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缺失的中国现实

来源 :齐鲁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ling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男性对亲子关系的投入,或是其食物链顶端位置的标配。对孩子,没钱也好、没空也好,实际只能说明你的不成功或者不成熟。
  有父有夫的孤儿寡母
  前不久,一则“6岁女孩哭着打父亲照片”的新闻热传。女孩朵朵的父亲是典型的渣爸代表。生下朵朵后,朵爸就把女儿遗弃。朵妈耗费6个月才把女儿找到。在朵妈单身抚养孩子6年后,朵爸回归。为了孩子的父爱,朵妈接受了这个渣男。2017年1月,朵妹出生即被发现脑积水,朵爸再次失踪。此后朵妹多次手术,都是朵妈一个人扛。她花光了一切积蓄,依然希望有机会治愈朵妹。朵妈告诉朵朵爸爸是去出差了。但朵朵知道这是妈妈善良的谎言。她晓得是爸爸不要他们了,要不妹妹病得这样严重他怎么会不回来。朵朵从抽屉拿出父亲的照片,用木棍敲打,边敲边说:妹妹病得这样重,你为什么不回来。
  朵朵的敲打是一种棒喝。可惜叫不醒装聋的父亲们。朵朵、朵妈的遭遇是一个明喻,她们具体而微地示范了一批中国母亲和孩子的境遇。她们有父有夫,却是现实中的孤儿寡母。
  这些父与夫,有的是身不由己,比如留守儿童们的父亲。家乡没有足够的就业机会,远方又没有接纳孩子的意愿。孩子们基本处于放养状态。一再发生的奉节留守儿童惨案就是明证。他们的失父,是这个时代和社会的大恶,是城市对乡村的剥夺。有的父与夫,是这个病态的成功学社会的囚徒。他们忙着成功,把生命历程处理成一款简单的搬砖游戏。“我搬着砖就没法抱着你,我抱着你就没法搬砖。”
  搬砖父亲觉得,每天回家睡觉了,就证明自己没有离家出走,每个月转账了,就证明自己在场。某IT行业的父亲偶然见到孩子的口述日记“我的爸爸”:我爸爸每天都等我们睡觉了才回来,早回来了要不玩手机,要不看球赛。这位爸爸深为不满亲自捉刀,把孩子的日记改成:我爸爸非常敬业,每天早出晚归养家很辛苦。我爸爸热爱体育、喜欢阅读。
  这两个版本的日记一对照,爸爸的自我认知与孩子的真实感受差之千里。搬砖说是一种包装,无奈表象下是残酷的ABC法则。爸爸们所谓的搬砖,包括了各种应酬,或与工作有关,或是情感需求,或者仅仅是逃避。爸爸们不搬砖的时候,看球是消遣,玩手机是点赞社交。这些选项后面,才是陪伴妻兒。所谓的没时间,就是不重要。
  创意工作者曲直,每天下班后就陪孩子玩,等孩子上床后再爬起来做设计。美女作家安然,每天早上4点起床写稿,也把晚上的时间留给孩子。他们的选择,是另一种排序,直接秒杀“搬砖说”。
  朵爸也许是一个特例、一个极端。但朵爸之外的父亲们,虽然出没在家里、晃荡在妻儿的生活里,但在某种意义上,他们也早在不同程度上离家出走,将无助的妻儿遗弃在一片荒漠上。他们或许按时交纳着生活费,自我评价劳苦功高,但依然在某个维度上是朵爸的残忍同类。朵爸是不在、不养,他们是人在心不在、穷养富养就是不爱养。他们的爱无能,让一个个家庭看似运转正常,实际上危机四伏。
  针对北京3~6岁幼儿父亲的调查发现:80%的父亲认为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与孩子交往。对天津市1054人的调查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家庭存在子女教育父亲“缺位”的情况,母亲是子女教育的绝对主角。在另一次1988人的调查中,百分之六七十的人认为现在的孩子缺乏父教,46.9%认为母亲承担了更多的教育责任,80%的父亲认为自己工作忙。
  其实不用看这些数据。随便进一个家长会,随便进一个班级家长群,你就会发现,父亲出没率大多是个位数。这就是父爱的大数据。
  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
  婴贝儿董事长、知名培训师刘长燕在一次培训中,遭遇一位 30岁左右的剩女。她认为这个女孩外表看似坚强,内心极其脆弱。在她过往生命成长历程中,一定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让她极度缺少安全感,内心很渴求爱,但是又恐惧爱。女孩听到这个判断嚎啕大哭。上幼儿园时,父亲外遇离家,到幼儿园跟她告别,最后一次抱了她,一句话没说就转身离开了。这就是她为什么三十多岁,谈过几次恋爱最终都无疾而终的内在原因。她忘不了父亲对母女的抛弃,无法真正的信任男性。作为女儿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她的父亲以自己的言行给予了女儿,关于男性这样的认知。
  刘长燕屡次在培训中讲述类似的观点:如果父亲只是忙于工作,只是满足于给家庭提供经济支撑,那么就不要奇怪女儿长大后以物质多寡来衡量爱情,也不要奇怪儿子不懂得表达感情。也许作为父亲,你没有出轨也没有离开家,但你对妻儿的温度缺失,会给孩子们一种暗示。他是不值得关注的、不重要的,这样的孩子,即便是后来学富五车、位高权重,也会终生挣扎在自我评价的泥沼里。这是原生家庭带给他的烙印。
  前不久的六一儿童节,济南某幼儿园每个班级的孩子都用2个月的时间排练一个集体节目。很多孩子是第一次登上正式的舞台、盛装出演。一位父亲的中途离开,让孩子在演出后颇有些失落。
  之后的几天孩子坚持跟爸爸睡觉。即便爸爸晚归也要求爸爸回来后把睡熟的自己抱走。若早上醒来依然在妈妈的床上,就会大哭大闹。并进而提出新的要求,让父亲接送自己。她的举动,看似无理取闹,但求关注求抱抱的企图非常明显。用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的观点来看,这个孩子感觉到父爱像沙子一样流失着,她用自己的方式去占有父亲的时间、空间和关注。她的嚎啕大哭,是因为在潜意识里感觉到一种恐惧。自己努力了那么久,捯饬得那么美,而父亲却不屑一顾。这种否定,就像一个成人用两个月的时间做了调研,领导却一眼没看,随手丢进了碎纸机。对成人而言,一份工,东家不打西家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写个辞职书就可以仰天大笑出门去,但你让孩子去哪里呢。他们只有自己的父母。父亲的缺席只是一个小小选择,却大大否定了孩子的价值。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毕生都会追求这种安全感的替代品,他的追求投射到他的婚姻和职场上,自然病态丛生、伤人害己。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罗尔不肯卖房救女的故事特别典型。罗尔女儿的生命,排在房子、养老等等选项后面,这样的孩子,即便活着,也是无时不刻不在父亲的否定之下。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20%取决于后天努力,80%取决于父亲。作为孩子生命中‘重要他人’,同样一句肯定的话如果爸爸说出来对孩子的影响力会是妈妈的50倍。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是你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爸爸则是塑造孩子对生命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
  读到这句话后,奉行知行合一的刘长燕在自己的家庭中设立了家庭日。每周安排一天一家四口放下一切一起度过。在这些家庭日里,她发现了父爱的种种不同。儿子爬大沙堆,妈妈往往会因卫生或安全而阻止,而当爸的却双手叉腰,冲着儿子大声地吼道:“儿子,上!一个老爷们连个沙堆都征服不了,将来能成什么大事呀!”
  ?作为企业的负责人,只要有机会,这位父亲就让孩子正儿八经参加公司年会和股东大会。他并不担心孩子熬夜开会耽误作业和休息,而是更看重他对世界的探索。孩子在股东大会上担任记录员,时而奋笔疾书,时而托腮皱眉,时而观察思考。会议最后,还遵照父亲的教导,和所有与会的叔叔阿姨都敬了酒。他在班里不是学习最好的,但其探索世界的宽度却遥遥领先。刘长燕以为,作为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位男人、父亲的陪伴是一种示范,也是一种引领。做一个什么样的父亲,就是呈现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命存在。孩子与父亲的关系,准确占卜了孩子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两性间不对等的权力关系
  有心理学家认为:中国式家庭=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崩溃的孩子。这个观点把表面上的親子关系问题剥离,指出父亲缺席的背后,社会因素之外,是中国式夫妻关系的虽生犹死。
  中国的离婚率下,是很多家庭的名存实亡。爸爸们用搬砖说掩饰自己的逃离婚姻。妈妈们用忙孩子掩饰自己的情感破产。他们用忙碌形成共谋,心照不宣地互相欺骗、自我催眠并企图瞒过孩子。这是他们的苦心,也是他们的愚蠢。实际上,孩子非常聪明。作家池莉披露,在离婚后的几年里,她每到周末就回到原来的家中,假装自己一直在婚。她告诉孩子真相时,孩子毫不意外,淡然承认自己早就知道。她看着父母演绎多年,却从不说破。更多的家庭虽然没有把结婚证换成离婚证,但孩子们却会自觉不自觉地成为母亲的“替代丈夫”,被母亲的情感需求绑架。他们有的压抑自己、用早熟懂事来体贴母亲,有的不堪母亲的情感重担,状况百出,成为问题少年。
  在西方,夫妻关系是家庭第一关系,而在我们的文化里,亲子关系是第一位的。这种文化心理,支持母亲们把情感需求投射到孩子身上。她们在婚姻中感受到的挫败、无助、漠视……会自觉不自觉地要求在亲子关系中治愈。母子关系越强大,父子关系越被挤压,男人的情感需求就会越来越倾向于在家庭外得到满足。父亲爱搬砖,是因为我们的价值体系,支持男人的建功立业,所以这成为他逃离乏味关系的最佳借口。
  “下得了菜场,上得了课堂,做得了蛋糕,讲得了故事,教得了奥数,讲得了语法,改得了作文,做得了小报,懂得了琴棋,会得了书画,搜得了攻略,找得了景点,提得了行李,拍得了照片,想得出创意,搞得了活动,挣得了学费,付得了消费。最重要的是,扛得住情绪崩溃,熬得过岁月沧桑!”这是时下妈妈们的真实写照。
  妈妈的母性,在社会阶层固化的焦虑中,在教育资源的争夺中,功力越深厚,其妻性越菲薄,其职场竞争力越萎缩。这必然要求父亲在职场的稳定与晋升,从而更加挤压其父性与夫性的存在。
  亲子问题的背后是夫妻问题,而夫妻问题的背后呢?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贝克尔用投入产出比较解释家庭中的两性分工形成的缘由。他认为“妇女的时间价值可能是较低的”。这就是说,同样的时间,男人投入到工作中,要比女人投入到工作中收益更大。
  夫妻之间如何分配劳动、休闲、发展、教子时间,体现了两性间不对等的权力关系。从这个角度看,父亲的缺席程度,实际是社会文明程度、两性平等程度的佐证。在这个意义上,男性对亲子关系的投入,才是其食物链顶端位置的标配。对孩子,没钱也好、没空也好,实际只能说明你的不成功或者不成熟。
其他文献
北京时间7月5日晚,李嫣亮相巴黎高定时装周,献上首次T台秀。  媒体这样评论她的表现:“与生俱来的气场淡定hold 住全场,自信阳光,走路带风很像王菲年轻的时候,这位小超模很有范!”“自信的表情由内而外散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曾是兔唇而感到自卑,足见李亚鹏和王菲把女儿教育得很好。”  不久前, 李嫣小学毕业视频的评论也是一样的画风:“看得出来李嫣并没有因为自己兔唇而自卑,一脸自信地跟老师握手,走下讲
“教育孩子只有童心才能唤醒爱心,只有爱心才能滋润童心。”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喜怒常常挂在稚嫩的脸颊,一位出色的教师,往往善于从不同神态表情中发现孩子微妙的变化,及时
《百家姓:由来·趣闻·轶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74页说道:比如说历史上的文景之治的那个汉文帝.他有一个儿子叫中山靖王,就是刘备的祖上。他一共有120个儿子……这段引文中的
9月28日由中国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和韩国庆星大学商经学院产业发展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六届中韩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举行。
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学生来源复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有很大比例,这些孩子家庭教育机会少,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如何在进行教学时,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对孩子情
摘 要:对于听力有障碍的学生来说,书面沟通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聋校可以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以特定的文章为载体,由文章内容出发,设置必要的写作训练。本文从实际经验出发,以聋校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为例,对这类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聋校;义务教育阶段;听障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培养  聋校义务段听障学生是指在聋校就读的一到九年级的学
美国研究人员最新报告说,他们在实验中利用一种合成蛋白质成功阻断了HIV对健康细胞的入侵。这一成果将有助于研发出新的抗艾滋病药物。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一个研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编入《两小儿辩日》一文,课文注释中有对“盘盂”的解释:“圆者为盘,方者为盂。”看到此解,顿生疑问:盘自然是圆的,盂怎
数学教育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和方法外,还应担负起人格教育的任务。车尔尼罗夫斯基说过,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种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数学
摘 要:在高校整体的教育中,继续教育模式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管理模式是高校教育正常运行和发展的重要的保证,但是如今在高校继续教育的管理模式中,通常采用传统式的管理形式,不能跟随上时代的发展,进而对继续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高校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对继续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完善,最终达到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任务。本文将以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为主题,从其内涵、创新目标以及创新策略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