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必修或选修课。多年来,课程组全体教师在课程性质定位、自主编写课程教材、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深入开展科学研究、以研促教等多方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培养高质量的工程学科人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工
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的因素很多,但不外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在当前,影响合作社治理的内部核心因素是以理事长为首的理事会以及监督机构;外部因素主要是基层政府和村两委;还应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3(A)-0033-01    中职班主任常感叹班级管理越来越难,笔者长期从事中职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对班级管理之难深有同感。对班主任来说,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探索出一条适合班情校况的科学管理之道。    一、造成中职班主任工作困境的原因    1、来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