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让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更有效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qing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较法既是历史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历史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既是教师的一种教法,也是学生的一种学法。实践证明,比较法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本文中,笔者试重拾起这个老话题,置之于新课程背景之下,从有效教学的视角对其现实意义重新进行审视。
  
  一、比较法教学对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依然有效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传统历史教学中的填鸭灌输式的教和死记硬背的学遭到了广泛的质疑、诟病和批判。与此同时,对课程理念的浅层化和庸俗化、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以及形式主义的泛滥、专业知识的冷落等矫枉过正现象的出现,也是不争的事实。这是课程改革深入开展过程中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如何让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和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学生能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理解和记忆一定量的历史知识不管是在课改前还是课改后都应该是“具体进步或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知识是智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是创造的原料和创新的源泉。有效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坚实的学科背景知识,还要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内容。因此,比较法教学这一在传统教学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在新课程中依然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人们常说“历史惊人的相似”,是说很多历史知识点容易混淆和遗忘。又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是说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发现有创造。其实,事物的特点只有在相互比较中才能充分显示出来。通过比较,我们可以以已知为参照物明确新知的特征,也可以让新知互为参照,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践证明,比较法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还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有助于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迅速而准确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去认识未知、获得新知。
  如,在“西方文明之源”一课中,雅典与斯巴达的异同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采用比较法教学,通过横向类比,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教学中要突出一个“新”字。但是如果孤立看待,失去参照,这个“新”字是无论如何也得不出的。这就需要采用比较法教学,联系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总结“新”的具体表现:领导阶级;指导思想;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结果与前途;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
  在“《史记》与《资治通鉴》”一课中,通过对这两个相似比较因子的类比,本课知识点便会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三、比较法教学对于发展学生智能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当前新课改中存在的一个明显误区就是“穿新鞋,走老路”,打着新课程的旗号,实际上依然沿袭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无非有的用“电灌”代替“人灌”,有的用“满堂问”代替“一言堂”。新课程改革中,以网络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击着我们的课堂教学。但纵观我们的一些多媒体课堂,多媒体的强烈刺激和高密度的活动设计,明显产生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挤压殆尽的副作用。
  有效教学必须坚持时间效益观,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的耗损。布鲁纳在《教育理论的建设》中强调:“所谓学科的教学,不是灌输作为结果的知识,而是指导儿童参与形成知识的过程。”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感悟、体验、内化的过程,更是提高思维能力的过程。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金子,不如授人以点金术;给人以猎物,不如给人以猎枪……历史学科不仅具有知识性、资源性的特点,更具有工具性、启智性和借鉴性的特点。所以,启发学生思维并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课堂的主旋律。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或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 比较就是按照事物普遍联系规律和人们普遍认知规律,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比较法是培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石。通过比较,可产生强烈的刺激,促进积极的思维;运用比较法教学,可使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思路宽广,能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其实,比较本身就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值得我们学习和掌握。
  比如,“改革与调整”一课内容,理论性强,初中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一节课下来,学生往往云里雾里。笔者以为,本课最好采取比较法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比较什么?首先要比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各自的特点。社会主义的特点是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资本主义的特点是私有制和自由市场经济。继而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认清“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优越性”:由于权力高度集中,国家可以集中力量进行全局性、战略性的建设,其计划性、指导性使社会主义生产避免了资本主义生产不可避免的盲目性;而进行 “改革与调整”,说是要克服社会主义自身“缺少活力是计划经济的最大缺点”这一不足。然后让学生把课本翻到第146页 “大家谈”,结合学过的内容,谈谈为什么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也纷纷在社会、经济领域采用一些社会主义成分。
  
  四、比较法教学有助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由于对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问责机制的实际存在,一些学校“说一套、做一套”,喊的是新课程、素质教育,搞的却是应试教育,一些历史课堂依然充斥着死记硬背和枯燥乏味,严重缺失人文关怀。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是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有效教学也十分强调质量意识,但是反对以牺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为代价换取用阿拉伯数字体现出来的所谓“质量”。历史教学方法是实现历史教学目标、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必要工具和手段。实践证明,比较法教学对于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有独特的价值。
  比如,在教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课时,笔者就引导学生将之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纵向比较,一方面,巩固各个知识点;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两次世界大战在性质上的不同。同时,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这个命题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非正义战争的情感。
  通过对商鞅与张居正这两位古代改革家的比较,能让学生认识到要成就事业,必须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大刀阔斧的精神;通过对司马迁和司马光两位伟大的史学家编撰史书的情况的比较,能让学生学习他们严谨勤奋的治学精神,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玄奘与鉴真的比较,能让学生汲取我中华民族不畏艰险的献身精神、坚持不懈的执著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所深深感动。
  在古代文明的教学中,“通过比照,我们有充分的把握说:‘中华民族具有最顽强的生命力,因为在公元前4000-前2000年形成的最古老文明中,只有中华民族创造的文明从未中断或失落过,只有中华文明拥有一脉相承的历史。一个拥有如此生命力的民族,一个拥有如此丰厚历史遗产的民族,她的未来肯定是美好的。’”(上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前言”)
  综上所述,从有效教学的视角重新审视比较法教学,我们发现在新课程背景下它依然充满活力,它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广泛运用,对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以及主体建构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智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比较法类型多种多样,既可以对相近或相似的历史概念、人物、事件或现象进行类比,也可以对同一事物或事件从时间上进行历比,既可以同中求异,也可以异中求同。只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科学灵活运用,就一定能让中学历史课堂散发出有效教学的无限精彩和无穷魅力。
其他文献
音乐教师的语言,既是工具,又是艺术,应具有俄罗斯谚语所说那样的魅力——“不是蜜,但它可以粘住一切。”音乐教师有了高质量的课堂语言,课堂对话就成了朋友般交谈,教学活动会进行得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教师已把新课标中倡导的新理念、新精神融入教学之中,力图在教学方法上推陈出新,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课教学应突出的“六化”,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大家。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    初中《思想品德》课,以中学生成长的需要为出发点,帮助学生调适心理,加强道德修养,增强自尊、自信,适应中学的新生活。一句话,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质就是让
夏明(1962.7-)号四明墨客,浙江宁波人,一级美术师。现系中国艺术学院教授、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特聘书法家。其书法世术幼承庭训,后转益多师,博爱众长,自出机杼。
对于一家有理想、有操守、意图认真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的刊物来说,培养一支给力的作者队伍,一直是我们当代护士杂志社心心念念的工作。许多护士作者通过本刊,通过写作,找回了属于
我国“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部门规章实施两年来,仍有超过70%的室内餐饮场所有人吸烟。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正积极向全国人大汇报,努力推动室内公共场所禁烟的国家层面
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钱学森曾指出:“形象思维应该是我们当前研究思维科学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因为它这么广泛,涉及到人类很大一部分知识,很大一部分精神财富,但我们
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发布公告,责令未经审批擅自发布互联网药品信息或利用网络非法销售药品的6家网站限期整改,对已经公告、仍不按规定整改,继续发布药品信息的5家违法
母亲是属于她们那个时代的典型的知识分子,从我能记事的时候起,她就叫我们读俄文,讲她的苏联友谊。从珍藏在她那只木质箱里的照片里我最早知道了外国人长得什么模样,那些黑白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