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的做题方略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h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在高考中至关重要。要想使学生在高考中发挥出正常水平,在平时训练中,老师可以从心态的培养、时间的分配、运算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做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保证学生在数学考试中顺利作答。
  【关键词】心态调整 时间分配 巧用工具 规范作答 取舍的当
  要想在高考中获得成功,除了本身深厚的知识储备外,还要有相应的备考策略。策略正确,就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要想在高考的千军万马中冲锋陷阵,旗开得胜,处于不败之地,应试方法至关重要。
  一、在备考应试中,保持良好心态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我们相信天道酬勤,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更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刘翔再获的冠军时就表现的成熟而自信。他说:"谁说我们中国人不行,我要证明给大家看。我,就是冠军。"冠军拼的是毅力,流的是汗水,赢得是自信。我们要想蟾宫折桂,就需要每时每刻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我要考不上就没有人能考得上。"给自己以信心,你会发现自己真的很不错。情绪优化是良好心态的保障。高三了谁说自己不紧张,那肯定是非疯即傻。学习上有困难了,考试后有压力了,都属于正常现象。把学习上的不良情绪巧妙的释放,来一曲"江南style"或者到操场上狂奔几百米,再抬头看看太阳,你会发现阳光依旧很温软。"学海无涯乐作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寻找学习的乐趣。
  二、学会合理分配时间
  这一点也算是老生常谈。考试结束后,会有很多同学十分遗憾的说:不是试题不会做,而是根本没有时间做。学生们在处理试卷时经常是"前松后紧"。学会合理分配考试时间:拿到试卷后,首先浏览整套试卷,在自己心中先把试题根据难易程度,适当做出时间分配。在做试题过程中,如果对某一题的思考已超出自己所规划的时间,可暂时放一放,往后走一走。考试中做题顺序就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而非试卷中的题号顺序。比如说这两年高考试卷中的选做题部分,此部分试题往往比18、19题要简单很多。这样我们就可以先涂做选做题后再做18、19题,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自己的正答率。
  三、学会巧用作图工具
  数学考试要求学生携带圆规、直尺、三角板等作图工具,但在平时考试甚至到质检一、二时,总有一部分学生不携带这些工具,那么他们在平时考试中自然也不会使用这些工具。画直线就直接用签字笔在试卷上来一道,画圆就完全靠感觉。这种平时养成的习惯在高考时也不会改掉,这样势必影响自己的高考成绩。在上次考试中有这样一道题:半径分别为1和2的两圆外切,做半径为3的圆与这两圆均相切,则一共可做几个这样的圆?选项分别为A3个、B4个、C5个、D6个。结果全班50位同学中只有20位同学做对了。在考试过程中,我就发现平时学习很不错的一位同学道题时,在草稿纸上运算了一大堆,用了近10分钟的时间,最后也没有算对。而圆规和直尺就在旁边放着,但是人家对此却熟视无睹。其实这道题不用运算,直接用圆规和直尺在草稿纸上画图就可以很直观的得到结果为5个。使用作图工具应在平时考试中尝试着让它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巧用作图工具有时会在考试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学会规范的书写答题结果
  数学试卷中的解答题一般情况下都是一题两问。答案页上所给答题区间其实完全够用。但有部分同学在誊抄答案时往往"顾头不顾尾":第一问所占空间很多,写的是字大行稀,疏疏落落;第二问在解答时没有充足的空间了,只能把文字写的小之又小,行间距几乎没有,如同蚂蚁搬家,写的是密密麻麻,甚至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箭头"。阅卷老师在"箭头"的指示下"曲径通幽"终于走出"迷宫"后却又发现"蝇头小楷"着实令人头疼。还有一部分同学根本就不看答题区间,随性而为,打在了区间外,结果扫描出来的试卷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空间分配的不合理,阅卷老师在评卷过程中首先会留有不好的印象并且会很容易丢掉一些的得分点。这样导致会做的题拿不了高分或者不拿分现象。其实这种现象同学们在平时训练中稍加注意就可以避免的。在平时训练中,阅读完试题后,先给答题区间做合理的规划,估计两文的结果会用到少空间,使书写得体匀称。
  五、正确填涂
  每次考试完后,总有个别的几位同学有疑问:"答案明明涂的很正确,为什么结果和实际不相吻合呢?"其实在读卡过程中总有几张答题卡被剔除出来。不是填涂错了,而是在填涂过程中不认真,用碳量不均匀,深浅不一,较浅的填涂机器根本就无法识别,这是原因之一。还有个别同学不按规定填涂,就用平时使用得铅笔填涂,非得看看不用2B铅笔到底行不行,结果就是不行。由此我们就会发现,高考不仅仅考查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还考查学生的应试技巧和应试能力。
  六、学会放弃
  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试题的选在必然会有梯度,所以在高考中出现自己不会的试题属于正常现象。既然难题不会做,又何必在难题上浪费不必要的时间,把不会做的难题先放弃。高考的简单题、中等题、难题的所占比例为3:5:2。考生应把简单题和中等题完成好,在集中精力做难题,能拿几分算几分。把時间打量花在简单题和中等题上,保证做题的得分率,做到"简单会做的题,一定不做错,应该到手的分值坚决拿到手;如果有时间把难题捅一捅,那几分算积分;没有时间就放弃不会的难题,但不放弃应该到手的分值。"高考时有放弃的心态,心态稳定了,做题效率就会提高。
  其实在高考中,数学的做题技巧很多,这需要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选择。把技巧用于平时,方可在高考中发挥出其优势,保证学生高考的顺利进行。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自2003年以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但房价仍成为近年来国人纠心的话题。因此,如何调整现行房地产政策,让房价软着陆,是新一届政府必须直面的难题,也是非常值
期刊
在阅读足球英语的相关报道时,理解句子的谓语动词很重要.本文大致将足球英语中的谓语动词分为三类,结合自建的小型语料库,选取相关动词进行了讲解与分析,期冀能够帮助读者加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利用切音字运动的资料,研究清末对方言的认识。1、“方言”的概念已基本建立,但是方言与语言的界限还不明了,没有把握住方言的本质。2、当时官话仍有南派、北派之分,南派
中职学生文化课程特别是数学课程基础薄弱,是一个不争事实。本文主要探究中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的成因,并积极寻求解决对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走出数学教学的困惑。 It is an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要:林纾现象在中国翻译史上是一个奇特的现象。林纾虽不懂西文,却被大多数学者称为翻译家。通过对“翻译”二字的分析,作者认为,林纾的“翻译”是语内翻译和文本改写的过程,另外,“林纾翻译”决不能忽视他的合作者们。“林译”中“译”重在模式,是译化模因的突变。  关键词:林纾;语内翻译;林译;译化模因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16-03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学生在化学实验操作中,不仅要知道“做什么”和“怎样做”,更重要的是要懂得“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不能那样做”的道理和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其实验操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