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清》诗旨考辨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y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清》诗旨历来有所争议,大致归纳为以下三种:以孔疏为代表,认为此诗作于成王时,诗人睹“象舞”而怀文王五伐,故作诗以“颂文王之法”;以朱熹为代表,认为此诗用以祭祀文王,然诗中未提及“象舞”,故疑小序有误;以方玉润为代表,认为此诗用于祭祀文王、颂其文德,小序不误,而误在郑笺。可见,学者们虽认同《维清》颂文王之功,但对此诗与小序之间关系的理解各不相同,这导致所诠释的诗旨略有差异。
  一、《维清》经文释读
  既对《维清》小序存疑,则先从经文开始解读诗义。
  (一)维清缉熙,文王之典
  从句式上来看,“维清缉熙”是对“文王之典”的形容。“清”字无训,其义同“清庙”之清,即政治上的清明。“缉熙”二字,另在《诗经》中出现4次:1.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大雅·文王》)2.于缉熙,单厥心。(《周颂·昊天有成命》)3.俾缉熙于纯嘏。(《周颂·载见》)4.学有缉熙于光明。(《周颂·敬之》)
  其中,毛传对这二字解释不一:在《文王》篇中释之为“光明”;在《昊天有成命》篇中训“缉”为“明”,训“熙”为“广”;在《载见》《敬之》中无释。郑笺则将这两字作为固定词,统一训为“光明”,在《维清》中亦然。
  《说文》“缉,绩也”,段注认为,“缉”本指从事与麻相关的农务,引申为“用缕以缝衣”。朱熹训“缉”为“续”,与“缉”的这一层引申义更吻合。
  《说文》“熙,燥也,从火巸声”,“巸,广颐也”,引为宽广。段注认为,《昊天有成命》中,“熙”为“巸”之假借,又引《周易》《大戴礼》证“光即广”,则“熙”训为“广”不误。
  若把“维”当作语气助词,则句中只剩“清、缉、熙”三字有实义,这解释不通。而“维”与“缉”位置相对,词性或相当。《说文》段注曰“凡相系者曰维”,这与“缉”接续、连缀的意义相近。因此“维、清、缉、熙”即政治清明且影响深远,是对“文王之典”的评价。
  至于“文王之典”,毛郑异释,当与小序所言“象舞”相关,详见下文。
  (二)肇禋,迄用有成
  肇禋,《释文》《开成石经》作“肈禋”。毛传曰“肇,始”。《说文解字》中“肈”在戈部,因避讳而无释,段注认为“古有‘肈’无‘肇’”,“肈”承接“肁”表示“开始”。
  “禋”,毛传释为“祀”,即祭祀。《诗经》中与之相关的有:1.《小雅·大田》:来方禋祀,以其騂黑。(按,笺云“成王之来,则又禋祀四方之神,祈报焉”,此“禋祀”指祭祀四方之神。)2.《大雅·生民》: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毛传:禋,敬。又传云“去无子,求有子,古者必立郊禖焉”,这是凭下句“以弗无子”来确定禋祀的类别。后文“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则禋祀连言,即前文所言祀郊禖之祭祀。)3.《大雅·云汉》:不殄禋祀,自郊徂宫。(按,这里的“禋祀”泛指以恭敬的态度举行祭祀。)
  综上,在《诗经》中“禋祀”即恭敬地祭祀,毛郑再据前后经文指明祭祀对象。《维清》本身缺乏信息,笺云此处祭祀的是昊天上帝,或是受小序“奏象舞”的影响。
  高亨对此有新解。他认为,“缉熙”是表达“奋发前进之义”的古成语,“肇禋”是“肇西土”之误。他以同声的关系认定“缉”“揖”“辑”三字可通,又《广雅》释“揖”为“进”,则“缉”字义同。然考“揖”字用例,除《广雅》外,尚未见文献中用“揖”表示“进取”。这三字通用时表达的是“会聚”而非“进取”,故仅以同声言三字同义,说恐未安。
  (三)维周之祯
  三家诗作“维周之祺”。“祯”与“祺”意义相近,都表示吉祥。这一句作为全诗的结尾,正与开头呼应,即“文王之典”让周朝得以长久吉祥。“维周之某”的句式在《诗经》中另有3处,分别是“维周之氐”(《小雅·节南山》)、“维周之桢”(《大雅·文王》)、“维周之翰”(《大雅·崧高》)。郑笺通常释之为“……为周之……”,而在《维清》中说“……乃周家得天下之吉祥”。可见,这是为配合前文的注解而有所增添。
  二、“象舞”与“文王之典”
  未知“象舞”为何物,则难以判断小序误否。因此理解“象舞”及其与全诗中心“文王之典”的关系,是解读诗旨的关键。
  对“象舞”的解释大致有三:“象用兵时刺伐之舞”(以郑笺、孔疏为代表);用以歌颂周公或周成王的乐舞(以高亨为代表);《维清》小序中“象舞”指文王之文德,与象征武王武功之歌乐并非同一件事(以方玉润、姚际恒为代表)。
  在《礼记》中,《文王世子》《明堂位》《祭统》《仲尼燕居》皆提及类似于“登歌《清庙》……下而管《象》”的礼仪,其运用场合较为广泛,既有天子视学时的祭祀,又有两君相见。《内则》记载:“成童,舞象,学射御。”正义云:“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以其年尚幼,故习文武之小舞也’。”按,这里的“文武”指文治武功。《明堂位》记载,季夏祭祀周公,在“升歌《清庙》下管《象》”之后,是“玉戚,冕而舞《大武》”,則《象》《大武》不同。《大武》是一组乐章,包含多篇诗乐,前人对此多有考证。研究认为,《武》是《大武》组诗中的一篇,则《象》诗必不是《武》诗。至于舞蹈形式,姚小鸥认为,“从舞具来看,至少有相当部分不用于表现武力和征伐。但武舞内容亦不能排除”,那么配合《象》舞的诗也不会只歌颂先王的武功。
  对《维清》中的“文王之典”,毛传训“典”为,而郑笺认为此“法”即“征伐之法”—这是郑笺将《象》理解为武王为颂文王五伐之功绩而作的前提下,结合诗小序作出的解释。《我将》中也有“文王之典”,毛传训“典”为“常”,这与《维清》中的解释皆由《释诂》而来。既然如此,则《维清》与《我将》中所称的“文王之典”是一样的。又《我将》中郑笺云:“受福曰嘏。我仪则式象法行文王之常道,以日施政于天下,维受福于文王,文王既右而飨之。”孔疏引王肃云:“善用法文王之常道,日谋四方,维天乃大文王之德,既佑助而歆飨之。”可见,同样是“文王之典”,《我将》中的释义更为宽泛,直指文王之德,并不偏颇于文武。《我将》的小序则言“祀文王于明堂”,更未偏指是祭祀其文德或是武功。故推测,郑笺对《维清》中“文王之典”的解释,是出于对《象》舞的误解。
  因此,《象》舞本质上融合了“文舞”与“武舞”,“文王之典(德)”即更广义上的德行。理清此事,便容易理解《维清》是颂扬文王之功绩,及其为周朝后世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三、敬祀先祖与祈求福佑:《维清》之用
  通过对《维清》整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仅就经文而言,它表达了对“文王之典”的赞颂。至于小序所言“奏‘象舞’”一事,则不见明确的字句提及。但如此一来,很容易如朱熹一样,断定小序所言皆妄。尽管在前文已说明诗小序所言确与诗文本身有关,但要更进一步认识小序这么写的原因,或许还需要结合《诗大序》与《孔子诗论》来理解。
  《诗大序》云:“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孔子诗论》第二简云,“……颂,平德也……”又第五简云:“……‘有成功者何如?’曰:‘颂是也。’清庙,王德也,至矣!敬宗庙之礼,以为其本;秉文之德,以为其蘖……”故“美盛德”和“告成功”是《颂》诗的两大功用。前者是颂扬先祖德行,后者以当世之功告慰先辈。这表现出彼时崇敬先祖、承其德行的意愿。“盛德”即“平德”,谓平治四方、安定天下之美德—以文王为首,武王克商而续之,周公成王而终成全之。而在文王之后,周人惯于向先祖祭祀祈福,希望能延续恩泽,使族群繁衍兴盛,这就是“敬宗庙之礼,以为其本;秉文之德,以为其蘖”。他们不仅注重取得功绩后向前回溯,认为这是遵循了先祖美德的结果,同时也十分注重将这份“德”延续下去,所以在颂诗中经常可见表示“持续”的叙述。如《维天之命》云“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曾孙笃之”,《维清》云“维清缉熙”,《烈文》云“惠我无疆、子孙保之……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等。
  综上所述,《维清》作为《周颂》中一首,其功用与其他颂诗有共通之处,即在典礼之上祭祀先祖,颂扬文王:一方面表达对宗族前辈的敬畏与铭记,另一方面祈求福佑,并决心继承先王之德行,以让周家天下更长久地延续下去。
其他文献
★连心树  一棵连心树  种在梦乡  三十个年轮  纯朴而坚强  心血和爱情  是年轮的元素  病人和牧场  谱成五线谱  采蜜的蜂  南归的燕  是跳动的音符  椰风把我们从校门  送到穗都  后来 我们手捧英雄花  一起种连心树  三十年  风雨兼程  树吉祥高大  站在树冠上  看那  珠水流  云山绿  越秀红  燕落枝头 然后  飞向彩虹  睡床好宽敞  它是我们的船  风再狂  雨再大
期刊
元代失去科举这一上升途径的杂剧作家们,大多混迹于勾栏瓦舍之中,长期与底层人民接触的生活,使得元杂剧能够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关汉卿作为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在杂剧创作中塑造了不同阶级形形色色的各类人物。近20年中对于元杂剧中商人形象的探究受到研究者的普遍重视,但对于关汉卿杂剧中的商人形象的探究仍不够系统化,有待于进一步的挖掘。本文试图通过对关汉卿杂剧中商人形象的解读,梳理分析其塑造的商人形象类别、商
期刊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宣传报道中,新华社微信公众号首发了一大批可互动、可分享、可体验的新媒体作品,充分发挥了国社公号粉丝基数大、覆盖面广的优势,达到了“破圈”传播的良好效果,唱响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强音。
在中日文学的审美意识上大多数比较注重于对意境的研究,其多数情况下,会利用一些人、事、物的描写来反映作者的生活现状和道德情操。日本的文学作品主要注重细节的描写,作品常常以“近景式”的手法来刻画;亦以自然元素为主,寻求人和自然之间追求和谐的状态,常以“物哀”“深幽”的形式进行表达,文风直接。与之相对,在中国的文学创作当中,大多数是以“大格局式”的、总体性的描写来进行表现,其多以群体为中心进行创造,用文
期刊
芥川龙之介的很多作品都是基于“善恶一体论”的条件下创作的.“善恶一体论”是芥川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他认为善恶都来自人的本质,善恶为一如,并不相反而是相承.芥川生活
期刊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当代文坛公认的散文名篇,在这篇一万三千字的作品中,史铁生以充满诗意的语言、发人深省的哲思,围绕着“对生命的感悟、沉思和重新发现”这一核心观念,
期刊
贺仲明的文学批评观涉及作家心态、新文学、文学本土化理论等众多方面。就批评家个人而言,他强调文学批评应当从心灵出发,要坚持文学批评的审美原则和独立自主精神,坚持批评的勇气。贺仲明通过研究作家文化心态,梳理出新文学发展的时代变迁与作家、作品的关系,为文学本土化理论提供有力支撑。此外,以乡土文学为重点的文学本土化建设注重多元、开放发展,以实现世界眼光和民族精神有效融合。他对待文学批评的现实的眼光和开放的
期刊
20世纪,我国文坛出现诸多明星作家,其中最为耀眼的就是张爱玲。张爱玲在其作品中,成功展现出各普通人物的传奇之处,将市井人物的悲喜人生充分体现。张爱玲应用绚丽、华美的人物刻画形式及语言,结合娓娓、多姿、柔艳的讲述方式,将世俗人生在纸上一一展现。张爱玲的作品在国际上获得较高的赞誉,是我国最为重要且优秀的作家之一。张爱玲还是一位极具才华且成果丰硕的翻译家。张爱玲一生,翻译了20多部作品,其中有很多散文、
期刊
在以往关于中国文学发展研究方法论的研讨中,根据阐释学的视角理论和西方女性主义关于人的自然性别与社会经济文化性别理论,提出了一种文学教学研究的性别视角问题.视角作为
期刊
《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一篇回忆性记事散文。归有光(1506―1571),明代散文家、文学家,有“今之欧阳修”的赞誉。世称“震川先生”。归有光散文继承欧阳修、曾巩的文风,有较大成就,且把家庭琐事引到古文中来,使散文扩大了表现范围。其散文记叙家人之谊、朋友之情、感情真挚、神态生动、风韵悠远。  文章以作者青年时期日日夜夜所居住的书斋项脊轩为焦点,围绕归家几代人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