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蚊大战 转基因登场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133e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3月11日,美国FDA(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发布了一份进行转基因蚊子释放试验的征求意见稿。试验的目的是用一种转基因蚊子去解决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同类,从而切断塞卡病毒的传播。
  美国相关的主管部门仔细审议了这项试验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结论是它不太可能对包括人类在内的非目标物种产生任何不利影响。因此,FDA发布了这一初步的FONSI决定(Finding Of No Significant Impact,意为“未发现显著影响”)。在30天内收集公众意见,然后决定试验是否进行。
  在转基因技术如此敏感的今天,为什么FDA要批准这项试验呢?让我们从人类与蚊子的斗争说起。
  小小蚊子令人类疲惫而无奈
  蚊子是世界上无处不在的生物。许多蚊子携带着病毒或者寄生虫,当它们叮咬人类,病毒或者寄生虫就会感染人体。比如疟疾,就是蚊子传播的典型疾病,每年因为疟疾而死亡的人多达数十万。
  杀灭蚊子、切断传播途径是解决这些疾病传播的核心手段。在中国,蚊子曾经是“四害”之一,政府发起群众运动来杀灭蚊子。
  但是,蚊子的变异能力能强。对于人类对付它们的任何手段,它们都能很快产生抗性。在人蚊大战中,人类不得不使用高毒的农药,比如DDT。DDT为解决疟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使得许多国家不得不禁止了它的使用。这使得DDT甚至成了“曾经认为很好的科学发现,最后危害人类”的例子。但是,在疟疾严重的地区,比如非洲,用DDT之外的手段对付起蚊子来力不从心。于是,在“因疟疾而死人”和“DDT危害环境”的两害相权之下,非洲不得不继续使用高毒的DDT。
  在世界其他地方,疟疾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蚊子传播的其他疾病,比如登革热、塞卡病毒、黄热病等等,依然让世界各国卫生部门头痛不已。
  一种转基因蚊子被选中
  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是蚊子的一种,是传播登革热和塞卡病毒的罪魁祸首。2009年和2010年,美国一些地区爆发了登革热。虽然人类很清楚控制了埃及伊蚊就能控制这一疾病的传播,但实际做起来还是力不从心。在花费了数百万美元之后,蚊子还是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美国的卫生官员们不得不考虑其他的方案。在这种背景下,一家公司开发的转基因蚊子被选中了。
  埃及伊蚊成体 ?By Muhammad Mahdi Karim (www.micro2macro.net)
  这一转基因操作的目标并不是直接清除登革热病毒,而是杀死埃及伊蚊——它所传播的任何病毒,也都会被消除。所以,虽然起初选择这一方案的目标是登革热,但后来塞卡病毒也成为了它的目标。
  被感染的埃及伊蚊叮咬人时可以传播寨卡病毒。据估计,五分之四的感染了塞卡病毒的人没有任何症状,所以不知道自己已经中了招。如果出现症状,最常见的是发热、皮疹、关节痛和结膜炎(红眼睛)。麻烦的是,塞卡病毒迄今没有疫苗,如果怀孕妇女感染了,会传递给胎儿。
  本来美国是没有塞卡病毒的,但近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频繁,寨卡病毒而被带进了美国,在佛罗里达爆发了。
  转基因技术如何杀灭埃及伊蚊
  在FDA批准试验的这种转基因埃及伊蚊体内,会产生一种毒素。在实验室里,这种毒素为四环素所抑制,所以对蚊子没有影响。一旦把它们释放到环境中,脱离了四环素的抑制,毒素就被激活了。
  不过,这些毒素不是立即杀死蚊子。这些释放的雄蚊子到自然界中与雌蚊子交配,产生的后代体内会含有这种毒素。在蚊子幼虫发育的早期,毒素产生活性,从而杀死它们。也就是说,这种技术是让交配的蚊子们失去繁殖能力来灭蚊。
  这种蚊子已经在巴西、巴拿马和加勒比海的开曼群岛进行过试验,效果达到了预期,所以开发者申请在美国进行释放试验。正好美国佛罗里达爆发了埃及伊蚊传播的塞卡病毒,FDA也就打算批准在那里进行一次试验。
  毫不意外,在许多公众对转基因技术充满顾虑的今天,这样的一个打算必然面临着许多争议。比如,对基因改造产生的这些毒素,蚊子也可能进化出抗性或者解毒机制,从而让这种手段失效。到那时,蚊子的繁殖又回到目前的状态。再比如,当地已有居民反对,声称“不做小白鼠”。
  基因偏向技术,强大得让人担心
  其实,释放改造过的蚊子去对付蚊子,在半个世纪前就开始了。那时候,释放的是绝育的雄蚊子,让它们去跟自然界的雄蚊子竞争。跟绝育蚊子交配的雌蚊子,就无法产生后代。这一方案的核心,在于有多少绝育蚊子进入环境。它们的数量不会增加,对蚊子数量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取决于它们与野生蚊子的力量对比。
  实际上,我们的目标并不是消灭蚊子,而是消灭蚊子所带的病毒或者寄生虫。在自然界,并不是所有的蚊子都会携带病毒和寄生虫——这样的蚊子应该是有某种抗体来对抗病毒和寄生虫。如果把这些抗体基因转移到那些传播病毒的蚊子体内,这些转基因蚊子就不再助纣为虐,能够与人类和平共处了。人类,也就不会再处心积虑地消灭它们了。
  不过,按照孟德尔遗传规律,一个能产生抗体的蚊子,到了自然界跟野生同类交配之后,第二代中携带这些抗体基因的只有一半,到第三代中更只有四分之一。也就是说,即使有了这样的蚊子,释放到自然界之后,它们的基因也会逐渐被“稀释”。几代之后,这些含有抗体的蚊子也就不剩下什么了。
  基因驱动(gene drive)则是要打破孟德尔遗传规律。它的目标是使所需要的目标基因在繁殖中得到优势传播——只要是与含有目标基因(比如经过基因改造能产生抗体)的蚊子交配,产生的后代都含有这一基因。这一设想出现在1940年代,不过一直只是设想而已。直到10年之前,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的教授奥斯汀?伯特(Austin Burt)提出:依靠DNA剪切技术的基因驱动操作去改变物种,从而控制疾病的传播。不过,如何去剪,如何去改变,也还是没有实际方案。以至于到了2014年,科学家们讨论基因驱动技术潜在的风险,人们也还把它当作一个“假想的问题”。
  没想到,讨论之声犹在,2015年,美国就有两个研究组成功地作出了基因驱动的物种,分别是蚊子和果蝇。技术的突破在于,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共同发明了新的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对于采用有性繁殖方式繁衍后代的物种,这一技术都可以改变它们的任何基因,然后让它们在野生群体中传播下去。
  在孟德尔遗传方式下——以蚊子为例,能产生抗体的改造蚊子,与不能产生抗体的野生蚊子交配,产生的子代是杂合子——也就是等位基因中一个能产生抗体,另一个不能。而经过基因驱动的改造,那段不能产生抗体的等位基因会被自动切掉,然后按照另一条DNA上的基因进行修复。于是,得到的子代蚊子就成了能产生抗体的纯合子。同样地,它再与其他蚊子交配,不管对方能不能产生抗体,下一代都是能产生抗体的纯合子。
  这就意味着,只要释放一些具有基因驱动、具有特定抗病毒基因的蚊子,经过若干代之后,这一蚊子就基本上都是带有抗体基因的“新物种”了。这种蚊子,也就不再是传播这种疾病的罪魁祸首。
  基因驱动技术的应用远不仅于此。除了用于改造蚊子消除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等蚊虫传播的疾病外,它还可以用于根除入侵物种。因为外来物种的入侵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美国估计每年遭受的损失高达420亿美元,而且许多原生物种因为入侵物种的生长能力太过旺盛而走向灭绝。
  此外,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会让目标物种产生抗性。一旦抗性产生,相应的农药和除草剂就失去功效。如果对没有产生抗性的相应物种进行基因驱动改造,再把它们释放到自然界中,也就可能消除这些物种的抗性。
  基因驱动的研究刚刚开始。这一武器的威力实在强大——放一批出去,假以时日,会把这个物种全部改变。这种威力在科学界内部也引起了巨大的担忧:它是否会产生人类期望之外的后果?人类是否能够控制好它?
  科学家们也在思考、争论。
其他文献
多禽少畜护心脏:对于肉食,人们大多又爱又怕.爱是因为它营养丰富,口感良好;怕是因为其脂肪含量高,容易与高脂血症乃至冠心病、中风、糖尿病等疾病挂钩.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窍
冬去春来,经过一冬居室生活、能量贮藏的老人到室外活动的多了,劝您此时多活动双腿.rn俗话说:“人老腿先老.”指的是一进入老年,腿部的运动机能较之手臂运动器官早衰,常表现
腿痛 有些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时,表现的却是下肢放射性疼痛。这不仅易被忽略,且会误认为是腿部疾患而延误诊疗,甚至造成严重后果。专家认为,由心绞痛引起的腿部放射痛并不少见,这种疼痛可单腿,也可双腿;有的放射到大腿,有的放射到小腿。还有少数患者始于腿部,经腹股沟扩展到左胸部。但特点是只放射到腿前部,有的达到四个脚趾,但不放射到腿后部。  这是因为心脏的感觉神经纤维不仅分布在颈和胸部交感神经节上,会使心绞
高血压会引起胸痛,并不是因为血压高,直接撞击胸部引起疼痛.高血压之所以引起胸痛,是其常见的并发症: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这种瘤并不是生长在胸主动脉上的肿瘤,而是胸主动脉
编辑同志:rn我妻子很少吃肉,基本上以素食为主.请问,像她这种情况,一旦怀孕了,如何能保证胎儿的营养呢?rn河南读者 小范rn小范读者,rn你好!rn由于胎儿的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营
蓝天是空气质量良好的代名词,蓝天的天数是监测空气质量的指标之一.然而,当北京人在为越来越晴朗的天空高兴时,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却显示,入夏以来,臭氧成为影响北京空气质量的
日常生活中,百姓的食用油包括动物油和植物油两类。前者有猪油、牛油、羊油、鸡油、鸭油、鱼油等,后者有花生油、芝麻油、豆油、菜籽油、玉米油、橄榄油、葵花籽油等。  千百年来,人类与食用油息息相关,食用油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它对人体的影响有利有弊。随着人们研究的日益深入,各种食用油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逐渐明了。  食用油对人体的益处  人类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能量供给等都离不开食用油,它是人体必需的
低脂饮食可让我们更好地避免慢性疾病,而我们也提倡大家经常换着品种和花样地吃油,这样可以更好地吸收不同油脂的营养价值。更健康的食用油选择,会让我们的生活更有品质。  食用油是我们平时家里做饭必不可少的伴侣,超市里红红火火的促销活动和琳琅满目的种类,报刊网络中形形色色的广告和吃油建议,经常让我们对于如何选择食用油感到困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下如何更明智地选择你餐桌上的食用油,让你和你的家人们吃的更营
食用油是人体摄取营养的一种方式,其中含有对心血管有益的多种物质。但是,这也不意味着,食用油吃得越多越好。  在我们中国人的日常饮食中,煎炒烹炸样样离不开食用油。食用油的作用可不止是调味,它还和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有些人对于食用油产生了担心:油吃多了会不会造成高血脂?会不会对心血管不好?  那么,究竟怎样吃油对心血管才有益?食用油和心血管健康之间,有着什么样千丝万缕的关系呢?
众所周知,用植物油炒菜会带来油烟,每个人都可能受到油烟之害。但您可能不知道,油烟问题的严重程度,与油脂的品种和具体烹调方法有关。  一提到油烟,人们往往会想到油烟笼罩油腻污浊的后厨,和脸上头发上甚至全身沾满油烟味的厨师。其实,油烟不仅仅意味着损害皮肤,污染环境。它还有很大的健康危害。  厨房油烟会增加患癌风险吗?  孕妇闻到油烟味会觉得恶心,正是因为孕早期的胚胎对有害物质特别敏感,孕妇此时的嗅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