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实效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tiantian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为一门中职学生必修的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学科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为此本文从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现状出发,针对“如何提高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的实效性”这个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中职院校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学 实效性
  当今社会对职业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不仅需要其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需要其具备合格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素养。我国中职院校基本都开设了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然而,实际教学质量令人担忧,没有很好地起到培育学生职业道德及法律素养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提高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的实效性,不能让其流于形式。
  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建立“以生为本”的德育观
  当前,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必须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职业道德教育有效地融合起来,利用国旗下讲话、学校橱窗展示、校园广播、板报宣传等途径,不断引导学生将爱国主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学生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与此同时,中职院校要树立“以生为本”的德育观,积极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达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如可以开展感恩系列教育、犯罪案例警示教育、法律知识竞赛和讲座、职业道德征文和演讲比赛、文艺会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正义感,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为此,我们有必要想方设法地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联系起来,以案例为载体,让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开展案例教学时,教师要针对案例进行精彩的讲授和讨论,课前可以先收集和整理一些行业对职业道德与法律要求的案例信息,再结合教材上的知识点,认真备好教案。在课堂上,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对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围绕本专业职业道德与法律要求进行自我检查、反思和讨论,改进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逐渐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道德守法纪的人。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通过模拟法庭、模拟招聘会、模拟企业员工等方式来开展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与趣味性。在此以情景式教学为例,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学科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个专业的特点,设计针对性的任务情景教学,将生活情景引入课堂,由学生扮演某一个角色,完成各项虚拟任务,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此外,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借助多媒体、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更加逼真的教学情景,增强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学习相关知识。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必须贴近实践、贴近职业、贴近社会,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做好铺垫。为此,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必须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及形式,在教学中将最新的职业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及相应的政策制度传输给学生,应该针对学生所学专业涉及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素质要求,而不是盲目地依据教材“照本宣科”。同时,要在教学中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将社会热点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如在讲到违法犯罪时,教师可以引用“3·15晚会”、“今日说法”、“焦点访谈”,以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例,让学生意识到生活实践中处处有“雷区”,增强学生的职业操守与守法遵纪意识,提高学生与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的自觉性。
  四、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客观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需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量。在以往教学中,职业道德与法律学科考核“走过场”的痕迹过于明显,完全没有发挥出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为此,我们有必要根据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开展一系列日常行为评价、学习成果鉴定、测试及学期评语等考核评价,不仅要考查学生对职业道德与法律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中职院校要积极开展学生自评、互评、任课教师评价、辅导员评价及实训企业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这样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总之,中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实效性的提升需要广大教师提高认识,结合时代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对职业道德与法律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社会培养出道德高尚、遵纪守法、技能过硬、素质够格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丽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案例教学模式探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4(09).
  [2]周理斌.提高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成效的对策研究[J].求知导刊,2016(03).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者通过个人成长经历、自我意识、人格、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个人感悟等方面的回顾,分析了自我成长的历程,追梦的人生让自己不断成长;从职业动机、职业能力、职业经历、职业期待等方面对自己的职业行为进行了分析,阐明了成为一名合格心理咨询师的期望和梦想。  关键词: 成长分析 职业行为 心理咨询师  我于1969年出生在湖北襄阳农村,父母是地道的农民,从小一直在父母身边生活,虽然那时经济困难,但是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校闹”产生的根源、应采取的态度和措施,指出了加强法制教育,强化依法治校,运用法律武器应对“校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 “校闹” 根源 依法治校  近年来,校园暴力,校园欺凌,学生因心理不够健康、缺乏抗挫折能力等问题而引发的各类校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学生一旦出事,不管是不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家长和亲属都要到学校大闹,作为弱势群体的学校显得束手无策。在事故纠纷处理上出现
一、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虽然近两年出现了一些大学裁撤教育研究所、教育研究中心和教育学科的现象,且当下的教育科研仍然存在诸如“上不着天下不着地”[1]等问题,但是通过教育研究提高教师自主专业发展层次、改善教师和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促进学校内涵与特色发展,是教育学者们高度认同并提倡的治疗教育积弊、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何锋认为:“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及实现人
期刊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越是到了高年级越不爱举手发言,一堂课下来特别冷清。课堂是个大舞台,并不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怎样让学生爱上发言,积极举手,让课堂活起来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激励化  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需要教师的关注与激励,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关注学生内心  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师生互动,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内心。学生为什么不举手:懂还是不懂,想说还是犹豫,思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