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运行,自下而上的管理革命

来源 :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fxbfx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戴天宇

  “我能不能什么都不管,员工也能自动自发地工作?”
  跨入21世纪,中国企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但在清华园一隅,一家民营快递企业老板陈德军向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博士后戴天宇①提出了如斯疑惑。
  虽然彼时的民营快递规模远不如今天,但陈德军感到既疲惫又心累,同众多的企业家一样,每天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荷,早上一睁眼,便开始操心企业的事,晚上睡不着,琢磨的还是企业的事。他不想再这样劳心劳力下去了,于是,便有了上面的“惊天一问”。
  “这个问题即使在今天看来都是爆炸性的,因为他问出了管理学上的一个盲点。在此之前,所有的管理学教材都要求管理者勤勉努力,从来没有人往相反的方向思考过,一个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朴素一问,却让众多的管理学教授无从回答。”十多年后,当再回忆起自运行机制缘起的际遇,戴天宇感慨道。
  为了寻找问题的答案,戴天宇决定进入这家公司,担任首席制度官(Chief Mechanis mOfficer,CMO),负责企业制度的制定、实施和运维,之后更升格为首席策略官(Chief Policy Officer,CPO),负责企业的商业模式设计、业务流程设计、管理机制设计、组织生态设计、企业文化设计等各方面的科学设计和落地实施,从而参与并见证了这家公司通过企业设计,尤其是自运行机制设计,迅速发展成为行业巨头的传奇历程。
  今天,这家公司的运行机制精巧而独特,通过员工的自组织、自驱动和自管理,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它,正是于2015年12月14日上市的申通快递。
  公开数据显示,申通快递2016年实现营收98.81亿元,2017年营收同比增长28.10%,达到126.57亿元。短短十几年间,完成了一个营业额从100万增长到100亿的商业神话。
  那么,申通的自运行机制能否推广到其他行业呢?答案是不一定。过去的管理模式寻求普世标准型,要求企业削足适履,向标准看齐;“企业设计”则认为每家企业都不同,所以要求一切从企业实际出发,量体裁衣,量身定做。自运行机制设计的精髓,就是给每家企业量身设计适合它自己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没有什么最好的,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事实上,过去的管理模式,是绿皮火车式的“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而高铁飞驰,是因为每节车厢都自带动力,让企业的每个单元都自带动力,自我前进,这便是“自运行”。

三个维度看企业需要自运行原因


  为什么企业需要自运行?戴天宇从管理者、被管理者以及生产力三个视角作出了回答。
  管理者期待着从繁杂的管理工作中抽身,而将更多精力投入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上,这就需要一套支撑其理念的底层设计。以陈德军为例,正因为在企业实践中发现,过去的各种管理模式,都是变着各种花样去“管”,最终把自己也陷了进去,所以回归自己的本心,表达出脱身“俗务”的强烈愿望。

  未来只要设计好了机制,汽车都是自动驾驶,只要告知目的地在哪,轮子自动往前跑。

  自运行推崇“不管”,并非真的充当甩手掌柜,而是要实现角色的转换。一个优秀的企业家、领导者,不是朝乾夕惕,身先士卒,也不是依靠领导力、执行力,而应当是一个优秀的游戏规则制定者,制定好游戏规则,让别人去玩,玩的结果正是所想要的。换言之,领导者要从过去的“管理者”角色,转变为“设计师”角色,事先科学精巧设计,何须事后辛苦管理。
  在自运行机制下,员工遵照设计好的游戏规则(一定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自组织、自管理,实现企业内部机制自动地运行。即便是管理者也不能因个人好恶随意干涉企业的正常运行,这才能确保企业在无人发号施令下也能按照预期方向前行。
  被管理者的代际升级,倒逼企业不得不向自运行方向发展。戴天宇认为,现代管理学诞生于20世纪初的机械化大生产时代,因而骨子里带着浓厚的机械思维,所谓的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全都与机械有关,所谓的管理原则——标准、规范、统一、精细、精益——全都是机械思维,就连员工,也被当作流水线上的一颗颗“螺丝钉”,可以这样说,现代管理学就是一套机械思维范式。
  然而,每10年甚至每5年就是一代人,这套管理思维可以用来管理70后、80后,可面对个性张扬、意识自主的90后、00后,明显力不从心了。新世纪的年轻人不喜欢“被管束”,不会为“五斗米”折腰,更看重工作中的自我价值实现。照搬传统的机械管理思维,往往令后浪们心生退意,动辄离职。自组织、自管理、自运行,才更符合新一代年轻人的“三观”。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企業需要自运行的根本原因。戴天宇表示,在一个企业内部,最直接创造收入、创造盈利的部分,可以称为“企业的生产力”,要让生产力发挥到最大,只有自组织、自管理才最有可能,因为千激励万激励,不如让员工“为自己奋斗”。
  “腾讯、阿里、华为这些互联网企业、高科技企业,纷纷采用去集权、扁平式、敏捷的管理方式,方向也是自运行。这些企业因为掌握着先进生产力,管理方式不受现代管理学的限制,看似是对现代管理学的反叛,实则更趋向于社会发展趋势,即在资本相对过剩、创新性人才稀缺的时代,企业变平台、员工唱主角,企业拿固定、员工拿剩余,将成为时代主旋律。”
  近年来,诸多知名企业伊利、泸州老窖、传音控股、良品铺子、红星美凯龙、恰恰、今麦郎、西贝餐饮等等,也在扎堆学习自运行机制,这说明不只中小民营企业在思变,上规模的企业也意识到需要更灵活、更有生命力的机制来改革,突破企业瓶颈。

自运行机制设计及其产生背后


  2007年,赫维茨、马斯金、迈尔森三位美国经济学家因为在机制设计领域的贡献,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
  不过,戴天宇指出,机制设计都须建立在一定的利益基础结构之上,目前共发现了五种利益基础结构,马斯金等人立足的只是其中的一种——利益博弈,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自运行机制也研究利益博弈,但目的,不是为了斗败别人,而是减少博弈、消除博弈,包括一切可能的寻租空间和套利机会,从而达到“治未病”“弭乱于无形”的无相境界。
  显然,自运行机制师承的是中国古典哲学。戴天宇表示,“无为而治”是中国的企业家普遍追求的管理境界,可以概括为“顶层追求”。但顶层追求需要底层设计。自运行主张,要实现顶层“无为而治”,需要底层自运行的配合,上下联动才形成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
  “未来只要设计好了机制,汽车都是自动驾驶,只要告知目的地在哪,轮子自动往前跑。”这是戴天宇畅想的理想企业管理模式。
  关于自运行机制的创立,戴天宇介绍道:“事实上,很多前辈也意识到了现代管理学的先天性弊端,试图进行变革,但都跳不出原有框架,最终成了打补丁。所以我们想着去改变经济学,经济学是管理学的底层逻辑,如果经济学不改变,就不可能对管理学做根本改变。我们花了8年时间,出版了《经济学范式革命》和《新范式经济学》这两本著作,然后在此基础上,延伸出十多个新学科,形成了企业设计学科群,这其中,就包括自运行机制设计。”
  自运行机制的创立,也是不断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例如,2000年,申通快递运用自运行机制,书写了营业额从100万到100亿的商业传奇;2008年,三一重工运用自运行机制,一年内实现业绩300%的增长;2016年,西贝餐饮运用自运行机制,管理成本降低了37.6%,业绩同比增长76.7%……
  对此,哈佛商学院教授德怀特·帕金斯(Dwight H.Perkins)曾评价道:“这是中国献给世界的智慧。”而经济学大师赫伯特·金迪斯(Herbert Gintis)则称其为:“基于系统科学思维的中国式管理创新,令人印象深刻。”
其他文献
在零售领域,国内模仿全家的便利店数不胜数,但却一直没有出现能超越它存在的本土品牌。但在生活家居品类里,背负“伪日货”形象的名创优品却完成了这样的“反超”。其不仅在全球的开店规模碾压无印良品,甚至营收净利也是一骑绝尘。  名创优品自诞生之初就被套上了“山寨日货”的标签,对其品牌形象,舆论褒贬不一。  深究来看,其实,名创优品经营逻辑依然是一般中国企业的思维主导。  名创优品为什么不能大大方方地告诉国
期刊
今年,98%的企业高管计划重新划分部门、减少层级,以及采用矩阵式结构。因为大多数企业(85%)都希望技术转型能继续成为业务变革的首要推动力,与此同时,不断提升的客户期望值(87%)和行业整合(80%)也占到很大的比重。  如果宏观经济条件继续向不利的方向发展,企业将大胆通过寻求外部战略合作(40%)、使用可变性更强的人才库(39%)以及加强在科技与自动化领域的投资(34%)(见图1)等手段进行积极
期刊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1918年之疫:被流感改变的世界》。很多人都在担心,这个世界到底会怎么样?我相信,我们不会是再一次的1918年。原因很简单,这一百年来,我们的科技创新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让我们能更好地应对疫情带来的危机。  为什么这一百年来的人类的科技进步能够超过过去的5000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全球化的加速。原来的文化交流很少,我们很难集聚人类共同的智慧,但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人类之间的交流与
期刊
作为德国电动汽车的优等生e.GO从今年7月开始,正式停止生产和研发。这个五年前进入电动汽车的德国初创明星企业,目前正在进入破产程序。无独有偶,这也正是中国造车新势力拜腾陷入僵局的时刻。6月底拜腾宣布,中国内地业务从7月1日起暂停运营。  坏消息传自2019年10月份,e.GO Mobile AG就已经面临资金耗尽的局面,好在股东如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巨头采埃孚ZF等及时注资1亿欧元。而2020年,
期刊
针对电动自行车的“新国标”,以及地方相关的管理规范,对各电动自行车企业在消化库存、改进生产、产品调整、调整技术、配套供应链、研发资金、经销商合作等等带来了连锁影响。因此,看似受政策影响,其实考验的是各企业的综合能力。  对比天津、无锡两大国内最大的电动自行车产业链及生产基地,深圳的电动自行车产业发展和环境,不仅极具特色,而且还开辟出了一种新城市管理模式。  深圳,其实也是国内电动自行车最早的发祥地
期刊
石墨烯薄膜只需很少的一點电就能发热,像很多女性穿这种石墨烯服饰真正能够实现既有温度又有风度。  2012年,65岁已退休一年的冯冠平在一次对外访谈中表示,自己仍然有两个理想要实现,其中之一就是“为国家再引进孵化出两个能够在世界产业领域最领先的高科技项目,使它们的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  尽管“总产值超过千亿”的梦想尚在路上,但孵化两款创造千亿价值的材料项目,仅仅8年,就达到了!  “这两个梦想
期刊
“科技成就梦想”是台铃创立17年来的企业经营哲学,在公司每一步、每一年的发展中,通过自主创新、研发,台铃将自己打造成了科技产品、科技企业的形象。根据台铃披露,公司现有600多项专利技术,这些技术均在不同历史阶段演化形成。  距离结束2020年度还余1个月,深圳台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台铃”)创始人、总裁姚立公开宣布,台铃已在2020年度前11个月实现了年初制定的500万台销量目标,并且在此
期刊
唐震副院长  河海大学商学教育可追溯至1915年“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创立时期,1927年“河海工科大学”时期设立商业专修科,1983年成立管理工程系,是我国最早设立商学学科的高等院校之一。  河海大学商学院的战略定位是“河海特色、世界知名”,以“教育、科研、咨询、培训”四轮驱动为发展模式,现已成为一所拥有管理学、经济学两大学科门类,融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三个主干一级学科为一体,设有
期刊
薪酬作为影响企业员工就职的重要因素,将直接决定企业员工的忠诚度,而薪酬的高低和员工薪酬的差距都会影响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集体归属感,只有合理制定企业薪酬制度,科学设定薪酬差距,才能在发挥薪酬激励作用的同时保证企业员工团队的稳定,从而提升企业价值,促进企业发展。差距过大,员工归属感降低  企业的薪酬制度是影响企业员工忠诚度的重要客观载体,薪酬的多少也是员工就业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前提。  较高的薪酬福
期刊
在拥有5万亿元市场规模的泛家居大盘内,定制家居向来被称为“风口上的猪”。然而,在新基建战略、数字中国浪潮、向“智造强国”转型等宏观背景下,定制家居行业却略显“笨重”。它有着传统制造业的所有缺点:劳动力密集、产业附加值低、产品交期长、客户投诉率高等。所幸,头部阵营企业先行先试,正在让这个行业快速实现现代化的蝶变。这其中,新一轮的数字化革新,成为幕后重要的新动能、新引擎。  好莱客表示,以前,公司只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