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个性的光辉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bai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改作文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定要改变“教师改,学生看”的传统观念,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使学生在修改作文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作文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方法 作文自改 自改方法 自改收获
  叶圣陶先生说:“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但是大家还要继续干下去。不是值得思考吗?”就作文批改而言,这的确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深思。为了改变过去那种“教师改学生看”的做法,需要寻找一条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路子。
  尽管教师为批改作文整天手忙脚乱,但效果往往还并不见好,学生的智力得不到有效开发,能力也得不到进一步的提高。问题究竟出在哪?古人云: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作文教学中,如果能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还给作文的学生,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自己能够逐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技能,这对他们作文水平的提高和阅读能力的提升,会有很大的帮助。
  长时间来,我们的作文教学都在不断地重复着这样的三部曲:“教师出题——学生写作——教师批阅”,并在作文批改的形式中出现以下几种倾向:
  1.全批全改,面面俱到。教师怕学生改不好,总是精批细改,字、词、句、篇、结构、中心……面面俱到,既有总批,又有眉批。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在学生的习作上圈圈点点。结果学生不屑一顾,不以为然,对老师的一丝不苟不感兴趣,认为批和改都是老师的事,他们只在乎老师批写的分数,往往是只看一眼分数就将习作本塞进书包。有的学生即使看一下批语,也不深入领会理解批语的意思,真是吃力不讨好。也有的顿生畏惧心理,怀疑自己没有写作的天赋,以后甚至连写的勇气都没有了,结果还是教师枉费心机。
  2.一般性批改。对学生作文中明显的错别字病句,给予批改,文章的中心、选材、组材、结构和语言表达等,在总批中指出优缺点,但用语抽象空乏,学生难以领悟。
  3.精略批改相结合。即“认真批改一部分作文,其余作文只是粗略批改。”精改部分作文的评语写得也较具体、中肯,但略改部分的评语难免流入于形式,都是老模式:句子通顺否,错别字多乎,中心突出否……结果是隔靴搔痒,空乏说教。
  4.草率的批改。这种批改“只凭印象,不加批改就评定成绩;草草批改,出现错误;该改的不改,该批的不批,不该改的倒改了;很少批改,明显的错字病句也不给指出,也没有批语;批改符号不正确,批改字迹潦草。”这样的批改,其结果只能是误人子弟。
  由此可见,造成学生作文水平差,作文难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批改的积极性,没有培养起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今年,我校大力推进用“两类结构”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对此,在作文教学中,我把作文批改这个巨大而又繁重的活交给了我的学生们。
  首先,要把作文评改的内容和要求教给学生。内容以《初中新大纲》的能力训练标准为主,要求学生互相评改,态度要认真,对同学负责,边改边取长补短。
  其次,必须导之以法,把自改作文的方法教给学生。教师的指导一般包括修改的顺序、修改的范围、修改的方法、评语的书写等内容:
  ①修改的顺序:修改作文应先整体,后局部;先大处,后小处;先思想,后材料;先内容,后形式;先文章,后字句。总之,“着眼于整体,入手于大处”,可说是修改作文的一个原则。
  ②修改的范围:任何一篇文章,都是内容(主题、观点、思路、材料等)和形式(结构、手法、语法、格式等)的统一体。因此,修改的范围也应包括构成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各种因素。但修改时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相互适应性和统一性。一方面进行了调整时,另一方面也宜作相应的调整。文章修改范围包括:a.主题、观点的校正:将错的改正,消极的改积极,肤浅的改深刻。b.材料的替换:将散乱的改集中,失实的改详实,空洞的改具体等等,使材料能充分表现主题思想。c.结构的调整:将零乱的改有序,不衔接的改连贯,详略不当的改轻重得体等等。d.手法的变更:将陈旧的改新颖,单一的改多样等等。e.语言的推敲:将残缺的改完整,含糊的改明白,冗长的改精练,错漏的字句逐一订正补充等等。
  ③修改的方法:修改的方法有增补、删除、调整、变换、重写等。文章存在的问题不同,采用的修改方法也各异。一般是综合使用多种方法,在哪里有缺陷就采用相应的方法来改善。在指导修改方法时,也应把修改常用的符号向学生介绍,使全班统一起来。
  再次,同桌之间就互改情况展开讨论,取长补短。若有不同意见,允许争论;如果同桌作文质量较高,负责向全班推荐。在全班诵读点评时,再由全班同学点评,可以整体概述,也可以有侧重地针对性发言。经过这一步骤,学生们学会较客观、全面地评价文章,较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如何作文、作文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掌握。
  第四,教师评改。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一方面锻炼培养学生,一方面也相对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但这样并不是意味着可以放任自流或把一切推给学生。教师还必须从总体上评点学生作文,有了新问题还要及时解决。教师浏览审阅学生的作文批改情况,对全班学生作文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在写出讲评提要的基础上,教师对每次作文情况作出概括总结,并抓住普遍性的问题重点讲评。
  第五,学生修改自作。这是学生自改作文的延伸,学生根据前面教师和学生提出的意见修改作文,使文章在立意、词语锤炼等多方面都有一个层次的提高。这也是语文能力培养的进一步体现。
  第六,写出作文后记。针对自己在写作过程和修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以及经验教训,学生都及时作出总结,既可以是文章内容的补充,又可以是写法上的说明,也可以谈写作的甘苦,更有对教师的要求。这样,就从写作实践上升到规律的探索,有利于提高和再创作。
  在我们班上,我坚持让学生打好作文草稿以后,首先让他们自己修改,然后在同学之间相互交换,进行互改,力足于培养学生自学、自批、互改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我发现坚持组织学生这样做。能使学生既看到自己的不足,又可欣赏到别人的长处,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当然这仅仅是局限于学生的课堂作文中,《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或者组织他们互相修改。”学生互批互改,教师浏览审阅,体现了作文批改创新的指导思想,符合叶圣陶先生提倡的“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精神,符合“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学会批改作文,使学生逐步进入“自己改,改自己”的境界后,相信课堂作文能力的提升一定会带动考场作文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符合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1] 巢宗祺 主编.《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
  [2] 李庾南.《主体性教育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程教材教法》,10年第1期.
  [3] 魏所康.《创新教育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教了几届学生之后再读这句话时更有体会:教师要想让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气氛活跃,首先自己的心里要充满阳光。正所谓“给人一缕阳光,他应拥有一轮太阳”。在提倡互动教学的今天,不苟言笑的教师会让学生感到有压力而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而和蔼可亲、幽默风趣的“大朋友”更受学生的欢迎。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妨多笑一点,让微笑的阳光
科学探究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猜想”是科学探究的程序之一。在物理学史上很多的伟大发明和发现都源于猜想。在意大利生理学家伽伐尼无意中发现了蛙腿痉挛之后,引起了物理学家伏打的重视,伏打提出了“肌肉的接触两种不同的金属时,产生的电流,究竟是肌肉组织引起还是金属引起的”猜想,再经过一系列的实验之后,最终发明了电池。在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之后,反向猜想“电能生磁,磁也应该能生电吧?”法拉第就是在这样的猜
新课程无论从内容的编排还是从对学生的要求来讲,都发生了质的飞跃。从内容来看,新课程删减了传统教材中的繁、难、旧的内容,更加注重感性材料的呈现。从对学生的要求来讲,新课程更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或对新课改理解不到位,在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走进了一些误区。  误区一:强调感性分析,忽视理论深化  仔细分析一下新教材特点,我们不难发现,
高中小说阅读教学中,老师常常强调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然而如何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曲折,让环境更加真实、具体,细节描写的艺术魅力不容我们忽视。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节、环节或情节的描写。韦勒克曾经说过,头脑简单的人可以看到情节,较有思想的人,可以看到性格和性格冲突,文学知识较丰富的人可以看到词语的表达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这节课的教学活动是让少数学生参与还是让全体学生参与,是让学生被动参与还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是在同一层次上参与还是在不同层次上参与,教师在反思课堂教学时就要注意这些方面。通过改进,让我们的数学教学克服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少数学生学习,多数学生陪坐的倾向,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动脑、动口、动手、动笔,每个学生都会听、
【内容摘要】在新形势下,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成为一种能力,是极为重要的。本文试图从高中教学的各个方面探讨一些规律性的方法。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阅读能力 课外拓展 方法指导  一、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背景  1.新课标实施的必然要求。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指学生有主动权和选择权
大家知道,研究性学习是一门能真正体现学习本质的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它是以学生的学科领域或跨学科领域选择确定研究专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展性和创造性为核心,以激发潜能、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为中心,以主动参与,协同合作,自主发展为主要外显特征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性学习过程。它
“新材料作文”,即提供一则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也称命意作文或题意作文。就其本质来说,介于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其命题特点、写作要求与话题作文有相同之处,可以看作是话题作文的另一种类型。比较而言,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但有时隐性材料也增加了
【内容摘要】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翻译和语法的讲解是教学的两大支柱,是一种“字字落实”的教学。依据新课标的精神,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文言知识的积累,感悟、运用,注重基本技能(朗读、理解、背诵、鉴赏、评价等)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文言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追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会学 八步走 
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是初中课文中的名篇,人们在分析这篇文章的时候,往往抓住一个“变”字来分析人物,以人物的巨变来展现主题。窃以为,抓住文中的“冷”来分析文章,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首先,作者向我们展示的是天气的冷。文章开头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时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回乡的时间在深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