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与“远”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herwa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少年成长”为主题,编排了《故乡》《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于勒》《心声》四篇小说。相对来说,鲁迅的《故乡》主旨更深远,学生更难把握。教学中,笔者试着从《故乡》中两个主要人物(即杨二嫂和闰土)与“我”关系的“远”与“近”的角度,去分析他们的性格特征,引导学生理解鲁迅对当时社会环境的看法和态度,以便更好地解读《故乡》的精神世界。
  一、杨二嫂与“我”
  《故乡》中,杨二嫂这个人物泼辣、势利、斤斤计较,不讨人喜欢。但如果我们的评价仅停留于杨二嫂的可鄙可厌,便容易陷入肤浅的道德批判,会抹杀这个人物的复杂性。
  杨二嫂两次到“我”家,都是冲着一些零碎物件去的。第一次到来,试图拉近关系不太成功,于是,杨二嫂“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第二次因为抓住了闰土的把柄,觉得自己有功,“便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两次拿东西,动作、神情都不一样,抓住这些细节,让学生细细品味杨二嫂在索取物品时的策略,如此处心积虑地想要接近“我”和母亲,其实只是为了一些非常廉价的日用品,可见,杨二嫂这个人物的可悲可怜。
  二、闰土与“我”
  关于少年闰土,不少学生都能够复述出童年时的“我”和闰土的有趣经历。笔者要求学生观察和比较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语言描写。学生会发现,在少年闰土的语言里,基本上每句话都以“我”“我们”或“你”作主语;而中年闰土则缺少了这类代词主语,而是以“自家”“老太太”“老爷”代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这样的说话方式反映出怎样的人物关系呢?
  通过分析,学生不难得出结论:少年闰土的世界充满了欢乐和想象,也乐于与“我”分享一切,并且这种分享,带着极强的个人认同和自豪感,此时的闰土,单纯质朴,把“我”当做他的一个亲密伙伴,对我无话不谈;相比之下,中年闰土的世界则处处流露出苦涩的悲哀,“多子,饥荒,苛税”是他头顶的几座大山,压着他往前挣扎,贫苦的生活又使他在面对“我”时保持一种下等人的谦卑,觉得“我”是“老爷”,“我”与他是主仆关系。通过对人物语言的细读,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挖掘,学生领略到:两人儿童时代的伙伴式亲密已经荡然无存,成人世界里,只有生活的压迫、世俗的观念以及由此带来的地位的尊卑。
  三、近与远
  我们发现,杨二嫂和闰土在处理与“我”的关系时,方式截然相反。与“我”并不熟悉的杨二嫂,拼命拉近与“我”的关系;小时候的亲密玩伴闰土,则在阔别多年后,极力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异。这两人,一个是“辛苦恣睢”,一个是“辛苦麻木”。他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认识故乡里描绘的当时的社会现实,到底是如何变态的社会和观念才能造就出如此变态的人际关系,变态的人性呢?
  王富仁先生在《精神“故乡”的失落——鲁迅〈故乡〉赏析》一文中提到,小说涉及三个故乡,“一个是回忆中的,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理想中的”,“突出描绘的是现实的故乡”。如果梳理三个故乡之间的关系,我们便会发现:作为记忆中的故乡,充满着奇幻的、理想化的色彩,它是“我”对故土最本真最原始的依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质朴真诚,比如“我”和少年闰土;但记忆中的故乡只是“我”作为一个成年人不切实际的“想象”,只会在“现实的故乡”的无情解构下分崩离析,残酷的社会环境下人与人的阶级感与疏离感一直没变,只是童年的经验恰好提供了一个躲避世俗的场所。当成年的“我”回乡后品尝到旧日不再的苦果时,对未来的愿景则延续在鲁迅作品中,如对“路”的比喻,正如《<呐喊>自序》中“铁屋子的呐喊”的比喻一样,夹杂着无奈、绝望与决绝的复杂情感。
  现实连结着过去和未来,过去的幻影因现实的刺破而不复存在,未来的希望必须孕育于现实的残忍。本文以人物关系的“近”与“远”来解读杨二嫂和闰土,其实是为学生理解鲁迅笔下“现实的故乡”打开一个突破口,进而,追寻鲁迅的思想足迹,探照到鲁迅心目中那个“理想中的故乡”。
  (作者单位:云梦县道桥中学)
  责任编辑 严 芳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中重视创新意识培养不仅能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而且有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的提升。笔者结合肖艳老师执教的《多边形面积的整理和复习》,谈谈教学中如何借助有效刺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  让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释放创新的潜能,关键在于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教学《多边形面积的整理和复习》时,教师结合襄阳实际,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主题,引出测量所得一块闲置空地的
下面是一节公开课中教学片段:  师:大家好!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两位新朋友——笑笑和淘淘的家,看看他们的房间漂不漂亮,好不好?先看看笑笑的小房间。(出示课件,笑笑的房间干净而整洁)。  师:小朋友,笑笑的小房间好看吗?它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请大家说说。  生,:房间干净整洁,住进去一定很舒服。  师:我们一起再去看看淘淘的小房间吧!出示淘淘房间的图片(淘淘的房间乱成一团糟),你们愿意在这
描绘性是标题音乐的重要特征,以下将以“描绘性标题音乐”来表述此类音乐。描绘性标题音乐具有形象鲜明、富有画面感和一定故事情节的特点,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小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笔者以描绘性标题音乐《调皮的小闹钟》为例,说明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欣赏此类乐曲。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描绘的世界。小学音乐欣赏内容一般依据单元情境主题选曲,描绘性标题音乐是紧密联系单元主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阵地,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课堂的高效性是课程改革的生命线。汉川市垌塚镇积极改革教学流程,调整教学关系,大力推行“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生本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成为汉川教育的一面旗帜,推动教育内涵发展。  立足“课堂”促课改  结合各类教学经验,垌塚镇创设了以问题为主导的“先学后教、精讲重练”的“1345”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有规范的操作程序,即课
散文虽然取材广泛,表现手法多样,但所要表达的主题明确而集中。也就是说,无论一篇散文的内容多么广、结构笔法如何散,总有内在的情(理)趣笼罩着全篇。教学散文就是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其中蕴含的情(理)趣。  抓住细节品味道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同版本教材以下只注明年级、册数)的《梅花魂》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主要写一位身在异国他乡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及眷恋之情,表露
2017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官士墩校区(以下简称“官校”)开始进行基础课程分层走班的模式探索,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业基础、学习能力和发展潜能等综合因素,将数学、英语和物理科目的学习目标分为A、B两个层次。分层走班的探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平台,也让教师提升了教学水平,实现了全面发展。  一、精细师资布局   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一所学校长期发展的基石和保障。一支优秀的师
计数器是十进位值制的计数模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位值”和“满十进一”;方块模型是十进制的计数模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计数单位之间进率的联系。“千”的认识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了解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初步发展位值概念。因此,我们应该综合运用计数器和方块两种直观模型,帮助理解“千”的意义,为大数的认识奠定基础。  1.借助计数器,在推理中建立“千”的概念,多角度理解概念
本节课通过“提出问题→寻找其中的量→对量进行分类→归纳概念”的探究式教学设计,让学生亲身经历概念形成的全过程,感受数学概念形成的自然性与合理性,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小学步入初中到现在的这段时间里,你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年龄增长了,身高长高了,知识增多了,体重增加了……  师:实际上,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变化的世界里,你还能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不断变
生成性课堂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动态生成为主旋律,以充分考虑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来推进教学过程,以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与教学资源的多重组合,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动和教师即时处理多种反馈的方式来决定教学过程。课题组针对生成性课堂教学参与性、非线性、创造性、开放性等的基本特征开展研究,将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策略初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倡导个性化阅读——从把握学生阅读层面促
锡蒂波因特附近的物资堆积如山,联邦军队衣食无忧最后的牛肉盛宴(续1)  最让人无法容忍的是联邦军队居然天天都有新鲜的牛肉吃,在格兰特将军的授意之下,联邦军队用火车从遥远的西部地区运来大量肉牛,然后利用詹姆斯河便利的水上运输线顺流而下送到锡蒂波因特,靠岸卸载之后再把牲口赶到一处名为柯金斯波因特的地方,附近的一处种植园足够安顿大批的牛群。放养牲口的种植园毗邻詹姆斯河,水草丰美,气候宜人,附近的山毛榉林