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传统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戏剧性独白是英美文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表达形式,这种具有极强的情感表达张力的文学传统几乎可以说贯穿了整个英美现代小说的发展历史,并且对当今的英美文学创作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已然成为英美文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可以很好地借助人物的语言表达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起到辅助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将具体的人物形象更加自然、真实地呈现出来,增强文学作品整体的艺术效果。在当下,随着学界对于英美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对于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传统的研究也在不断跟进。
  一、英美文学中戏剧性独白的形成和发展
  在英美文学的发展历程中,戏剧性独白也并非一朝一夕凭空产生的,其从正式的形成到艺术形式上的完善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才得以形成如今戏剧性独白的样式。
  (一)戏剧性独白的文学源头
  追溯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传统,其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便已经开始出现。在古希腊罗马时期盛行的怨诗和信体诗两种文学体式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已经开始表露出显著的戏剧性,可以说是为后世的戏剧性独白的产生和发展埋下了一定程度的伏笔,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而英美文学中的这种戏剧性和戏剧张力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便已然出现,很大程度上受到当时整个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一方面,西方的天主教本身便存在着宗教忏悔的传统,借助自我忏悔表达自己的内心,减轻自己的罪孽;另一方面,当时正处于旧社会意识形态解体,新时期的各种新思潮不断涌入的状态,人文主义在这一社会背景之下极其活跃,促进了文学领域中人物戏剧性独白更好地发展。
  (二)戏剧性独白在维多利亚时代之前的发展
  西方文学由于受到了天主教忏悔传统的影響,许多文学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十分注重对人物心理变化历程的研究和探索。其中,英国文学家乔叟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乔叟的小说中能发现,他将小说中的叙事者和作家本人很好地分离开来,这样一来,在小说文本中添加的叙述者所说的一切话语便产生了一种戏剧化的间离效果,这也为未来文学作品中戏剧性独白的产生埋下了一定的伏笔。
  在维多利亚时代到来之前,戏剧性独白得到发展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怨诗,另一种则是信体诗。在文艺复兴时期,怨诗这一古老的文学体裁被很多人文主义作家注入人文主义的因素,从而在创作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文学家们不再将历史人物作为创作的主要对象,而是更多地表现广阔的想象空间。直到18世纪浪漫主义开始兴起,怨诗也随之进一步发展,呈现出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在这一时期,文学家们不仅更加注重文学中人物情感的表达,同时文学作品中也出现了一些黑人和印第安人作为说话人,更加展现了人文主义的丰富内涵。而在艺术表现上,人物与作家本人之间的距离被进一步加大,呈现出更强的戏剧性。
  此外,信体诗作为另一种戏剧性独白在维多利亚时代之前发展的主要形式,在文艺复兴时期也得到了一批文学家、诗人的簇拥,创作了数量较多的信体诗。尤其是在文艺复兴后期,逐渐进入理性时代,甚至很多新古典主义的文学家们也开始投身于信体诗的创作之中,借助信体诗能够以一种更加理性的方式呈现人与宗教之间的关系。
  (三)戏剧性独白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进一步发展
  维多利亚时期,可以说是英美文学在其自身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最为辉煌的黄金时代,戏剧性独白也就成为维多利亚时代文学创作中最具有活力与生命力的创作形式。戏剧性独白之所以能够在维多利亚时期达到创作的顶峰,与文学家们在此前以怨诗和信体诗两种独白形式展开的探索是密不可分的,其为戏剧性独白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除此之外,戏剧性独白作品很多都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重视对人的内心的发现和发掘,注重研究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这一点上,戏剧性独白作品正好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当中对人物性格的重视不谋而合。并且,戏剧本身便是英国文学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学形式,英国有着得天独厚的戏剧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这一点也是其文学创作中戏剧性独白作品较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英美文学中戏剧性独白的主要特点
  (一)作者本身与作品中的说话人分离
  在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具有作者与说话人分离的特点,其在文本中形成了一种被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巴赫金先生称为双重生复调的特征。在诸多的戏剧性独白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作品中存在着两种声音,一种声音是主人公自己本身的声音,而另一种声音则来源于作者本人对主人公进行批判的声音。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的是,戏剧性独白中的声音并不等同于抒情诗,在戏剧性独白中,作者并不会直接地将自身的观点态度表达出来,而是间接地借助说话人的声音加以呈现和表达,这种表达形式无疑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自由想象空间,并且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解读层面。同时,借助说话人阐发作者观点的戏剧性独白,其因为作者没有将自身的观点直接地暴露出来,从而消解了一种权威性和权威感,作者的所有的立场态度都变得更加隐晦,所有的思想都隐藏在第一人称的说话人话语当中,给予了读者更多的解读权利。
  (二)具有较强的客观性
  戏剧性独白主要通过第一人称的视点来讲述整个事件发展的过程,其本身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主观色彩的,但应当注意的是,在戏剧性独白中,第一人称的叙述并不是单纯意味着文本中所有的诉说都是作者将自己内心的主观意识的表达和呈现。实际上,戏剧性独白是具有很强的客观性的文学作品形式,客观性可以说是其首要特点之一,也可以说是构成戏剧性独白的必要条件。在前文中已经说到,在戏剧性独白的作品中,人物和作家本人是完全处于分离的状态的,因此,人物自身诉说的那一部分独白实际是完全客观的,不带有作者的个人主观色彩。即使作家是按照自己本人作为作品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的原型,其也只能保持作品中的这一个人物与作者本人一致的思想观念,而不能将人物完全等同于作家。举个例子来说,在小说家艾略特的重要作品《普鲁弗洛克的情书》中,作品中的主人公实际上就是按照作家艾略特本人进行设计和创作的,但是主人公普鲁弗洛克是与作家完全分离的,具有绝对的主观性质,他不能完全地代表作家艾略特的主观意识。因此,这个作品被视为是带有戏剧性独白的重要文学作品。
  (三)注重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戏剧性独白作品其在本质上与抒情诗是完全不同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抒情诗在文本中主要表达的是丰富的思想和情感,但是戏剧性独白作品除了要在文本中呈现一定的思想感情,还需要借用独白的方式、塑造出一个又一个鲜明的文学形象。在一些较为典型和成功的戏剧性独白作品中,能够让读者留下关于作品文本最深刻的印象的,可能并不是作品中人物所借助说话所呈现出来的内容,反而往往是通过戏剧性独白所呈现出来的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变化的过程,借由这些对于人物心理的呈现,让读者牢牢地记住作品中所塑造的这一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这些人物的心理过程和心理变化经过戏剧化的隐晦的处理加工后,作家往往会将说话人塑造成为与自身的评价完全相悖或是出入较大的人物形象,从而让这一在作品中塑造呈现的人物本身具有矛盾感和争议性,引导读者自发地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从自身角度出发的关联性想象,从而形成自我对于人物的评价。因此,我们不难看出,作家通过戏剧性独白,使作品可以有一个更好的支点,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深刻、圆满。同时作品中人物借由戏剧性独白而呈现的心理全过程的变化发展也会对读者的心理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引起读者在阅读作品过程中心理上的不断变化。
  三、结束语
  戏剧性独白在英美文化发展的全过程中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戏剧性独白的使用无疑让英美文学更加具有魅力与可读性,大大提升了作品整体的艺术效果和文学价值。戏剧性独白有着戏剧性的极富张力的表现方式,无论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塑造上,还是在文学人物的心理分析和探索上,抑或在区分人物与作家的层面上,都给予了英美文学作品创作无限的启示。在文学研究领域,更应当重视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这一传统,从而更好地指导实际文学作品的创作。
其他文献
贺仲明的文学批评观涉及作家心态、新文学、文学本土化理论等众多方面。就批评家个人而言,他强调文学批评应当从心灵出发,要坚持文学批评的审美原则和独立自主精神,坚持批评的勇气。贺仲明通过研究作家文化心态,梳理出新文学发展的时代变迁与作家、作品的关系,为文学本土化理论提供有力支撑。此外,以乡土文学为重点的文学本土化建设注重多元、开放发展,以实现世界眼光和民族精神有效融合。他对待文学批评的现实的眼光和开放的
期刊
20世纪,我国文坛出现诸多明星作家,其中最为耀眼的就是张爱玲。张爱玲在其作品中,成功展现出各普通人物的传奇之处,将市井人物的悲喜人生充分体现。张爱玲应用绚丽、华美的人物刻画形式及语言,结合娓娓、多姿、柔艳的讲述方式,将世俗人生在纸上一一展现。张爱玲的作品在国际上获得较高的赞誉,是我国最为重要且优秀的作家之一。张爱玲还是一位极具才华且成果丰硕的翻译家。张爱玲一生,翻译了20多部作品,其中有很多散文、
期刊
在以往关于中国文学发展研究方法论的研讨中,根据阐释学的视角理论和西方女性主义关于人的自然性别与社会经济文化性别理论,提出了一种文学教学研究的性别视角问题.视角作为
期刊
《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一篇回忆性记事散文。归有光(1506―1571),明代散文家、文学家,有“今之欧阳修”的赞誉。世称“震川先生”。归有光散文继承欧阳修、曾巩的文风,有较大成就,且把家庭琐事引到古文中来,使散文扩大了表现范围。其散文记叙家人之谊、朋友之情、感情真挚、神态生动、风韵悠远。  文章以作者青年时期日日夜夜所居住的书斋项脊轩为焦点,围绕归家几代人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
期刊
《维清》诗旨历来有所争议,大致归纳为以下三种:以孔疏为代表,认为此诗作于成王时,诗人睹“象舞”而怀文王五伐,故作诗以“颂文王之法”;以朱熹为代表,认为此诗用以祭祀文王,然诗中未提及“象舞”,故疑小序有误;以方玉润为代表,认为此诗用于祭祀文王、颂其文德,小序不误,而误在郑笺。可见,学者们虽认同《维清》颂文王之功,但对此诗与小序之间关系的理解各不相同,这导致所诠释的诗旨略有差异。  一、《维清》经文释
期刊
西尔维娅?普拉斯和李清照,一个是受近代文明熏陶的西方女性,一个是被封建礼教钳制的东方闺秀,跨越千年的历史长河,我们从这两位女性的诗词作品中探寻她们人文思想中的闪耀光
期刊
格日勒其木格·黑鹤是21世纪以来迅速崛起的著名蒙古族作家,他的动物叙事小说以独特的动物叙事视角、细腻的描写语言在众多生态文学创作中脱颖而出,占得一席之地,其在小说中着重展示的人与动物、自然的关系引发了我们对于民族文化、草原文化、动物文化的思考,也引导我们当代人更加关注草原生态问题。从动物叙事的角度出发来研究与解析黑鹤作品《黑焰》,能够增强人们对于动物叙事作品的认识与理解,同时也希望能为以后的动物叙
期刊
沈从文先生生活在湘西地区的高山密林与青山秀水之间,独特的社会风俗成为他创作的起点。在自然与人文的高度和谐之下,沈从文先生孕育了自己的文化情感,在其散文作品中,湘西地区的文化风貌与风土人情随处可见,在营造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的同时,其希望借文字来“排开现实”,逃离这个虚妄的“都市世界”。这种独特的文学表达手法充斥着对自然、和谐的向往之情,充满对人世中的真、善、美与世外桃源式的乡野生活的向往,独特的“湘
期刊
从古至今,女性问题一直是我们社会关注的焦点.因为,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恩格斯说过:“一个国家或者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取决于这个国家或社会的妇女解放程
期刊
《铸剑》是《故事新编》中收录的一篇经过改写的短篇小说。《故事新编》收录了鲁迅先生1922-1935年间创作的8篇“新编”小说。按照鲁迅先生在序言里所说,本来是“想从古代与现代都取题材,来做短篇小说”,但创作不大顺利。由于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体会的变化,他创作出的《故事新编》无法成为单纯的历史小说,而包含了更多的矛盾与哲思,《补天》探寻自我、解构内心,《奔月》描绘传统英雄的陨落,《采薇》刻画世俗泥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