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应对“校闹”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715893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校闹”产生的根源、应采取的态度和措施,指出了加强法制教育,强化依法治校,运用法律武器应对“校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 “校闹” 根源 依法治校
  近年来,校园暴力,校园欺凌,学生因心理不够健康、缺乏抗挫折能力等问题而引发的各类校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学生一旦出事,不管是不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家长和亲属都要到学校大闹,作为弱势群体的学校显得束手无策。在事故纠纷处理上出现了不问是非、不明责任、闹得凶赔得多的不正常现象。作为学校教育中责任最重的教师,无疑是“校闹”的最大受害者,产生家校纠纷,板子总会习惯性地先打向教师。学校成了“无限责任公司”和“赔偿公司”,领导和老师身上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不能管学生,不敢管学生,对教育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只能隐居幕后,给安全让路。
  一、深挖细刨根源,分析“校闹”
  为什么会有“校闹”?来自基层的教师说,是因为只要学生向家长“告状”,或某个学生发生了意外或受到了老师的体罚,家长都会跑到学校来追究责任。通常不管当事教师对错,学校最终都会让教师承担责任。按照这种处理问题的逻辑——越闹越得到重视,不闹才怪。一位一线教师诉苦,作为一名教师,他在学生的生活中充当着保姆、医生、快递员、心灵导师、文化传播者、法官、警察等多种角色。同时,要应对来自学校、上级行政部门和家长的压力。“巨大的工作量让人身心俱疲,谁会无故体罚学生?”
  如果从家长角度看,“校闹”的产生定会有另一番解释。诸如家长不去学校“闹”,问题就得不到解决,孩子的权益就会被侵犯。
  这两个角度的意见看似矛盾,但其实指向同一个问题,即在当前办学环境中,如何保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权益。
  由于没有正当的渠道申诉问题,家长在孩子出事、受到伤害后,就会找校方兴师问罪,由于家长觉得自己是弱势的一方,通常采取的办法就是把事情“闹大”,而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又恰恰怕“闹大”。因此,面对家长的“校闹”,有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会下令学校尽快摆平以“息事宁人”,校方只能快刀斩乱麻地执行,不管教师对错,先对教师做出处理。
  概而言之,“校闹”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是学校缺乏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的机制。只有在中小学实行民主管理,推进依法治校,充分发挥教师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才能既保障办学者、教育者的权益,又保障受教育者的权益,才能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
  二、端正思想态度,正视“校闹”
  首先,作为学校,在“校闹”发生之后,要积极主动地站出来,全方位调查清楚事件的原委,坚决地站在教师的立场上,维护教师的权益,做好教师的思想疏导及心理安抚工作。如果是教师的错误,除对涉事教师进行相应行政处罚外,还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协调。如果是学生家长的错误,就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妥善处理,理直气壮地为教师说话,坚决不让任何损害教师权益的事情发生。
  其次,学校应积极主动联络媒体,向媒体公开相关信息,取得媒体的支持,进行公平公正的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避免舆论因不明真相而对教师进行人身攻击,伤害教师。同时,应向全体家长公开相关信息,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第三,在“校闹”发生之后,学校不应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因为,虽然“校闹”可以被“摆平”,但教师受伤的心却无法抚平。而且学校表现出的态度并非仅仅影响一个受伤害的教师,影响的是全体教师。
  三、维护教师权益,遏制“校闹”
  目前学校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较多,如安全工作经费投入不足,学校专职保卫机构未落实到位,人防、技防、物防“三防”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学校周边治安形势严峻,学生及其监护人的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校闹”现象不断增多等。因此,制定一部符合当地实际的学校安全地方性法规,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十分紧迫的。
  这种法规不仅要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行政部门的职责,学校、教职工应当履行的职责,学生及监护人的责任,第三方的责任,而且要对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进行规定,同时明确对“校闹”的处理情形。相关人员有侮辱、威胁、恐吓、故意伤害学生、教职工或者非法限制学生、教职工人身自由等行为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处置并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遏制“校闹”的泛滥和蔓延,学校不能“胳膊肘向外拐”,甚至对教师“过河拆桥”,应切实维护教师的正当权益,最大限度地关爱和保护教师,成为教师坚强的依靠和后盾。尤其对于那些无理取闹的家长,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要敢于理直气壮、义正词严地说“不”,让闹事者在校园“无理寸步难行”。
  四、强化依法治校,应对“校闹”
  所谓依法治校,就是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强化依法治校,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学校管理方式要从封闭的集权式管理向开放的民主化管理转化;二是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三是营造学校教育的法制氛围,积极推动全社会依法维护学校合法权益、依法支持学校建设;四是积极维护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对外当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应寻求法律保护,捍卫法律尊严,严惩不法之徒;对内明确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规范各方的行为,依法保护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法制教育,消除“校闹”
  要想真正实行依法治校,关键在于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法律意识的提高和法律素质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法制教育。因此,学校要认真贯彻国家和教育系统普法规划,把法制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到普法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有总结。学校要按照规定开设法制课,把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将法制课纳入教学大纲,编写统一教材,实现法制教育课堂化,配齐配强法制副校长和法制教师,使法制教育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真正实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法治精神,提高法律素质。
  学校要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让教师懂法,这是对教师最好的保护。许多事件的起因可能是因为教师的法律意识淡薄,对学生爱之深恨之切的结果。当教师懂法之后,在发火或者冲动之时,就会联想到法律,可能态度会相对温和许多,由此“校闹”也就不会发生了。
  六、运用法律武器,杜绝“校闹”
  一方面,地方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要从顶层设计入手,尽快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理清学校、教师、家长三方在学生教育中的职责界限,推动“校闹”治理步入法治化轨道。加快引入独立于学校、教师、家长的家校矛盾纠纷第三方处置机制,成立由教育、政法、公安、司法等部门人员和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等组成的“家校纠纷调处中心”,构筑多方治理体系,统筹协调处置“校闹”问题,将“校闹”从校园内移出。另一方面,各级各类学校须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推进依法治校,依法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和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转。同时,要对家长“攻心为上”,依托家长委员会平台,及时主动地做好与家长的交流沟通,争取家长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消除他们内心的不满情绪,建立民主、和谐的家校关系。
  当然,杜绝“校闹”,学校还应关口前移,强化教师管理和师德建设,规范教学行为,有效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行为的发生,变“校闹”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筑起一道规避“校闹”发生的防护墙。
  参考文献:
  [1]刘静.《“校闹”事件频发考问制度之弊》.《中国教育报》,2014年8月11日第2版.
  [2]僰道行吟的博客.《面对“校闹”,谁来保护我们教师》.《中国教师报》,2016.01.09.
  [3]张自恒.《学校,当为教师撑腰》.http://blog.sina.com.cn/ybtangyy.
其他文献
解禁点就是摆脱束缚处境,解除禁忌状态。 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突破禁区”。本来,既然是“禁区”就不能“进去”,但是既然突破了,又成功了,又是合理的,那就是“解禁点”了,
该文从纤维物理角度研究了红麻秆APMP的质量控制指标及各种纤维物理性能间的关系,引进数理方法解决了纤维级分配比试验有关问题。表明,打浆度可近似用作该浆料的质量评价指标;保水值
对红麻料片进行压缩性能、模拟打包和全秆打包试验,并进行了堆贮观察与霉变试验分析,确定出了红麻原料的成包条件;根据试验并参考现有棉花和草料打包,提出三种红麻料片的适宜打包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频繁,市场对翻译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所遵循的传统的 “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授课模式已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需要。翻转课堂的兴起和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模式,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试图将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概念引入翻译教学中,研究基于翻转课堂的翻译教学场域的建构,尝试建立新的翻译教学模式。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摘 要: 陪读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古时就有书童陪读的事。历史上“孟母三迁”,是为孩子选择好的学习环境,其实就是陪读,所以,陪读不是新问题。陪读是为了给孩子选择好环境、好学校、好老师而产生的现象,是新环境、新形势下的特殊教育现象,是人们重视教育的表现。一般陪读指农村的孩子到城镇或县城、省城或者外国等就读,家长陪同读书的现象。这种现象现在很普遍,对整个陪读过程我们应该全面分析。  关键词: 陪读 教育
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鼓舞独立团战士在敌强我弱的不利条件下,以锲而不舍之勇气、勇往直前之魄力、聚沙成塔之力量让敌人闻风丧胆,可以想象独立团战士的心理是何等的坚强
摘 要: 作者通过个人成长经历、自我意识、人格、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个人感悟等方面的回顾,分析了自我成长的历程,追梦的人生让自己不断成长;从职业动机、职业能力、职业经历、职业期待等方面对自己的职业行为进行了分析,阐明了成为一名合格心理咨询师的期望和梦想。  关键词: 成长分析 职业行为 心理咨询师  我于1969年出生在湖北襄阳农村,父母是地道的农民,从小一直在父母身边生活,虽然那时经济困难,但是
中药红毛五加为五加科五加属植物,主产四川,为落叶灌木,于1987年正式载入四川省卫生厅主编的《四川省中药材标准》,其中收载两个品种红毛五加和毛梗红毛五加(Acanthopanax grad H
学生阶段是青年人养成健康心理的重要时期,在学生阶段加强对青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发挥教育心理学专业知识的作用,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对青年人养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