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l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103-01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主要的训练方法,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具有重要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存在着诸多问题。笔者以自己的实践与思考,总结认为:朗读要着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朗读方法技巧,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阅读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往往问得多、分析多、学生讨论活动多,朗读课文往往如雁掠过,又常常“雁过无痕”,致使学生听老师讲完了课文,却仍没有把课文读熟甚至不会读。在预习、讲课时过程中,老师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学生朗读的时间远远不够,就马上转入了下一教学环节。朗读客观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求形式不求实效。
  (二)朗读的教学目标落实不到位。有些老师在确定教育目标时也有朗读的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有朗读的活动,但朗读的学生人数有限,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况且在读前无要求,读中无指导,读后缺乏有针对性的评价反馈,因此朗读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且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厌读情绪。 (三)朗读指导方法单一。老师在朗读指导时,方法单调、机械、生硬,缺乏必要的朗读知识。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
  二、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
  (一)营造氛围,使学生“想读”。
  首先,老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关系,挖掘课文中的感情因素,引导学生一起进入“角色”和“状态”,让学生在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艺术氛围中去感受语言美。这样学生才能在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中积极地用情感化的朗读声美化课堂。其次,老师要鼓励学生敢读敢尝试,不怕读错,消除自卑心理,勇于展示自己。
  (二)掌握方法,使学生“会读”。
  1.保证时间,充分朗读。阅读是读者通过文本的“读”与作者对话交流的过程。学生要在读中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读中体会感悟思想情感。老师要保证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让读在语文的课堂上成为第一要务。为了保证读的时间,老师要学会使用教材,合理设计教学,对课文进行大胆取舍,精选读的训练点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在课堂上,老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有效控制课堂。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学生读。
  2.传授方法,正确朗读。老师要做好示范朗读,指导学生要切实中肯,范读课文前,先让学生默读,再根据课文内容特点,具体给予指导,使学生把握朗读要领。在学生朗读中,老师要发现问题及时指正。老师可能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学,让学生听录音或看视频,跟着进行朗读。朗读训练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要在学生读后进行指导性评议,对朗读的评价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3.注重全体,形式多样。朗续训练在面向全体学生,设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低年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的时间短,要适当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分角色朗读,有时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有时让学生分组齐读,等等。朗读的形式很多,但每一种形式的朗读都有各自优势和适用范围。如,当课文中对话较多的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激情引趣、渲染气氛时,宜用齐读;当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或领读;等等。
  4.把握基调,读中会意。任何一篇课文里都融入了作者真挚的感情。朗读基调是由感情决定的,要朗读好一篇课文首先必须把握好感情基调。大多优秀文章,都有个“文眼”。这“文眼”集中表现在一两个词或句子上。只要我们抓住了这个“文眼”,有助于准确理解课文表达的作者感情,就能掌握整篇课文的感情基调,顺利理清作者的情感脉络。这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指导学生,进而不会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在读中体悟文中流露的真实情感。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师只有重视学生朗读,精心设计朗读教学过程,把朗读教学的规律技巧灵活地应用于语文教学之中,展现朗读的艺术魅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文的兴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096-02  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培养廉洁自律意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中大力推进廉洁文化建设,优化教育环境,整合教育资源,把廉洁从政、廉洁从教、廉洁勤政的内涵纳入师生的教育计划中,运用活动载体开展“同眼看社会,同心悟生活”一系列教育活动,既培养了师生廉洁勤政、廉洁从教、敬廉崇洁的思想品质和道
为了研究辐照对放射性废树脂特种水泥固化体的影响,确保树脂水泥固化体在长期处置过程中的稳定性,该文重点比较了树脂固化体经过不同剂量的γ射线辐照前后抗压强度和冻融实验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094-02  恩格斯说过:“创新是人类文明的开始”。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要强大,民族要兴旺,科学技术要革新,就必须要有创新能力,只有创新才能给科学技术发展注入活力,给社会发展前进奠定物质基础。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应该从中学抓起,下面
【摘要】生物技术专业英语旨在强化生物学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外语能力,以提高专业文献阅读、翻译与学术交流水平,该课程是生物类专业培养计划內的重点科目。本文概述了当前地方师范院校生物技术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从转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和改革课程考试方式等方面进行的教学改革方案。  【关键词】地方师范院校 生物技术 专业英语 现状 改革  【基金项目】重庆师范大学高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