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由此可见,引导学生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很重要的途径。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强调:“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修改作文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提高作文能力。怎样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修改自己的作文
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修改作文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作文修改。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修改作文。
1、讲述名人修改文章的故事。小学生对故事特别感兴趣,我就给学生讲述古今中外名人不断修改自己文章的故事。如,贾岛的“僧敲月下门”的“敲”字,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都是几经斟酌修改后才确定下来的。鲁迅先生不仅主张作文要多写,还主张多改。他对散文《藤野先生》的修改,达到160多处。俄国的托尔斯泰写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前后改过七遍。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也是经过反复修改才出版的。我通过讲述故事,激起了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2、向学生讲述自己修改作文的好处。自己修改作文,可以在反复思考、琢磨、推敲中使自己的作文得到改进、完善,提高质量;可以促进自己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不断提高。我告诉学生“三分作文七分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激发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欲望,掌握修改作文的一些方法。
3、及时运用激励手段,增强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信心。在学生修改作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修改中的闪光点,充分肯定每位学生的任何一个细微进步,把表扬毫不吝惜地送给学生。对于学生自己修改的作文,哪怕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标点修改得正确,都应该给予肯定与鼓励,激发他们自己修改作文的积极性。
二、教给方法,使学生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修改文章的权力首先应属于作者本人,老师只给些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养成自己修改的能力。”学生乐于修改作文以后,老师应当给予具体方法的指导,逐步地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1、示范修改。学生作文后,教师根据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求,选择一两篇含有“共性”问题的习作,印发给学生,作为修改例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对照作文训练要求找出问题,提出修改的意见。然后教师当堂示范,在作文上运用符号调、删、增、改,引导全体学生共同修改例文,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修改作文的方法、经验和技能。或者选择学生作文中较好的一两篇作为范文,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分析其优点、长处,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作文找差距,然后修改自己的作文。
2、自我修改。当学生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后,老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按照作文要求,尝试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每次作文练习,学生写成初稿之后,可以自己朗读自己的初稿,边读边改。叶圣陶先生说:“写完一篇东西,念几遍,对修改大有好处。”平时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时,我都要求他们把自己的作文至少读三遍,做到一边读一边改。为了使学生在自读自改中取得好的效果,我为他们提供了修改作文的“三步骤”:第一步,修改用得不准确的字、词、标点;第二步,修改不恰当的句子,包括与事实不相符合、意思不完整、前后意思矛盾的句子;第三步,调整文章条理,如文章条理安排不够得当,可以作适当地调整,使文章突出重点与中心。要求学生使用规定的符号进行修改。教师对学生修改后的作文进行批阅。运用批语或符号指出问题,要求学生进一步修改。有时让学生把作文带回家,念给父母听,征求他们的意见再自己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样长期坚持,学生自改作文能力就会愈来愈强。
3、相互修改。同学之间互改作文是提高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好方法。同学之间彼此相互修改作文,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对被修改者有益,对修改者也有好处。给别人改文章时,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会驱使修改者竭尽全力,精心推敲。往往有这种情况,有些学生对别人的文章能提意见和修改,能说到和修改到点子上,然而动手修改自己的文章反而不知从何下手,一经同学指点才豁然开朗。可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我们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充分激发学生修改的兴趣,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使学生养成自主修改作文的习惯,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责编 李景和)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修改自己的作文
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修改作文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作文修改。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修改作文。
1、讲述名人修改文章的故事。小学生对故事特别感兴趣,我就给学生讲述古今中外名人不断修改自己文章的故事。如,贾岛的“僧敲月下门”的“敲”字,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都是几经斟酌修改后才确定下来的。鲁迅先生不仅主张作文要多写,还主张多改。他对散文《藤野先生》的修改,达到160多处。俄国的托尔斯泰写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前后改过七遍。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也是经过反复修改才出版的。我通过讲述故事,激起了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2、向学生讲述自己修改作文的好处。自己修改作文,可以在反复思考、琢磨、推敲中使自己的作文得到改进、完善,提高质量;可以促进自己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不断提高。我告诉学生“三分作文七分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激发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欲望,掌握修改作文的一些方法。
3、及时运用激励手段,增强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信心。在学生修改作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修改中的闪光点,充分肯定每位学生的任何一个细微进步,把表扬毫不吝惜地送给学生。对于学生自己修改的作文,哪怕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标点修改得正确,都应该给予肯定与鼓励,激发他们自己修改作文的积极性。
二、教给方法,使学生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修改文章的权力首先应属于作者本人,老师只给些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养成自己修改的能力。”学生乐于修改作文以后,老师应当给予具体方法的指导,逐步地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1、示范修改。学生作文后,教师根据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求,选择一两篇含有“共性”问题的习作,印发给学生,作为修改例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对照作文训练要求找出问题,提出修改的意见。然后教师当堂示范,在作文上运用符号调、删、增、改,引导全体学生共同修改例文,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修改作文的方法、经验和技能。或者选择学生作文中较好的一两篇作为范文,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分析其优点、长处,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作文找差距,然后修改自己的作文。
2、自我修改。当学生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后,老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按照作文要求,尝试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每次作文练习,学生写成初稿之后,可以自己朗读自己的初稿,边读边改。叶圣陶先生说:“写完一篇东西,念几遍,对修改大有好处。”平时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时,我都要求他们把自己的作文至少读三遍,做到一边读一边改。为了使学生在自读自改中取得好的效果,我为他们提供了修改作文的“三步骤”:第一步,修改用得不准确的字、词、标点;第二步,修改不恰当的句子,包括与事实不相符合、意思不完整、前后意思矛盾的句子;第三步,调整文章条理,如文章条理安排不够得当,可以作适当地调整,使文章突出重点与中心。要求学生使用规定的符号进行修改。教师对学生修改后的作文进行批阅。运用批语或符号指出问题,要求学生进一步修改。有时让学生把作文带回家,念给父母听,征求他们的意见再自己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样长期坚持,学生自改作文能力就会愈来愈强。
3、相互修改。同学之间互改作文是提高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好方法。同学之间彼此相互修改作文,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对被修改者有益,对修改者也有好处。给别人改文章时,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会驱使修改者竭尽全力,精心推敲。往往有这种情况,有些学生对别人的文章能提意见和修改,能说到和修改到点子上,然而动手修改自己的文章反而不知从何下手,一经同学指点才豁然开朗。可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我们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充分激发学生修改的兴趣,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使学生养成自主修改作文的习惯,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责编 李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