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轮”驱动,助推安徽农网做大做强

来源 :民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眸2009年11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召开了国家创新能力建设、国家信息化试点授牌表彰大会。在这次大会上,安徽农网成为安徽省唯一获得“国家信息化试点工程”授牌的单位。始建于1998年9月的安徽农网,以信息服务平台为工作基础,以专业服务队伍、专家顾问为内容支撑,无偿为“三农”提供信息服务。安徽农网的建设和发展,与民进安徽省委开展的民进专家团进驻农网服务工程和积极向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建言献策密切相关,正是民进安徽省委在履行职能过程中,通过社会服务和参政议政“双轮”驱动,大力推进安徽农网的建设迈上新台阶。
  2007年以来,民进安徽省委按照“发挥优势、突出重点、集智聚力、顺势而为、有思有行”的方针,结合安徽民进工作实际,积极探索社会服务工作新模式,找准社会服务的切入点,精心打造了安徽民进专家团进驻安徽农网服务工程,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
  安徽农网是全国优秀农业政府网站,在服务“三农”方面有着独特优势,被农民誉为“致富金桥”。民进安徽省委多年来形成了服务“三农”的传统,会员中的一批农业专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些农业专家的优势,在更大的平台上给“三农”提供服务,民进省委与省气象局主办的安徽农网一拍即合,很快达成合作意向,成功启动并持续开展了全国首个省级农网“民进专家团服务工程”,走出了一条党派与政府部门结合,党派智力优势与网络信息平台联手,共同开展服务社会、服务“三农”的新路径。
  2007年6月,民进安徽省委正式启动了首批农业科技方面的民进专家服务团工作,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的民进会员当中选派了10位优秀农业科技专家作为首批服务团成员,正式进驻安徽农网,为“三农”提供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首批民进专家服务团与安徽农网的合作非常顺利,社会反响良好,双方又在合作当中不断拓宽视野和思路,决定扩大专家团的规模和范围,进行更深入更广阔的合作。于是,2008年11月,民进安徽省委组织了安徽医科大学、安徽中医学院、安徽省立医院等医卫界的12位民进会员专家,组成第二批民进专家服务团进驻安徽农网;2009年9月,又组织民进省直法律支部的8位民进会员律师作为第三批民进专家服务团进驻安徽农网;2010年12月,来自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的11位建筑方面的会员专家作为第四批民进专家服务团进驻安徽农网。经过几年的努力探索和密切合作,如今,安徽民进专家服务团的工作已经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7年来,民进省委领导班子成员积极推动并直接参与了专家服务团的工作,有41位农业科技、医卫、法律、建筑界的民进会员专家参与安徽民进专家服务团工作;先后有近20位专家共参与14期安徽农网“专家在线”、“有问有答”、“乡村论坛”等栏目,举办农业、建筑、种植、养殖、法律及防治甲型H1N1流感等方面的知识讲座,并通过音频、视频和热线电话,就有关农民工就业、家电下乡、法律援助、医疗卫生、农村教育和环保等热点、难点问题,与农民朋友和基层网民进行“面对面”互动交流,解答农民朋友和网友提问近千条,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实现专家网上远程和现场指导服务的有效结合,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成效。
  安徽民进专家团服务工程对于推进安徽农网的建设发展、丰富安徽农网为“三农”服务的内容、提升安徽农网的内涵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民进会员专家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平台,服务社会的渠道,扩大了安徽民进的社会影响,受到民进中央领导的重视和肯定。2009年6月2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到安徽农网视察,对安徽农网留下了深刻印象,感叹道:“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让农村信息化更加畅通,终于在你们这里找到了答案。”他对安徽民进专家团进驻安徽农网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安徽农网在现有的良好基础上,继续深化为农信息服务,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全方位、精细化、个性化服务,让他们感到专家在身边,信息服务在身边。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也在《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服务工作》一文中特别提到“安徽民进专家服务团工程”,向民进全会进行宣传推介。2010年3月,民进中央社会服务工作调研组来皖调研,专门考察了安徽农网,了解安徽民进组织各类专家进驻农网,服务“三农”的做法和经验。
  安徽民进专家团服务工程开辟了永不落幕的“三下乡”、服务“三农”的新天地。这是民进安徽省委对履行参政党社会服务工作职能的积极探索,已成为安徽民进社会服务工作的一个品牌,并在2012年度首次全省统一战线工作实践创新成果评选中获奖,受到中共安徽省委统战部表彰。
  民进安徽省委在推进民进专家服务团进驻安徽农网工作的过程中,将社会服务与参政议政工作相结合,民进会员专家通过参与农网服务工作,获取来自网民和农民朋友提供“三农”方面的信息,成为安徽民进收集社情民意和参政议政工作的一个新渠道。
  与此同时,民进安徽省委在调研中发现,安徽农网虽面对基层农村村务及农民致富,推出了各类特色服务,但由于受资金、专业人才的制约,农村网络普及率低等原因,安徽农网服务的影响力主要限于省内,跨地域信息资源共享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民进安徽省委深入省气象局、省农委等单位开展调研,了解安徽农网建设情况和社会反映情况,获取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形成了《关于充分发挥安徽农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作用的建议》,并作为2009年民进安徽省委提交安徽省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的集体提案。
  民进安徽省委在提案中建议:一是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进一步把安徽农网做大做强。公共信息服务是政府重要职能,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大支持和统筹规划力度。加大对安徽农网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其技术水平;组织省内农大、农科院等农业方面的技术力量,参与和支持安徽农网的建设;立足省内,面向全国,把安徽农网打造成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二是借鉴家电下乡的操作模式,实施农村上网费用补贴政策,提高网络在农村的普及率,充分发挥安徽农网在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和市场信息方面的作用。   民进安徽省委的这一提案被省政协列为重点提案,并报送时任中共安徽省委常委、秘书长詹夏来。2009年3月31日,詹夏来对提案作出重要批示:“为农村市场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安徽农网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请省委政研室根据省民进建议,就进一步做大做强安徽农网,提高网络在农村的普及率,充分发挥安徽农网在服务‘三农’方面的作用,作专题调研,提出具体意见,供省委省政府决策。”当年8月,中共安徽省委政研室按照詹夏来秘书长的要求,对有关问题做了专题调研,形成了题为《做大做强安徽农网》的调研报告,分别由省委政研室和省气象局呈报给省委各位常委、省政府各位副省长及国家气象局,时任副省长赵树丛等领导在专报材料上作出相关批示。至9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安徽农网及其申报的“安徽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作为首批国家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和项目,获得国家补助资金共800万元。10月,安徽省科技厅将安徽省农网中心承担的“安徽新农村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列为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省财政分3年共支持1200万元,这是安徽省首次将农村信息化建设列为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同时,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安徽省被确定为国家首批7个“全国新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省”之一,并由安徽农网中心等承担省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建设任务。省科技厅出台了《安徽省新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省建设实施方案(2009年—2012年)》,大力推进安徽省农村信息化工作。随后,安徽省气象局联合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委组织部、省农委等七部门印发了《安徽省贯彻落实农业农村信息化行动计划2010—2012年实施意见》,用3年时间大力开发利用农业信息资源,建立较为完善的“三农”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如今,在包括民进安徽省委等在内的各个方面的推动下,安徽农网的建设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跃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服务“三农”、服务社会的信息平台功能进一步增强,社会影响力在不断提升。目前,安徽农网日均点击率超过25万次,访问用户遍及158个国家和地区。安徽农网业已形成“一主网(安徽农网),五辅网(中国星火网、安徽星火网、安徽新农村网、中国气象科普网、茶网),五新媒(手机短信、手机报、语音电话、网络电视、农业报刊),千网代管(网站代建代管)”的信息技术服务新格局,正稳步地朝着全国一流、全省统一的省级农村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云平台的目标迈进。
其他文献
学生的阅读过程包括两部分——阅读对象和阅读主体。阅读主体不仅关注阅读对象零散的信息,更需要关注的是整体上对文本的把握分析,有了清晰思路之后的情感思想的升华,这就是我所说的人情味。人就是文本本身对人的理性思考的冲击,情就是这种冲击所带来的情感波动和心灵升华。随着阅读量的增大、情感积累和生活阅历的增多,如同信念的狂热上升到一定程度而爆发出无穷的力量。学生阅读的人与情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自然而然、水到
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修。”改是写作的深化过程,好文章是经过反复修改雕琢而成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教师的劳动多为周而复始的程式。日日相似的内容,简单重复的劳动,很容易让人产生职业的倦怠,而要想工作有序和有效,就必须克服这种情绪,保持不断前行的动力。要想保持工作的热情,教师就要学会在课堂上找到兴奋点,让教学互动的对象感动你,这样,你才能去不断寻找追求新境界的工作支撑。   在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地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去对尚有许多不足的工作对象重新定位,而学会欣赏是一种很有效的办法。欣赏是一种积极的健
3月2日,周一,全国中小学2015年春季学期开学日。与城市学校整齐划一的注册报到不同,山区农村小学的开学是在学生们陆续进校中完成的,一般需要两三天时间。凉鞋、五毛钱一袋的零食、两人挤睡的床铺……第一眼看过去,这几乎是偏远山区寄宿生的“标配”。寄宿让他们离校园近了,却离家远了,难以消除的贫困让娃娃们早早脱离母亲的怀抱,扛着城市孩子难以想象的压力艰难成长。  “生”在深山  3月3日上午,记者从广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