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悔的人生——宋振庭同志二三事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6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宋振庭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五年了。生前,他曾任中共吉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文联主席等职务。十年动乱中,他受到残酷的迫害与打击,先是遭受批判斗争与关押,后又被下放到五七干校达六年之久。直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他才重又回到领导岗位,以极大的热情与顽强的拼搏精神为党的宣传文教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1979年,宋振庭同志调中共中央党校任党委常委、教育长。六年以后,癌症夺去了他63岁的生命。宋振庭同志从青少年起投身革命直到逝世的四十多年里,以他极大的热忱、过人的才智、坚定的信念、坦
其他文献
国家“十一五”重大技术装备攻关项目——大型挤压造粒机组开工大会日前在大连橡胶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新厂区隆重召开,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大连
<正> 《邓小平文选》收入了邓小平同志在一九七五年至一九八二年九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讲话和谈话。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党和人民同“四人帮”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消除“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和影响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拨乱反正,实现伟大的历
儒学的心性论,是一种心、性合一论。在人的精神、生命的动态展开、生成、创造历程中显现人性和人的存在的整体性,而不是作预成性的抽象静态分析,这是儒学理解人或人性的方式。“心”的反思功能不是单纯对象性的理论认知。心被理解为一个自觉和体验、感受着自身的意志情感表现。通过教养的创造活动重现身心、知情的本原合一,在体验性的直觉中亲证和展现性体,是儒学心性合一论的根据。但儒学不是在直觉与逻辑相对立的意义上理解直觉。儒学反对以心为空寂的“顿悟”说,标明了一种直觉证悟与名言逻辑相统一的精神。
<正> 美学作为方法论,不是指美学理论自身的研究方法,不是指美学理论自身的推演或发展历程,而是指美学理论的功能和作用,是作为一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正> 霍松林同志《西昆派与王禹偁》一文(载《文艺散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九八一年一月版),有这样一段话(该书第三○五页): “……而比杨亿等人年纪较大的王禹偁,则在创作上继承了杜甫、自居易的现实主义精神,对抗
中国近代科技滞进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某些因素有关。教育以培养如何作人和如何治人为宗旨,培养不出来科学人才;述古循辙的治学精神和封建文化专制主义,扼杀了创造精神和科学精神;“官本位”的单一角色认同,影响着科技队伍的形成。与西方文化相比较,中国近代科技滞进的文化因素也就更加清楚了。
<正>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准备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试图分三个不同时期粗略地阐述一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创立过程。认识论是研究人的认识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理论学说。而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以及认识的源泉等问题,是认识论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只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才得到了唯一科学的正确解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正是在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中诞生的。它经历了一个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再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三
<正> 在《脑的场象研究》(Ⅰ)和(Ⅱ)中,我们概括地说明了脑的场象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我们的计划是,用脑的场象理论逐步解释各种心理现象和思维过程,并在这个解释当中深入阐明脑的场象原理。但是,对脑的场象的各种概念的阐明,不可能通过一次性叙述就能完成的,需要经过由初步的说明到逐步深入细致的讨论,多次反复才能完整地说明白,这是符合对事物认识的一般规律的。本篇试图用脑的场象理论研究知觉过程。当然这不可能是最全面地解释知觉过程,必然还要遗留许多问题以待将来讨论。
屯留县是农业大县,也是全省农机大县。近年来,屯留县通过率先实现全省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县乡村建设,全县农机化综合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社取得蓬勃发展,合作社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