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手,让你的课堂活起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yf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越是到了高年级越不爱举手发言,一堂课下来特别冷清。课堂是个大舞台,并不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怎样让学生爱上发言,积极举手,让课堂活起来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激励化
  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需要教师的关注与激励,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关注学生内心
  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师生互动,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内心。学生为什么不举手:懂还是不懂,想说还是犹豫,思考不成熟还是害怕耻笑?举手需要勇气,需要成熟的思考,更需要一个比较宽松的氛围,让孩子觉得有话可说,让他们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这些都要教师充分关注,激发学生的潜能。举手发言是有“奖赏”的,“奖赏”是一种对各类学生都有效的方法,给予什么样的“奖赏”就因人而异,一句赞美,一个点赞卡,一颗糖,一次积分,都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孩子参与热情,激励孩子举起手来。当然,也可以逆向思维适当“惩罚”,适度的批评,让会的、积极思考的学生更有自信,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压力,勇敢地面对挫折。
  2.关注学生差异
  一个班级学生的差异是很大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区别对待。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尊重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当一个问题提出后,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请举手的基础较弱的学生发言,再多一个激励环节,对他们的回答给予肯定,激励他们参与到下一次的发言中。再请好生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这时候孩子的目光集中到这些好生身上,这些孩子一旦被推荐,光环照在身上带着些许自豪,非常乐于贡献自己的思维成果,激发他们每一次都乐于举手。
  二、趣味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对一些好生,就要提出一些有思维价值、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强烈的好奇心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大胆地展示自己。对于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提一些简单、具有吸引性的问题,让他们找到学习的自信。
  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先提问学生,有谁去过圆明园,并把照片带来展示给大家看,简要介绍一下你当时看到的情景,学生就很有兴趣地说出自己看到的内容,再抛出问题: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看看今天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这样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不忘国耻、热爱祖国之情,学生也能畅所欲言。
  三、开放化
  我们提倡开放化的课堂,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开放化的举手方式更能促进学生的发言。
  我们经常碰到一种现象,当抛出一个问题时,不少孩子不愿意举手,但一直在下面窃窃私语、小声讨论着。那就让这样的议论“开放化”,因为这正好说明这个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安排时间,先让他们在下面自由议论,尽情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们就会在这一段时间里积极参与,这种自由议论的形式比举手发言更为宽松、更为自由,全民参与,观点丰富,讨论激烈,让孩子充分表达和思考。当然,这并不是小组讨论,不必太在乎有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结果,而应在乎大家有没有积极参与。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在举手的时候激动而不躁动,整个课堂看起来乱哄哄的。我们并不在意整齐划一的举手姿势,可以五指并拢轻轻放在桌子上,也可以高高地举起手。我们喜欢中规中矩地举着,但也许高高举着更代表一种自信和把握。这种开放式的举手方式更能调动课堂的活跃性,让学生享受举手的快乐。课堂看似混乱,学生却有着强烈的积极性,毫无拘束地自由发挥,让每个孩子都跃跃欲试。
  四、多元评价化
  语文新课标指出: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对于学生发言的评价要做到准确、合理、得体。
  1.坚持鼓励性评价
  班里总有那么几个学生,他们坐在班级的角落里,不起眼,也许性格孤僻,害怕举手。教师应特别关注这些第一次举起手的学生,当他们举手时教师要及时做出反应,可能你的这一次鼓励能让他们在你的课堂上永远活跃起来。对学生在课堂中的优异表现,教师不要吝啬鼓励性评价,你的一个小小的赞许能让学生充满自信,在你的课堂上高高地举起手。
  2.注重评价的差异性
  学生的差异性决定评价的差异性。面对学困生,尽量鼓励,在于帮助他们增强自信,找到学习的动力,让学生觉得老师对自己是充满希望的。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就要提高要求,答出问题的精髓,让学生拥有新的思维角度、新的思维平台,从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学生思考: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父母分别是怎样评价的,“我”又有什么表现和反应?这时抛出的问题我会请一些基础较弱、比较少发言的学生来回答,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发言中。之后提问“父亲和母亲为什么对巴迪的诗会有不同的看法?”我会注重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先思考,让有较强学习能力的学生发表看法,提升学生的思维高度。
  3.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课堂发言的评价方式并不是只有一种。教师的评价是最直接也是最中肯的一种。不能一味地肯定,也不能一味地批评。我们应该“让过程长一点,让兴趣多一点,让形式活一点”。在课堂上让学生试着自我评价,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再次发表见解,也可以学生之间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让课堂变得轻松活跃。
  总之,重视学生的举手发言,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你的课堂活起来。这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每一堂课上教师都必须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多种方式让学生爱上发言。
其他文献
摘 要: 陪读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古时就有书童陪读的事。历史上“孟母三迁”,是为孩子选择好的学习环境,其实就是陪读,所以,陪读不是新问题。陪读是为了给孩子选择好环境、好学校、好老师而产生的现象,是新环境、新形势下的特殊教育现象,是人们重视教育的表现。一般陪读指农村的孩子到城镇或县城、省城或者外国等就读,家长陪同读书的现象。这种现象现在很普遍,对整个陪读过程我们应该全面分析。  关键词: 陪读 教育
摘 要: 作者通过个人成长经历、自我意识、人格、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个人感悟等方面的回顾,分析了自我成长的历程,追梦的人生让自己不断成长;从职业动机、职业能力、职业经历、职业期待等方面对自己的职业行为进行了分析,阐明了成为一名合格心理咨询师的期望和梦想。  关键词: 成长分析 职业行为 心理咨询师  我于1969年出生在湖北襄阳农村,父母是地道的农民,从小一直在父母身边生活,虽然那时经济困难,但是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校闹”产生的根源、应采取的态度和措施,指出了加强法制教育,强化依法治校,运用法律武器应对“校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 “校闹” 根源 依法治校  近年来,校园暴力,校园欺凌,学生因心理不够健康、缺乏抗挫折能力等问题而引发的各类校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学生一旦出事,不管是不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家长和亲属都要到学校大闹,作为弱势群体的学校显得束手无策。在事故纠纷处理上出现
一、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虽然近两年出现了一些大学裁撤教育研究所、教育研究中心和教育学科的现象,且当下的教育科研仍然存在诸如“上不着天下不着地”[1]等问题,但是通过教育研究提高教师自主专业发展层次、改善教师和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促进学校内涵与特色发展,是教育学者们高度认同并提倡的治疗教育积弊、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何锋认为:“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及实现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