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薪酬差距影响员工忠诚度

来源 :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薪酬作为影响企业员工就职的重要因素,将直接决定企业员工的忠诚度,而薪酬的高低和员工薪酬的差距都会影响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集体归属感,只有合理制定企业薪酬制度,科学设定薪酬差距,才能在发挥薪酬激励作用的同时保证企业员工团队的稳定,从而提升企业价值,促进企业发展。

差距过大,员工归属感降低


  企业的薪酬制度是影响企业员工忠诚度的重要客观载体,薪酬的多少也是员工就业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前提。
  较高的薪酬福利比较容易受到就职员工的“关注”,但并不一定决定企业员工的忠诚度 ,收入薪酬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员工的忠诚度。
  数据统计,现阶段相当一部分企业内部存在薪酬差距过大的现象。
  一方面,企业内部由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组成,工作内容的巨大差异和薪酬体系的不完善导致这三个层级员工的薪酬差异过大;
  另一方面,企业内部员工薪酬组成元素的不同也会导致同样的问题出现,部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是由股份分红、岗位工资、津贴和奖金等项目构成,中层管理人员主要是岗位工资、津贴和奖金,基层工作人员主要为固定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数量占比较少,大部分为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但往往这两部分员工的薪酬相对较低,企业员工对于企业来说就是根基和资本,稳定高质量的员工团队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无限的动力,稳定高质量的员工团队需要具有吸引力的薪酬支撑,但更重要的是企业员工内心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信任感。
  简言之,当企业员工将企业的命运与自身命运相结合时,就会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过大的薪酬差距会导致企业员工心理上的不平衡。
  高层管理人员主要参与企业发展决策,大部分的企业日常管理工作都要由中层管理人员完成,但中层管理人员薪酬与高层管理人员薪酬却相差较大,部分基层工作人员的绩效奖金较高时,其薪酬总额有可能超过中层管理人员,这种“上下夹击”的薪酬水平大大损伤了一部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出现离职、跳槽等失去企业忠诚度的现象。

体系不灵活,员工流失增加


  现阶段,大部分企业薪酬机制采用岗位(职务)工资制,列举企业机关员工(中层管理人员)与基层工作人员进行对比。
  企业机关员工(中层管理人员)多为公开招聘的专业人才,这部分员工具有高学历、高能力的特点,主要从事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和党务管理等工作。
  机关员工采用岗位级别工资发放制度,主要根据相应的工作职务和级别来确定薪酬,薪酬分配制度单一,变化较小,员工只有通过岗位级别的晋升来提高薪酬,而基层员工多从事服务型岗位,薪酬的主要部分来自绩效奖金,按劳分配的薪酬制度能够激发基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机制不同,中层管理处于夹层地带。当受到客观生活压力影响时就会萌生出跳槽的想法。与此同时,这部分员工还在招聘市场处于十分抢手的地位,一方面,具有专业工作经验,另一方面,还具有成熟的职场经验。一些企业更愿意用高薪聘请此类员工,员工的流失成为企业的不稳定因素,对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从企业软实力建设上来看,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和认同感是企业文化建立的基础,不合理的薪酬增长体制会大大削弱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这就直接影响企业文化的建立。

增长机制不完善,影响员工责任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员工流动性增强,企业对于员工责任感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但是企业员工责任感的培养因素和周期都是比较长的,其中薪酬增长机制就是影响员工责任感的重要因素。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分析,企业员工参加就业和工作的中心目的是获利,获得可以维持生活和支撑发展的物质基础。企业员工只有获得最基本的需求时,才能“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要提升员工对工作的责任感就要保障员工现时的保障和未来期望的保障,所谓现时的保障就是薪酬、工作环境和培训,未来期望的保障就是指未来薪酬的涨幅和工作晋升的空间。
  员工与基层员工薪酬构成分析



  企业要根据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分别制定特定的薪酬增长机制。
  对于高层管理人员而言,主要是股份收入,薪酬的固定增长并不重要。
  而对于中层管理人员而言,薪酬的固定增长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应该建立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机制,秉承“多劳多得”的原则,将绩效与年终奖金分开,绩效薪酬可以月度发放,这样在提升中层管理人员月收入的同时也提高了该层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对于基层工作人员来说,固定工资的涨幅是需要认真思考的,只有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绩效挂钩时才能激发员工巨大的工作热情,如果固定工资涨幅太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除此之外,从企业软实力建设上来看,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和认同感是企业文化建立的基础,不合理的薪酬增长体制会大大削弱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这就直接影响企业文化的建立。在科学合理地制定企业内部薪酬增长体系,让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保有信心,这样才能从内在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
  由此可见,无论是企业的薪酬体系还是薪酬增长体系都对员工忠诚度产生巨大的影响,企业员工的忠诚度虽然受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企业薪酬差距这个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合理的收入薪酬差距可以有效地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促进企业公平有序的发展。
  綜上所述,企业应该重视薪酬差距的问题,科学地进行薪酬体制改革,让员工在合理的薪酬制度下不断发挥自身的积极性来促进企业稳定长久的发展。
其他文献
由于消费行为的变化,企业正面临着更谨慎且挑剔的消费者,及与之相对应的更长培育转化周期。而发展了将近二十余年的线上电商渠道,也面临着流量红利终结的窘境。企业的获客成本增高、难度增大。越来越多企业为之所困,需要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横跨各行业,消费者行为线上化势不可挡,疫情助推了消费者对企業自控渠道近乎无条件的接受,从而加速了线上渠道的多元化发展。能够扭转不利、逆势增长的企业,往往对用户生命周期的理解
期刊
如果不是在今年的6月28日,被媒体曝出“美邦服饰及公司法定代表人胡佳佳被法院下发限制消费令”,美邦这个昔日的时尚服装品牌和它的创始人周成建几乎被大众淡忘。胡佳佳系美邦创始人周成建的女儿,也是如今公司的董事长、法人代表。  这宗案件的曝光,逼着周成建重新走到公众面前。第二天凌晨,周成建发布了《致各界关心美邦服饰朋友的一封信》,信中称,限高令已解除,并且承认在限高令所针对的房屋租赁合同纠纷一案,有不可
期刊
在零售领域,国内模仿全家的便利店数不胜数,但却一直没有出现能超越它存在的本土品牌。但在生活家居品类里,背负“伪日货”形象的名创优品却完成了这样的“反超”。其不仅在全球的开店规模碾压无印良品,甚至营收净利也是一骑绝尘。  名创优品自诞生之初就被套上了“山寨日货”的标签,对其品牌形象,舆论褒贬不一。  深究来看,其实,名创优品经营逻辑依然是一般中国企业的思维主导。  名创优品为什么不能大大方方地告诉国
期刊
今年,98%的企业高管计划重新划分部门、减少层级,以及采用矩阵式结构。因为大多数企业(85%)都希望技术转型能继续成为业务变革的首要推动力,与此同时,不断提升的客户期望值(87%)和行业整合(80%)也占到很大的比重。  如果宏观经济条件继续向不利的方向发展,企业将大胆通过寻求外部战略合作(40%)、使用可变性更强的人才库(39%)以及加强在科技与自动化领域的投资(34%)(见图1)等手段进行积极
期刊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1918年之疫:被流感改变的世界》。很多人都在担心,这个世界到底会怎么样?我相信,我们不会是再一次的1918年。原因很简单,这一百年来,我们的科技创新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让我们能更好地应对疫情带来的危机。  为什么这一百年来的人类的科技进步能够超过过去的5000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全球化的加速。原来的文化交流很少,我们很难集聚人类共同的智慧,但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人类之间的交流与
期刊
作为德国电动汽车的优等生e.GO从今年7月开始,正式停止生产和研发。这个五年前进入电动汽车的德国初创明星企业,目前正在进入破产程序。无独有偶,这也正是中国造车新势力拜腾陷入僵局的时刻。6月底拜腾宣布,中国内地业务从7月1日起暂停运营。  坏消息传自2019年10月份,e.GO Mobile AG就已经面临资金耗尽的局面,好在股东如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巨头采埃孚ZF等及时注资1亿欧元。而2020年,
期刊
针对电动自行车的“新国标”,以及地方相关的管理规范,对各电动自行车企业在消化库存、改进生产、产品调整、调整技术、配套供应链、研发资金、经销商合作等等带来了连锁影响。因此,看似受政策影响,其实考验的是各企业的综合能力。  对比天津、无锡两大国内最大的电动自行车产业链及生产基地,深圳的电动自行车产业发展和环境,不仅极具特色,而且还开辟出了一种新城市管理模式。  深圳,其实也是国内电动自行车最早的发祥地
期刊
石墨烯薄膜只需很少的一點电就能发热,像很多女性穿这种石墨烯服饰真正能够实现既有温度又有风度。  2012年,65岁已退休一年的冯冠平在一次对外访谈中表示,自己仍然有两个理想要实现,其中之一就是“为国家再引进孵化出两个能够在世界产业领域最领先的高科技项目,使它们的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  尽管“总产值超过千亿”的梦想尚在路上,但孵化两款创造千亿价值的材料项目,仅仅8年,就达到了!  “这两个梦想
期刊
“科技成就梦想”是台铃创立17年来的企业经营哲学,在公司每一步、每一年的发展中,通过自主创新、研发,台铃将自己打造成了科技产品、科技企业的形象。根据台铃披露,公司现有600多项专利技术,这些技术均在不同历史阶段演化形成。  距离结束2020年度还余1个月,深圳台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台铃”)创始人、总裁姚立公开宣布,台铃已在2020年度前11个月实现了年初制定的500万台销量目标,并且在此
期刊
唐震副院长  河海大学商学教育可追溯至1915年“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创立时期,1927年“河海工科大学”时期设立商业专修科,1983年成立管理工程系,是我国最早设立商学学科的高等院校之一。  河海大学商学院的战略定位是“河海特色、世界知名”,以“教育、科研、咨询、培训”四轮驱动为发展模式,现已成为一所拥有管理学、经济学两大学科门类,融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三个主干一级学科为一体,设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