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和重新焕发市场活力!

来源 :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ilkona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1918年之疫:被流感改变的世界》。很多人都在担心,这个世界到底会怎么样?我相信,我们不会是再一次的1918年。原因很简单,这一百年来,我们的科技创新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让我们能更好地应对疫情带来的危机。
  为什么这一百年来的人类的科技进步能够超过过去的5000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全球化的加速。原来的文化交流很少,我们很难集聚人类共同的智慧,但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人类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紧密,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我们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地球村,又加上互联网的技术,让我们真正实现了信息的高度透明,所以,有更多的智慧的人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斷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作为一个企业工作者,在全球疫情当中,我们要想到是: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们怎么能够让人类共同来渡过这次危机,怎么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我们也要深刻地认识到,为什么我们会遇到疫情这样的危机呢?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科技的发展没有跟上需要。说到底,是疫情之初没有足够的医疗资源,没有足够的检测手段,最终没有能够立即研发出能用的疫苗。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的能力还不够,是科技水平的提高还不够。我们要应对下一次这样的危机,就必须进一步地加强全球的合作,而不是因为一次危机互相扯皮,互相推诿。特别是,不能因为某些政治家拿这次疫情作为借口,让这个世界出现撕裂,让全球化倒退。
  我非常赞同马云最近说的一句话,大概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百分之一左右的脑子撞坏的混蛋。如果我们过多关注这1%,而忘掉了99%的善良的人群,这是人类的悲哀。其实,在历史上,大家也注意到,曾经有无数的悲剧源于集体的沉默,而让1%的混蛋主导了历史的方向,我们一定要深刻吸取这样的历史教训。
  当然,作为一个企业工作者来说,在这样的全球疫情、全球的灾难当中,我们更重要地是要想到,作为企业,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们怎么能够让人类共同来渡过这次危机,怎么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相信


  首先,在危难之中,企业有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企业是这个社会最有活力的组织之一,特别是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的运营效率、灵活性都能在社会面对危机的时候帮助政府、帮助社会很好地解决一些问题,而且绝大部分的企业家都很有家国情怀,因为企业离市场最近,一旦社会出现危机,受影响最大的就是企业。所以当企业看到国家有难、世界有难的时候,不会袖手旁观,企业觉得救别人也是救自己。
  所以,在这次抗疫情行动中,很多民营企业纷纷挺身而出。在第一阶段,中国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阿里、腾讯、泰康、小米等企业都第一时间做出了响应,动用一切力量去支持抗疫一线的工作。
  复星作为一家创新驱动的全球化企业,我们在创业之初就立下了修身、齐家、立业、助天下的文化价值观,所以,在面对这样一场危机的时候,我们在除夕夜当天向全球团队发出动员令,紧急调配全球防疫物资,特别是能够进入红区的防护服、口罩等,支援包括武汉等重点疫区的一线。
  当时,也有很多的海外员工担心,如果疫情扩散到全球怎么办?我跟他们说,不用担心,中国防护物资不足的问题主要是,春节假期产能跟不上,一旦进入到战时状态,因为全球防护物资大部分产能都在中国,春节以后,我们很快就能提供充足的物资。而且当时我叫他们不要担心的另外一点是,中国很快能够阻止疫情的发展。所以,一旦他们出现疫情的时候,中国有能力拿出更多的防护物资来支持他们,所以现在中国的很多企业支持他们,包括像阿里、华为、复星等,我们积极支持海外的抗疫行动,基本上直接把物资驰援到全球抗疫一线的医院,我们更多地是想实实在在地做些事情,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就像前面说的救别人也是救自己。

穿越


  第二,我们要加快创新,助力抗疫穿越危机。
  企业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通过创新研发,通过科技产品,来帮助人类共同渡过这次危机。任何一场战争最后PK的是科技能力、供应链能力,这次新冠肺炎的战争也是一样,如果医护人员都是赤手空拳、赤膊上阵,那人类就输了。
  幸好,一百年来,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做大健康产业的企业就能够在战时状态下紧急生产出很多医疗物资,供前线的需求。
  对复星来说,我们在瑞典的呼吸机厂商BREAS,是一家在欧洲有着三十年历史的呼吸类医疗设备品牌,这次抗疫中,产能比平时扩大了近四倍,现在已经向全世界支持了8000多台医用呼吸机。此外,复星医药研发的诊断试剂也很快得到了中国、欧盟、美国的应急审批,现在已向全球提供了500万份以上的试剂。现在,我们也和迪安诊断一起,努力搭建在中国的便捷检测方式和网络,让更多老百姓能够更快、更方便、更安全地得到检测。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疫苗出来之前让放下对病毒的恐惧,安心地生活。
  当然,最终消灭病毒还是要靠疫苗,只有通过硬核科技的创新,人类才有可能真正地战胜这次危机。所以,在复星也在加快和德国合作伙伴BioNTech在抗新冠病毒疫苗研发方面的工作。现在我们很高兴地看到,BioNTech已经在德国展开了疫苗的临床实验,我相信不久中国的疫苗也能够很快地进入临床。

焕发


  第三,我们相信市场的力量会重新修复有了裂痕的全球化。
  有很多人担心,会不会疫情之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会把供应链都搬回本国。如果仅仅从一些政客的演讲、媒体的文章中,会发现这样的声音很大,好像很多全球化企业会马上把中国的工厂都搬回自己的国家。但是,回到我们刚才讲到的,这可能只是1%的声音,真正的企业工作者,比如像我们,都要一分钱一分钱的算成本的。如果明知道把工厂搬离中国,会造成成本的极大上升,我相信是不会去搬的。即使是政府下令,说强制执行,那我相信这样对企业的造成的伤害会很大。最终企业家不愿意这么做,政府也不会让企业这么做。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能有这么多发达国家的全球化企业来中国投资?一方面中国的劳动成本低廉而且优质,中国人勤劳、肯吃苦,另一方面中国有着广阔的高速发展的市场,任何全球化企业都不愿意失去这样一个机会。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中国不仅拥有一个巨大的市场,更拥有着全球最完善的供应链。
  虽然说要把苹果手机制造搬回美国去,但是一直没有成功,为什么?苹果的CEO以前是负责供应链管理的,他花费数年时间才对iPhone手机的供应链进行了重新设计,要调整这样的供应链非常难。作为企业来说,我们要把这种市场的声音传递出去,全球化所带来的好处远远超过一个四分五裂的世界。我相信如果没有全球化,很多人生活要比现在更糟糕,社会不会进步,科技不会进步,甚至如果因为逆全球化,可能会导致全球大萧條,很多人连温饱和生存都会成为问题。
  对企业来说,我们有责任去宣传一些正能量,去呼吁一些对的事情。我一直认为,大部分人都是善良的,我们不希望这个世界出现灾难,特别是因为疫情而导致的全球出现的大萧条、大衰退。所以为了这个世界,也为了我们自己,我们应该趁着这个世界还没有变得更坏之前,做一点点努力,尽量去阻止一些不好的事情的发生。
  对于疫情所带来的经济问题是我更加焦虑的。据一份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各国对疫情防控及相关政策的措施,将拖累今年全球GDP按年倒退3.3%,损失相当于9万亿美元。报告预期,2020年,全年贸易损失将达到3.5万亿美元,破产公司的数量将上升两成,估计全球平均失业率将达到9.4%。这样的经济状况,无论疫情最后发展如何,全世界都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次生灾害。

  中小微企业,其背后是亿万计的普通劳动者,如果不救中小微企业,那最后引发的蝴蝶效应不仅仅是经济问题。

  特别要提到中小微企业,其背后是亿万计的普通劳动者,如果不救中小微企业,那最后引发的蝴蝶效应不仅仅是经济问题,甚至会演变为民生问题、政治问题。所以政府要真正地帮助到这些中小微企业,而这其中大部分就是民营企业,或者甚至是个体户。


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中国不仅拥有一个巨大的市场,更拥有着全球最完善的供应链。

  我最近也看到另一份报告,让我很焦虑,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4月21日,国企与民企分别新发行公司债31406亿与2368亿,前者是后者的13倍之多。从净增融资规模来看,国企公司债净增23353亿,且单月净增规模持续正增长。而同期民企的公司债合计净增是-1660亿,且仅有三个月份录得正增长,其余月份都在萎缩。在银行授信方面,国企合计授信175万亿,民企合计额度仅仅是19万亿,是前者的十分之一。即使在今年三月份的疫情期间,国企共发行合计3174亿的疫情防控债,而民企仅获发行合计388亿元,这让净融资规模本就在萎缩的民企在资金链上更加捉襟见肘。
  我们一直说,我们的经济结构里有一个五六七八的说法,就是民营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如果解决了80%的劳动就业人口的民营企业,获得的融资这么少的话,很快我们将会面临失业潮、企业破产潮。
  当然,另外一个问题是,难道民营企业真不行、效率低吗?实际情况是,民企与国企的融资同资质不同评级,同评级不同利率,国企的主体评级总体较民企更高,因此也导致其综合融资成本较民企更低。即使是主体评级发债期限相同,民企的发债利率也较国企至少高出100%。此外,相似资质的国企与民企发行人的评级也存在扭曲,通过整理AAA级国企后十名与AA+民企的前十名,在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数据可以看出,后者的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好于前者,甚至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但是评级上却差出了一个档次,且部分国企虽然资质比民企更差,反而能承担着比这些民企更低的融资成本。
  其实,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早在2014年,银行信贷就开始对民企收缩,虽然中央不断出台政策以扶植民营企业,但是在一些地方,“返费”、“以贷转存”和“烂企业背债”等变相给民企增加融资成本等方式层出不穷,也进一步引发了民企的违约潮。2019年民企新增违约债券规模是国企的3倍,如此巨大的差距如果是民企经营效率本身所带来的,那我觉得没有关系。但是,我们看到,如此巨大的差距绝非经营效率所能解释,更多的是来自国企背后的隐性刚兑预期所带来的不对称融资环境。因此,国企的隐性刚兑预期如不能打破,监管机构对各类变相提升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的打压力度不能进一步渗透与加强,则仍然难以为民营企业建立公平竞争的融资环境。尤其面临危机的情况下,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我们要趁着危机、利用危机倒逼改革,倒逼开放,要让市场重新焕发活力,要把钱真正用到需要的企业身上去。
  这次疫情是对人类的一次重大考验。我相信,只有朝前看、向前走,不因为一次困难就互相掐架,不因为一次困难就违背市场规律。要相信人类的智慧,相信全球化的浪潮,相信未来会更好,因为相信,所以我们一定能看到更好的未来。
其他文献
拼多多创始人黄峥辞任CEO在业界引起不小关注。事实上,这不只是一个个案。从刘强东辞任京东集团CEO,到黄峥辞任拼多多CEO……虽然他们选择辞职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可以断定: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摆脱由单一领导人,转向团队领导模式。从个人英雄到领导团队  任何一个产业在发展初期都需要英雄,也能涌现出很多英雄。但一旦产业成熟到一定程度,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就将结束。天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必要背景是竞
期刊
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需要聚集更多的优秀人才,建立更高效的组织,这时只有单一的、从上往下的指令往往是不够的;在公司内部建立一个分布式管理系统,让员工更多参与决策,推动内部信息公开透明,才能应对管理上的更高要求。  我一直都觉得要尽可能招优秀的人,但是把优秀的人聚集起来之后,该怎么做事情?怎么建立一个有效的组织?怎么在公司从小变大的过程中,应对管理上面临的挑战?这也是今日头条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常常
期刊
3D打印将颠覆制造业,曾成为很多重塑产业发展拥趸的共同信仰。但是国内发展近十年,3D打印依然存在工业制造上的成本、效率难题。升华三维在寻找3D打印出路的迷途中,坚定地选择了有别于主流的间接3D打印,即将3D打印与粉末冶金相结合的路子。  3D打印自从2013年在国内大火两三年后,尤其在工业端的商业化应用方面,至今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是什么在掣肘3D打印在制造业的发展?在工业应用中备受国内
期刊
在估算近两千亿规模的电动自行车充换电市场中,服务链的每个环节,都会出现1-3家优势企业、品牌。那么,谁会胜出呢?这首先取决于技术竞争,其次是基础市场竞争,最后是资本竞争——这是该行业市场竞争的基本逻辑,且排序无法颠倒。  当我们坐在家里,享受着淘宝、天猫、京东购物平台,以及美团、饿了么等餐饮平台的快递抑或外卖服务的时候,是否了解,这些货物到底经过了多少的“人手交替环节”?  根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
期刊
在我的《智慧未来》书里,收录了我写给青年学生的七封信,以及我对成长、工作与生活的半生思考。整理和修订这些文字的过程让我有机会回顾过去,重新审视自己一步步走来留下的脚印。  刚进大学时,我曾坚定地选择了法律系,后又决定放弃法律,转向自己更加热爱、为之激情燃烧的计算机领域。我也曾经踌躇满志,要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走上学术道路,但最终选择了可以直接改变世界的科技商业工作。之后的二十年间,我从苹果公司到SG
期刊
现代商业家族不仅仅是同一血源的集聚,也是血淡于水的最好验证。每个人物都被撕扯成一个独立的矛盾体。但其中的主题总归只有一个:让变革的魔方在创新的动力中,推动家族事业发展。主线也只有一条,即围绕接班人计划而展开的。  2020年8月1日,鲁珀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的小儿子詹姆斯(James Murdoch)  宣布辞职,彻底离开了新闻集团,为新闻集团进一步右倾的立场铺平道路,也为默
期刊
由于消费行为的变化,企业正面临着更谨慎且挑剔的消费者,及与之相对应的更长培育转化周期。而发展了将近二十余年的线上电商渠道,也面临着流量红利终结的窘境。企业的获客成本增高、难度增大。越来越多企业为之所困,需要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横跨各行业,消费者行为线上化势不可挡,疫情助推了消费者对企業自控渠道近乎无条件的接受,从而加速了线上渠道的多元化发展。能够扭转不利、逆势增长的企业,往往对用户生命周期的理解
期刊
如果不是在今年的6月28日,被媒体曝出“美邦服饰及公司法定代表人胡佳佳被法院下发限制消费令”,美邦这个昔日的时尚服装品牌和它的创始人周成建几乎被大众淡忘。胡佳佳系美邦创始人周成建的女儿,也是如今公司的董事长、法人代表。  这宗案件的曝光,逼着周成建重新走到公众面前。第二天凌晨,周成建发布了《致各界关心美邦服饰朋友的一封信》,信中称,限高令已解除,并且承认在限高令所针对的房屋租赁合同纠纷一案,有不可
期刊
在零售领域,国内模仿全家的便利店数不胜数,但却一直没有出现能超越它存在的本土品牌。但在生活家居品类里,背负“伪日货”形象的名创优品却完成了这样的“反超”。其不仅在全球的开店规模碾压无印良品,甚至营收净利也是一骑绝尘。  名创优品自诞生之初就被套上了“山寨日货”的标签,对其品牌形象,舆论褒贬不一。  深究来看,其实,名创优品经营逻辑依然是一般中国企业的思维主导。  名创优品为什么不能大大方方地告诉国
期刊
今年,98%的企业高管计划重新划分部门、减少层级,以及采用矩阵式结构。因为大多数企业(85%)都希望技术转型能继续成为业务变革的首要推动力,与此同时,不断提升的客户期望值(87%)和行业整合(80%)也占到很大的比重。  如果宏观经济条件继续向不利的方向发展,企业将大胆通过寻求外部战略合作(40%)、使用可变性更强的人才库(39%)以及加强在科技与自动化领域的投资(34%)(见图1)等手段进行积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