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白云”,还是“白帆”?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唐诗人张若虚一生只留下诗歌两首,一千多年来,他的名篇《春江花月夜》令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作者也因此“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诗中“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句,作注者大都认为“白云”为实写,如中学课文《唐诗宋词选读》中注为“白云一片悠然飘去”,而《唐诗鉴赏辞典》亦称白云飘忽,象征扁舟的行踪不定。其实,从全诗来看,此处“白云”如解为“白帆”更为妥当,诗人在此运用借喻手法,将远逝的孤舟比作飘行不定的白云。
  现代学者闻一多先生曾评价本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充分肯定了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江南春江月色的美景,创造出寥廓空明的艺术境界。其中“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尽显天地间尘埃扫尽、清澈空明之境,在这梦境般的月夜,天空只剩一轮孤月,宇宙万物似已完全融化在无边的月色之中。作者创造出这种优美恬静的艺术氛围,既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又饱含着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为诗的后半部分描写男女离别后的相思情绪,及表现作者对离人命运的深沉伤感,作了强有力的烘托和铺垫。如果把“白云”仅理解为构成自然环境的景物实写,那就同诗句中“无纤尘”、“孤月轮”等语言描写相抵触,而且使已经形成的优美意境遭到破坏。因此诗中的“白云”应该是指游子的扁舟,在月色迷蒙、水天合一的情景中,那一片白帆就像夜空中的一朵白云,随风飘然而去,意境是何等优美。
  从诗歌的结构来看,诗人的笔触在这里也发生了变化,从原诗中“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来看,面对迷人的月色,诗人展开无边的遐思,由大自然迷茫空灵的美景,引出对人生短促的慨叹,进而引发对人事离别的伤感。于是,诗人咏叹的笔触从天上转到地下,由无边遐思转到描写现实。江月依旧,流水无情,那孤云似的白帆悠然远去,给独立在青枫浦头遥目送别的女子留下不尽的愁思,“白云”一词正是全篇承上启下的关键词:它以表面的含义“白云”来呼应上文江月流水,以内在的含义“白帆”引出下文“扁舟子”和“明月楼”两处离愁别恨。此处如果直写“白帆”,便觉得突兀,喻为“白云”,则前后衔接过渡自然,可谓神来之笔。
  纵观古诗词,借喻的使用屡见不鲜,如以“雨”和“露珠”代泪,容貌为“梨花”,“青钱”代嫩荷,喻秋月为“明镜”,用“浮萍”、“孤蓬”喻指行踪飘忽的游子。至于使用明喻和暗喻的诗句比比皆是,用行云形容船帆,唐诗中时有所见,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是人们熟知的名句,诗圣杜甫也有“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南征》)的描写,此外,边塞诗人高适的诗句“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虽没有以云喻帆,那意境和“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他文献
新课标对语文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强调阅读要进行探究性阅读。再从刚刚颁布的适用新课改省份的《2007年课程标准实验区语文高考考试大纲》来看,高考的阅读量将有所加大,考题也将更注重对学生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考查。新“考纲”新增加了“探究”能力,并将其能力层级定为F级,对“探究”能力所作的解释为“指探索和求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由此看来,中学语文教学对学
相思是一缕“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丽以相思为题材的古典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却有着很强的生命力.这或许正应了韩愈那一句话:欢娱之词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闺怨相思.离愁别绪的
每一位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口健康洁白的牙齿.健康的牙齿不但能够正常地咀嚼食物,帮助消化,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还可以衬托孩子的容貌.不少专家提到目前龋齿的发生
期刊
皱纹是女性美容的大敌,然而有人30岁脸上就布满皱纹。有人年近花甲却脸色红润。那么怎样使皱纹“迟到”呢?除遗传因素外,生活中的许多食品也可以帮你些忙。
批注,是我国一种古老的读书方式,也叫评点。在明清时期,曾为批评大师们提供了一个可以纵情挥洒的舞台。如今,由于它在各地语文中考试卷中的频现,引起了教师的普遍关注。笔者也在本学期开设了批注式阅读课。实践证明,批注式阅读以其独特的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它使阅读充满魅力。  批注式阅读,无论课内课外都可进行。它的独特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选材自主化    常规的阅读课,都是学生读老师指定的文
诗歌以其优美的形式、简洁的语言、丰富的内涵独树一帜于灿烂的文学王国之中。面对诗歌构思之巧、形式之美、内蕴之丰、抒情之浓,曾令多少人“铩羽而归,望而却步”。进行诗歌教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七到九年级写字教学提出了以下目标:“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字、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读书”,有陶冶性情,纯洁心灵的妙用;读书,又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可是,多年来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却存在轻视甚至忽视学生阅读训练的弊端。多年痼疾,难以立即铲除。目前课改势头如此强劲,却有不少教师仍不肯放弃对学生的一味说教,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成了语文教师讲经论道的舞台,学生成了听众和观众。其表现在:一是教师翻来覆去地讲课文,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讲汉字,讲语法,讲修辞,讲文
我叫陈阳,这里我以本刊体育沙龙主持人的身份设定了一个话题:运动与生命。首期,我推出自己搜集到的一些有关这一话题的材料,以飨读者,借此抛砖引玉,,以期得到有这方面兴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