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分析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vv9vv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 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高尚情操的科目,在整个小学教学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品德与社会教学顺利、成功的进行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促进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社会教学活动中来, 保证将来社会主义国家国民都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效果却不好。对此,笔者归纳和总结了影响因素,提出了解决方案。随着我国教育产业规模的发展壮大,小学教学也相应提升了教学标准与要求。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是与社会教学发展互相结合的有机组成部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科书是通过将社会与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进行有联系的一本教学材料,在《小学品德与社会》
  中明确指出新型的课堂形态为小学品德教育与社会教学课程带来了新型的教学特点,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小学品德与社会化发展的教学经验与特点互相结合,形成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现状
  一、分析影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因素
  (一)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教学效果及评价不理想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推广了这么多年,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理念在人们的脑海里存在了太长时间, 想要连根拔起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就有很多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不会特意去完善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不太会重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不能让学生在品德与社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了解、体验和探究形成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品质。此外,还存在一些“霸占”现象。一些语、数、外教师为了能够在考试的时候取得优异的成绩,让学生在学校里能够多做一些习题,他们便毫不留情地将品德与社会课改成了他们想要上的内容。这些教师只考虑到了最后考试的成绩, 也就是说完全被应试教育蒙蔽了双眼, 没有考虑到其实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和知识教育是一样的重要,或是说要比最后的考试成绩更重要。
  (二)教师的不专业化,使得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研究较少在小学教师队伍里, 很多从事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教师, 并不具有这个学科的教师资格证,也就是说他们的专业、擅长的学科并不是品德与社会。只不过是学校需要品德与社会的教师,所以便从事了这个学科的教学,这样就会使我们小学的整个品德与社会教学队伍不专业化。再有就是品德与社会教师的流动性很大, 当学校缺这位教师所学专业的时候, 他便会被调离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岗位去教授他所学专业的教学, 这样就使得从事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教师缺乏教学手段及方法的研究和创新,重视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这样做会大大减弱这些教师的教学激情, 使得教师不钻研教材,不探讨教学方法,也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感染得更加消极, 也就更加不重视品德与社会的学习, 这样就会使这门学科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大大的缩水。
  二、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建立贴近学生的生活方式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教学本身是一种系统性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强化学生自身的品德学习能力,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提高学生自身的品德建设,以社会教学为主要渠道,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保证自身学习与生活的独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需要建立贴近儿童生活方式的学习内容,加强社会性实
  践教育,让小学生意识到社会的大体形态,了解社会生活的真实状况。例如,在教学“在公共汽车上”时,公共秩序是人们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是我们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大多数小学生只是刚刚有一些纪律概念,遵守学校纪律还可以,但是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相对比较薄弱。所以我们应用他
  们可以理解的方式进行此方面的教育,让小学生最努力成为一个适应现代文明社会要求的小公民。
  三、正确认识和使用教材
  课堂教学中, 教师能否正确认识和使用教材, 是教学效果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也带来了教材编写和使用的新理念, 这使得品德与社会教材从设计思路到呈现方式, 都与传统教材有很大的不同,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材注重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品德与社会学科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 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的获取过程。在教材内容的呈现上, 知识介绍型的主体课文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的主题活动, 大量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了观察、体验、探究、调查等教学活动。教材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空间。品德与社会学科十分重视与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教材中所呈现的教学资源, 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中, 还通过多种提示方法, 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现实生活当中, 寻找更多的学习资源, 充实学习内容。将学习空间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从学校延伸到校外, 从师生活动延伸到家长、社会人士共同参与的活动。教材为教师创造性的教学留有充足的空间。不同版本的品德与社会教材, 大都只规定了单元授课时间, 对每课书的授课时间没有做要求。也就是说, 具体某一课上一课时还是三课时, 可由老师结合自己和学生的情况, 灵活地进行设计和安排。但按全学期的总课时数和教材中课文数来计算的话, 教材中的一课书,在教学中一般需要二至三课时完成。
  四、要强化学生的社区发展意识, 要求学生树立集体主义精神
  由于历史的、经济的、文化的诸多原因, 各地、各单位的发展往往各具特色, 并伴随这种各具特色的发展而形成彼此区别的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 其灵魂便是具有特定内涵但都体现集体主义的社区精神、企业精神、学校精神。像较多表现优秀传统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团结协作、科学求实” 的攀枝花精神, 更多反映现代意识的“ 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 的张家港精神, 便是在特定区域甚至更大范围得到认同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社区精神。
  结语:
  小学生的整体品德水平, 取决于上述修身、待人、处世、及物四个要素的发展水平及要素之间结构的合理性。从内容上说, 在这四个要素的教育之中, 重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个人修养、家庭伦理道德和社会公德的教育, 以期培养和发展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人际关系, 维护社会稳定, 推动社会进步。从结构上说, 修身、待人、处世、及物四个维度的教育都要围绕良好习惯的养成来进行, 以期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谭军.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点滴思考[J].学苑教育,2012,(2):130-133.
  [2] 刘杰.小学品德课程价值生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9,(6):33-65.
其他文献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在整个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了解他们的留城意愿对于其发展以及我国城市化的顺利进行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以新生代农民工最
在集团公司管理中,财务管理作用突出,它始终贯穿于集团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财务管理标准化能规范集团财务管理,提升财务工作效率,还能够全面提升集团财务管理水平,为集团的长
从2004年福建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设想到2011年3月国务院批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福建省全境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获得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而这
当前,我国基本教育新的课程体系已进入了全面实验阶段,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的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评价与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改革。这一系列的改革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作为音乐教师,要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就必须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要求与技能,不断自我更新与发展。  一、以学生为主体,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音乐课程也是如此。新课
公用事业涉及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水热气电等诸多方面的服务,既有公益性又有经营性。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用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公用事业产品和服
班主任是学校班级管理的具体实施者,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学生管理的效果。特别是对于有寄宿制学校的小学来说,班主任工作的好坏,更是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成败。要做好小学寄宿制班主任工作,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告诉我们保证自己能够正常主活是事业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当代少年,都希望他们将来
信息化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而不断地发展,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更为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平台。网络化教学已经成为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这个教育信
摘 要: 班级管理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方法直接影响着管理效率,作为班主任老师,不但要自己会管理班级,而且  要教会学生自己管理班级。  关键词: 小学;班级管理;方法  班主任的工作,直接影响一个班级的建设和学生的成长,也关系到学校全局的大事。在小学阶段,班主任是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走向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现就我从事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粗浅的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掌握有效沟通的方
目的:我国当前主要通过《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对患者损害进行救济,但二者在处理医疗损害分配时都存在一定的弊端,使患者得不到充分有效的补偿,这必然导致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对中小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多年的实际工作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一方面要从学生的未来发展角度出发选取合理的教材,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兴趣、个性开展合理有效的德育活动,而其中,德育活动又是促使学生形成正确道德观、价值观最为直接和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德育 问题 对策  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评价机制不健全、教育观念转变难、教育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参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