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棉花,白棉花

来源 :考试·新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满眼的棉株枝繁叶茂,绿得逼人,手掌般的叶片层层重叠,密密地反射着白花花的日光。
   棉垄间,只穿着短袖汗衫或光了脊背的棉农,身背手压式喷雾器,向远近的棉株上喷洒着五花八门的杀虫药剂。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有机磷味道。我的目光不由扫过最近的棉株,叶子正滴着药水,地上落满了各种颜色的虫子尸体,有几只肯定是刚刚中毒,身子抽搐作一团,还在翻滚着挣扎。
   十二年后,再次经过那片棉花地,看到挤挤挨挨的双层别墅式小楼已经把盛大的棉田变成了新的居民区,萦绕在我脑际的记忆除了呛人的农药味,已是一片空白。甚至我无论如何,再也记不起自己是如何到达医院的。
   小镇医院的院子里摆满了木床,床周围无一例外都围着数量不等的人群,空气里的有机磷味道比棉田里更为浓烈。医生说,差不多都是给棉花喷药不小心中的毒,病房太少,只能露天就简。
   母亲的的身体已十分虚弱,颧骨异常突出,面颊也塌了下去,散乱的头发仿佛刚用水洗过,一缕一缕地紧贴着额头,头发没有遮着的部位汗津津的,嘴唇惨白,面皮下青色的血管隐约可见。我伸手替她抹去额上的汗珠时,感到了一种彻骨的凉意。我突然变得不知所措……
   到第二年,我提出不再种棉花。父亲和母亲却异口同声地回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知道家里日子的艰难,顿时失去了争辩下去的底气。后来我曾半开玩笑地问母亲那次中毒有没有看见阎王爷的样子。母亲认真地摇头说没有。她接着又说,我只是在一片没有边际的棉花地里坐着,我的周围和身下铺展开来的却是拾好的雪白的棉花,堆得比棉花厂的棉垛还高,村里许多中毒死的老老少少都坐在上边哭,被泪水打湿的白棉花慢慢就变成了黑棉花,最后变成了漫天飞舞的漆黑的纸灰。
   母亲说着,眼睛不再看我,而是望向了村外的棉田,仿佛一地的黑棉花正在迎风怒绽。
   黄淮腹地种植的主要作物里,棉花的经济和实用价值都比较高,种植和管理当然也少不得花费功夫。各种虫害、病害的侵袭最闹心。棉农从镇上买来了各种农药,一遍遍地喷洒上去。虫子们似乎也较上了劲,不断增强着抗药性,抵抗着棉农们的虐杀。
  
  生活本身既不好也不坏,它只是随心所欲的。——布罗茨基
  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 林语堂 这是怎样的血腥场面啊。烈日炎似火,棉农精心选择虫子们一天中抵抗力最薄弱的中午,开始了猝不及防的大规模绞杀。他们身穿短裤和半袖汗衫,有的干脆光着脊背,身背灌满各种剧毒农药的手压式喷雾器,冲击棉田,仿佛大海中搏击风浪的勇士,喷枪掠过,虫子噼里啪啦落在地上,痛苦地抽作一团。沾在花叶上的药液和弥漫在灼热的空气中的气雾同时也透过毛孔,悄悄渗进了他们的衣缝和肌体。他们开始头重脚轻,四肢绵软,恶心呕吐,蹲在地上大口喘气,或者支撑不住倒在地上,来不及听见虫子的冷笑,就被家人和邻居手忙脚乱地送去医院,像我母亲一样,去死神身边走一遭,倒霉遭殃的此一去就没再回来。挨门挨户探访过村子里多年植棉的乡邻,竟无一例外都品尝过中毒的滋味。
   十多年前,我所供职的学校是一所乡村中学,学校的围墙之外,秋季是一波波棉田,秋风吹拂,枝叶由盛而衰,棉桃渐渐露出峥嵘,一瓣瓣的棉花灿然吐绽,雪白的棉絮晃得人心旌摇荡。我站在学校的五层教学楼顶上,极目远眺,心生豪迈,却突然看见了棉田深处的一座座旧坟新坟,心情顿时黯淡了下来,满眼的雪白也渐次熄灭,变成一片苍茫和漆黑。
   母亲是被父亲喷洒在花叶上的甲胺磷和甲基1605混合液击倒的。那天我正给学生讲述《捕蛇者说》,文中道:“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节选自2012年第3期《散文》,有删节)
   1下列对文本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棉垄间,棉农不辞辛劳地为棉花喷洒药物,希望有个好的收成。棉花丰收了,棉农的健康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B十二年后,棉花地上挤满了双层别墅小楼,作者婉转地批评了开发商大肆开发土地,使棉农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C在小镇的医院,空气里也充满了有机磷的味道,甚至比棉田里更为浓烈,可见,当地棉农的生存环境相当恶劣。
   D为了父母亲的健康,“我”不希望他们再种棉花了,但遭到了父母亲的拒绝,因为他们生计艰难,再没有其它的选择。
   E一方面,棉农为了收成不得已使用农药,另一方面,虫子又增强了抗药性,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2在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写枝繁叶茂的棉株,这样写有何作用?
   3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4请解释“黑棉花”一词的丰富内涵。
   5请解释“后来我曾半开玩笑地问母亲那次中毒有没有看见阎王爷的样子”这句话的含意。
   6你认为作者写作本篇散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请加以探究。
  
   参考答案:
   1B C(B项,对作品的主旨理解错误;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不是批评开发商;C项,“空气里也充满了有机磷的味道”和“当地棉农的生存环境”没有必然关系。)
   2(1)照应标题中的“白棉花”;(2)引起下文;(3)从侧门写出棉农的艰难,正是因为他们的辛苦劳动,才使得棉花长势喜人。
   3(1)对比手法。作者将“黑棉花”和“白棉花”进行对比;(2)拟人手法。“来不及听见虫子的冷笑”,赋予虫子人的性格;(3)引用。结尾的引用,映射出棉农过重的生活负担;⑷比喻。作者把黑棉花比作“漫天飞舞的漆黑的纸灰”,令人触目惊心。(答出三点即可)
   4(1)棉花不可能是黑的;(2)棉农的生活是黑色的;(3)棉花的丰收是以棉农的健康甚至是生命为代价的。
   5(1)母亲那次中毒很严重;(2)用调侃的话希望母亲开心;(3)“我”只能用这样的方式祝福母亲健康。(答出两点即可)
   6(1)棉农生活艰辛,希望有关部门能关注他们的生存环境;(2)棉农负担过重,希望有关部门能切实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3)希望人们能为中国棉农的辛劳而感到钦佩。(答出两点即可)
  
   【解题指导】
   借景类的抒情散文,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关系。抒情散文的“情”不是虚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即是说,总有一定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作为文章抒写的对象,通过对它们的记叙或描写,达到托物言志、寓情于物的目的。《白杨礼赞》的思想意义和作者的感情,就是通过对白杨树的描绘与赞美,或隐或露、或曲折或直白地表现出来的。这类散文通过对具体的“物”的描述而表达一定的意思意义,抒发一定的感情。
   此类散文的阅读方法如下:
   1根据散文的记述特点,确立阅读理解的基本点。
   散文和小说、戏剧文学的区别,主要在于散文写的大多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事、景、物,比较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感受。它可以叙事和描写,也可以抒情和议论,但在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上,比小说和戏剧文学更自由、更灵活、更随意。
   2紧咬“景(物)”不放松:既然是借景(物)抒情的散文,“景(物)”自身的特点有显得尤为重要。写景抒情散文的文章主体是景物,虽然不是文章的核心,但作者却把大量的笔墨用到了对景物的描写上。这些景物是作者抒情的载体,准确把握景物的特点,可以增加对作者抒发情感的理解。把握景物的特点的关键是作者在行文中运用的修饰限制性的词语。找准这些词语成为把握景物特点的关键。如上文的“黑棉花”和“白棉花”,为什么本应是非常白的棉花,在作者笔下却变成了黑色的棉花,这一白一黑,显然是有深意的。如果忽视了这种颜色的对比,例文文本甚至答题都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其他文献
在北京宽阔得不可思议的街道上,汽车不断地驶过,犹如波涛拍岸。车轮与地面摩擦的沙沙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直到晚上入睡时,这声音还不断地在梦境里回响。   北方的风刮起来虽然无形,却仿佛有结实的体积与质感。这风撼动着道旁的杨树,树的顶端像做早操似的大幅度弯曲,几乎要折断了。树叶交错着、摩擦着,发出一片簌簌的声音。这声音在别处很难听到,别处没有北京那样密集的杨树,也没有那样强劲的风。   听北京人说话是很
期刊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战争往往是悲壮的,它独有的悲壮铸就了一个个英雄,在血争残阳里孤傲地站立着,传诵千古。   而三国时的战争太纷繁,如东逝的滚滚长江之水,淘尽了英雄,却来不及悲壮。   战争是罪恶的,所以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却是一个历史的昏暗期。   来不及悲壮。   东汉末年,势力割据,尔征我伐,狼烟四起。金戈铁马是独有的色彩,驰骋沙场是豪迈亦是无奈。   请告诉我,人民呢?百姓在哪儿
期刊
☆孔融让梨   一次语文考试中,上海一名一年级小学生在回答“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时,称“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上大叉,该学生却坚信没有答错。这一事件引起公众热议。   【议一议】   为什么写“不会让梨”,小朋友的解释是“只有4岁的孔融不会这样做的,因为他只有4岁。”你如何看待“孔融让梨”呢?   【点拨】   “融四岁,能让梨”,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是道
期刊
在生活中,有的人没有觉察到已经拥有;有的人满足于已经拥有;有的人仍不满足于已经拥有……   请以“已经拥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导引】   江苏高考作文命题一直采用提示型命题作文的形式。   先说提示语。   提示语用三个分号,层清意明又多元开放。举例说:“满足于”既可说是“骄傲自满”之意,取其贬;还
期刊
在这个世界上,可供我们羡慕的人太多了,这个人,出身豪门,不必为钱所困,享尽世间荣华富贵;这个人,天生奇才,凭借异于常人的头脑,屡获国际殊荣;这个人,骨格清奇,经过不懈努力,打开了通往奥运圣殿的大门。我们对这些人的名字指指点点,满眼都是羡慕,只觉得被他们如同明月一般的光芒晃花了眼,越发显得我们普通辰星的黯淡。   这些情绪,就像是平凡无奇的我们,放在心上的一把枷锁,那沉重的锁链就是对自己的不认同。比
期刊
院子里透出古意。墙角有青苔层叠,绿了又黄,一架紫藤茂盛得无边无际,遮蔽出一大片浓荫。   老的太师椅,老的人,老的猫。太师椅在房门前,老人在太师椅上,猫在老人的脚下。一整天,院子里像一幅静物写生,少声音,不流动,甚至空气也是凝滞的。   临近傍晚的时候,一条蛇溜了出来,成为这个院子里少见的客人。这条蛇拇指粗细,青白的身体,有暗的纹络。   蛇抬起头四下里看看,看到了打盹的老人和猫。老人并没有发现这
期刊
人生中总有许多割不断的情,忘不了的忆,释不了的怀,放不下的心。   在很小的时候,每天的夜晚,我就像一只小老鼠一样在其他伙伴家里来回穿梭。因为父母去了自己认为很遥远的地方干活,每天都很晚才回来。自己只得在如此偏僻的村庄“招摇”。幼小的心灵不想拥有那样的孤独,不想在未来的岁月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然而不知不觉中,自己在这种孤独中成长起来。每当父母回家,自己已然是兴奋不已,面带笑容,可是在他们来到之前,
期刊
嘉宾:刘步春,江苏省建湖县第二中学,高级教师  【主持人语】  “擂台”是我国旧时代武术家比武的一种形式。台,台子,是武术家比武的场所。擂,打击,是武术散手叫板参与比赛的形式。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由主办者(桩主)摆擂台,能武之士皆可上台与之较量,称为“打擂”;二是由主办者设台,比武者按报名程序上台较量,取胜者留在台上,最后决出武艺最高强者,称为擂台赛。“作文擂台”是想借擂台赛的形式,来增加刊物与社
期刊
江西大余县有一座山,因形似丫状,取名丫山,山不著名,游者不众。但进山一看,才知其特色不在山,而在巨大的瀑布群,这才是其魅力所在。   在丫山卧龙谷短短两公里多的阶梯形山谷中,集中了大小瀑布20余处,整体落差220多米,其中30米以上的瀑布四处,最高的一处瀑布60余米。近年来,随着水土保护、植被覆盖的不断加强,丫山飞瀑更加显得青春逼人、生机勃发,如诗如画、如仙如幻。   走进卧龙谷,空气润泽着湿意,
期刊
云萦雾绕的山上,立着你萧瑟的身影。你俯首眺望着远处的沈园,身子止不住地颤抖起来,许久,你叹出了那口无奈的气息,狂风夹杂着叹息声吹进了竹林,好似奏出一曲悲伤的歌调。   是谁?把原本意气风发的你折磨成这样。   是她,那个可以让你神魂颠倒的女子。   凤钗定情   公元1144年,南宋绍兴十四年,陆府。   那一日,萧瑟的秋风吹落了枯黄的叶子,吹散了夏日的温暖;那一日,有一个年过花甲的女诗人因日夜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